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723,分315頁顯示  上一頁  72  73  74  75  76  78  79  80  81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張穆之
王森(茂之 )
郭之美(君錫 )
衛(wèi)公佐(輔之 )
李敏之(仲通 )
李宜之
朱光庭(公掞 別稱 洛黨之魁 )
李之儀(端叔 姑溪居士、姑溪老農(nóng) )
魏紹(承之 )
周永清(肅之 )
石麟之(南叔 )
王伯虎(炳之 )
王沔之
舒之翰
趙挺之(正夫 清憲 )
張穆之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熙寧五年(1072)任熙河路轉(zhuǎn)運副使。熙寧五年(1072)任河北路提點刑獄公事,8月徙陜西路。熙寧五年(1072)任陜西路提點刑獄公事。熙寧五年(1072)任秦鳳等路提點刑獄公事。熙寧五年(1072)任三司度支判官,8月徙陜西路。熙寧六年(1073)任永興軍等路提點刑獄公事。熙寧六年(1073)4月徙永興軍路。熙寧九年(1076)任秦鳳等路轉(zhuǎn)運副使。
王森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八
王森(一○三五——一一○○),字茂之,其先孟州(治今河南孟縣)人,后徙家清河。舉進士,自瀛州防禦推官五遷至朝散郎,歷商州洛縣主簿、知馮翊縣、監(jiān)同州阜民錢監(jiān)、權(quán)京兆府觀察推官、行都水監(jiān)丞、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權(quán)知兗州。紹圣四年為倉部員外郎。以朝奉大夫致仕,元符三年四月卒,年六十六。事見畢仲游《倉部郎中王公墓志銘》(載《西臺集》卷一三),《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三、五一七,《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二八。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三二
郭之美(一○三六——一○六五)字君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景祐元年進士,歷蘄春、淮陰尉、梧州司戶參軍,惠州轉(zhuǎn)運使等,官至尚書屯田員外郎,治平二年卒,年三十。有《羅浮山記》一卷。見《郭公墓志銘》(《蔡忠惠集》卷三六)。
衛(wèi)公佐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秀州華亭人,字輔之。性孝謹(jǐn),睦親濟貧,禮賢下士。藏書數(shù)千卷。縣未設(shè)學(xué),乃捐地為址。神宗時歷官揚州助教。與弟公亮、公望并以行義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7—1066 【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仲通。李迪后。博學(xué)好古,事母甚孝。以蔭補郊社齋郎,調(diào)瑞金縣主簿。后遷衛(wèi)尉寺丞,知江寧府上元縣,有循吏風(fēng)。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五六二
李宜之,熙寧四年為大理寺丞,以修漳河之勞,擢右贊善大夫。元豐中提點京東路刑獄、淮東常平。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三、二三八、三一三、三四三,《宋史》卷九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7—1094 【介紹】: 宋河南偃師人,字公掞。朱景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少從孫復(fù)學(xué),后師事程頤,時稱洛黨之魁。歷知數(shù)縣,為慶州判官。神宗熙寧末,以言新法不便,為簽書河陽判官。哲宗立,司馬光薦為左正言。首請罷提舉常平司及青苗、保甲等法,又劾新黨章惇、蔡確等。累官給事中,后落職知亳州,徙潞州。
全宋詩
朱光庭(一○三七~一○九四),字公掞,偃師(今屬河南)人,景子。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調(diào)萬年主簿。神宗時簽書河陽判官。哲宗即位,為左正言,除侍御史,再拜右諫議大夫、給事中。以集賢殿修撰出知亳州,歲馀徙知潞州。紹圣元年卒,年五十八。死后入元祐黨籍。事見《范太史集》卷四三《集賢院學(xué)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三《朱景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
朱光庭(一○三七——一○九四),字公掞,河南偃師(今河南偃師)人。嘉祐二年進士及第,調(diào)萬年主簿,歷四縣令。元豐八年,以司馬光薦召為左正言,言事無所畏避。元祐元年,遷左司諫。二年,改左司員外郎,十月,遷太常少卿。四年,拜侍御史,為右諫議大夫。五年,遷給事中。乞補外,除集賢殿修撰、知同州,改亳州。六年正月召還,復(fù)為給事中。坐罪復(fù)落職守亳,歲馀,徙潞州,加集賢院學(xué)士。紹圣元年卒于任,年五十八。紹圣中入元祐黨籍,追貶柳州別駕?;兆诹?,復(fù)其官。著有《奏議》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三《朱景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滄州無棣人,字端叔,號姑溪居士。之純從弟。神宗元豐年間進士。師事范純?nèi)?。后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歷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兆诔?,提舉河?xùn)|常平。坐草純?nèi)蔬z表及行狀,編管太平州,徙唐州,官終朝請大夫。卒年八十余。能文,尤工尺牘,蘇軾謂入刀筆三昧。有《姑溪居士集》等。
全宋詩
李之儀,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西北)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民國《無棣縣志》卷八)。元豐六年(一○八三),曾辟為祭奠高麗國使書狀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一)。哲宗紹圣初蘇軾知定州,辟為管勾機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適兵敗事連累,罷原州通判(同上書卷四九一)。后以元祐黨籍貶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監(jiān)內(nèi)香藥庫,旋因從蘇軾辟事勒停(同上書卷五一一)?;兆诔鐚幊跆崤e河?xùn)|常平,又以代作范純?nèi)蔬z表忤蔡京,編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終朝請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四有傳。 李之儀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姑溪前后集》為底本。校以明吳氏叢書堂鈔本(殘存卷五、卷六,簡稱吳鈔,藏北京圖書館),清楊守敬跋明黃汝亨鈔本(簡稱黃鈔,藏上海圖書館),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經(jīng)樓抄本(簡稱研經(jīng)樓本,藏南京圖書館),清咸豐伍崇曜??痘浹盘脜矔繁荆ê喎Q粵本),清宣統(tǒng)吳崶金陵督糧道署校刊本(簡稱吳刊)。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李之儀(1038-1117) 字端叔,晚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nóng)。滄州無棣(今屬山東)人,一說樂壽(河北獻縣)人。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詞》。
