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萬斛愁
庾蘭成
庾信哀
江關(guān)詞賦
庾信愁
蘭成詞賦
庾郎愁
庾信賦
暮年詩賦
子山詞賦
蘭成憔悴
庾郎愁賦
哀庾信
庾郎憔悴
子山愁
子山賦
蕭瑟蘭成
蘭成老去
傷心庾開府
愁損蘭成
老去蘭成
愁入庾腸
愁入庾郎句
愁損庾郎
空老蘭成
蘭成愁悴
蘭成久旅
庾郎愁絕
庾生賦
庾信愁賦
子山流落
惆悵庾公
賦澆愁
庾鬢斑
庾郎離緒
庾郎清愁
庾郎吟愁賦
庾信哀賦
相關(guān)人物庾信
《周書》卷四十一〈庾信列傳〉~734~
信雖位望通顯,常有鄉(xiāng)關(guān)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云。其辭曰:「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燕歌遠(yuǎn)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下亭漂泊,皋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嘀o,唯以悲哀為主。」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哀江南賦〉
王子洛濱之歲,蘭成射策之季,始含香于建禮,仍矯翼于崇賢,游薦雷之講肄,齒明離之冑筵。既傾蠡而酌海,遂測管以窺天,方塘水白,釣渚池圓。侍戎韜于武帳,聽雅曲于文弦,乃解懸而通籍。遂崇文而會武,居笠轂而掌兵,出蘭池而典午。論兵于江漢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清·倪潘注引唐·陸龜蒙《小名錄》:「蘭成,信小字也?!?/span>
《海錄碎事》卷九下〈愁樂門〉
北周·庾信《愁賦》(佚文):「攻許愁城終不破,蕩許愁門終不開。」「誰知一吋心,乃有萬斛愁。」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傳·庾信傳》
轉(zhuǎn)右衛(wèi)將軍,封武康縣侯,加散騎侍郎,聘于西魏。屬大軍南討,遂留長安。江陵平,累遷儀同三司?!烹m位望通顯,常作鄉(xiāng)關(guān)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
例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若比江南更牢落,子山詞賦莫興哀。
凄涼庾信賦,千載共傷情。
李廣不侯身漸老,子山操賦恨何深。
可憐庾信尋荒徑,猶得三朝托后車。
哀同庾開府,瘦極沈尚書。
何因攜庾信,同去哭徐陵。
庾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
可憐留著臨江宅,異代應(yīng)教庾信居。
不勝庾信鄉(xiāng)關(guān)思,遂作陶潛歸去吟。
分薄嵇心懶,哀多庾鬢班。
戊辰年向金陵過,惆悵閑吟憶庾公。
庾信哀雖久,何颙好不忘。
哀傷同庾信,述作異陳琳。
逸蕩子山匹,經(jīng)奇文暢儔。
更見尚書后,能文在子山。
亂后江山悲庾信,夜來煙月屬袁宏。
擁腫煩莊辯,槎牙費(fèi)庾詞。
地壯孫權(quán)氣,云凝庾信愁。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曾吟子山賦,何啻舊凌遲。
《北史·藝術(shù)傳下·姚最》
博學(xué)高才,何如 王褒 、 庾信 ? 王 庾 名重兩國,吾視之蔑如。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
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
簡釋
拔幟:指在戰(zhàn)爭中戰(zhàn)勝對手,據(jù)有其地。南朝陳張正見《賦得韓信詩》:“沉沙壅急水,拔幟上危城?!?/p>
典故 留樹
劍懸
掛劍墳前
寶劍懸
思掛劍
延陵心
掛延陵
延陵輕寶劍
把劍覓徐君
帶邱墓
帶丘墓
留墓劍
寶劍非所惜
掛墳松
掛劍酬知己
掛徐君劍
劍掛宰上
結(jié)交期一劍
留劍
送劍
相酬無寶劍
延州空掛
把劍覓徐
寶劍贈君
人情掛劍
樹頭千金劍
信義高吳季
延陵件
贈墓劍
相關(guān)人物季札
徐君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xiàn)。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節(jié)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xiàn)也,然其心許之矣,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寡恿昙咀釉唬骸肝岱琴浿玻热瘴醽?,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xiàn)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jìn),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顾烀搫χ轮镁K镁唬骸赶染裏o命,孤不敢受劍?!褂谑羌咀右詣炀辜慈?。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span>
簡釋
掛劍:表示追念亡友。宋黃庭堅(jiān)《李浸州挽詞》:“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例句
