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貫之。蕭諤子。真宗大中祥符二年進士。官大理評事。仁宗即位,進太常丞,歷三司鹽鐵判官、刑部員外郎。出知饒州,遷兵部員外郎。召還,將試知制誥,未及試而卒。平生遇事敢為,不茍合于時好。有文集。全宋詩
蕭貫(九九二~一○三七),字貫之,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八四)。仁宗即位,進太常丞。天圣六年(一○二八)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為京東轉運使(同上書卷一○六)。后徙江東,改知洪州。明道元年(一○三二),降知饒州。景祐四年卒,年四十六(《清江三孔集》卷一四《蕭貫之掛冠亭記》)。私謚孝靖。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見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二,又《宋史》卷四四二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四○二
蕭貫(九九二——一○三七),字貫之,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能文,大中祥符八年舉進士甲科,為大理評事,通判安、宿二州。天禧末,遷太子中允、直史館。仁宗立,進太常丞,遷太常博士、直史館。歷吏部南曹、三司鹽鐵判官。天圣六年為京東轉運使,徙江東,改知洪州。明道初,以事降知饒州。景祐四年卒,年四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有傳。又見孔武仲《蕭貫之掛冠亭記》(《清江三孔集·宗伯集》卷一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八四、一○六、一一一,《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一之二六、刑法四之一五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宿州蘄人,字會之。舉進士。為嘉興縣主簿。累遷通判泗州,時詔定淮南場茶法,覿陳說利害,不報。為京西轉運使,徙益州,多所建白。坐事貶通判杭州,徙知福州。后遷右諫議大夫、河東都轉運使。進給事中、知單州,卒。全宋詩
高覿,字會之,宿州蘄(今安徽宿縣)人。第進士,為嘉興縣主簿,改通判泗州,仁宗天圣四年(一○二六),召為三司戶部判官,安撫河北(《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還,為京西轉運使,徙益州。明道元年(一○三二),貶通判杭州(同上書卷一一一)??刀ㄔ辏ㄒ弧鹚摹穑愫訓|都轉運使,加集賢院學士(同上書卷一二六)。進給事中,知單州,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有傳。全宋文·卷三三一
高覿,字會之,宿州蘄(今湖北浠水)人。進士起家,為嘉興縣主簿。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泗州、提點利州路刑獄,召為三司戶部判官,安撫河北。還為京西轉運使,徙益州。坐事貶通判杭州,徙知福州。入為三司鹽鐵判官,歷陜西、河北轉運使,累遷兵部郎中,復入戶部,為鹽鐵副使,遷右諫議大夫、河東都轉運使,加集賢院學士,判尚書刑部,進給事中、知單州。在位多所建白?!?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3—1059 【介紹】: 宋泰州如皋人,一作海陵人,字翼之,世稱安定先生。以經(jīng)術教授吳中。仁宗景祐初,更定雅樂,以范仲淹薦,與阮逸同校鐘律,分造鐘磬。后教授湖州,弟子數(shù)百人,教學有法,規(guī)章制度悉備。慶歷中興太學,即取其法?;实v中,遷國子監(jiān)直講,其徒益眾,禮部取士,其弟子十居四五。嘉祐初,擢天章閣待制,仍治太學。以太常博士致仕。有《周易口議》、《洪范口義》、《皇祐新樂圖記》等。全宋詩
胡瑗(九九三~一○五九),字翼之,學者稱安定先生,泰州如皋(今屬江蘇)人。仁宗景祐初以布衣召,授保寧節(jié)度推官教授湖州?;实v中為國子監(jiān)直講。嘉祐元年(一○五六)充天章閣待講。既而疾不能朝,以太常博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七(《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五《胡先生墓表》)。謚文昭。《宋史》卷四三二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四○八
胡瑗(九九三——一○五九),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蘇泰州)人,世稱安定先生。以經(jīng)術教授吳中。景祐初詔求知音律者,以范仲淹薦,與阮逸同校鐘律,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后教授湖州。教學有法,科條悉備。慶歷中興太學,取其法著為令?;实v中,授光祿寺丞、國子監(jiān)直講。遷大理寺丞。瑗既居太學,其徒益眾,禮部所得士,瑗弟子常居十之四五。嘉祐初,擢太子中允、天章閣侍講,仍主太學。以太常博士致仕。嘉祐四年卒,年六十七。后世以瑗與孫復、石介合稱「宋初三先生」。著有《周易口義》(存)、《洪范口義》(存)、《皇祐新樂圖記》(存)等。見歐陽修《胡先生墓表》(《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五),《宋史》卷四三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3—1038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舜良。王安石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歷知新淦、廬陵、新繁縣。仁宗天圣間知韶州,窮治奸淫傷風化者。屯兵將謀變,捕治首謀者五人,事遂定。官終都官員外郎。有詩文集。全宋詩
