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29—1101 【介紹】: 宋臺州寧海人,字正元,別號赤城。胡瑗私淑弟子。英宗治平二年進士。歷知五縣,官至京西北路提點刑獄,慷慨建白,務恤民隱,嘗與蘇軾論水利,凡興復陂塘五十有五,秩滿去,民為立祠。有《易解》、《赤城集》、《傷寒救俗方》。全宋詩
羅適(一○二九~一一○一),字正之,別號赤城,寧海(今屬浙江)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為桐城尉。歷知泗水、濟陰、陳留、江都、開封五縣,提點兩浙、京西北路刑獄,官終朝散大夫(《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兆诮ㄖ芯竾曜洌昶呤?。有《赤城集》十卷,已佚。事見清光緒《臺州府志》卷七二附宋舒亶《朝散大夫羅公墓志銘》,同書有傳。今錄詩十九首。全宋文·卷一六四九
羅適(一○二九——一一○一),字正之,別號赤城,臺州寧海(今浙江寧海)人。治平二年進士,為舒州桐城縣尉,移兗州泗水令,改著作佐郎、知曹州濟陰縣,徙知開封府陳留縣、揚州江都縣、開封府開封縣,遷府推官,提點府界刑獄。繼為兩浙提點刑獄、京西北路提點刑獄。建中靖國元年卒,年七十。適好古強學,獨嗜《易》,著有歌詩章疏碑碣雜文百卷。見舒亶《宋朝散大夫羅適墓志銘》(《臺州金石錄》卷四)。
人物簡介
【生卒】:1029—1095 【介紹】: 宋潞州上黨人,字授之,一作受之。少從胡瑗學。以蔭至供備庫副使。從王韶攻羌,屢立戰(zhàn)功,盡得河湟地。知德順軍,又以戰(zhàn)功遷知河州。歷涇原都鈐轄、熙河副總管。神宗元豐間,與李憲攻西夏,師行百日,轉戰(zhàn)千里。哲宗元祐三年,累遷武泰軍節(jié)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次年,以??倒?jié)度知潞州。卒謚莊敏。
人物簡介
烏江惠濟院禪師。名昭慶。字顯之。泉州林氏子。少??弛任氣。為巨賈。往來海中十數(shù)年。資用甚饒。一日盡所有財物屬同產(chǎn)。使養(yǎng)其親。徒手入漳州開元寺。出家受具戒。鄉(xiāng)人異之。居無何。謂其曹曰。出家兒。當尋師訪道。求脫生死。若匏系一方。土偶人耳。遂過嶺。遍參知識。后見黃龍南公。示以三關語。漫不省。因服役左右久之。盡得其道。因嗣焉。出世凡三坐道場。高郵之乾明。烏江之惠濟。廣陵之建隆。惟惠濟僻在深山中。地有湯泉。人跡罕至。心樂居之。乾明?隆。??為檀越士大夫所強。遁去不獲。非其好也。師所得法。廣大微妙。又學術無不通達。其為人說法?;蛞越?jīng)論?;蛞岳锨f?;虿敷??;蚍剿?。乃至一切種種俗諦事。隨其根器。示大方便。不獨守古人言句。自唐以來。禪家盛行于世。惟云門臨濟兩宗。是時云門苗裔。分據(jù)大剎。相望淮浙上。臨濟之后。自江以北。惟一師人。故云門之徒?;虿灰詭煘槿弧熉劧υ弧4宋崴詾榕R濟兒孫也。師晚歲多病。謝住持事。寓止高郵。醴泉法嗣。處安會中。以元祐四年八月十六日。說偈遷化。廣陵檀越。奉靈骨歸建隆起塔。士大夫中。執(zhí)弟子禮者。如龍圖閣直學士孫覺莘老。烏江會承議郎閻木求仁等。然為役之久。緣契最深者。無如秦少游觀。時在京。遙為銘其塔。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29—1082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字公南。登進士第。為曲水令。神宗即位求言,之邵上疏論時政,不用,遂致仕,以太子中允歸。時年未四十,自強于學,不易其志,學者稱止止先生。志行學識為司馬光、范鎮(zhèn)所推許。全宋詩
宇文之邵(一○二九〔據(jù)《宋史》本傳“少范鎮(zhèn)二十一歲”推算〕~一○八二),字公南,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舉進士,為文州曲水令。神宗即位,上疏論時政不報,遂以太子中允致仕,時年未四十。學者稱止止先生(《全蜀藝文志》卷三四侯午仲《漢州三賢堂序》)。退居十五年,當元豐五年卒。有《止止先生宇文公集》(《鶴山大全集》卷五五《止止先生宇文公集序》),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八有傳。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宇文之邵(一○二九——一○八二),字公南,綿竹(今四川綿竹)人。嘉祐二年舉進士,為文州曲水令。會神宗即位求直言,乃上疏陳時政之弊,凡數(shù)千言。疏奏不報,遂求致仕,以太子中允歸,自強于學,不易其志。司馬光、范鎮(zhèn)等人盛譽之,以為「位下而言高,學富而行篤」。著有《止止先生宇文公集》二十二卷。見《宋史》卷四五八《隱逸中》,《南軒文集》卷三四,《鶴山大全集》卷五五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李徽之(?——一○九○),濮州(治今河南濮陽)人,迪次子。天圣八年召試學士院,賜同進士出身?;实v間判三司都磨勘司。徙知亳州,嘉祐六年起為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fā)運使,改直龍圖閣、知河陽。熙寧三年因病以右諫議大夫提舉鴻慶宮。元祐中致仕,五年卒。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二、一七一、一九五、二一八、四五○,《宋會要輯稿》禮一五之四、職官二之一二、選舉九之八。