曾被桂樹枝,寒光射林藪。
碑傳門客建,劍是故人留。
蕪漫藏書壁,荒涼懸劍枝。
徒懸一寶劍,何處訪徐公。
故老空懸劍,鄰交日散金。
一朝賓客散,留劍在青松。
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欲掛留徐劍,猶回憶戴船。
素車猶慟哭,寶劍欲高懸。
罷琴明月夜,留劍白云天。
不期先掛劍,長恐后施鞭。
還聞漢明主,遺劍泣東平。
遽痛蘭襟斷,徒令寶劍懸。
心許留家樹,辭直斷佞臣。
人送劍來歸隴上,雁飛書去叫衡陽。
樹悲懸劍所,溪想釣璜馀。
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jī)。
典故 琵琶半遮面
低眉信手
半面猶遮
相關(guān)人物白居易
《全唐詩》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撚抹復(fù)桃,初為霓裳后六幺?!?/span>
《夢溪筆談》卷二十四〈雜志〉~754~
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則來。白雁至則霜降,河北人謂之「霜信」,杜甫詩云:「故國霜前白雁來?!辜创艘?。
典故 重一言
季布諾
黃金諾
曹邱生
季布一言
季布金
季布重然諾
然諾重黃金
千鈞諾
千金比然諾
一諾
一諾黃金信
一諾輕黃金
得諾輕季子
一諾匪輕
相關(guān)人物季布
曹丘生
《史記》卷一百〈季布欒布列傳·季布〉~273~
楚人曹丘生,辯士,數(shù)招權(quán)顧金錢。事貴人趙同等,與竇長君善。季布聞之,寄書諫竇長君曰:「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辜安芮鹕鷼w,欲得書請季布。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足下,足下無往。」固請書,遂行。使人先發(fā)書,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于梁楚閒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揚(yáng)足下之名于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說,引入,留數(shù)月,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聞?wù)?,曹丘揚(yáng)之也。
《漢書》卷三十七〈季布欒布田叔列傳·季布〉~978~
辯士曹丘生數(shù)招權(quán)顧金錢,事貴人趙談等,與竇長君善。布聞,寄書諫長君曰:「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辜安芮鹕鷼w,欲得書請布。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足下,足下無往?!构陶垥?,遂行。使人先發(fā)書,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則揖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梁楚之間哉?且仆與足下俱楚人,使仆游揚(yáng)足下名于天下,顧不美乎?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布乃大說。引入,留數(shù)月,為上客,厚送之。布名所以益聞?wù)撸芮饟P(yáng)之也。
例句
一飯意??氨闼溃Ы鹬Z在轉(zhuǎn)難酬。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諾從來許殺身。
能全季布諾,不道魯連功。
片辭貴白璧,一諾輕黃金。
將期一諾重,歘使寸心傾。
寸長堪繾綣,一諾豈驕矜。
空慚季布千金諾,但負(fù)劉弘一紙書。
光輝輕尺璧,然諾重黃金。
長聞季氏千金諾,更望劉公一紙書。
淹留花柳變,然諾肺腸傾。
遺愧虞卿璧,言依季布金。
一諾黃金信,三復(fù)白圭心。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諾。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金諾靜宜資講誦,玉山寒稱奉尊罍。
典故 梧桐雨
三千粉黛
花帶雨
百媚生
玉容寂寞
憑肩私語
梧桐秋雨
梧桐疏雨
歌長恨
帶雨梨花
驚破霓裳
云??M紆
梨花一枝春帶雨
梨花枝上雨
天長地久有時盡
洪都方士
梨花春帶雨
太液芙蓉未央柳
動地鼙鼓
海上仙山縹緲
金釵信
睡髻偏
一枝春雨
春雨帶梨花
恩澤初承
分釵半夜
合金鈿
回頭一笑千嬌媚
回廊私語
盟釵一股
綿綿此恨無盡期
一笑無顏色
粉淚梨花
股釵還一半
鈿盒偷傳
相關(guān)人物李隆基(唐玄宗)
楊玉環(huán)(楊貴妃)