全宋文·卷二四○九
李之儀,字端叔,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人。頎子,之純從弟。進士及第,曾任河中府萬全縣令、權(quán)知開封府開封縣。元豐中曾入呼延幕府,為折可適所知。六年十二月以楊景略奏辟使高麗。元祐中為樞密院編修官,與蘇軾兄弟游。及第幾三十年,乃于元祐八年從蘇軾辟,主管定州安撫司事機宜文字。紹圣四年為原州通判。元符二年,監(jiān)內(nèi)香藥庫,以蘇軾薦辟,「為奸臣心腹之黨」放罷。崇寧元年,提舉河?xùn)|常平,坐為范純?nèi)什荨哆z表》,并作《行狀》,除名勒停,編管太平州,遂居姑熟,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nóng)。久之,徙唐州。政和三年九月,以與楊姝踰濫及以楊姝所生男為己子,自管勾成都府玉局觀除名勒停。卒于重和元年(是年作有《祥瑛上人字序》)以后,年八十馀。見《東都事略》卷一一六《李之儀傳》,《宋史》卷三四四《李之儀傳》及《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一、四九一、五一一,《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一九、六七之二六、六八之二九。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8—1094 【介紹】: 宋壽州下蔡人,字承之。魏瓘子。以父任為將作監(jiān)主簿。曾知虞城縣,禁賭博而盜止。歲大饑,先發(fā)廩賑濟,而后以聞。歷絳州通判、知嘉州,在官有能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靈州回樂人,字肅之。周美孫。龐籍言其忠勇,加閤門祗候。歷知德順軍,與西夏兵戰(zhàn),屢獲勝。徙知代州。契丹求地,命永清副韓縝前往分畫,入對言疆境不可輕與人,不愿往。固遣之,復(fù)上章陳利害,且以母病辭。官終東上閤門使。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石麟之,越州新昌(今屬浙江)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神宗元豐中,通判壽州(《續(xù)會稽掇英集》卷四)。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海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六年,為開封府推官(同上書卷四五四)。
宋登科記考
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实v元年(1049年)進士。仕至太常博士、壽州通判。
宋登科記考
字南叔。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仕至太常丞、知兗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伯虎,字炳之,福清(今屬福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授建州司理參軍(清乾隆《福清縣志》卷一四)。神宗熙寧中為太常博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七)。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為校書郎(同上書卷四○七)。三年,知饒州(同上書卷四○八)。六年,為刑部員外郎、都官郎中(同上書卷四五七)。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沔之,常山(今屬浙江)人。介子,沇之弟。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監(jiān)東作坊門、河南左軍巡判官(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六《跋安福令王棣所藏王介及其子渙之漢之沇之等帖》、《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
舒之翰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一○八
舒之翰,河南府河清(今河南孟津)人。神宗時,曾知寧州安定縣事,登州防禦推官。元祐五年二月,以奉議郎奉詔相度財利,與戶部參酌立法。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八及所作《舒府君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0—1107 【介紹】: 宋密州諸城人,字正夫。神宗熙寧間進士。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力行市易法。哲宗元祐中,召試館職,為秘閣校理,遷監(jiān)察御史。以蘇軾嘗謂其“聚斂小人”,乃劾軾誹謗神宗,反為諫官所劾,謫徐州通判。后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兆诔癁槎Y部侍郎,拜御史中丞,排擊元祐黨人不遺余力。崇寧四年,以蔡京薦,為尚書右仆射。因與京爭權(quán),相位罷復(fù)不定,未幾卒。謚清憲。
全宋詩
趙挺之(一○四○~一一○七),字正夫,密州諸城(今屬山東)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石林燕語》卷三),教授登、棣二州。元豐末通判德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一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為集賢校理。二年,為監(jiān)察御史。四年,出通判徐州。五年,知楚州。八年,為京東路轉(zhuǎn)運副使(同上書卷三九三、四○二、四二九、四四五、四六七、四八四)。紹圣四年(一○九七)為禮部、吏部侍郎(同上書卷四九二、四九三)。元符元年(一○九八)為中書舍人(同上書卷四九八)。徽宗朝,拜尚書右仆謝。大觀元年卒(《宋史·徽宗紀(jì)》),年六十八。謚清憲?!?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二一○七
趙挺之(一○四○——一一○七),字正夫,密州諸城(今山東諸城)人。熙寧進士,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元祐中召試館職,為秘閣校理,遷監(jiān)察御史。又歷太常少卿,權(quán)吏部侍郎,除中書舍人、給事中?;兆诔酃儆分胸?。力主紹述之說,排擊元祐諸臣不遺馀力。崇寧元年,由吏部尚書拜右丞。二年,進左丞、中書門下侍郎。四年,因蔡京薦,進拜尚書右仆射。既相,與京爭權(quán),屢陳京奸惡,且請去位避之。罷京,加挺之特進,仍為右仆射。大觀元年罷,卒,年六十八,贈司徒,謚清憲?!?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