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游 → 游遊”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柳營江(柳營江)
福建 九龍江 下游的別稱。六朝時,防守 閩 地的軍隊(duì)在此據(jù)江阻險,插柳為營,故名。 唐 時曾駐重兵于此。 元 末 陳友定 渡此江,下 漳州 (今 福建省 漳州市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福建五·漳州府》:“ 柳營江 :六朝以來,戍 閩 者屯兵於 龍溪 ,阻江為界,插柳為營…… 柳營 之名,自六朝時始也?!?/div>
《漢語大詞典》:江西
隋 唐 以前,習(xí)慣上稱 長江 下游北岸 淮水 以南地區(qū)為 江 西;有時又泛稱 長江 以北包括中原地區(qū)在內(nèi)為 江 西。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江 西皆反,此亦天亡 秦 之時也。”
《國語辭典》:江左  拼音:jiāng zuǒ
古代指長江下游以東的地方,即今江蘇省南部等地。《晉書。卷八一。桓宣傳》:「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顾?。陸游〈水調(diào)歌頭。江左占形勝〉詞:「江左占形勝,最數(shù)古徐州?!?/div>
《國語辭典》:西江  拼音:xī jiāng
河川名:(1)珠江上游三江中最長的河川。全長二千一百九十七公里,由郁、黔、桂三江匯流而成,入廣東省始稱「西江」。其干、支流都可通航,大輪船終年可至蒼梧,小輪船夏季可到邕寧。(2)位于浙江省。源自黃巖縣,流入永寧江,匯歸東海。
《國語辭典》:江北  拼音:jiāng běi
長江下游以北的地區(qū),近代多指江蘇、安徽兩省中,位于長江以北的地區(qū)。
《國語辭典》:江南  拼音:jiāng nán
1.長江以南的地區(qū),近代則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土地肥沃,利于農(nóng)工業(yè)及水利發(fā)展,為中國大陸精華區(qū)之一。
2.唐置江南道,為唐太宗貞觀十道之一,包括今之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與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地,及湖北、四川東南部、貴州東北部。
3.宋置江南路,為宋太宗至道十五路之一,包括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二省長江以南地。
《漢語大詞典》:吳楚
(1). 春秋 吳國 與 楚國 。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 吳 楚 憑 江 ,負(fù)固 方城 。”
(2).泛指 春秋 吳 楚 之故地。即今 長江 中、下游一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君 吳 楚 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yīng)斯舉?”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 吳 楚 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明 許宗魯 《登齊山樓》詩:“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吳 楚 江流畫里看。” 陳毅 《詠三峽》詩:“總嫌太狹窄, 吳 楚 天地寬?!?br />(3).指 吳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區(qū)域。 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定婚店》:“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 吳 楚 異鄉(xiāng),此繩一繫,終不可逭。”
(4).指 漢高祖 分封的 吳 楚 諸侯國。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吳 楚 反,聞?!?三國 魏 曹炯 《六代論》:“然 高祖 封建,地過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連城數(shù)十,上下無別,權(quán)侔京室,故有 吳 楚 七國之患?!?清 姚鼐 《賈生明申商論》:“﹝ 景帝 ﹞其資如此,而 鼂錯 又以 申 商 進(jìn)之,何怪有 吳 楚 之難。”
《漢語大詞典》:吳興(吳興)
(1).指 元 代書畫家 趙孟頫 。 趙 為 吳興 人,故稱。 明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跋趙子昂書〈過秦論〉:“ 吳興 此書學(xué)黃庭內(nèi)景經(jīng),時年三十八歲?!?br />(2).郡名。 三國 吳寶鼎 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 烏程縣 (今 浙江 吳興縣 南)。
(3).縣名。屬 浙江省 ,位于 苕溪 下游,濱臨 太湖 。
《漢語大詞典》:三吳