《全唐詩》卷四百三十五〈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仨恍Π倜纳鶎m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青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云鬢花顏金步搖【云鬢花冠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芙蓉帳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承歡侍寢無閒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漢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fēng)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盡日君王聽不足】。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fù)止,西出都門百馀里。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六軍不發(fā)知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ㄢ毼?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回首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fēng)蕭索,云棧棧紆登劍閣【云棧?;氐莿﹂w】。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馬嵬坡下塵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fēng)桃李花開夜【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苑多秋草【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宮葉滿階紅不掃【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秋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舊枕故衾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臨邛方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展轉(zhuǎn)思【為感君王展轉(zhuǎn)恩】,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排云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慌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樓殿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金闕兩廂叩玉扃】,轉(zhuǎn)教小玉報(bào)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九華帳下夢魂驚】。攬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銀屏邐迤開【珠箔銀鉤邐迤開】【珠箔銀鉤迤邐開】【珠箔銀屏迤邐開】。云鬢半偏新睡覺【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fēng)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含情凝涕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仡^下望人寰處【回頭下問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空持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jiān)【但令心似金鈿堅(jiān)】,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此恨綿綿無盡期】。
典故 無雙國士
拜韓信
蕭何追韓信
寧郁郁久居此
韓侯將壇
相關(guān)人物劉邦(漢高祖)
蕭何
韓信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26~
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股显唬骸溉羲氛哒l何?」曰:「韓信也?!股蠌?fù)罵曰:「諸將亡者以十?dāng)?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购卧唬骸钢T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jì)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雇踉唬骸肝嵋嘤麞|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jì)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雇踉唬骸肝釣楣詾閷??!购卧唬骸鸽m為將,信必不留?!雇踉唬骸敢詾榇髮ⅰ!购卧唬骸感疑??!褂谑峭跤傩虐葜?。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shè)壇場,具禮,乃可耳?!雇踉S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例句
公議今如此,登壇到即行。
儒有登壇貴,何人得此功。
塞北征兒諳用劍,關(guān)西宿將許登壇。
帝命詩書將,登壇禮樂卿。
授鉞筑壇聞意旨,頹綱漏網(wǎng)期彌綸。
登壇名絕假,報(bào)主爾何遲。
牢落新燒棧,蒼茫舊筑壇。