王益(九九三~一○三八),字損之,年十七時改字舜良,臨川(今屬江西)人,安石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為建安主簿,改殿中丞、知新繁縣。仁宗天圣八年(一○三○)知韶州(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九)。寶元元年卒,年四十六。有歌詩百馀篇,不傳。事見《臨川先生文集》卷七一《先大夫述》。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生卒】:993—1068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隱之。博通經(jīng)學,尤長《周易》、《太玄》,著《發(fā)隱》三篇。以道自裕,尊生養(yǎng)氣。蜀守以逸民薦,詔為州助教,不赴。仁宗嘉祐中賜號沖退居士。有《卦氣圖》等。全宋文·卷四○八
章察(九九三——一○六八),字隱之,成都雙流(今四川雙流)人。博通經(jīng)學,尤長《易》、《太玄》。蜀守蔣堂、張方平、趙抃等咸以逸民薦,一賜粟帛,再命州助教,不就。嘉祐中,賜號沖退處士。熙寧元年卒,年七十六。著《太玄經(jīng)講疏》四十六卷、《注》十四卷、《疏》三十卷、《發(fā)隱》一卷、《太玄圖》一卷、詩歌雜文二十卷。見呂陶《章察行狀》(《凈德集》卷二八),《宋史》卷四五八《隱逸傳》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歙州休寧人,字誨之。仁宗景祐元年進士。以純孝聞,官至屯田郎中。其任都官日,父曹汝弼贈殿中丞,燎黃之夕,芝產(chǎn)塋上。郡上其事,詔以所居為忠孝鄉(xiāng)孝芝里。
人物簡介
【生卒】:994—1069 【介紹】: 宋泰和人,字至之。真宗天禧三年進士。歷侍御史、知諫院、判司農(nóng)寺。仁宗慶歷中,為天章閣待制,條陳時事,對策甚久,仁宗贊為南士而有燕趙之氣者。神宗時官終戶部侍郎。全宋詩
王贄(九九四~一○六九),字至之,廬陵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進士。為邵州防禦推官。歷衡、連、郴三州軍事判官。仁宗慶歷初,累拜河北都轉運使?;实v中,以天章閣學士、吏部郎中知洪州(清光緒《江西通志》卷九)。歷知鄭、瀛、池、江寧、陳等州府。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以尚書禮部侍郎致仕。神宗熙寧二年卒,年七十六。有別集二十卷,已佚。事見《樂全集》卷三九《王公墓志銘》。全宋文·卷六六一
王贄,字至之,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天禧三年登進士第。歷信州通判。慶歷中為殿中侍御史。七年,以刑部郎中知諫院,任起居舍人、直史館、同判司農(nóng)寺。八年,擢天章閣待制。進天章閣直學士?;实v中以吏部郎中知洪州。五年,徙樞密直學士,為京畿水陸計度轉運使。遷龍圖閣學士。嘉祐四年知瀛州。六年,知池州。尋以左諫議大夫知江寧府。英宗即位,進給事中,以禮部侍郎致仕。神宗立,改戶部侍郎。見《樂全集》附錄王鞏《張方平行狀》,《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七、食貨四九之一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一六五、一七五、一八九、一九五,《宋史》卷一六二、二○○,《明一統(tǒng)志》卷五六,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七五,《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四。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密州高密人,字器之。為章丘縣尉,以捕盜功累遷并、代州鈐轄。元昊寇延州,仲寶率兵擊敗其將領于長雞嶺,除涇原路總管、安撫副使。時武將朱觀從任福討西夏,兵敗好水川,仲寶率兵救之,獨與觀力戰(zhàn)得還。后除左屯衛(wèi)大將軍,致仕卒。全宋文·卷三九二
王仲寶(?——一○四七),字器之。密州高密(今山東高密)人。以捕盜功遷西班殿直,為鎮(zhèn)、定、保、深、永寧、天雄六州軍巡檢,徙河北西路提舉捉賊。天圣初,知鎮(zhèn)戎軍,改供備庫副使。會宋師大敗于好水川,仲寶將兵解別將朱觀之圍,徙環(huán)慶路副都總管,知慶州,兼本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后以磁州防禦使知代州,除左屯衛(wèi)大將軍致仕。慶歷七年三月卒。見《宋史》卷三二五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順之。篤學為楊億所稱。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歷知寶應縣。仁宗慶歷中,以薦召試館閣,累遷秘書丞,獻經(jīng)國遠猷十篇,仁宗嘉納,除右正言、知諫院。奏乞減后宮浮費,抑權幸請托之弊,改殿中侍御史。累官禮部侍郎、給事中,進刑部尚書卒。
