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四十九
 
四十九年非
 
悟前非
 
蘧非
 
伯玉知非
 
五十九年非
  
五十知非
 
三十九年非
 
知非年
 
伯玉年
 
慕蘧瑗
 
四十始知非
 
知六十二年非
 
伯玉能覺
 
蘧玉知非
 
相關(guān)人物
蘧瑗


《淮南子》卷一〈原道訓(xùn)〉~25~
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漢·高誘注:「伯玉,衛(wèi)大夫璩瑗也。今年則行是也,則還顧知去年之所行非也。歲歲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所謂月悔朔,日悔昨也。」
《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905~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于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簡釋

伯玉知非:指不斷改過或表示往事不堪回首。宋陸游《累日文符沓至悵然有感》之二:“白首逢人只累欷,今雖未是昨真非?!?/p>


例句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劉禹錫 答柳子厚

年紀(jì)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難早知非。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八

首開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李諒 蘇州元日郡齋感懷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時長慶四年也)

自稟道情齠齔異,不同蘧玉學(xué)知非。 楊巨源 和令狐郎中

不待蘧生年,從此知昔非。 權(quán)德輿 劉紹相訪夜話因書即事

廉頗不覺老,蘧瑗始知非。 武元衡 西亭題壁寄中書李相公

非通非介人,誰論四十九。賢哉蘧伯玉,清風(fēng)獨不朽。 黃滔 寓言

典故 
崔瑗銘
 
子玉銘
 
子玉

相關(guān)人物
崔瑗


《后漢書》卷五十二〈崔骃列傳·(子)崔瑗〉~722~
瑗字子玉,早孤,銳志好學(xué),盡能傳其父業(yè)。年十八,至京師,從侍中賈逵質(zhì)正大義,逵善待之,瑗因留游學(xué),遂明天官、歷數(shù)、《京房易傳》、六日七分。諸儒宗之。與扶風(fēng)馬融、南陽張衡特相友好。初,瑗兄章為州人所殺,瑗手刃報仇,因亡命。會赦,歸家。家貧,兄弟同居數(shù)十年,鄉(xiāng)邑化之?!瓪q中舉茂才,遷汲令。在事數(shù)言便宜,為人開稻田數(shù)百頃。視事七年,百姓歌之?!瓭h安初,大司農(nóng)胡廣、少府竇章共薦瑗宿德大儒,從政有跡,不宜久在下位,由此遷濟北相?!ジ哂谖霓o,尤善為書、記、箴、銘,所著賦、碑、銘、箴、頌、七蘇、南陽文學(xué)官志、嘆辭、移社文、悔祈、草書埶、七言,凡五十七篇。其南陽文學(xué)官志稱于后世,諸能為文者皆自以弗及。瑗愛士,好賓客,盛脩肴膳,單極滋味,不問馀產(chǎn)。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無擔(dān)石儲,當(dāng)世清之。
《昭明文選》卷五十六〈箴銘誄上·銘·座右銘〉~2409~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jì)綱。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貴不淄,曖曖內(nèi)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例句

子玉和予去,應(yīng)憐恨不窮。 周樸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勸深子玉銘,力競相如賦。 張薦 奉酬禮部閣老韓韻離合見贈

緘書報子玉,為我謝平津。 杜牧 寄崔鈞

忍斷杯中物,只看座右銘。 杜甫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之一

側(cè)聞魯恭化,秉德崔瑗銘。 杜甫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nèi)諸官

諫曹將列宿,幾處期子玉。 權(quán)德輿 奉和崔閣老清明日候許閣老交直之際辱裴閣老書招云與考功苗曹長先城南游覽獨行口號因以簡贈

子玉諒貞實,持刑慎丹筆。 權(quán)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書所懷且敘所知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崔瑗
 
蔡邕


《晉書》卷三十六《衛(wèi)瓘傳》附《衛(wèi)恒傳》
漢末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為古今雜形,然精密閑理不如淳也。邕作《篆勢》曰:「鳥遺跡,皇頡循。圣作則,制斯文。體有六,篆為真。……聊俯仰而詳觀,舉大較而論旃?!?jié)h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時,齊相杜度號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稱工。杜氏殺字甚安,而書體微瘦。崔氏甚得筆勢,而結(jié)字小疏?!掼プ鳌恫輹鴦荨吩唬骸笗踔d,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耘e大較,髣髴若斯?!?/span>

例句

妙絕當(dāng)動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朱逵 懷素上人草書歌

典故
蘧輪

相關(guān)人物
蘧瑗


《列女傳》卷三《仁智傳·衛(wèi)靈夫人》
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過闕復(fù)有聲。公問夫人曰:「知此謂誰?」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构唬骸负我灾??」夫人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夫忠臣與孝子,不為昭昭信節(jié),不為冥冥墮行。蘧伯玉,衛(wèi)之賢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于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廢禮,是以知之?!构挂曋褚?。

