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伎樂(伎樂)
(1).音樂舞蹈。《孔子家語·辯政》:“五官伎樂,不解於時?!?span id="gc0obem" class="book">《后漢書·百官志二》:“太子樂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伎樂。” 唐 韓愈 《唐朝散大夫贈司勛員外郎孔君墓志銘》:“遂以疾辭去,臥東都之城東,酒食伎樂之燕不與?!?清 梅曾亮 《黃個園傳》:“君蓄名畫數(shù)千,而不好伎樂?!?br />(2).指歌舞女藝人。新唐書·田布傳:“ 布 號泣固辭,不聽,乃出伎樂,與妻子賓客訣曰:‘吾不還矣!’”資治通鑒·梁敬帝太平元年:“ 騰 乃陳伎樂於城下一面, 獠 棄兵,攜妻子臨城觀之, 騰 潛師三面俱上,斬首萬五千級,遂平之?!?明 李東陽 《韓休知》詩:“內(nèi)家伎樂喧歌酒,外庭宰相還知否?”
《漢語大詞典》:六佾
(1). 周 諸侯所用樂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傳·隱公五年:“公問羽數(shù)於 眾仲 ,對曰:‘天子用八,諸侯用六……’公從之,於是初獻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預 注:“六六三十六人?!?孔穎達 疏:“ 何休 説如此, 服虔 以用六為六八四十八人?!?span id="5cpc1jc" class="book">《公羊傳·隱公五年》、《穀梁傳·隱公五年》皆謂“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闭f與左傳不同。后世遂以為公爵重臣的樂舞格局。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是用錫君軒懸之樂,六佾之舞?!?span id="e0mebd0" class="book">《北史·宇文護傳》:“五年,詔賜 護 軒懸之樂,六佾之舞?!?br />(2). 夏 代天子之樂舞格局。《淮南子·齊俗訓》:“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戶,葬墻置翣,其樂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div>
《漢語大詞典》:優(yōu)人(優(yōu)人)
(1).古代以樂舞、戲謔為業(yè)的藝人。漢書·張禹傳:“ 禹 將 崇 入后堂飲食,婦女相對,優(yōu)人筦弦鏗鏘極樂,昏夜乃罷?!?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優(yōu)人 成輔端 為謡嘲之, 實 聞之,奏 輔端 誹謗朝政,杖殺之。”
(2).稱戲曲演員為優(yōu)人。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十二:“近日優(yōu)人作雜班似雜劇而簡略?!?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孔公父子:“史載 孔道輔 原魯 使 契丹 ,優(yōu)人以 文宣王 為戲, 道輔 艴然徑出。”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九》:“其父聞 裴彖飛 與優(yōu)人伍,令止讀,遂徒步至 菩特沛思德 ,入國民劇場為雜役?!?/div>
《國語辭典》:象舞  拼音:xiàng wǔ
1.大象表演的舞蹈。匡卣:「佳(唯)四月初吉甲午,懿王才(在)射廬,乍(作)象舞?!?br />2.樂曲名。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仿效而為舞,稱其舞樂為象舞?!对娊?jīng)。周頌。維清。序》:「維清,奏象舞也?!固啤?追f達。正義:「謂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為舞,號其樂曰象舞?!?/div>
《國語辭典》:天魔舞  拼音:tiān mó wǔ
一種舞蹈。本為唐代音樂,至元順帝時,以十六名宮女,盛飾珠纓,扮成菩薩相,以佛曲伴奏,贊佛而舞。有時也用于宴享,以娛賓客?!对?。卷四三。順帝本紀六》:「時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以宮女三圣奴、妙樂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div>
《漢語大詞典》:大卷
周 代“六舞”之一。相傳為 黃帝 時代的樂舞。
清 代殿試所用試卷。亦稱書寫大卷的楷體,以光、方、烏為合于標準。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干祿:“應制之書約分二種,一曰大卷,應殿試者也。一曰白摺,應朝考者也。大卷彌滿,體尚正方,非筆力雄健,不足鎮(zhèn)壓?!?/div>
《漢語大詞典》:大濩
周 代樂舞之一。相傳為 成湯 時作。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鄭玄 注:“《大濩》, 湯 樂也?!?span id="pmzrucu" class="book">《莊子·天下》:“ 黃帝 有《咸池》, 堯 有《大章》, 舜 有《大韶》, 禹 有《大夏》, 湯 有《大濩》, 武王 、 周公 作《武》?!?/div>
《國語辭典》:散樂(散樂)  拼音:sǎn yuè
1.一種樂曲:(1)先秦的一種宮廷樂舞。專指六樂及小舞以外,由低級樂官所掌握的民間樂舞?!吨芏Y。春官。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jié)h。鄭玄。注:「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矣?!?2)南北朝后各種戲、樂的表演?!吨軙>砥?。宣帝紀》:「散樂雜戲魚龍爛漫之伎,常在目前?!埂杜f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yōu)歌舞雜奏……如是雜變,總名百戲?!?br />2.宋、元以后,稱民間藝人或?qū)I(yè)戲曲藝人為「散樂」?!队罉反蟮鋺蛭娜N。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出》:「因迷散樂王金榜,致使爹爹捍離門?!?/div>
《漢語大詞典》:六羽
(1).古代諸侯的樂舞。有六列,每列六人,持羽而舞,故名。《春秋·隱公五年》:“九月,考 仲子 之宮,初獻六羽?!?孔穎達 疏:“六羽,謂六行之人秉羽舞也?!眳⒁姟?六佾 ”。