人物簡介
【生卒】:1030—1065 【介紹】: 宋信州鉛山人,原名幾,字子道,改字之道。仁宗嘉祐四年進士第一。為文本好險怪,歐陽修深惡之,曾主考而使其下第。及其易名再試,修得其文大加稱賞,遂擢第一。授大理評事,乞歸侍養(yǎng)祖母,改簽書建康軍節(jié)度判官。祖母沒,辭官歸行喪禮。嘗置田以贍族人之貧者,設義學處四方之士,縣大夫改其里曰義榮社,名其館曰義榮齋。有《東歸集》。全宋詩
劉煇(一○三○~一○六五),一作輝,原名幾,字子道,改字之道,信州鉛山(今江西鉛山東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釋褐授大理評事,簽書河中府節(jié)度判官。英宗治平二年卒,年三十六。有《東歸集》十卷,已佚。事見《無為集》卷一三(故劉之道狀元墓志銘)。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一六六一
劉煇(一○三○——一○六五),原名幾,字之道,信州鉛山(今江西鉛山西南)人。嘉祐元年歐陽修知貢舉,幾有名場屋,因文奇澀,為修所黜。遂改其文風,四年遂擢進士第一。初授大理評事、簽書河中府節(jié)度判官,奉祖母往,不服水土,移建康簽書節(jié)度判官,改著作佐郎。祖母卒,力請解官,時府尹王贄重惜其去而固留之,不從,扶靈歸葬,州閭稱其孝。設義學,處四方之學者,縣令改其里曰「義榮社」,榜其學曰「義榮齋」,其地曰「清風峽」。治平二年三月感疾卒,年三十六。著有《東歸集》十卷。事跡見楊杰《故劉之道狀元墓志銘》(《無為集》卷一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宣州人,字正夫。仁宗皇祐進士。嘉祐四年授旌德縣尉。應制科入等,被論罷。神宗元豐二年,任河北東路轉運判官。嘗密劾文彥博不治事,被神宗斥為無禮。三年,權提點河北東路刑獄。后自太常丞除廣東轉運副使,乞分司致仕,五年,罷知虔州。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汪輔之,字正夫,宣州(治今安徽宣城)人。嘉祐四年,以旌德縣尉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入等,而論者言其無士行,遂罷。熙寧初,嘗為京兆府法曹參軍。熙寧末,歷官大理寺丞、知司農(nóng)寺丞、淮南西路轉運判官,改河北東路、西路。元豐三年,以太子中允權發(fā)遣河北東路提點刑獄,改開封府推官,除廣東轉運副使,遂乞分司致仕。元豐五年,知虔州,論者言其狂悖,遂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三三一及《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之四、《全宋詞》第二一二頁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明之。王圭從子。少年以詞賦登科,曾官主簿。博知經(jīng)史,文辭工巧。喜游賞,曠達不羈,不為榮辱所驚,不以是非為掛,朝賞夕宴,怡然自樂。全宋詩
王仲甫,字明之,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圭從子。曾官主簿,客居吳門。事見《中吳紀聞》卷四。
人物簡介
周之道(一○三○——一一○○),字覺民,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少寒苦,刻意于學。皇祐五年進士。初主錢塘簿,移歙州祁門令,改著作佐郎知江寧縣。秩滿,知遂州錄事參軍,改通判戎州。擢知開封府錄事參軍,除京西路轉運判官,提舉江西路常平,移成都府路轉運判官。元祐初為大理丞,已而遷正。以母老丐外,為提點江南西路刑獄,入為刑部員外郎,升郎中。累官至尚書刑部侍郎。元符三年卒,年七十一。見《浮溪集》卷二六《通議大夫周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生卒】:1031—1104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穎叔。蔣堂從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復舉賢良方正,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誣劾歐陽修,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行新法,為福建轉運判官,遷淮東轉運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長于理財,治漕運,以干練稱,升發(fā)運使。哲宗時歷知潭州、廣州、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元符末,坐事責守汝州?;兆诹?,除知樞密院事。