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一句
唐 白居易 聞歌者唱微之詩 時向歌中聞一句,未容傾耳已傷心。
唐 白居易 題峽中石上 誠知老去風情少,見此爭無一句詩。
唐 姚合 贈供奉僧次融 熱時吟一句,涼冷勝秋分。
唐 鄭谷 卷末偶題三首 其一 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
唐 司空圖 爭名 爭名豈在更搜奇,不朽才消一句詩。
唐 吳融 謝家園里成吟久,只欠池塘一句詩。
唐 杜荀鶴 苦吟 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唐 羅隱 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二首 其二 一句黃河千載事,麥城王粲謾登樓。
唐 李山甫 夜吟 更深成一句,月冷上孤峰。
唐 修雅 聞誦法華經(jīng)歌 師誦此經(jīng)經(jīng)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白牛之步疾如風。
分類:一句
《漢語大詞典》:一句話(一句話)
(1).指用一句話概括。 巴金 《探索集·探索之三》:“一句話,我寫每篇文章是有所為而寫作的。我從未有過無病呻吟的時候?!?br />(2).謂只要說一句話就能辦到。 趙大年 《公主的女兒》三:“‘有,有!院長調(diào)司機,一句話的事兒!’ 葉明珠 又使勁打了 張興 兩拳。” 段荃法 《楊老固事略》:“ 楊老固 惱了:‘滾一邊去。想挨斗不難,只用我給領導一句話!’”
(3).今常以“一句話”為慨然應允之辭。如:“這件事要請你大力協(xié)助?!保ù穑耙痪湓?!”
《漢語大詞典》:一字一句
(1).每字每句。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王維》:“ 殷璠 云: 維 詩……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吳調(diào)公 《李商隱研究》第七章一:“﹝那段文章﹞感情的充沛和真摯,真可以説是一字一句,流自肺腑?!?br />(2).形容說話清楚從容。 林蘭 《紅棉襖》:“三嬸子一點一點撕著那發(fā)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說:‘ 老三 那孩子言不出語不進的,寫不上,算不上,工作團咋派上他這個老實疙瘩?’”
《漢語大詞典》:一句鐘(一句鐘)
舊稱一點鐘。《文明小史》第四十回:“大家約定一句鐘在 子由 家里聚會同去?!?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七章第四節(jié):“ 九江 新軍得 武漢 首義消息,早有欲動之象……至九月初二日午后一句鐘,五十三標軍士,乃迫令標統(tǒng) 馬毓寶 起義?!?/div>
分類:舊稱點鐘
《國語辭典》:東一句西一句(東一句西一句)  拼音:dōng yī jù xī yī jù
形容說話沒有條理、層次。如:「你說話東一句西一句的,誰聽得懂呢?」
分類:條理層次
《國語辭典》:好一句歹一句  拼音:hǎo yī jù dǎi yī jù
想盡理由費盡口舌勸說他人?!?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回:「還虧得寶釵嫂子長,嫂子短,好一句歹一句的勸他?!?/div>
《國語辭典》:有一句說一句(有一句說一句)  拼音:yǒu yī jù shuō yī jù
心中若知一句,口中便說一句。比喻實在而不撒謊?!督鹌棵贰返诰乓换兀骸感∠眿D你是本縣官人,不比外邊媒人快說謊。我有一句說一句,并無虛假。」
《國語辭典》:一替一句  拼音:yī tì yī jù
一句接著一句,輪流講話?!独蠚堄斡洝返谒幕兀骸改侵@張李二公又親自到廂房里來道謝,一替一句,又奉承了半日?!?/div>
《漢語大詞典》:題句(題句)
(1).謂就一事一物或一文一圖寫上一句(或幾句)話以表示自己想法。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訪僧 紅葉寺 ,題句 白云房 ?!?br />(2).指題寫的字句。 宋 委心子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讖兆門下·遐周阿環(huán)》《青瑣》:“ 李遐周 有道術, 天寶 中作題句以兆 祿山 之亂,曰:‘ 燕 市人皆去, 函關 馬不歸;若逢山下鬼,環(huán)上記羅衣。’”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死魂靈百圖〉小引》:“移譯序文和每圖的題句的,也是 孟十還 君的勞作;題句大概依照譯本,但有數(shù)處不同,現(xiàn)在也不改從一律;最末一圖的題句,不見于第一部中。” 魯迅 《書信集·致孟十還》:“倘有,乞借給我一用,照出后即奉還,如能將圖下的題句譯示,尤感?!?/div>
《國語辭典》:一文  拼音:yī wén
1.一條斑紋?!痘茨献印Uf林》:「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驥一毛,不知善走?!?br />2.一篇文章。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序志》:「夫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埂蛾悤?。卷二六。徐陵傳》:「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傳寫成誦?!?br />3.舊時稱錢一枚為「一文」。
《國語辭典》:聯(lián)句(聯(lián)句)  拼音:lián jù
詩人各作一句詩,輪流分吟,聯(lián)合而成的集體創(chuàng)作形式。相傳起于漢武帝柏梁臺詩。也作「連句」。
《國語辭典》:上文  拼音:shàng wén
文章或書中,某一文句、段落、章節(jié)以前的部分。
《國語辭典》:中壽(中壽)  拼音:zhōng shòu
中等的歲數(shù)。古時將人的壽命分為上、中、下三段。中壽,或謂一百歲,或謂九十歲,或謂八十歲,或謂七十歲,或謂六十歲?!蹲髠?。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句下唐??追f達。正義:「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埂蹲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咕湎聲x。杜預。注:「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固啤?追f達。正義:「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莊子。盜蹠》:「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淮南子。原道》:「凡人中壽七十歲?!?/div>
《國語辭典》:上壽(上壽)  拼音:shàng shòu
1.古稱長壽之尤者為上壽。其說有三:一百二十歲、一百歲、九十歲?!蹲髠?。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固???追f達。正義:「上壽百二十,中壽百,下壽八十?!埂肚f子。盜蹠》:「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jié)h。王充《論衡。正說》:「上壽九十,中壽八十,下壽七十?!?br />2.祝壽。漢。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jié)h。揚雄甘泉賦〉:「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壽兮,屏玉女而卻宓妃?!?/div>
《國語辭典》:詩眼(詩眼)  拼音:shī yǎn
1.詩人的見識。宋。范成大 次韻樂先生除夜三絕詩三首之一:「道眼已空詩眼在,梅花欲動雪花稀?!?br />2.詩句音節(jié)的扼要處或詩意的關鍵處。為鍊字之所在,五言在第三字,七言在第五字。
《漢語大詞典》:九言
(1).九句格言。指 春秋 時 鄭國 子大叔 告誡 趙簡子 的九句話。左傳·定公四年:“﹝ 鄭 子大叔 卒。﹞ 晉 趙簡子 為之臨,甚哀,曰:‘ 黃父 之會,夫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禮,無驕能,無復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唐 杜牧 《歸融冊贈左仆射制》:“ 太叔 九言,服以行之,終身不倦?!?清 錢謙益 《父季兆原任工部司務贈中憲大夫》:“奉九言於 太叔 ,守以終身?!?br />(2).用以敬稱別人的教誨。 宋 司馬光 《謝張丈置酒賜侍》:“九言聞善教,一顧得虛聲?!?br />(3).指一句九字的詩體。 南朝 梁 蕭統(tǒng) 《〈文選〉序》:“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并驅(qū)?!?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三言始於 晉 夏侯湛 ,九言起於 高貴鄉(xiāng)公 ?!眳㈤?清 趙翼 陔馀叢考卷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