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0詞典 3分類詞匯 7
《漢語大詞典》:九人
漢 揚雄 著《太玄》,定人為九等。 漢 揚雄 《太玄·數(shù)》:“九人:一為下人;二為平人;三為進人;四為下祿;五為中祿;六為上祿;七為失志;八為疾瘀;九為極?!?/div>
《漢語大詞典》:十九人
戰(zhàn)國 時, 秦 圍 趙 , 趙王 派 平原君 求救于 楚 。 平原君 欲在門客中挑文武備具者二十人作為隨從,但只選中十九人。 毛遂 自薦隨往。至 楚 ,談判不決, 毛遂 按劍陳詞,迫使 楚王 歃血定盟;而十九人卻碌碌無為。事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后因以“十九人”指庸碌之輩。 唐 高拯 《及第后贈試官》詩:“公子求賢未識真,欲將 毛遂 比常倫。當(dāng)時不及三千客,今日何如十九人?” 金 元好問 《史院夜直》詩:“悠悠未了三千牘,碌碌飜隨十九人?!眳⒁姟?毛遂自薦 ”。
《國語辭典》:毛遂自薦(毛遂自薦)  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
戰(zhàn)國時,秦兵圍攻趙國,平原君至楚求救,其門下食客毛遂自薦前往,并說服楚王同意趙楚合縱。典出《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后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秲号⑿蹅鳌返谝话嘶兀骸笧榇送砩淮П陕?,竟學(xué)那毛遂自薦,倘大人看我可為公子之師,情愿附驥?!挂沧鳌该熳运]」。
《分類字錦》:宰相九人
見上注。
分類:宗室
《國語辭典》:紫衣  拼音:zǐ yī
1.紫色的衣服?!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今王欲民無衣紫者,王請自解紫衣而朝?!埂段倪x。任昉。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昔紫衣賤服,猶化齊風(fēng)?!?br />2.君王的服裝?!蹲髠鳌0Ч吣辍罚骸缸弦潞谩箷x。杜預(yù)。注:「紫衣,君服?!?br />3.古代貴官的服飾。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有一人紫衣象簡前趨,賓主之儀敬盡焉。」
《漢語大詞典》:九老
指 唐 白居易 、 胡杲 等九人。 宋 范仲淹 《依韻酬太傅張相公見贈》:“ 臥龍 鄉(xiāng)曲多賢達(dá),愿預(yù)逍遙九老中?!?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詩之二:“頽然如九老,白髮連蒼髯。” 明 方孝孺 《萬壽堂記》:“昔之以年稱者如 商山 之四皓, 洛 之九老。”詳“ 九老圖 ”。
《漢語大詞典》:九老圖(九老圖)
唐 白居易 與 胡杲 、 吉皎 、 劉真 、 鄭據(jù) 、 盧貞 、 張渾 年老退居 洛陽 ,曾作尚齒之會,并各賦詩記其事。時為 會昌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其年夏, 李元爽 及僧 如滿 亦告老歸 洛 ,因作九老尚齒之會,并書姓名、年齒,繪其形貌,題為九老圖。后傳世姓名不一。見 唐 白居易 《九老圖詩序》、唐詩紀(jì)事卷四九。后因以“九老圖”為告老還鄉(xiāng)者聚會之典。 元 劉從益 《送儀提點西歸》詩:“自斷平生不問天,拂衣歸去任吾年。五侯鯖飽無多味,九老圖成又一傳。”
分類:白居易
《漢語大詞典》:內(nèi)供奉
(1). 唐 代職官名。 唐 設(shè)殿中侍御史九人,其中三人為內(nèi)供奉。掌殿廷供奉之儀,糾察百官之失儀者。見新唐書·百官志三。 唐 韓愈 《故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太傅董公行狀》:“天子識之,拜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br />(2).供奉于宮中內(nèi)道場的僧官稱“內(nèi)供奉”。
《國語辭典》:棒球賽(棒球賽)  拼音:bàng qiú sài
棒球運動競賽。每隊參與比賽的球員有九人,兩隊輪流攻守。以成棒為例,正式比賽有九局,以得分多者為勝。如:「他是個棒球迷,幾乎每一場棒球賽他都會到場觀戰(zhàn)。」
《漢語大詞典》:七老會(七老會)
唐 白居易 晚年家居 洛陽 ,招請好友九人宴飲,其中 胡杲 、 吉皎 、 鄭據(jù) 、 劉真 (一作 劉貞 )、 盧真 、 張渾 與 白居易 均年在七十以上,稱七老會。宴罷,各賦《七老會詩》一首。 盧真 《七老會詩》云:“先時共作三朝貴,今日猶逢七老翁。”參閱 白居易 《胡吉劉鄭盧張等六賢皆多年壽,余亦次焉,偶于敝居合成尚齒之會,七老相顧,既醉且歡》詩。
《漢語大詞典》:九頭紀(jì)(九頭紀(jì))
傳說遠(yuǎn)古 人皇氏 兄弟九人共政,稱為九頭紀(jì)。為“十紀(jì)”之一。《春秋命歷序》:“ 人皇 九頭乘云車,駕六羽,山谷口,分長九州,各立域邑,凡一百五十一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宋均 注:“九頭,兄弟九人?!眳⒁姟?十紀(jì) ”。
《漢語大詞典》:十紀(jì)(十紀(jì))
(1).古代傳說,自天地開辟,人皇以來,至 春秋 魯哀公 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萬年,分為十紀(jì):九頭、五龍、攝提、合雒、連通、序命、循蜚、因提、禪通、疏訖。見廣雅·釋天。 司馬貞 補史記·三皇本紀(jì)《春秋緯》,謂十紀(jì)為三百二十七萬六千年,“循蜚”作“脩飛”、“因提”作“回提”、“疏訖”作“流訖”,其余名目相同。
(2).十代,十世。漢書·敘傳上:“皇十紀(jì)而鴻漸兮,有羽儀於上京?!?顏師古 注引 應(yīng)劭 曰:“十紀(jì), 漢 十世也?!?br />(3).指一百二十年。文選·潘岳〈西征賦〉:“圖萬載而不傾,奄摧落於十紀(jì)?!?李善 注引 孔安國 尚書傳:“十二年曰紀(jì)?!?/div>
《漢語大詞典》:九僧詩(九僧詩)
詩集名。為 宋 初和尚 惠崇 等九人所作。已失傳。 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卷二:“國朝浮圖以詩名於世者九人。故時有集號《九僧詩》,今不復(fù)傳矣?!眳⒁姟?九僧 ”。
《漢語大詞典》:九僧
(1).指 宋 初 惠崇 等九個和尚。他們以詩聞名于世,時號“九僧”。有合集《九僧詩》。宋史·藝文志八:“九僧為 淮南 惠崇 、 劍南 希書 、 金華 保暹 、 南越 文兆 、 天臺 行肇 、 汝州 簡長 、 青城 維鳳 、 江東 宇昭 、 峨眉 懷古 ?!?br />(2).佛教舉行大法會時的九位司事的僧人。即:導(dǎo)師、咒愿師、唄師、散花師、梵音師、錫杖師、引頭、堂達(dá)和衲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