崇寧初出知杭州,因議棄河、湟事奪職。卒謚文穆。有《三經(jīng)集》等。全宋詩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英宗初,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傾側反覆,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歷江西、河北、陜西、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哲宗元祐初,進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改廣、瀛、熙州。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知開封府,進翰林學士兼侍讀。元符末,責守汝、慶州?;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同知樞密院事,以觀文殿學士出知杭州,以疾告歸。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雜著百馀卷,已佚。今《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三徑集》一卷,清光緒盛宣懷《春卿遺稿》中有輯本一卷?!断檀九曛尽肪硪黄?、《宋史》卷三四三有傳?!∈Y之奇詩,以《春卿遺稿》輯本為第一卷,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其中已見《春卿遺稿》者刪?。┘靶螺嫷蒙⒁姼鲿娖暇帪榈诙?。全宋文·卷一七○五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蔣堂侄。嘉祐二年進士,治平中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不實,貶監(jiān)道州酒稅。改監(jiān)宣州稅。熙寧中,為福建轉運判官,歷淮東、陜西等五路轉運副使,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發(fā)運使。加直龍圖閣。元祐中,累遷至寶文閣待制,歷知潭、廣、瀛、河中、熙等州府。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改知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拜翰林學士兼侍讀。坐事責守汝州、慶州?;兆诹?,復為翰林學士,拜同知樞密院,進知院事。崇寧元年,除觀文殿學士、知杭州。三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穆。著有文集百馀卷及《孟子解》、《老子解》等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1 【介紹】: 宋濮州人,原籍趙郡,字奉世。李肅之弟。英宗時登進士第。官明州司法參軍,郡守骫法,承之毅然力爭。神宗熙寧初為條例司檢詳文字,又任檢正中書刑房。受命察訪淮浙常平、農(nóng)田水利、差役事,還奏《役書》二十篇。又察訪陜西,裁正斂羨余之數(shù)。八年,任河東察訪使,受詔參定蕃兵法。官至樞密直學士。后知青州,徙應天府,歷阿陽、陳、鄆、揚州而卒。有《禮房條例并目錄》、《江湖淮浙鹽敕令賞格》及文集、奏議等。全宋詩
李承之,字奉世,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迪子。舉進士,調明州司法參軍。神宗熙寧初,為條例司檢詳文字。累官至陜西都轉運使,召拜給事中、吏部侍郎、戶部尚書。以樞密直學士知青州。歷知州府,卒于揚州任。《宋史》卷三一○有傳。全宋文·卷一○二八
李承之(?——一○九一),字奉世,其先趙郡人,徙濮州(今河南濮陽)。迪從子。中進士第,調明州司法參軍。熙寧初,以為條例司檢詳文字,得召見,改京官,檢正中書刑房公事。四年察訪淮浙常平、農(nóng)田水利、差役事,還奏《役書》二十篇,加集賢校理。又察訪陜西,遷集賢殿修撰,擢寶文閣待制。為同群牧使,糾察在京刑獄兼樞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檢三司使。元祐初官樞密直學士,知青州,徙應天府,歷河陽、陳、鄆、揚州,元祐六年十一月卒。著有文集三十卷、奏議二十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八、二五二、四六八,《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卷三一○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31—1098 【介紹】: 宋鄆州須城人,字貫之。梁適子。以蔭補秘書省正字。歷殿中丞、國子博士、知邢州。契丹使王遵義來聘,往勞之。遵義言太守不服金帶,是薄己,不肯見,彥通執(zhí)意朝服不可改。官終知華州,有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