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筑壇。
五載登壇真宰相,六重分閫正司徒。
今朝拜韓信,計(jì)日斬成安。
位重登壇后,恩深弄印時。
將禮登壇盛,軍容出塞華。
不日即登壇,槍旗一萬竿。
遍命登壇將,巡封異姓王。
漫教韓信兵涂地,不及劉琨嘯解圍。
孫弘莫惜頻開閤,韓信終期別筑壇。
恨乏平戎策,慚登拜將壇。
典故射斗牛
雙龍劍
射牛斗
斗牛光
沖星劍
延平劍
干牛斗
龍光牛斗
望牛斗
牛斗之氣
寶劍出
斗間紫氣
兩劍
兩龍劍
豐城氣
牛斗氣
豐城雙劍
劍合延津
豐獄劍
豐城龍劍
雷劍
匣中孤劍
斗牛光焰
雷煥張華
沖斗劍
延平雙劍
沖天劍
劍合雙龍
劍躍雙龍
金劍沉埋
張公龍劍
報(bào)張華
劍虹浮
劍埋豐城
蛟龍子
龍劍合延津
南斗龍光
神光上斗牛
寶劍沉埋
寶劍沖牛斗
碧潭雙劍
斗沖劍氣
斗氣埋長劍
酆獄氣
劍津?qū)殮?/div>
劍埋獄底
雷煥掘劍
雷令劍龍
龍歸劍杳
龍淵觸牛斗
牛斗變化
牛斗空
牛斗龍泉?dú)?/div>
射斗光芒
神龍雙劍
雙劍
為龍信息
匣龍雙起
星辰占寶劍
星斗見光氣
延津龍去
腰間劍去
張雷識劍
紫氣飛空
紫氣干星
寶劍豐城寒
豐城陸沉
豐城埋沒
豐獄埋劍
干將沖牛射斗
合劍龍津
化龍
劍龍辭延津
劍埋龍壤
劍氣射天
劍水二龍
劍閑夜沖星
掘預(yù)藏劍
掘獄張雷
龍泉動牛斗
牛斗紫氣
神光埋泉壤
神劍躍平津
神物化延平
雙飛歸延津
雙劍埋獄
雙龍斗牛氣
匣劍同處
延平
一旦為龍
張雷辨氣
紫氣辨斗牛
紫氣劍一雙
相關(guān)人物干將
張華
莫邪
雷煥
參考典故干將
《晉書》卷三十六〈張華列傳〉~075~
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shù)者皆以吳方強(qiáng)盛,未可圖也,惟華以為不然。及吳平之后,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dá)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將來吉兇?!挂虻菢茄鲇^。煥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華曰:「君言得之。吾少時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當(dāng)?shù)脤殑ε逯K寡载M效與!」因問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谷A曰:「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可乎?」煥許之。華大喜,即補(bǔ)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煥以南昌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劍,光芒艷發(fā)。大盆盛水,置劍其上,視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劍并土與華,留一自佩?;蛑^煥曰:「得兩送一,張公豈可欺乎?」煥曰:「本朝將亂,張公當(dāng)受其禍。此劍當(dāng)系徐君墓樹耳。靈異之物,終當(dāng)化去,不永為人服也?!谷A得劍,寶愛之,常置坐側(cè)。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報(bào)煥書曰:「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fù)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dāng)合耳。」因以華陰土一斤致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明。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jīng)延平津,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沒者懼而反。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于是失劍。華嘆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yàn)乎!」華之博物多此類,不可詳載焉。
《藝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劍〉~08~
《豫章記》曰:吳未亡。恒有紫氣見牛斗之間。張華聞雷孔章妙達(dá)緯象。乃要宿。問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間有異氣。是寶物也。精在豫章豐城。張華遂以孔章為豐城令。至縣。掘深二丈。得玉匣。長八尺。開之。得二劍。其夕斗牛氣不復(fù)見??渍履肆羝湟幌弧6M(jìn)之。劍至。光曜煒曄。煥若電發(fā)。后張華遇害。此劍飛入襄城水中。孔章臨亡。戒其子。恒以劍自隨。后其子為建安從事。經(jīng)淺瀨。劍忽于腰閒躍出。遂視。見二龍相隨焉。
簡釋
豐城氣:喻有聲譽(yù)。才華。唐楊炯《和劉長莊答十九兄》:“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p>
豐城龍劍:指寶劍,或喻出類拔革之人及華美寶貴之物。金元好問《贈答平陽仇舜臣》:“滄海驪珠能幾見,豐城龍劍不終藏。”
