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司錄
官名。 晉 時(shí)置錄事參軍,為公府官,非州郡職,掌總錄眾曹文簿,舉彈善惡。 北周 稱司錄參軍,屬相府;同時(shí)州之刺史有軍而開府者亦置之。 唐 開元 初改為京尹屬官,掌府事。參閱通典·職官十五、 王仲犖 《北周六典》卷十。
《漢語大詞典》:兵曹
(1).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員。 漢 代為公府、司隸的屬官。 唐 代為府、州設(shè)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稱“兵曹參軍”,在州稱“司兵參軍”。后世或沿用此稱。 唐 韓愈 《贈張童子序》:“又二年,益通二經(jīng),有司復(fù)上其事,繇是拜衛(wèi)兵曹之命?!?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撫字長民·兵曹:“ 漢 公府掾史有兵曹,主兵事。司隸屬官有兵曹從事史,郡國為使。 北齊 同諸曹為參軍。今又獨(dú)置於 開封府 也?!?br />(2).古代軍中掌管作戰(zhàn)部署的機(jī)構(gòu)。 三國 魏 曹操 《步戰(zhàn)令》:“諸部曲者,各自安部陳兵疏數(shù),兵曹舉白?!?br />(3).指兵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俺待要飛檄 金陵 ,告兵曹轉(zhuǎn)達(dá)車駕,許咱們遷鎮(zhèn)移家。”
《漢語大詞典》:公執(zhí)(公執(zhí))
(1).指可為公證的憑據(jù)。 后蜀 何光遠(yuǎn) 鑒誡錄·神口開:“ 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與 宇文錯 爭田,俱無公執(zhí),雖經(jīng)檢勘,難定是非。”
(2).謂公正而堅(jiān)持原則。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下:“ 劉后 垂簾聽政, 利用 ( 曹利用 )自以親承顧托,庶事公執(zhí)。時(shí)中官依 劉氏 之勢,多求徼幸, 利用 屢抑其請,由是讒嫉日至?!?/div>
《漢語大詞典》:畏簡書(畏簡書)
《詩·小雅·出車》:“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毛 傳:“簡書,戒命也。隣國有急,以簡書相告,則奔命救之?!焙笠浴拔泛啎睘楣珓?wù)羈身之典。 唐 李德裕 《憶平泉山居贈沉吏部》詩:“昔聞 羊叔子 ,茅屋在東渠。豈不念歸路,徘徊畏簡書。” 唐 皇甫冉 《酬李司兵直夜見寄》詩:“見欲扁舟去,誰能畏簡書?!?/div>
《漢語大詞典》:選尚(選尚)
(1).被選中與公主匹配。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選尚 餘姚公主 ,拜駙馬都尉?!?宋 秦觀 《王儉論》:“﹝ 王儉 ﹞之仕 宋 ,襲封選尚,其為親貴,固非 安 之比也。”
(2).指為公主擇偶。《新編分門古今類事·讖兆下·晉公朱崖》:“嘗聞 江 南 李主 鐘愛一女……國主曰:‘吾止一女,才色頗異,今將選尚,卿等為擇佳壻?!?/div>
《漢語大詞典》:熊車(熊車)
有伏熊形橫軾的車。 漢 時(shí)為公,列侯所用。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應(yīng)鳴鞞於龍角,覆緹幕於熊車?!焙笠嘤靡灾复胤焦?。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 子瞻 既已深居鵷禁,因何反謫熊車?”
分類:為公列侯
《漢語大詞典》:三梁
冠名。為公侯所服。古冠以竹為襯里,有一梁至五梁之分。 漢 蔡邕 獨(dú)斷:“進(jìn)賢冠,文官服之。前高七寸,后三寸,長八寸。公侯三梁,卿大夫、尚書、博士兩梁,千石、六百石以下一梁。 漢 制禮無文?!?唐 李賀 《竹》詩:“三梁曾入用,一節(jié)奉王孫?!?王琦 匯解:“ 吳正子 以 漢 唐 冠制,有三梁、兩梁之制,恐指此。周書曰:‘ 成王 將加元服, 周公 使人來 零陵 取文竹為冠。’ 徐廣 《輿服志雜注》曰:‘天子雜服,介幘五梁進(jìn)賢冠,太子諸王三梁進(jìn)賢冠?!?吳 説是。”
《國語辭典》:公營(公營)  拼音:gōng yíng
由中央政府或各級政府經(jīng)營。
《國語辭典》:前臺(前臺)  拼音:qián tái
舞臺、戲臺的前面。如:「謝幕時(shí)演員在前臺一字排開,接受觀眾熱情的掌聲及歡呼。」
《國語辭典》:公仆(公僕)  拼音:gōng pú
為公眾服務(wù)的官吏。如:「在民主社會中,政府官員便是人民的公仆?!?/div>
《國語辭典》:公國(公國)  拼音:gōng guó
歐洲封建時(shí)代的諸侯國,以公爵為元首。
《國語辭典》:牧田  拼音:mù tián
整治田地。如:「正值農(nóng)忙時(shí)節(jié),他整日牧田,非常辛勞?!?/div>
《漢語大詞典》:補(bǔ)牘(補(bǔ)牘)
(1). 宋 趙普 曾薦賢于 太祖 ,不用。屢奏, 太祖 碎其牘, 普 仍綴補(bǔ)破牘復(fù)奏, 太祖 省悟,卒用其人。事見宋史·趙普傳。后遂用為忠貞事君的典故。 清 吳偉業(yè) 《壽總憲龔公芝麓》詩:“即君致身已鼎足,正色趨朝勤補(bǔ)牘。”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彼其潛孚默憚,有存乎折檻、補(bǔ)牘之先者矣?!?br />(2).補(bǔ)為公牘。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忍性氣》:“ 鴻 聞之,不勝眥裂髮指,立命補(bǔ)牘公舉與諸欠戶對簿。”
《國語辭典》:公民  拼音:gōng mín
1.擁有一個(gè)國家的國籍,依其憲法或法律規(guī)定,享有國家賦予公法上之權(quán)利,以及負(fù)擔(dān)公法上義務(wù)之國民。清。徐珂《清稗類鈔。譏諷類。亦公民也》:「公民,人民之有公權(quán)得選舉議員者也?!?br />2.為公眾利益著想的人。《韓非子。五蠹》:「行貨賂而襲當(dāng)涂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br />3.君王的百姓。漢。劉向《古列女傳。卷六。齊傷槐女》:「妾父衍,幸得充城郭為公民?!埂段簳?。卷七一。列傳。裴叔業(yè)》:「今大計(jì)已爾,勢不可追。恐民非公民,吏非公吏。」
《漢語大詞典》:公辦(公辦)
事業(yè)由國家或集體舉辦者為公辦。如:公辦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