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迷魂陣(迷魂陣)  拼音:mí hún zhèn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dāng)?shù)娜μ?、陷阱。元。關(guān)漢卿《金線池》第一折:「怎待咱好姻緣,生折做斷頭香,休想道潑煙花再打入迷魂陣?!埂剁R花緣》第九○回:「小春道:『……自從「戍鼓連宵振」一連幾十句,鬧的糊里糊涂,只怕還是迷魂陣哩?!蝗诖旱溃骸荷衔拿髅髡f著妖氛幻境,如何不是迷魂陣?』」
《漢語大詞典》:迷朱碧
南朝 梁 王僧孺 《夜愁示諸賓》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焙笠蛞浴懊灾毂獭北硎静槐嫖迳?,不分是非。 宋 魏了翁 《滿江紅·次韻黃敘州》詞:“嗟世眼,迷朱碧,矜氣勢,才呼吸。”
《漢語大詞典》:濌伯
(1).放縱豁達(dá)的人。 晉 人特指 羊曼 。晉書·羊曼傳:“時(shí)州里稱 陳留 阮放 為‘宏伯’, 高平 郗鑒 為‘方伯’, 泰山 胡毋輔之 為‘達(dá)伯’, 濟(jì)陰 卞壼 為‘裁伯’, 陳留 蔡謨 為‘朗伯’, 阮孚 為‘誕伯’, 高平 劉綏 為‘委伯’,而 曼 為‘濌伯’,凡八人,號 兗州 八伯,蓋擬古之八雋也?!?span id="1f5z3zf" class="book">《顏氏家訓(xùn)·書證》引 南朝 宋 劉法盛 《晉中興書》:“ 太山 羊曼 ,常頽縱任俠,飲酒誕節(jié), 兗州 號為‘濌伯’?!?br />(2).不辨好壞的人。 唐 人特指 常袞 。新唐書·常袞傳:“懲 元載 敗,窒賣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議格之,非文詞者皆擯不用,故世謂之‘濌伯’,以其濌濌無賢不肖之辨云。”
《漢語大詞典》:必諾(必諾)
不辨事之當(dāng)否,一概承諾。管子·形勢:“必諾之言,不足信也。”管子·形勢解:“小人不義亦諾,不可亦諾,言而必諾,故其諾未必信也?!?/div>
《漢語大詞典》:望塵僄聲(望塵僄聲)
比喻聽見風(fēng)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虛實(shí)真?zhèn)巍?/div>
《漢語大詞典》:瞎天盲地
方言。形容不辨方向,行動(dòng)盲目。《何典》第十回:“近地里又弄得斷絶人煙,無處訪問,心里著急,只得瞎天盲地各處去追尋?!?/div>
《國語辭典》:不問青紅白皂(不問青紅白皂)  拼音:bù wèn qīng hóng bái zào
不能辨別顏色。比喻人不辨是非曲直,魯莽做事?!肚迤缴教迷挶???熳炖畲渖徲洝罚骸附袢沼H家初走到,就把話兒來訴告,不問青紅與白皂,一迷將奴胡廝鬧?!挂沧鳌覆环衷戆住埂?/div>
《國語辭典》:眼內(nèi)無珠(眼內(nèi)無珠)  拼音:yǎn nèi wú zhū
比喻不識貨、不辨好壞。《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nèi)無珠。」
《國語辭典》:不管皂白(不管皂白)  拼音:bù guǎn zào bái
不分黑白。比喻人不辨別是非情由,魯莽做事?!冈怼刮墨I(xiàn)異文作「皂」?!?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二回:「只見黑魆魆的來了一個(gè)人,賈瑞便意定是鳳姐,不管皂白,餓虎一般,……抱到屋里炕上?!挂沧鳌覆环衷戆住?。
《國語辭典》:不分好歹  拼音:bù fēn hǎo dǎi
不辨別善惡好壞?!段饔斡洝返诙呕兀骸钢豢中⊙齼鹤搅?,不分好歹,挾生兒傷了你的性命。」
《國語辭典》:不知皂白(不知皂白)  拼音:bù zhī zào bái
不辨黑白。比喻人不辨是非情由?!冈怼刮墨I(xiàn)異文作「皂」?!冻蹩膛陌阁@奇》卷六:「還錯(cuò)認(rèn)做家里夫妻做事一般,不知一個(gè)皂白,憑他輕薄。」也作「不分皂白」。
《國語辭典》:不分皂白(不分皁白)  拼音:bù fēn zào bái
不分黑白。比喻人不能辨別是非情由,只憑一時(shí)沖動(dòng)魯莽做事。「皂」文獻(xiàn)異文作「皂」?!对娊?jīng)。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忘」句下漢。鄭玄。箋:「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于王也?!埂段饔斡洝返谝凰幕兀骸改阍趺床环衷戆祝活D打死?全無一點(diǎn)慈悲好善之心。」也作「不分青紅皂白」、「不顧青紅皂白」、「不管青紅皂白」、「不管皂白」、「不知皂白」、「不問青紅白皂」、「不問青紅皂白」、「皂白不分」。
《國語辭典》:不知好歹  拼音:bù zhī hǎo dǎi
不能辨別好壞。指人糊涂,不知事情的是非或輕重?!度辶滞馐贰返诙鸹兀骸改钦扇肃嵗系娕鼍鸵龉?,責(zé)備女兒不知好歹,著實(shí)教訓(xùn)了一頓。」《紅樓夢》第二四回:「你小人兒家,很不知好歹,也到底立個(gè)主意?!挂沧鳌覆蛔R好歹」。
《漢語大詞典》:愛手反裘(愛手反裘)
比喻愚昧不辨本末。語本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 魏文侯 出游,見路人反裘而負(fù)芻。 文侯 曰:‘胡為反裘而負(fù)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 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魏書·高祖紀(jì)上:“去秋淫雨,洪水為災(zāi),百姓嗷然,朕用嗟愍,故遣使者循方賑恤。而牧守不思利民之道,期於取辦,愛毛反裘,甚無謂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