劍化:喻人去世。唐韓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p>
例句
負(fù)戶愁讀書,劍光忿沖斗。
牛斗之氣,蓄于昆溪。
幽匣獄底埋,神人水心守。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煥有。
劍氣射云天,鼓聲振原隰。
怪君近日文鋒利,新向延平看劍來。
二星來不返,雙劍沒相隨。
竹在曉煙孤鳳去,劍荒秋水一龍沉。
雙魂終會合,兩劍遂蜿蜒。
泉下雙龍無再期,金蠶玉燕空銷化。
埋劍誰識氣,匣弦日生塵。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
蒿里埋雙劍,松門閉萬春。
遽聞傷別劍,忽復(fù)嘆藏舟。
匣氣沖牛斗,山形轉(zhuǎn)轆轤。
尚如匣中劍,分形會同處。
自于南國同埋劍,誰向東門便掛冠。
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干星。
蜀郡靈槎轉(zhuǎn),豐城寶劍新。
雷煥張華久已無,沉冤知向何人說。
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雌雄終不隔,神物會當(dāng)逢。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自從星坼中臺后,化作雙龍去不歸。
雷煥豐城掘劍池,年深事遠(yuǎn)跡依稀。
薛公龍泉姿,其氣在斗牛。
半夜劍吹牛斗動,二年門掩雀羅愁。
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
斗間紫氣龍埋獄,天上洪爐帝鑄顏。
明月無瑕豈容易,紫氣郁郁猶沖斗。
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
把臂開尊飲我酒,酒酣擊劍蛟龍吼。
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fā)硎。
夜看豐城氣,回首蛟龍池。
經(jīng)過辨豐劍,意氣逐吳鉤。
斗間收紫氣,臺上掛清光。
翠帷雙卷出傾城,龍劍破匣霜月明。
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
行看轉(zhuǎn)牛斗,持此報(bào)張華。
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向非張茂先,孰辨斗牛光。
延平一旦為龍?zhí)?,看取風(fēng)云布九州。
孤負(fù)平生劍,空憐射斗光。
劍埋獄底誰深掘,松偃霜中盡冷看。
杜陵書積蠹,豐獄劍生苔。
蕭散弓驚雁,分飛劍化龍。
淬之幾墮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龍子。
不知雷氏劍,何處更沖天。
雙劍曾埋獄,司空問斗牛。
埋沒劍中生紫氣,塵埃瑟上動清商。
雙劍變成龍化去,兩溪相并水歸南。
恩重匣中孤劍在,夢余江畔數(shù)峰青。
延平有風(fēng)雨,從此是騰驤。
發(fā)硎思剸玉,投水化為龍。
三尺握中鐵,氣沖星斗牛。
良樂知騏驥,張雷驗(yàn)鏌铘。
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
劍埋龍守壤,石臥虎司碑。
寶劍終應(yīng)出,驪珠會見珍。
但埋酆獄氣,未發(fā)爨桐音。
不應(yīng)雙劍氣,長在斗牛傍。
成丹始見金無滓,沖斗方知劍有神。
直應(yīng)宣室還三接,未必豐城便陸沉。
斗間紫氣分明后,擘地成川看化龍。
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
雷煥掘?qū)殑?,冤氛消斗?!?
雙劍來時合,孤桐去日凋。
詎憐沖斗氣,猶向匣中鳴。
有氣還沖斗,無時會鑿壞。
雷令劍龍知去未,虎夷云鶴亦來無。
典故 抱梁
水至不去
抱梁期
橋下期
尾生柱朽
水淹藍(lán)橋
柱下留信
相關(guān)人物尾生
《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盜蹠〉~998~
世之所謂賢士,伯夷叔齊。伯夷叔齊辭孤竹之君而餓死于首陽之山,骨肉不葬。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諫而不聽,負(fù)石自投于河,為魚鱉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無異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死,不念本養(yǎng)壽命者也。
簡釋
抱橋:稱戀人忠誠守信。宋劉筠《又贈一絕》:“風(fēng)波若未乖前約,一死何曾更抱橋?!?/p>
例句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將心學(xué)松蕣。
典故 平安竹
竹邊新報(bào)
報(bào)花柳平安
花草報(bào)平安
《酉陽雜俎》續(xù)集卷十〈支植下〉
衛(wèi)公(李德裕)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shù)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bào)竹平安。
《太平廣記》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竹·童子寺竹〉~3350~
唐李衛(wèi)公言,北都唯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shù)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bào)竹平安。
