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詞典 1分類詞匯 8
《駢字類編》:上句
詩陟彼崔嵬我馬虺隤箋我我使臣也臣以兵役之事行出離其列位身勤勞于山險(xiǎn)而馬又病君子宜知其然疏謂未還宜知之還則宜賞之故上句欲君子知其勞下句欲君子加其賞也
分類:上句
《國語辭典》:借問(借問)  拼音:jiè wèn
1.詢問。《宋書。卷八七。蕭惠開傳》:「慮興宗不能詣己,戒勒部下:『蔡會(huì)稽部伍若借問,慎不得答?!换蓍_素嚴(yán),自下莫敢違犯?!固?。任華 寄杜拾遺詩:「杜拾遺,知不知,昨日有人誦得數(shù)篇黃絹詞,吾怪異奇特借問,果然稱是杜二之所為?!?br />2.請(qǐng)問。為向人打聽情況時(shí)的客氣話。唐。崔顥 長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埂端疂G傳》第三回:「史進(jìn)道:『借問經(jīng)略府內(nèi)有個(gè)東京來的五教頭嗎?』」
3.詩中常見的假設(shè)性問語。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晉。陶淵明〈悲從弟仲德〉詩:「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679' target='_blank'>韓愈 〈送僧澄觀〉詩:「借問經(jīng)營本何人?道人澄觀名籍籍?!?/div>
《漢語大詞典》:鳳姿(鳳姿)
鳳凰的英姿。常用以稱美別人。 唐 劉禹錫 《浙西李大夫示述夢(mèng)并酬和浙東元相公斐然繼聲》:“鳳姿常在竹,鷃羽不離蒿?!弊宰⑸暇渲浮岸?,下句“自謂”。
《國語辭典》:排比  拼音:pái bì
1.安排、準(zhǔn)備。五代十國。花蕊夫人 宮詞:「今宵駕幸池頭宿,排比椒房得暖無?!姑?。湯顯祖《邯鄲記》第一八折:「喜珠兒頭直上吊下到裙拖,天來大喜音,熱壞我的耳朵。則排比十里笙歌接著他?!?br />2.依次排列、編排?!杜f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下。杜甫》:「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唐。元稹 奉和滎陽公離筵作詩:「鈞天排比簫韶待,猶顧人間有別情?!?br />3.一種修辭學(xué)上的辭格。連續(xù)用三個(gè)或三個(gè)以上內(nèi)容相關(guān),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句法,藉以表達(dá)出同范圍、同性質(zhì)的意象,稱為「排比」。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顾?。周敦頤 愛蓮說:「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div>
《國語辭典》:具爾(具爾)  拼音:jù ěr
親密、親近。語出《詩經(jīng)。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yuǎn)具爾。」因上句有兄弟二字,后遂用為兄弟的代稱?!段倪x。陸機(jī)。嘆逝賦》:「痛靈根之夙隕,怨具爾之多喪?!?/div>
《國語辭典》:不剌  拼音:bù là
1.語氣詞,無義。元。關(guān)漢卿《拜月亭》第三折:「來波,我怨感我合硬咽;不剌,你啼哭你為甚迭?!乖?。范子安《竹葉舟。楔子》:「我看起來,你穿著這破不剌的舊衣,擎著這黃甘甘的瘦臉,必是來投托俺家?guī)煾傅?。」也作「不徠」、「不沙」、「不喇」?br />2.語尾助詞。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對(duì)門間壁都有些酸辣氣味,只是俺一家兒淡不剌的?!?/div>
《漢語大詞典》:上尾
指在詩歌聲律上犯雙聲之病。凡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與第三句尾字為雙聲,皆稱“上尾”。南史·陸厥傳:“ 約 ( 沈約 )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蠭腰、鶴膝。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nèi),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自 梁 室云季,雕蟲道長,平頭、上尾尤忌於時(shí),對(duì)語儷辭盛行於俗?!?杜甫 《秋興》之五“西望瑤池降 王母 ,東來紫氣滿 函關(guān)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shí)圣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diǎn)朝班” 清 仇兆鰲 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虛字二實(shí)字於句尾,如‘降 王母 ’、‘滿 函關(guān) ’、‘開宮扇’、‘識(shí)圣顏’、‘驚歲晚’、‘點(diǎn)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疊足之病矣?!眳⒁姟?八病 ”。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詩文聲律上的八種弊病,為南朝梁沈約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詩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等八種缺失。
《國語辭典》:回文對(duì)(回文對(duì))  拼音:huí wén duì
一種對(duì)偶方式。將上句中語詞的順序,在下句中顛倒使用,形成對(duì)仗。如「情新因得意,得意遂情新」。
《漢語大詞典》:犯尾
謂作詩犯上尾病。具體指格律詩中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犯同聲調(diào)之病。此系 南朝 梁 沈約 提出的作詩八病之一。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體:“八病嚴(yán)於 沈約 。八病謂平頭、犯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之辨?!眳⒁姟?上尾 ”。
《漢語大詞典》:上尾
指在詩歌聲律上犯雙聲之病。凡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與第三句尾字為雙聲,皆稱“上尾”。南史·陸厥傳:“ 約 ( 沈約 )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蠭腰、鶴膝。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nèi),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自 梁 室云季,雕蟲道長,平頭、上尾尤忌於時(shí),對(duì)語儷辭盛行於俗?!?杜甫 《秋興》之五“西望瑤池降 王母 ,東來紫氣滿 函關(guān)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shí)圣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diǎn)朝班” 清 仇兆鰲 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虛字二實(shí)字於句尾,如‘降 王母 ’、‘滿 函關(guān) ’、‘開宮扇’、‘識(shí)圣顏’、‘驚歲晚’、‘點(diǎn)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疊足之病矣?!眳⒁姟?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