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6詞典 14分類詞匯 42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ēng
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稱為「三正」?!段倪x。陸機(jī)?;侍友缧孕嗵糜辛钯x詩》:「三正迭紹,洪圣啟運(yùn)?!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史傳》:「(自)洎周公維新,姬公定法,?三正以班歷,貫四時(shí)以聯(lián)事?!挂卜Q為「三統(tǒng)」。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èng
天、地、人的正道?!稌?jīng)。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jié)h??装矅?。傳:「怠惰棄廢天、地、人之正道?!?/div>
《漢語大詞典》:三輩(三輩)
(1).三代。 元 關(guān)漢卿 《竇娥冤》第四折:“我 竇 家三輩無犯法之男,五世無再婚之女。”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huì)珍珠衫:“想著他祖父三輩交情,如今又是第四輩了,那一個(gè)不歡喜?!?br />(2).指三個(gè)輩份。 魯迅 《吶喊·阿Q正傳》:“細(xì)細(xì)排起來,他還比秀才長三輩呢。”
分類:三代輩份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cháo
1.古代天子、諸侯處理政事的場所,分為外朝、內(nèi)朝、燕朝?!吨芏Y。秋官。朝士》漢。鄭玄。注:「周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nèi)朝二。內(nèi)朝之在路門內(nèi)者,或謂之燕朝。」
2.三個(gè)朝代或三個(gè)帝王。宋。蘇軾 題永叔會(huì)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div>
《國語辭典》:三世  拼音:sān shì
1.公羊?qū)W家解釋春秋分三世:所見之世,己與父時(shí)事;所聞之世,王父時(shí)事;所傳聞之世,高曾祖時(shí)事。見《公羊傳。隱公元年》漢。何休。解詁。后康有為大同書據(jù)此提出亂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說。
2.祖孫三代?!抖Y記。曲禮下》:「醫(yī)不三世,不服其藥?!?br />3.三年?!抖Y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于朝,出入有詔于國?!?br />4.佛教謂過去、現(xiàn)在、未來?!洞笾嵌日摗肪硪唬骸阜鹉钸^去、未來、現(xiàn)在三世諸佛法皆度眾生為說法,我亦應(yīng)爾?!?/div>
《國語辭典》:功臣  拼音:gōng chén
1.有功勞于國家的臣子?!俄n非子。主道》:「賞偷則功臣?jí)櫰錁I(yè),罰赦則奸臣易為非?!?br />2.對事情的完成有功勞者。如:「這次迎新會(huì)能順利舉行,班代表是最大的功臣?!?/div>
《國語辭典》:三王  拼音:sān wáng
夏、商、周三代開國君王。一說夏禹、商湯、周文王;一說夏禹、商湯、文王、武王?!段倪x。賈誼。過秦論》:「上以安主體,下以便萬民,則五帝三王之道,可幾而見也?!顾?。歐陽修縱囚論〉:「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div>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時(shí),以九州貢金所鑄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quán)的傳國寶器。周德衰,九鼎乃沒于泗水彭城下。見《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jì)》。
2.比喻分量極重。如:「一言九鼎」。宋。黃庭堅(jiān)次韻答叔原會(huì)寂照房呈稚川〉詩:「聲名九鼎重,冠蓋萬夫望?!?/div>
《國語辭典》:舉人(舉人)  拼音:jǔ rén
1.把人抱舉起來?!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br />2.舉用人才?!蹲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埂秴问洗呵?。孝行覽。遇合》:「凡舉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br />3.漢代取士用人無考試之法,皆令郡國守相薦舉,被薦舉者稱為「舉人」。唐、宋時(shí)稱可以應(yīng)進(jìn)士考試的人為「舉人」;至明、清時(shí),則稱鄉(xiāng)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也稱為「大會(huì)狀」、「大春元」。
《國語辭典》:太宰  拼音:tài zǎi