人物簡介
【生卒】:995—1060 【介紹】: 宋吉州永新人,字沖之。仁宗天圣八年進士。知衡州,斷大姓偽券奪田案。歷右正言、知制誥。坐使契丹醉辱館伴,出知潭州、和州、江州。再兼安撫使知潭州,鎮(zhèn)壓湖南瑤人起事?;实v三年拜參知政事。至和初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建言杜絕近臣保薦、陳丐親屬、敘勞干進三弊。嘉祐初,被論以挾私劾出御史,罷為工部尚書,知應天府,徙陳州。。卒謚文安。全宋詩
劉沆(九九五~一○六○),字沖之,吉州永新(今屬江西)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通判舒州。歷三司度支、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出知外州?;实v三年(一○五一),以工部侍郎擢參知政事。至和元年(一○五四),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嘉祐元年(一○五六),罷知南京,徙知陳州。五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一),年六十六?!?a target='_blank'>隆平集》卷五、《東都事略》卷六六、《宋史》卷二八五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四一二
劉沆(九九五——一○六○),字沖之,吉州永新(今江西永新)人,天圣八年擢進士第二,授大理評事、通判舒州。累遷太常博士,擢右正言、知制誥、判吏部流內(nèi)銓。奉使契丹,坐酒醉失態(tài),出知潭州、和州、江州。時湖南亂,以沆為龍圖閣直學士、知潭州兼安撫使。知審刑院,除知永興軍。頃之,以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遷尚書工部侍郎?;实v三年拜參知政事。至和元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改園陵使。后罷為觀文殿大學士、工部尚書、知應天府。遷刑部尚書,徙陳州。卒,贈左仆射兼侍中。見曾鞏《劉丞相沆思賢之碑》(《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八),《宋史》卷二八五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55 【介紹】: 宋開封人,字祐之。初補入內(nèi)黃門,累遷監(jiān)在京榷貨務。為趙元吳官告使,還言必叛,請飭邊備。按視鄜延、環(huán)慶兩路器甲,并訪攻守利害,以為當持重伺變,還奏稱旨。擢入內(nèi)都知。領皇城司。卒謚忠安。在朝任事久,頗見親信,而言不阿徇。全宋文·卷九三一
張惟吉(?——一○五四),字佑之,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初補入內(nèi)黃門,遷殿頭、高陽關路走馬承受公事。再遷西頭供奉官,監(jiān)在京榷貨務,領內(nèi)東門司。除內(nèi)殿崇班,遷承制。累官入內(nèi)都知。慶歷八年,為澶州修河都鈐轄,遷如京使、果州團練使。至和元年卒,謚忠安。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七,《宋史》卷四六七《宦者傳》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5—1059 【介紹】: 宋宗室,字益之。趙元份子,英宗生父。太子祐死,真宗將其迎養(yǎng)禁中。及仁宗生,送還邸。仁宗即位,累拜寧江軍節(jié)度使。景祐二年,建睦親宅,命知大宗正事,為宗子所畏服。官至同平章事、判大宗正司。卒謚安懿,追封濮王。
人物簡介
【生卒】:996—1073 【介紹】: 宋濮州人,字公明。李迪子。以獻文召試,賜進士出身。通曉當朝典故。為館閣校勘,累進直集賢院。仁宗時,歷知荊南、河陽、澶州,判西京留司御史臺。英宗即位,富弼薦其學行,復舊職,兼侍讀。神宗時拜太子少保致仕,再遷少師。全宋詩
李柬之(九九六~一○七三),字公明,濮州(今山東鄄城北)人。以獻文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宣化軍使,進直集賢院。歷知邢、漢、廬、鳳翔等州府,京東、陜西轉運使、河北都轉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知荊南、河陽、澶州,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英宗即位,為翰林侍讀,未幾以太子少保致仕。神宗熙寧六年卒,年七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有傳。全宋文·卷四七七
李柬之(九九六——一○七三),字公明,迪子,幽州(治今北京)人。少受知于寇準。獻文召試,賜進士出身,仁宗時為館閣???,宣化軍使。進直集賢院、判吏部南曹、開封府推官、鹽鐵判官,歷知邢、漢、廬州、凰翔府,京東、陜西轉運使,擢侍御使知雜事。拜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遷右諫議大夫。知荊南、河陽、澶州,改集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司御史臺。英宗即位,富弼薦其學行,復舊職兼侍讀,知通進銀臺司。治平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熙寧六年卒,年七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