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樂黃庭,撫州宜黃(今屬江西)人。樂史子。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進(jìn)士,累官太常博士。事見《宜黃縣志》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3或972—1027 【介紹】: 宋撫州宜黃人,字公禮。樂史子。太宗淳化三年進(jìn)士。知壽安縣。真宗咸平中,遷殿中丞,上言請效唐制,慎選州縣長吏。歷知制誥、右諫議大夫、給事中。坐事出知荊南、潭州,終知亳州。有文集及《學(xué)海搜奇錄》、《圣朝郡國志》。
全宋文·卷一九五
樂黃目,字公禮,撫州宜黃(今江西宜黃)人,樂史次子。淳化三年舉進(jìn)士第,補伊闕尉,歷知壽安、浚儀縣,度支、鹽鐵判官,京西轉(zhuǎn)運使。大中祥符中,為廣西、陜西轉(zhuǎn)運使。天禧初知制誥,權(quán)知開封府,降知荊南府,徙潭州。五年,代還,知審官院,出知亳州,卒,年五十六。著有《學(xué)海搜奇錄》四十卷、《圣朝郡國志》二十卷、《遺集》五十卷。《宋史》卷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簡介
大中祥符九年(1016)任衡州知州。天禧二年(1018)10月滿。天圣元年(1023)任溫州知州。
樂輔國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九三
樂輔國,乾興元年為文林郎、守河南府緱氏縣主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7—1062 【介紹】: 宋沂州新泰人,字樂道。出生將門。第進(jìn)士。累遷大理寺丞、知岳州。仁宗慶歷間為殿中丞、提點湖南刑獄,鎮(zhèn)壓瑤族唐和起事。儂智高起事時,除廣南東、西路體量安撫、經(jīng)制賊盜,以兵敗連貶知鄂州、光化軍、邠州。后復(fù)為起居舍人、河?xùn)|轉(zhuǎn)運使,累官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諫院。有《新泰集》。
全宋文·卷六六二
楊畋(一○○七——一○六二),字樂道,沂州新泰(今山東新泰)人。進(jìn)士及第,授并州錄事參軍。歷知岳州、湖南提點刑獄、知隨州,累官起居舍人、知諫院。以經(jīng)制湖南賊盜無功降官。后起為河?xùn)|轉(zhuǎn)運使、三司戶部副使,遷吏部員外郎。嘉祐中,擢天章閣待制,判吏部流內(nèi)銓,知制誥。進(jìn)龍圖閣直學(xué)士,復(fù)知諫院。嘉祐七年卒,年五十六。畋出將家,折節(jié)喜學(xué)問,為士大夫所稱。有《新泰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有傳,又見王安石《新泰集序》(《臨川集》卷八四),蘇轍《楊樂道龍圖哀辭敘》(《欒城集》卷一八),《楚紀(jì)》卷五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7—1091 【介紹】: 宋應(yīng)天宋城人,字安道,號樂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舉茂才異等科,復(fù)中賢良方正科。歷知昆山縣,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論建甚多,主與西夏講和。累進(jìn)翰林學(xué)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數(shù)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學(xué)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反對任用王安石,極論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師致仕。既告老,而論事益切,于用兵、起獄尤反復(fù)言之。卒謚文定。有《樂全集》。
全宋詩
張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號樂全居士,應(yīng)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舉茂材異等,為校書郎,知昆山縣。又舉賢良方正,遷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賢院,俄知諫院。歷知制誥,權(quán)知開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學(xué)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頃之,知江寧府,入判流內(nèi)銓。以侍講學(xué)士知滑州,徙益州。復(fù)以三司使召,遷尚書左丞、知南京。未幾,以工部尚書帥秦州。英宗立,遷禮部尚書,知鄆州,還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參知政事,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又轉(zhuǎn)徙中外,以太子少師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贈司空,謚文定。有《樂全集》四十卷。事見《東坡后集》卷一七《張文定公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八有傳。 張方平詩四卷,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樂全集》為底本,校以清吳興陶氏抄本(簡稱陶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抄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抄季錫疇校本(簡稱季本)。又據(jù)《欒城集》等輯得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二
張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號樂全居士,應(yīng)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少穎悟,景祐元年舉茂材異等,寶元元年又中賢良方正。西夏叛,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知制誥,進(jìn)翰林學(xué)士,拜御史中丞、三司使。出知杭、益等州府,十易藩鎮(zhèn)。英宗召拜翰林學(xué)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參知政事,尋以父憂免。服闋,以觀文殿學(xué)士留守西京,又歷數(shù)郡。極論新法之害。數(shù)請老,元豐二年以太子少師致仕,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謚文定。深識三蘇父子,故蘇軾終身敬事之。有《樂全集》四十卷(存)、《玉堂集》二十卷、《注仁宗樂書》一卷。見王鞏《張公行狀》(《樂全集》附錄),《宋史》卷三一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1—1077 【介紹】: 宋范陽人,后遷河南,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少有志,讀書蘇門山百源上。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以《河圖》、《洛書》及象數(shù)之學(xué)授之。妙悟神契,多所自得。富弼、司馬光、呂公著退居洛中,恒相從游。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創(chuàng)“先天學(xué)”,以為萬物皆由“太極”演化而成,而社會時在退化。卒謚康節(jié)。有《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皇極經(jīng)世》等。
