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三世佛
【佛學大辭典】
(名數)三世者。過去現(xiàn)在未來也。過去佛。為迦葉諸佛。現(xiàn)在佛。為釋迦牟尼佛。未來佛。為彌勒諸佛。此即佛經所云三世諸佛也。
三世間
【佛學大辭典】
(名數)過現(xiàn)未遷流謂為世,彼此間隔謂為間。有為法之別名也。一切有為法分類為三種:一、五陰世間,又名五眾世間。五陰者色受想行識之五法也,十界之五陰各各差別,各為五陰世間。二、眾生世間,又名假名世間。假五陰和合之上名為眾生者,上自佛界,下至地獄,各各差別也。三、國土世間,又名器世間。眾生所依之境界十界各各差別者,是五陰中假立于色陰之上者。要之第一為實法,第二第三為假法,假法之中,分正報之內身與依報之外器。說見智度論四十七,止觀五。【又】一、器世間,即國土世間。舉釋迦如來所化之境。二、眾生世間。舉釋迦如來所化之機類。三、智正覺世間。具如來大智慧,覺了世間出世間之法者,是釋迦如來為教化一切眾生種種差別之智身也。此三世間于如來教化上立之。說見華嚴大疏三。
【佛學常見辭匯】
眾生世間、國土世間、五陰世間。眾生世間又名假名世間,即假五陰和合之名而有的眾生,亦即眾生的正報;國土世間又名器世間,即一切眾生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亦即眾生的依報;五陰世間又名五眾世間,即色法的色,和心法的受想行識,亦即構成依正二報的要素。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或有分為三世間者,謂一切有為法,有三種分類:
一、五陰世間 又名五眾世間,五陰者,色、受、想、行、識之五法,十界之五陰,各各差別也。
二、眾生世間 又名假名世間,假五陰和合之上名眾生,上至佛界,下至地獄,各各差別也。
三、國土世間 又名器世間,眾生所依之境界,十界各各差別也。
三世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如來十智之一。通達三世之佛智也。
【三藏法數】
謂于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之法,皆悉通達,圓明顯了,是名三世智。
三世了達
【佛學大辭典】
(術語)諸佛之智慧,達觀過去,現(xiàn)在,未來之三世,了了分明,故云三世了達。法華經科注曰:「如來三達無礙,觀破久遠如今?!?/div>
三世成佛
【佛學大辭典】
(術語)與三生成佛同。
三世諸佛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世出現(xiàn)之諸佛。法華經方便品曰:「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觀無量壽經曰:「三世諸佛凈業(yè)正因。」
【佛學常見辭匯】
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稱為三世,在佛教成立的當時,釋迦牟尼佛稱為現(xiàn)在佛,在釋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稱為過去佛,在釋迦牟尼佛以后成佛的稱為未來佛。三世諸佛,統(tǒng)指出現(xiàn)于三世的一切佛。
三世覺母
【佛學大辭典】
(菩薩)文殊菩薩之異名。由出生智慧之意。故云覺母。蓋文殊菩薩,司毗盧舍那之大智,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故也。心地觀經曰:「三世覺母吉祥?!故o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曰:「妙吉祥菩薩是三世覺母,故名文殊師利。」
【佛學常見辭匯】
文殊菩薩的別名,因文殊菩薩司毗盧舍那的大智,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故名。
三世三千佛
【佛學大辭典】
(術語)過去世莊嚴劫之一千佛,現(xiàn)在世賢劫之一千佛,未來星宿劫之一千佛,合成三千佛也。此中賢劫即現(xiàn)在劫之千佛出世時代,經論之所論,出沒隱顯不一定。佛祖統(tǒng)記三十記諸經論之勘考。藥王經于三劫千佛各舉首尾之佛名。三千佛名經具列其名。賢愚經出賢劫千佛之名。但明藏之佛名經,與藥王經首尾佛名同,麓藏之佛名經,僅賢劫千佛之首尾與前二經同,他二劫不同也。秘藏記末謂本來無量無數差別智身之功德莊嚴藏為過去千佛,最初起普賢行者為賢劫千佛,又說身有無量無數之如來如法修行煩惱云散,本有如來出現(xiàn)之未來千佛。賢劫千佛。(參見:賢劫)
三世不可得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三世之諸法,不可得一實體也。維摩經弟子品曰:「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xiàn)在生現(xiàn)在生無住。」金剛經曰:「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br />【佛學常見辭匯】
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之一切法皆不可得一實在的體質的意思。維摩經說:「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xiàn)在生,現(xiàn)在生無住?!褂纸饎偨浾f:「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三世不相待
【佛學大辭典】
(雜語)謂三世之法,新新生滅,更不相待也。維摩經弟子品曰:「一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三世無比力真言句
【佛學大辭典】