典故背河一戰(zhàn)
背水縱兵
相關(guān)人物韓信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
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zhàn)良久。于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fù)疾戰(zhàn)。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于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xiāng)對,西鄉(xiāng)對,師事之。諸將效首虜,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shù)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span>
簡釋
背河一戰(zhàn):指用兵奇謀。唐王季友《古塞曲》:“日落沙塵昏,背河可一戰(zhàn)?!?/p>
例句
登山麾武節(jié),背水縱神兵。
日落沙塵昏,背河更一戰(zhàn)。
典故傳雁
雁傳書
鴻雁書
上林雁
傳書雁
天涯芳信
鴻雁北來
上林書
書鴻
秋鴻春燕
寄錦書
寄南飛鴻
上林消息
系雁書
雁來音信
云邊翼
斷鴻書
歸鴻書
寄南飛翼
寄雙飛燕
上林鴻雁
傳帛
傳雁足
斷鴻難倩
寄書鴻雁
見雁思鄉(xiāng)信
漫寫羊裙
燕去鴻歸
音書憑過雁
云間一紙書
北海雁書
北雁連書
歸鴻無信
鴻來雁度
裂帛待燕鴻
裂帛附雙燕
南雁傳尺素
南雁惠佳音
難覓征鴻
認(rèn)上林欲下
上林過雁
上林書絕
上苑傳書
書到雁應(yīng)還
書歸玉塞
書憑燕翼
書倩秋鴻
書因北雁稀
望飛燕
系邊書
系書翠羽
銜來相思字
鄉(xiāng)書雁少
雁鴻附書
音信絕南鴻
子卿歸信
赤書憑雁
愁懷逐歸鴻
獨(dú)雁征書
斷鴻誰倩
飛燕歸信
歸鴻誰寄
過鴻來燕
鴻羽芳信
寄情無雁
寄書雁來時
寄書雁翼
借片鴻
錦書寄飛翼
空回春雁
憑鴻
塞鴻傳書
塞雁音書
詩憑燕翼
書托過鴻
書無過雁
書無去鴻
書系雙飛翼
書雁
朔燕傳書
蘇武逢雁
微辭寄歸雁
吳鴻傳信
系帛
燕翎寄箋
弋雁問消息
相關(guān)人物劉徹(漢武帝)
蘇武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蘇武〉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shù)十頭。后陵復(fù)至北海上,語武:「區(qū)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刮渎勚?,南鄉(xiāng)號哭,歐血,旦夕臨。數(shù)月,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shí)在。」于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yáng)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fù)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bào)恩將安歸!」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傳書燕〉
長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紹蘭,適巨商任宗,為賈于湘中,數(shù)年不歸,復(fù)音信不達(dá)。紹蘭目?堂中有雙燕戲于梁間,蘭長吁而語于燕曰:「我聞燕子自海東來,往復(fù)必經(jīng)由于湘中。我婿離家不歸數(shù)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憑爾附書授于我婿。」言訖淚下,燕子飛鳴上下,似有所諾。蘭復(fù)問曰:「爾若相允,當(dāng)泊我懷中?!寡嗨祜w于膝上。蘭遂吟詩一首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慇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蘭遂小書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飛鳴而去。任宗時在荊州,忽見一燕飛鳴于廳上,宗訝視之,燕遂泊于肩上,見有一小封書系在足上。宗解而視之,乃妻所寄之詩。宗感而泣下,燕后飛鳴而去。宗次年歸,首出詩示蘭。后文士張說傳其事,而好事者寫之。
簡釋
雁書:喻書信。唐杜甫《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詩》:“歲滿歸鳧舄,秋來把雁書。”
例句
當(dāng)日蘇武單于問,道是賓鴻解傳信。
家書欲寄雁飛遠(yuǎn),客恨正深秋又來。
對酒不能傷此別,尺書憑雁往來通。
系帛何須雁,金烏日日飛。
宛轉(zhuǎn)結(jié)蠶書,寂寥無雁使。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鴻雁向西北,飛書報(bào)天涯。
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
經(jīng)時停尺素,望盡云邊翼。
芳草萋萋新燕飛,芷汀南望雁書稀。
因書天末心,系此雙飛翼。