(1).地名。 晉 指 吳興 、 吳郡 、 會稽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漸水:“ 永建 中, 陽羨 周嘉 上書,以縣( 會稽 )遠(yuǎn),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為 吳 ,以東為 會稽 。 漢高帝 十二年,一 吳 也,后分為三,世號‘ 三吳 ’。 吳興 、 吳郡 , 會稽 其一焉?!?唐 張彥遠(yuǎn)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榻寫:“ 江 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 三吳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軍, 長康 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br />(2).地名。 唐 指 吳興 、 吳郡 、 丹陽 。通典·州郡十二:“ 蘇州 , 春秋 吳國 之都也……與 吳興 、 丹陽 為 三吳 。 齊 因之。 陳 置 吳州 。 隋 平 陳 ,改曰 蘇州 。 煬帝 初,復(fù)曰 吳州 ,尋為 吳郡 。大 唐 為 蘇州 ,或?yàn)?吳郡 。”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師振則 三吳 安, 三吳 安則國家不失外府?!?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br />(3).地名。 宋 指 蘇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馬光 《送楊太祝忱知長洲縣》詩:“ 三吳 佳縣首,民物舊熙熙。”
(4).泛指 長江 下游一帶。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吳 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金 劉致君 《鷓鴣天》詞:“修月客,弄云娘, 三吳 清興入淋浪。”
《漢語大詞典》:江潮
江河下游的潮汐現(xiàn)象。因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致使水位定時漲落。亦泛指江河中的波濤。 唐 劉長卿 《餞王相公出牧括州》詩:“江潮淼淼連天遠(yuǎn),旌旆悠悠上嶺翻。” 宋 張先 《浣溪沙》詞:“樓倚春江百尺高,煙中還未見歸橈,幾時期信似江潮?” 郁達(dá)夫 《采石磯》:“﹝他﹞心里的一種悲感,竟同江潮似的涌了起來?!?/div>
《國語辭典》:上行  拼音:shàng háng
1.尊位?!稘h書。卷六八?;艄鈧鳌罚骸赣谑菤⑴V镁?,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br />2.上市貨賣。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三。團(tuán)行》:「更有兒童戲耍物件,亦有上行之所,每日街市,不知貨幾何也?!埂队魇烂餮?。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那里去偷只狗子,把來打殺了,煮熟去賣,卻不須去上行?!?/div>
《國語辭典》:下流  拼音:xià liú
1.下游?!蛾悤>戆?。周文育傳》:「芊韶上流則歐陽頠、蕭勃,下流則傅泰、余孝頃,文育據(jù)其中間,筑城饗士,賊徒大駭?!?br />2.向下流注?!稌?jīng)。禹貢》「冀州既載」句下唐??追f達(dá)。正義:「以水性下流,當(dāng)從下而泄,故治水當(dāng)從下為始?!?br />3.上位者的恩澤擴(kuò)及百姓?!痘茨献印V餍g(shù)》:「君德不下流于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馬矣?!埂段倪x。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此二臣者,皆極慮盡忠,閔主澤不下流而萬民騷動?!?br />4.品格污下?!度辶滞馐贰返谒乃幕兀骸肝页鲩T三十多年,你長成人了,怎么學(xué)出這般一個下流氣質(zhì)!」《紅樓夢》第二○回:「誰叫你上高臺盤去了!下流沒臉的東西!」
5.卑微的地位。漢。王充《論衡。逢遇》:「或高才潔,行不遇,退在下流?!?jié)h。蔡邕 太尉楊賜碑:「惟我下流二三小臣,穢損清風(fēng),愧于前人?!?/div>
《國語辭典》:下路  拼音:xià lù
1.前面的路。《韓非子。十過》:「韓使人之楚,楚王因發(fā)車騎,陳之下路?!埂赌鲜贰>硪痪?。謝靈運(yùn)傳》:「后秦郡府將宋齊受使至涂口,行達(dá)桃墟村,見有七人下路聚語。」
2.長江下游一帶?!缎咽篮阊?。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bào)仇》:「這番在下路脫了糧食,裝回頭貨回家,正趁著順風(fēng)行走,忽地被一陣大風(fēng),直打向到岸邊去?!?br />3.往前走?!段饔斡洝返诙换兀骸感姓邎?zhí)了帖兒,轉(zhuǎn)身下路。」
《國語辭典》:上路  拼音:shàng lù
1.動身出發(fā)?!端疂G傳》第五回:「提了禪杖,作別了客店主人并鐵匠,行程上路?!埂队魇烂餮浴>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如今這二月天氣,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時?」
2.死亡?!缎咽篮阊?。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老厭物是直性的人,聽得了恁樣話,自然逼他上路。去了這個禍根,還有甚人來分得我家的東西!」
3.大路?!稘h書。卷五一。枚乘傳》:「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固?。王勃〈滕王閣序〉:「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
4.領(lǐng)會、了解。如:「這人真笨!解釋了半天他還不上路!」
《國語辭典》:南昌  拼音:nán chāng
城市名。位于贛江下游的鄱陽湖西南,為江西省省會,也是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交通中心。水陸交通便捷,自古以來為南北交通要沖,商業(yè)繁盛。南昌開發(fā)甚早,有滕王閣、百花洲等名勝古跡。
《國語辭典》:江右  拼音:jiāng yòu
1.古代指長江下游以西的地區(qū)。
2.今稱江西省為「江右」。
《國語辭典》:下江  拼音:xià jiāng
1.順江而下。《楚辭。屈原。九章。哀郢》:「將運(yùn)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br />2.長江下游地區(qū)。包括江蘇、安徽、浙江等省。
3.專指江蘇。因江蘇省位于長江的下游,故稱為「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