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佛源】古時江淮一帶有「嗔拳笑面」之戲,雙方帶面具作胡人勇士狀,一扮「嗔拳」,一扮「笑面」。(可參閱宋·高承《
事物紀原·博弈嬉戲》)禪宗有「嗔拳不打笑面」之語,《
續(xù)傳燈錄·泉州云臺因禪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嗔拳不打笑面。」后俗語中多用之,謂惱怒者不拳打笑臉相迎的人?;蛑^對人和氣可以免遭欺辱,如《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二回:「他有錢的性兒,隨他說幾句罷了。常言嗔拳不打笑面,如今時年尚個奉承的,拿著大本錢做買賣,還放三分和氣。」也作「嗔拳輸笑面」。如《水滸傳》第二十七回:「自古嗔拳輸笑面,從來禮數(shù)服奸邪。只因義勇真男子,降伏兇頑母夜叉。」(李明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