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不殺(不殺)
(1).不斷其命。《穀梁傳·僖公九年》:“ 葵丘 之會,陳牲而不殺?!?楊士勛 疏:“雖盟而不歃血謂之不殺?!?宋 曾鞏 《亳州謝到任表》:“運獨斷之明,則天清水止;昭不殺之武,則雷厲風行。”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七:“‘不殺窮人不富’,是他的主意,他的手沾滿了佃戶 勞金 的紅血?!?br />(2).不盡。《醉醒石》第三回:“ 湯家 父母聽得這話,喜歡不殺道:‘如此聽憑 馮親家 那邊,擇個日子便了?!?/div>
《國語辭典》:不殺(不殺)  拼音:bù shài
不盡、不減?!段倪x。揚雄。長楊賦》:「士有不談王道者,則樵夫笑之意者以為事罔隆而不殺,物靡盛而不虧?!埂蹲硇咽返谌兀骸笢腋改嘎牭眠@話,喜歡不殺道:『如此聽憑馮親家那邊,擇個日子便了?!弧?/div>
《分類字錦》:巳月不殺(巳月不殺)
續(xù)博物志巳日巳年不殺蛇張耒 所居堂后北籬下獲二蛇盡放之詩 巳月不殺蛇,昔賢有遺告。
分類:
《高級漢語詞典》:喜歡不殺
很喜歡;喜歡死了
《國語辭典》:不豐不殺(不豐不殺)  拼音:bù fēng bù shài
語出《禮記。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此之謂也?!共贿^于奢侈,也不太過節(jié)省。后比喻不增不減。如:「這筆預算照原案通過,不豐不殺。」
分類:多少合宜
《分類字錦》:不殺為因(不殺為因)
梁武帝凈業(yè)賦見凈業(yè)之愛果以不殺而為因離欲惡而自修故無障于精神
分類:釋教
《國語辭典》:青旌  拼音:qīng jīng
畫有青雀的旌旗?!抖Y記。曲禮上》:「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div>
《漢語大詞典》:青雀旌
畫著青雀的軍旗。亦省稱“ 青旌 ”。禮記·曲禮上“前有水,則載青旌” 唐 孔穎達 疏:“青旌者,青雀旌,謂旌旗。軍行若前值水,則畫為青雀旌旗幡,上舉示之。所以然者,青雀是水鳥,軍士望見則咸知前必值水而各防也?!?/div>
分類:青雀軍旗
《國語辭典》:十誡(十誡)  拼音:shí jiè
猶太教、基督教的十種戒約。相傳為上帝在西奈山上親自授予摩西,作為同以色列人訂立的約法。包括崇拜唯一上帝而不可拜別神、不可制造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稱上帝名字、須守安息日為圣日、須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別人妻子財物等。
《漢語大詞典》:血忌
舊俗指忌諱見血的日子,逢該日不殺牲。 漢 王充 論衡·譏日:“如以殺牲見血,避血忌、月殺,則生人食六畜,亦宜辟之?!?漢 王充 論衡·辨祟:“血忌不殺牲?!?宋 范成大 《灼艾》詩:“血忌詳涓日,尻神謹避方?!?/div>
《國語辭典》: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拼音:liǎng guó xiāng zhēng,bù zhǎn lái shǐ
(諺語)比喻雙方交惡,不應為難或迫害中間的聯(lián)絡人?!度龂萘x》第四五回:「肅曰:『兩國相爭,不斬來使。』瑜曰:『斬使以示威。』」也作「兩國相爭,不阻來使」、「兩國相爭,不罪來使」、「兩國戰(zhàn)爭,不斬來使」。
不殺生戒
【佛學大辭典】
(術語)在在家出家小乘大乘一切戒中,禁止殺害有情之生命也。
護不殺戒五神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二十五神)
【三藏法數(shù)】
一、荼芻毗愈陀尼,護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輸多利輸陀尼,護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三、毗樓遮那世波,護持戒人腹內,使五藏平調;四、阿陀龍摩坻,護持戒人血脈,悉令通暢;五、婆羅桓尼和婆,護持戒人爪指,無所毀傷。(六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五藏者,心肝脾肺腎也。)
二十五神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持五戒,則常有二十五之善神擁護其身。見灌頂經(jīng)一,法苑珠林八十八。



【佛學常見辭匯】
受持五戒的人,時常都有二十五位善神護衛(wèi)其身。
不殺戒
【三藏法數(shù)】
謂人若于彼眾生,妄加殺害,而奪其命,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壽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殺戒。
【三藏法數(shù)】
不殺戒者,謂慈心憐憫,不斷一切命也。經(jīng)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波羅夷罪。(梵語波羅夷,華言極惡。)
【三藏法數(shù)】
謂常念有情,皆惜身命,應當憐憫,慎勿傷害,是名不殺戒。
不殺配仁
【三藏法數(shù)】
慈愛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則不殺,故以不殺配仁也。
于六齋日,敕諸境內令行不殺
【三藏法數(shù)】
六齋日,即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以此六日,四天王差遣使者,巡察世間。若遇修善人民,注祿增壽;不善人民,即降災殃。若能敕諸境內,令行不殺,則合國常臻福善,永享安榮,是即懺悔也。(四天王者,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