全宋詩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堯夫。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早年隨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輝縣)蘇門山下,筑室蘇門山百源上讀書,學(xué)者稱百源先生。與周敦頤、程頤、程顥齊名,以治《》、先天象數(shù)之學(xué)著稱。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為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jié)度使安審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間,為雍新居,名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初,曾兩度被薦舉,均稱疾不赴。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退居洛陽時,恒相從游。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jié)。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傳?!∩塾涸姡詮埲冂R,邵淵耀跋明初刻《伊川擊壤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縣宋墓出土之《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簡稱宋本)、蔡弼重編《重刊邵堯夫擊壤集》六卷(簡稱蔡本),及元刻本(簡稱元本)、明隆慶元年黃吉甫刻本(簡稱黃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編末之集外詩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第二十一卷。
全宋文·卷九八六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堯夫,范陽(今河北涿州)人,隨父徙共城(今河南輝縣)。少為學(xué)堅苦刻厲。周游南北,從李之才受《河圖》、《洛書》及象數(shù)之學(xué),探賾索隱,多所自得,著書十馀萬言行于世。后至洛,富弼、司馬光、呂公著退居洛中,雅敬之,為市園宅,遂歲時耕種,名其居曰「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嘉祐及熙寧中,先后被召,授將作監(jiān)主簿,補潁州團(tuán)練推官,皆稱疾不赴。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賜謚康節(jié)。著《皇極經(jīng)世》、《觀物內(nèi)外篇》、《漁樵對問》及詩集《伊川擊壤集》等。建立先天象數(shù)學(xué),為宋代著名道學(xué)家。見程顥《邵堯夫先生墓志銘》(《明道集》卷四),《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樂□□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皇祐四年(1052)任泗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0—1080 【介紹】: 宋京兆萬年人,字樂道。仁宗慶歷二年進(jìn)士。嘉祐初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以論事不當(dāng)出知蔡州,復(fù)以右正言召。贊韓琦決策,立英宗為皇子。英宗立,加知制誥,進(jìn)龍圖閣學(xué)士、知永興軍,召為太子詹事。神宗立,遷樞密直學(xué)士,拜御史中丞。初受知于韓琦,驟加獎拔,至是料神宗必易置大臣,欲自規(guī)重位,遂力攻韓琦。出知陳州。入權(quán)三司使,為呂公著劾罷。卒謚文恪。有文集及《奏議》、《詩說》等。
全宋詩
王陶(一○二○~一○八○),字樂道,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jìn)士,調(diào)岳州軍事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五年知衛(wèi)州,徙蔡州。召為右正言。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加直史館、潁王府翊善(同上書卷二○二)。擢知制誥。出知永興軍。神宗即位,權(quán)御史中丞。出知陳州、許州,入權(quán)三司使。熙寧四年(一○七一)判南京留司御史臺(同上書卷二二三)。五年,遷給事中(同上書卷二三○)。再出知蔡州、河南府。元豐三年移汝州,道卒,年六十一。贈吏部尚書,謚文恪(同上書卷三○九)。有文集十五卷、詩十卷、《詩說》三卷,《宋史·藝文志》著錄《王陶詩》三十卷、集五卷,均佚。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二四范鎮(zhèn)《王尚書陶墓志銘》,《宋史》卷三二九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王陶(一○二○——一○八○),字樂道,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慶歷二年舉進(jìn)士甲科,調(diào)岳州軍事判官。嘉祐初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英宗即位,遷右司諫、尚書戶部員外郎,擢知制誥、龍圖閣學(xué)士,出知永興軍。神宗立,遷樞密直學(xué)士,拜御史中丞,權(quán)三司使,歷知蔡州、河南府,許汝陳三州。元豐三年卒,年六十一。著文集十五卷、詩十卷、《詩說》三卷。見范鎮(zhèn)《王尚書陶墓志銘》(《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中集卷二四),《東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樂沆,仁宗至和三年(一○五六)知虞鄉(xiāng)縣(清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神宗熙寧時官殿中丞(《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二三)。