(雜名)如來于十方三世,積集無量福德,一切事業(yè)不可破壞之無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經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滿一切愿,積聚無量福德,住不可害行,三世無比力真言句?!雇杈旁唬骸赋>幨饺?,以無量門植種種德本,無窮已時,住不可害行,即是于一切事業(yè)中皆悉不可留難不可破壞之義,故名三世無比力真言句?!?/div>
三世無障礙智戒
【佛學大辭典】
(術語)此戒能成就三世無障礙之智,故名為三世無障礙智戒。又名三昧耶戒,自性本源戒,三平等戒,菩提心戒,無為戒,真法戒。入壇之前初心行者所受之三世無障礙戒,即十善戒也。大日經一曰:「應授彼三世無障礙智戒。」同疏五曰:「菩薩所以發(fā)心攝受方便學處,皆為成就如來清凈智慧?!勾笫柩輮W鈔十一曰:「方便學處者,下方便學處品所說十善戒也。依攝受此戒成就三世無障智,故云皆為成就如來清凈智慧也。」同十三曰:「三世無障礙戒者戒體也。四重、十重、十善戒等戒相也。戒體通二機戒相有通局,通者十善戒,局者四重禁等也?!?br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三昧耶戒、自性本源戒、三平等戒、菩提心戒、無為戒、真法戒等,名目雖多,但就是十善戒,因十善戒是能生三世無障礙智的戒律,故名三世無障礙智戒。
三世實有法體恒有
【佛學大辭典】
(術語)小乘教中一切有部宗所立。三世實有謂時間的諸法體性實在也。法體恒有謂空間的諸法體性實有也。所見事物之生滅,惟為體上之作用,于自體非有生滅,故謂法體為恒有。(參見:三世)
三世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云三際。過去現(xiàn)在未來也。世者遷流之義。有為之事物,一剎那之間,亦不止,生了直滅。因之謂來生為未來世,生了為現(xiàn)在世,滅了為過去世。此于事物遷流上,假立三種之世。離事物別無世之實體也。又三世有就時就法二種,若為時之經過之三世,則過去為前,未來為后,其次第為過現(xiàn)未。即十二緣起之次第也。若為法之生起之三世,則未來為前,過去為后。是為未現(xiàn)過之次第。以事物之生起有未生(未)、已生(現(xiàn))、后滅(過)之次第也。猶如未至名為前路,已往名為后路。生住異滅之四相是也。寶積經九十四曰:「三世,所謂過去未來現(xiàn)在。云何過去世?若法生已滅,是名過去世。云何未來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來世。云何現(xiàn)在世?若法生已未滅,是名現(xiàn)在世。」
【佛學常見辭匯】
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凡已生已滅之法叫做過去世,已生未滅之法叫做現(xiàn)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來世。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世界之世,向久遠推之,如云三世。三世者,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是謂三世。
【三藏法數】
(亦名三際,出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世即遷流之義,亦隔別之義也。
〔一、過去世〕,謂善惡諸行,已起、已生、已轉、已聚集、已出現(xiàn),落謝變滅,過去所攝,是名過去世。
〔二、未來世〕,謂善惡諸行,未起、未生、未聚集、未出現(xiàn),未來所攝,是名未來世。
〔三、現(xiàn)在世〕,謂善惡諸行,現(xiàn)起、現(xiàn)生、現(xiàn)聚集、現(xiàn)出現(xiàn),未轉、未謝、未滅,現(xiàn)在所攝,是名現(xiàn)在世。
三世最勝心明王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金剛恐怖集會方廣儀軌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之略名。
三種世間
【佛學大辭典】
(名數)(參見:三世間)
【佛學常見辭匯】
五陰世間、眾生世間、國土世間。五陰世間就是吾人五陰合成的色身;眾生世間就是吾人身體以外有生命的一切眾生;國土世間就是吾人身體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
【三藏法數】
(出大智度論)
隔別名世,間差名間。謂十界假名、五陰、國土三種,一一差別不同,故名三種世間。(十界者,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阿脩羅界、餓鬼界、畜生界、地獄界也。五陰即眾生身,以此身是色受想行識五陰所成故也。)
〔一、假名世間〕(亦名眾生世間。)假名者,于十界五陰實法上,假立名字,各各不同,是為假名世間。(實法者,謂十界五陰皆實有也。假立名字者,謂十界名字,非實有也。既有十界五陰實法,即有十界眾生假名。且如人界中,各各有身,即各各有名字也。馀界亦然。)
〔二、五陰世間〕(亦名五眾世間。)五陰者,色受想行識也。十界五陰各各差別,故名五陰世間。(色即質礙之色,受即領納諸塵,想即思想,行即造作,識即分別善惡。以此五者,陰覆真性,皆名為陰。)
〔三、國土世間〕,國土者,即眾生所依之境界也。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十界所依,各各差別,故名國土世間。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疏)
〔一、器世間〕,世界如器,名器世間。乃是釋迦如來所化之境,即三千世界也。(梵語釋迦,華言能仁。三千即小千、中千、大千也。)
〔二、眾生世間〕,謂五陰和合,眾共而生,間隔不同,故名眾生世間,即釋迦如來所化之機眾也。(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
〔三、智正覺世間〕,謂如來具大智慧,永離偏邪,深能覺了世間、出世間法,故名智正覺世間,即釋迦如來能化之智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