例句

鄭履下天去,蘧輪滿路聲。 錢起 送蔣尚書居守東都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即蘧伯玉。春秋時衛(wèi)國人,字伯玉。靈公時大夫。外寬而內(nèi)直,直己而不直人。相傳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勤于改過。吳季札過衛(wèi)贊許為君子。孔子稱其行,至衛(wèi),寄居于其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477 【介紹】: 春秋時宋國人?;矢赋涫笠?。宋景公時為卿。景公三十一年,鄭圍宋,皇瑗率兵攻鄭,全殲鄭軍于雍丘。后為右?guī)?。景公聽皇野讒言,捕其子麇,瑗出奔晉。景公召之還,殺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143 【介紹】: 東漢涿郡安平人,字子玉。崔骃子。早孤,銳志好學(xué),師從賈逵,明天文歷數(shù)、京房《易傳》。順帝時舉茂才,遷汲縣令,開稻田數(shù)百頃,百姓歌之。漢安初遷濟北相。被劾貪贓征詣廷尉,申辯得釋。瑗善文辭,工章草,著有《草書勢》。
全后漢文·卷四十五
瑗,字子玉,骃子。年四十,始為郡吏,坐事系東郡發(fā)干獄,釋歸。辟度遼將軍鄧騭府,騭誅坐免。復(fù)辟車騎將軍閻顯府,順帝初,顯誅,又坐免。后舉秀才,除汲令。漢安初,遷濟北相,被劾,征詣廷尉,免。有《集》六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 【介紹】: 東漢魏郡元城人?;傅鄢鯙橹谐J?。帝誅梁冀,瑗以與謀封東武陽侯。恃寵驕恣,姻戚黨羽遍州郡,刻剝百姓。窮侈極欲,時稱為“具獨坐”,言其驕貴無偶。瑗兄具恭為沛相,所在蠹害,為司隸校尉韓演舉劾,坐貶都鄉(xiāng)侯,卒于家。

人物簡介

全三國文·卷三十
瑗未詳。有集十卷。
《國語辭典》:蘧瑗  拼音:qú yuàn
人名。字伯玉,生卒年不詳,春秋時衛(wèi)國賢大夫,善于反省過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分類:人名大夫
《國語辭典》:胡瑗  拼音:hú yuàn
人名。(西元993~1059)字翼之,海陵(今江蘇泰縣)人,宋經(jīng)學(xué)家兼教育家,學(xué)者稱安定先生。官至太常博士,與孫復(fù)、石介共倡以仁義禮樂為學(xué),并稱「宋初三先生」。講明體達用之學(xué),開宋代理學(xué)之先聲。教授湖州,置經(jīng)義、治事二齋,使諸生各就其志,注重實用,時稱湖學(xué)。著有《周易口義》、《洪范口義》等。
《國語辭典》:崔瑗  拼音:cuī yuàn
人名。(西元78~143)字子玉,漢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人。崔骃之子,銳志好學(xué),官至濟北相,以事徵詣廷尉卒。瑗從學(xué)于賈逵,明天官歷數(shù)、京房易傳,工文辭,善章草。著有賦、碑、銘、箴等凡五十七篇。
《漢語大詞典》:璧瑗
泛指玉璧。《淮南子·說林訓(xùn)》:“璧瑗成器,礛諸之功;鏌邪斷割,砥礪之力?!?/div>
分類:玉璧
《高級漢語詞典》:玉色瑗姿
色澤如玉,姿態(tài)萬行
《國語辭典》:蘧瑗知非  拼音:qú yuàn zhī fēi
春秋時衛(wèi)國賢大夫蘧瑗善于反省過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見《淮南子。原道》。后比喻不斷改過反省,重新做起的意思。宋。蘇軾 次韻曹九章見贈詩:「蘧瑗知非我所師,流年已似手中蓍?!?/div>
分類:五十大夫
《國語辭典》:蘧伯玉  拼音:qú bó yù
人名。春秋衛(wèi)國大夫蘧瑗。參見「蘧瑗」條。
《漢語大詞典》:知非
(1).五十歲的代稱。《淮南子·原道訓(xùn)》:“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謂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后因以“知非”稱五十歲。 唐 白居易 《自詠》:“誠知此事非,又過知非年?!?宋 李清照 《〈金石錄〉后序》:“余自少 陸機 作賦之二年,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鈕琇 觚賸·除夜覘士:“﹝ 陳楚產(chǎn) ﹞齒踰知非,始補弟子員?!?br />(2).省悟以往的錯誤。 唐 趙嘏 《東歸道中》詩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寧調(diào)元 《東蛻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遙想待他年?!?/div>
《國語辭典》:座右銘(座右銘)  拼音:zuò yòu míng
東漢崔瑗兄為人所殺,瑗為兄報仇后逃亡,后遇赦,作銘置座右以自戒。見《六臣注文選。崔瑗。座右銘。呂延濟注》。后遂稱記在座旁警惕自己的格言為「座右銘」。唐。白居易〈續(xù)座右銘。序〉:「崔子玉座右銘,余竊慕之,雖未能盡行,常書屋壁,然其間似有未盡者,因續(xù)為座右銘云?!?/div>
《漢語大詞典》:崔蔡
(1). 東漢 崔駰 、 蔡邕 的并稱。二人皆以文章聞名。 唐 劉禹錫 《唐故尚書禮部員外郎柳君集紀(jì)》:“ 子厚 之喪, 昌黎 韓退之 誌其墓,且以書來弔曰:‘哀哉若人之不淑。吾嘗評其文,雄深雅健似 司馬子長 , 崔 蔡 不足多也?!?宋 歐陽修 《答梅圣俞寺丞見寄》詩:“詞章盡 崔 蔡 ,論議皆 歆 向 。”
(2). 崔瑗 和 蔡邕 的并稱,二人皆以書法聞名。 唐 朱逵 《懷素上人草書歌》:“妙絶當(dāng)動鬼神泣, 崔 蔡 幽魂更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