信已憑鴻去,歸唯與燕期。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
系書元浪語,愁寂故山薇。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鴻雁飛不到,音塵何由達(dá)。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不見鄉(xiāng)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zhuǎn)。
歸牛疑燧落,過雁誤書遲。
雁足應(yīng)難達(dá),狐蹤浪得疑。
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
莫勞雁足傳書信,愿向凌煙閣上看。
典故 寄一枝
江南信
寄梅花
隴頭梅
逢驛使
隴頭人
江南春信
江南驛使
一枝春色
驛使梅
贈梅花
一枝春信
春在手
江南信息
不寄梅花
寄寒梅
江路梅花
隴頭春信
送客逢春
梅花寄遠(yuǎn)
庾嶺一枝
折梅寄
故人難寄
寄折梅
尋驛使
隴頭春色
萬里贈
折花寄
解道江南句
陸凱寄梅
難隨驛使
楚驛梅邊
到隴梅花
故人堪寄
寒梅傳驛信
寄與路遙
剪梅煙驛
江南逢梅
嶺梅傳遠(yuǎn)信
隴驛傳梅
陸郎封寄
一枝誰寄長安
驛傳梅信
驛使為伊忙
庾梅信斷
折梅寄江北
只贈梅花
春贈隴頭
故人贈江頭春信
寒梅堪寄
花信隨驛使
寄春
江南折贈
梅殘?bào)A使遲
梅花寄寒驛
梅寄斷魂
南枝附春信
水驛寄江南梅萼
萬里憑驛使
一枝傳遠(yuǎn)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遠(yuǎn)信
一枝隨驛使
驛使傳梅
驛使帶春
遠(yuǎn)寄江南春意
贈春色
折得隴頭
折寒香傳語
折梅
折梅寄我
折幽香千里寄
相關(guān)人物范曄
陸凱
《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花范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簡釋
隴頭梅:詠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亦詠梅花。唐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
例句
繡衣屢許攜家醞,皂蓋能忘折野梅。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官橋楊柳和愁折,驛路梅花帶雪看。
欲托清香傳遠(yuǎn)信,一枝無計(jì)奈愁何。
《漢語大詞典》:庾愁
南朝 梁 詩人 庾信 ,使 西魏 ,阻于兵,留 長安 。 北周 代 西魏 后,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位雖通顯,而常有鄉(xiāng)關(guān)之思,曾作
《哀江南賦》以寄意。后因稱鄉(xiāng)思或故國之思為“庾愁”。 宋
李萊老 《青玉案》詞:“ 荀 香猶在, 庾 愁何許,云冷 西湖 賦。”
《漢語大詞典》:王庾
北周 王褒 與 庾信 的并稱。
《北史·藝術(shù)傳下·姚最》:“博學(xué)高才,何如 王褒 、 庾信 ? 王 庾 名重兩國,吾視之蔑如?!?/div>
《國語辭典》:拔幟(拔幟) 拼音:bá zhì
比喻以計(jì)謀戰(zhàn)勝敵人,取而代之。參見「拔幟易幟」條。南朝陳。
張正見 詩:「沉沙擁急水,拔幟上危城?!固?。
魏徵 :「至于三令五申之法、七縱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幟擁沙之策,莫不動如神化,應(yīng)變無窮?!?/div>
《漢語大詞典》:拔趙幟易漢幟(拔趙幟易漢幟)
據(jù)
《史記·淮陰侯列傳》載, 韓信 率 漢 軍擊 趙 ,將至 井陘口 ,先挑選輕騎二千,人持一赤幟,抄小路埋伏于 趙 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以誘 趙 。 趙 軍出擊, 漢 軍佯敗而走, 趙 軍果空營追擊?!?信 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 趙 空壁逐利,則馳入 趙 壁,皆拔 趙 旗,立 漢 赤幟二千?!?趙 軍進(jìn)擊不能勝,欲回營,見營中盡是 漢 軍赤幟,大驚,“以為 漢 皆已得 趙王 將矣”,于是潰不成軍,終于為 信 所滅。后遂用以為偷換取勝或戰(zhàn)勝、勝利之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人妖》:“妻與生用拔 趙 幟易 漢 幟計(jì),笑而行之?!币嘧鳌?拔趙幟立赤幟 ”、“ 拔趙易漢 ”。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四:“惜偽古文罅漏太多,彌縫匪易,雖盛氣強(qiáng)詞,仍不能拔 趙 幟而立赤幟也?!?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所以他們的組織專爭取同伍的人,埋頭苦干,意欲將新軍中除 滿 人與官長外,全體運(yùn)動成熟,一舉而拔 趙 易 漢 ?!币嗍∽鳌?拔幟 ”。 南朝 陳
張正見 :“ 淮陰 總 漢 兵, 燕 齊 擅遠(yuǎn)聲。沉沙擁急水,拔幟上危城?!?唐
魏徵 :“至於三令五申之法,七縱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幟擁沙之策,莫不動如神化,應(yīng)變無窮。” 明
何景明 :“大將登臺貴,三軍拔幟豪?!?清
