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88,分180頁顯示  上一頁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桃園之拜
桃之夭夭
天下之平
天伣之資
天無絕人之路
天淵之別
天一之精
天壤之別
天倫之樂
天為之笑
天人之辯
天人之分
天人之際
天子之老
天之驕子
《漢語大詞典》:桃園之拜(桃園之拜)
指結(jié)拜兄弟共同舉事。 梁啟超 《小說與群治之關(guān)系》:“今我國民緑林豪杰,徧地皆是,日日有桃園之拜,處處有 梁山 之盟?!眳⒁姟?桃園結(jié)義 ”。
《國語辭典》:桃園結(jié)義(桃園結(jié)義)  拼音:táo yuán jié yì
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人在桃園中結(jié)為異姓兄弟的故事?!度龂萘x》第一五回:「吾三人桃園結(jié)義,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也作「桃園盟」、「桃園三結(jié)義」。
《國語辭典》:桃之夭夭  拼音:táo zhī yāo yāo
形容桃樹的花、葉茂盛美麗。語出《詩經(jīng)。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购笠蛱乙糁C「逃」,故用以比喻逃跑?!缎咽篮阊?。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兩個商量出一條計策來,俟夜靜更深,將店中資本席捲,雙雙的『桃之夭夭』,不知去向?!挂沧鳌柑又藏病?。
《分類字錦》:天下之平
漢書張釋之傳:文帝拜釋之為廷尉。頃之,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乘輿馬驚,使騎捕之,屬廷尉。釋之奏當(dāng)此人犯蹕,當(dāng)罰金。上怒曰:此人親驚吾馬,馬賴和柔,令它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dāng)之罰金。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時,上使使誅之則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臺傾,天下用法皆為之輊重,民安所錯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當(dāng)是也。
分類:卿監(jiān)
《分類字錦》:天伣之資(天伣之資)
薛廷圭冊益昌公主文:坤順之性,體于自然;天伣之資,稟于陰教。
分類:公主
《國語辭典》:天無絕人之路(天無絕人之路)  拼音: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
(諺語)上天不會存心斷絕人們的生機。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行至洛河岸側(cè),又無擺渡船只,四口兒愁做一團,苦做一塊,果然道天無絕人之路,只見那東北上搖下一只船來?!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又道是天無絕人之路,正在街上賣身,只見一個老媽媽走近前來?!?/div>
《國語辭典》:天淵之別(天淵之別)  拼音:tiān yuān zhī bié
天與地相距極遠(yuǎn)。比喻相差極大?!度齻b五義》第一三回:「可惜這樣一個人,卻認(rèn)得他,他倆真是天淵之別?!埂段拿餍∈贰返谖逡换兀骸高@華得夫客店,是紐約第一個著名客店,一排都是五層樓,比起日本的帝國大客店來,有天淵之別了?!?/div>
分類:懸殊
《分類字錦》:天一之精
汪莘 月賦 天一之精,凝為月體。
分類:
《國語辭典》:天壤之別(天壤之別)  拼音:tiān rǎng zhī bié
天與地相隔很遠(yuǎn)。比喻差別極大。清。吳喬《圍爐詩話》卷四:「以視其『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挥刑烊乐畡e,應(yīng)酬之害詩如此?!埂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覆蛔吆擦诌@途,同一科甲,就有天壤之別了。」也作「天壤之判」。
分類:極大
《國語辭典》:天壤  拼音:tiān rǎng
1.天地。三國魏。繁欽與魏文帝箋〉:「乃知天壤之所生,誠有自然之妙物也?!埂段饔斡洝返谒幕兀骸该驱R天大圣,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yǎng)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
2.比喻相隔懸殊。如:「天壤之別」?!队讓W(xué)瓊林。卷一。天文類》:「勢易盡者若冰山,事相懸者如天壤。」
《國語辭典》:天倫之樂(天倫之樂)  拼音:tiān lún zhī lè
家人團聚時的歡樂?!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挂沧鳌柑靷悩贰?。
《分類字錦》:天為之笑(天為之笑)
神異經(jīng):東王公與玉女投壺,梟而誤脫不接者,天為之笑,開口流光。今電是也。
分類:投壺
《漢語大詞典》:天人之辯
中國哲學(xué)中長期爭論的重要問題。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為。在兩者關(guān)系上,唯心主義思想家通常把天解釋為精神實體,認(rèn)為天人感應(yīng),天能干預(yù)人事。唯物主義思想家則把天解釋為物質(zhì)的自然,認(rèn)為天人的職能不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有不同的法則。
《漢語大詞典》:天人之分
中國 哲學(xué)中關(guān)于天人關(guān)系的一種觀點。與“天人合一”說相對立。強調(diào)“天道”與“人道”之別,亦即自然與人為的區(qū)分,認(rèn)為“天”是自然,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也不能主宰人間的治亂吉兇。 戰(zhàn)國 時 荀子 首先提出這種理論。荀子·天論:“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國語辭典》:天人之際(天人之際)  拼音:tiān rén zhī jì
天道或天象與人事間相互的關(guān)系?!稘h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jié)h。司馬相如封禪文〉:「披藝觀之,天人之際已交。」
《分類字錦》:天子之老
禮記:八州八伯,各以其屬屬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注:老謂上公。
分類:公孤
《國語辭典》:天之驕子(天之驕子)  拼音:tiān zhī jiāo zǐ
本為漢時匈奴的自稱,后泛指得天獨厚,倍受重視的人。如:「他家世顯赫,且居要職,真可謂天之驕子。」《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