職官名:(1)周制,統(tǒng)理百官之長。秦、漢不置。晉改太師為太宰。南北朝時(shí),廢置不一。隋后無此官,至宋徽宗時(shí)改尚書左仆射為太宰,不久即廢。明、清則通稱吏部尚書為「太宰」。(2)掌管飲食的官吏?!洞蟠鞫Y記。保傅》:「青史氏之記曰:『……太宰持升而御戶右。』」北周。盧辯。注:「太宰,膳夫也?!埂稘h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又諸廟寢園食官令長丞,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唐。顏師古。注:「太宰即是具食之官?!?/div>
《國語辭典》:三統(tǒng)(三統(tǒng))  拼音:sān tǒng
夏、商、周三代的正朔,即人統(tǒng)、地統(tǒng)、天統(tǒng)?!稘h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王者必通三統(tǒng),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dú)一姓也?!挂卜Q為「三正」。
《國語辭典》:三季  拼音:sān jì
1.夏、商、周三代的末世。《漢書。卷一○○。敘傳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紛?!埂段倪x。班固。典引》:「俾其承三季之荒末,值亢龍之災(zāi)孽?!?br />2.春秋魯昭公時(shí)仲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秴问洗呵铩O茸R(shí)覽。察微》:「以魯國恐不勝一季氏,況于三季同惡。」
3.印度歷法,一年分為春、夏、冬,或分為乾季、暑季、雨季等三季。
《國語辭典》:問鼎(問鼎)  拼音:wèn dǐng
春秋時(shí),楚莊王征伐陸渾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上檢閱軍隊(duì)。周定王派遣王孫滿慰勞,楚莊王便探問九鼎之大小輕重。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周雖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弧挂蚓哦橄纳讨苋膫鲊鴮毱?,楚莊王問鼎有圖謀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覬覦王位,謀取政權(quán);或指謀取最高榮譽(yù)、地位。《晉書。卷九八。列傳。王敦》:「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
《國語辭典》:子夜歌  拼音:zǐ yè gē
樂府吳聲歌曲。相傳晉時(shí)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后人更為四時(shí)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shí)歌。因起于吳地,也稱為「子夜吳歌」。《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子夜,晉曲也。晉有女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晉日常有鬼歌之?!?/div>
《漢語大詞典》:三法
(1).古代三刺、三宥、三赦之法的合稱。周禮·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 宋 蘇軾 《三法求民情賦》:“用三法而下究,求輿情而上通?!?br />(2).指三代之筮法。左傳·僖公四年“卜之不吉筮之吉” 唐 孔穎達(dá) 疏:“ 崔靈恩 以為國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筮兇則止不卜者,筮必以三代之法。若三法皆兇,則止不卜;若兩法是兇,一法為吉,名為筮逆,猶是疑限,故更卜以決之?!?/div>
分類:三代
《國語辭典》:腳色(腳色)  拼音:jiǎo sè
1.戲劇中的演員所扮演的人物?!豆賵霈F(xiàn)形記》第四回:「咱班子里一個(gè)老生,一個(gè)花臉,一個(gè)小生,一個(gè)衫子,都是括括叫,超等第一名的腳色。」也作「角色」。
2.科舉時(shí)代,初入仕的人必開具鄉(xiāng)貫三代名銜、家口、年歲,稱為「腳色」。亦即履歷或出身。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二:「是時(shí)葛原初得江東西提點(diǎn)銀銅坑冶,欲薦鑄,而移文取其腳色,鑄不與?!乖?。石君寶《曲江池》第四折:「張千,取他遞的腳色來我看?!?br />3.年歲面貌?!毒┍就ㄋ仔≌f。碾玉觀音》:「便教人來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寫了他地理、腳色與來人。」
4.比喻才能適于擔(dān)任某種職務(wù)的人。如:「要找說客,他是一等的腳色?!?br />5.根底、底細(xì)?!毒劳ㄑ浴>矶?。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見外面一個(gè)人入來,到房門口探頭探腦。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來瞧俺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