全宋文·卷一○四六
樂沆,至和中官虞鄉(xiāng)縣令,熙寧中官至殿中丞。見所撰《司空先生隱居記》、《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二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樂咸,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都官郎中通判衡州(清光緒《湖南通志》卷二七一)。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改太常少卿知衡州(《永樂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圖經(jīng)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荊南人。仁宗嘉祐初以薦得校書郎,歷知湖陽、赤水二縣。神宗求言,京上疏以畏天保民為請。知長葛縣,時行助役法,京條析其不便,不報,遂不治縣事,自列求去,被劾奪職。經(jīng)十年乃復(fù)官,監(jiān)黃州酒稅,以承議郎致仕。哲宗元祐初,召赴闕,不赴,終于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9—1098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伯原,號樂圃。仁宗嘉祐四年進(jìn)士。以足病不試?yán)簟V覙菲苑?,著書閱古,名動京師。哲宗元祐中,召為太學(xué)博士,遷秘書省正字。著述甚富,六經(jīng)皆有辯說。另有《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墨池編》、《琴臺志》、《樂圃馀稿》等。
全宋詩
朱長文(一○三九~一○九八),字伯原,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jìn)士(《寶晉英光集》卷七《樂圃先生墓表》),因年未及冠,吏部限年未即用。次年授許州司戶參軍,又因墜馬傷足,遂不仕。家有舊圃,多臺榭池沼竹石花木之勝,士大夫樂于往游,知州章伯望名其居處為樂圃坊,人稱樂圃先生。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薦為蘇州州學(xué)教授。八年,召為太學(xué)博士。紹圣四年(一○九七),遷秘書省正字,樞密院編修文字。五年,卒,年六十。有《樂圃集》百卷,北宋末毀于兵火。南宋時侄孫朱思裒集遺文,編為《吳郡樂圃朱先生馀稿》十卷(今有明抄本,藏北京圖書館)?!?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扉L文詩,以明鈔《吳郡樂圃朱先生馀稿》為底本。今存《樂圃馀稿》版本頗多,有杭州大學(xué)藏清周永年鈔本(有李文藻校),北京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分別藏有清盧文弨鈔校本,上海圖書館藏有吳氏拜經(jīng)樓影宋鈔本(有章鈺校),北京圖書館藏有清康熙五十一年朱岳壽刻本(有傅增湘校),以及《四庫全書》本及四庫《兩宋名賢小集》中之《樂圃馀稿》二卷。比勘可知,各本大多源出明抄本,多有缺誤及臆改,因此除酌擇有價值之異文出?;蛐8耐猓话惝愇木讳?。輯得之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二四
朱長文(一○三九——一○九八),字伯原,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未冠,舉嘉祐四年進(jìn)士,以病足不肯試?yán)?,筑室樂圃坊,著書閱古,吳人化其賢。元祐中,授秘書省校書郎,改許州司戶參軍,充蘇州教授。召為太學(xué)博士,遷秘書省正字,兼樞密院編修。元符元年二月卒,年六十。著有《春秋通志》二十卷、《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三卷(存)、《易經(jīng)解》(存)、《墨池編》六卷(存)、《琴史》六卷(存)、《樂圃文集》百卷。事見《朱公墓志銘》(《樂圃馀稿》附),《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宦官。開封祥符人,字德臣。善丹青,畫花鳥尤得生意,晚年工水墨縑綃,時以為北省絕藝,得者皆藏之以為珍品。神宗熙寧中,以邊功得超擢,官至西京作坊使、虔州觀察使。
全宋文·卷一六五四
樂士宣,字德臣,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早年放蕩,不束于繩檢。中年蒞職東太乙宮,與方外之士游,遂一意于詩書丹青。畫花鳥有生意,尤工水墨。后以邊功超擢,熙寧中為太原府走馬承受。元豐中改熙河路。八年,為如京副使,遷內(nèi)侍省押班。元符三年,詔為山陵行宮四面巡檢。官至西京作坊使、持節(jié)虔州諸軍事、虔州刺史、虔州管內(nèi)觀察使,卒贈少保。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五、三○六,《宋會要輯稿》禮二九之五七(第二冊第一○九二頁)、禮二九之七三(第二冊一一○○頁),《宣和畫譜》卷一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伯修,號閑樂。神宗熙寧間進(jìn)士。知臨安縣。為監(jiān)察御史,上言時政,帝善其言。以反對進(jìn)士習(xí)律,出知宿遷縣。哲宗元祐初,用蘇軾薦,為秘書省校書郎?;兆诹ⅲ莸钪惺逃?,上疏為司馬光訟冤,又論蔡京等為國之深患,請逐之于外。出知潁、廬、滑三州。坐黨籍,監(jiān)衡州酒稅,又削官置郴州。與陳瓘齊名,時號“二陳”。有文集。
全宋詩
陳師錫,字伯脩,時稱閒樂先生(《莊簡集》卷一六《閒樂先生奏議序》),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jìn)士(民國《建陽縣志》卷七)。知臨安縣,為監(jiān)察御史。哲宗元祐初,為秘書省校書郎,加秘閣校理,提點開封縣鎮(zhèn)。罷知解州,歷知宣州,蘇州。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俄出知潁、廬、滑三州。坐黨論,監(jiān)衡州酒,又削籍安置郴州。卒年六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六有傳。
全宋文·卷二○三一
陳師錫,字伯修,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熙寧進(jìn)士。調(diào)昭慶軍掌書記,郡守蘇軾器之,倚以為政。知臨安縣,為監(jiān)察御史。出知宿遷縣。元祐初,以蘇軾薦,入為秘書省校書郎,遷工部員外郎,加秘閣校理,提點開封縣鎮(zhèn),罷知解州。以考功員外郎知宣州、蘇州。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改考功郎中,出知潁、廬、滑三州。坐黨論,監(jiān)衡州酒,又削官置郴州,卒,年六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