(2).即六翮。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鵠卵未孚,指掌之所靡,及其乘衝飈而燎巨野,奮六羽以凌朝霞,則雖智勇不能制也?!眳⒁姟?六翮 ”。
《漢語大詞典》:六佾
(1). 周 諸侯所用樂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傳·隱公五年:“公問羽數(shù)於 眾仲 ,對曰:‘天子用八,諸侯用六……’公從之,於是初獻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預 注:“六六三十六人。” 孔穎達 疏:“ 何休 説如此, 服虔 以用六為六八四十八人?!?span id="lewowov" class="book">《公羊傳·隱公五年》、《穀梁傳·隱公五年》皆謂“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說與左傳不同。后世遂以為公爵重臣的樂舞格局。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是用錫君軒懸之樂,六佾之舞?!?span id="qy6anfw" class="book">《北史·宇文護傳》:“五年,詔賜 護 軒懸之樂,六佾之舞。”
(2). 夏 代天子之樂舞格局。《淮南子·齊俗訓》:“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戶,葬墻置翣,其樂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國語辭典》:六翮  拼音:liù hé
1.鳥的兩翼?!稇?zhàn)國策。楚策四》:「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顾?。蘇軾與胡祠部游法華山〉詩:「君猶鸞鶴偶飄墮,六翮如云豈長鎩?!?br />2.鳥的代稱。唐。高適 別董大詩二首之二:「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一:「六翮飛身,爭投棲于樹杪;五花畫舫,盡返棹于湖邊。」
《漢語大詞典》:樂萬(樂萬)
古代一種大規(guī)模的樂舞。墨子·非樂上:“昔者 齊康公 興樂《萬》?!?孫詒讓 間詁:“興樂《萬》者,喜樂《萬》也。樂即本篇‘非樂’之‘樂’,《萬》《萬舞》也……萬人猶舞人也,興樂《萬》猶云興樂舞也?!?/div>
《漢語大詞典》:曲破
唐 宋 樂舞名。大曲的第三段稱“破”,單演唱此段稱“曲破”。節(jié)奏緊促,有歌有舞。 宋 代甚為流行,宮廷大宴時常同其他節(jié)目輪番演出。 宋 元 南戲中也有用曲破的,似僅有吹奏樂曲而無舞蹈。 唐 元稹 《琵琶歌》:“月寒一聲深殿磬,驟彈曲破音繁併?!?span id="cphu1gy" class="book">《宋史·樂志十七》:“ 太宗 洞曉音律,前后親製大小曲及因舊曲剏新聲者,總三百九十。凡製大曲十八……曲破二十九?!?元 薛昂夫 《端正好·高隱》套曲:“ 史牛斤 嘲會歌, 強沙三 舞一會曲破?!眳㈤?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卷九。
《漢語大詞典》:象武
周武王 時代的樂舞。禮記·仲尼燕居:“下管《象武》,《夏籥》序興?!?鄭玄 注:“《象武》,武舞也;《夏籥》,文舞也?!眳⒁姟?象舞 ”。
《國語辭典》:象舞  拼音:xiàng wǔ
1.大象表演的舞蹈??镓眨骸讣眩ㄎǎ┧脑鲁跫孜?,懿王才(在)射廬,乍(作)象舞?!?br />2.樂曲名。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仿效而為舞,稱其舞樂為象舞。《詩經(jīng)。周頌。維清。序》:「維清,奏象舞也。」唐。孔穎達。正義:「謂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為舞,號其樂曰象舞?!?/div>
《漢語大詞典》:優(yōu)戲(優(yōu)戲)
(1).古代指樂舞或以戲謔為主的雜戲。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四:“置酒出家妓,作優(yōu)戲以見待?!?br />(2).泛指戲曲。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雜類·王上舍》:“三友登山棚,玩優(yōu)戲?!?br />(3).指表演樂舞或雜戲。新唐書·杜中立傳:“京師惡少優(yōu)戲道中,具騶唱珂衛(wèi),自謂‘盧言京兆’,驅(qū)放自如?!?宋 王偁 東都事略卷七十:“又數(shù)月,移知 慶州 ,三司所給特支,物惡而估直高,軍人有語,而優(yōu)戲及之?!?br />(4).泛指演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鍾生:“偶適一村,值臨河優(yōu)戲,士女甚雜。”
《國語辭典》:代面  拼音:dài miàn
1.假面具。
2.寄書于人,以代替面談。唐。白居易 醉封詩筒寄微之詩:「展眉只仰三杯后,代面唯憑五字中?!?br />3.南北朝、隋、唐時的樂舞。表演北齊蘭陵王戴假面具入陣作戰(zhàn)英勇的情形。也作「大面」。
《國語辭典》:大面  拼音:dà miàn
傳統(tǒng)戲劇角色中的凈角。多飾地位較高、舉止莊重的人。注重唱工。也稱為「大花臉」。
《漢語大詞典》:六舞
(1).六種樂舞。謂 黃帝 之《云門》、 堯 之《咸池》、 舜 之《大韶》、 禹 之《大夏》、 湯 之《大濩》、 武王 之《大武》。漢書·郊祀志下:“以六律、六鐘、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顏師古 注:“六舞,《云門》《咸池》、《大韶》、《大夏》《大護》、《大武》也?!?br />(2).六種樂舞。謂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云:“帗舞者,全羽;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冒覆頭上,衣飾翡翠之羽;旄舞者,氂牛之尾;干舞者,兵舞;人舞者,手舞。”漢書·禮樂志:“國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皆學歌九德,誦六詩,習六舞、五聲、八音之和。故 帝舜 命 夔 曰:‘女典樂,教胄子?!?唐玄宗 《首夏花萼樓觀群臣宴寧王山亭回樓下又申之以賞樂賦詩》:“九歌揚政要,六舞散朝衣?!?宋 葉適 《送周子靜》詩:“一 夔 開跡后,六舞待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