趙翼 之四:“擣虛拔幟晨趨壁,救敗量沙夜唱籌?!?/div>
《國語辭典》:季札掛劍(季札掛劍) 拼音:jì zhá guà jiàn
春秋吳人季札北過徐君,徐君愛季札劍,季札為使上國,未獻(xiàn),然已心許之。后還至徐,雖徐君已死,札不背其承諾,乃解劍系其冢樹而去。見《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后傳為重友誼、守信用及吊唁亡友的典范。
《漢語大詞典》:逢賢把贈(逢賢把贈)
漢 劉向
《新序·節(jié)士》:“ 延陵季子 將西聘 晉 ,帶寳劍以過 徐君 。 徐君 觀劍,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為有上國之使,未獻(xiàn)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於 晉 ,故反則 徐君 死於 楚 ,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 吳國 之寳,非所以贈也。’ 延陵季子 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 徐君 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xiàn)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jìn),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烀搫χ轮镁?。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妒?季子 以劍帶 徐君 墓樹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坵墓?!焙笠浴胺曩t把贈”為詠劍之典。 元
施惠《一枝花·詠劍》套曲:“彈魚空館,斷蟒長途,逢賢把贈,遇寇即除。”
《漢語大詞典》:懸劍(懸劍)
《史記·吳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xiàn)。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懸劍”指守信。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重答劉秣陵詔書》:“但懸劍空壠,有恨如何?” 唐
駱賓王 《夕次舊吳》詩:“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jī)?!?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圖畫,也全數(shù)插入--這,自然想借以增加讀者的興趣,但也有些所謂‘懸劍空壠’的意思的?!?/div>
《國語辭典》:掛劍(掛劍) 拼音:guà jiàn
表示對亡友的追懷及信義。參見「季札掛劍」條。唐。
方干 詩:「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div>
《漢語大詞典》:留徐劍(留徐劍)
《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xiàn)。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劍”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書》詩:“欲掛留 徐 劍,猶迴憶 戴 船。” 明
何景明 《哭以道》詩:“他時若掛留 徐 劍,忍向 橋山 覓墓林?!?/div>
《漢語大詞典》:解劍(解劍)
(1).
《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xiàn)。還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 君冢樹而去?!焙笠浴敖鈩Α睘椴贿`心諾之典。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廬陵王墓下作》詩:“解劍竟何及,撫墳徒自傷?!?清
魏耕 《歷歷白榆行》:“解劍空心許,撫躬徒自吁。”
(2).指卸官。 南朝 齊
謝朓 《始之宣城郡》詩:“解劍北宮朝,息駕南川涘。”
《漢語大詞典》:遺劍(遺劍)
亦作“ 遺劒 ”。
(1).謂遺失寶劍。
《后漢書·獨(dú)行傳·王烈》:“后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span id="vddnxp7" class="book">《
新唐書·張九齡傳》:“臣以謂始造簿書,備遺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謂遺劍中流,契舟以記者也?!?br />(2).指遺失的劍。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所謂刻舟以摸遺劍,參天而射五步。”
(3). 晉 張華 觀天象,言 豐城 有劍,補(bǔ) 雷煥 為 豐城 令以尋劍。 雷 掘地得兩劍,以一遺 華 。 華 以為劍當(dāng)有二,他日終當(dāng)合。后 華 死,劍失所在。 雷 死,子持劍過 延平津 ,劍忽躍入水,但見二龍各長數(shù)丈,光彩照水。見
《晉書·張華傳》。后遂以“遺劍”指此典實(shí)。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方外玄蹤》:“石室祕書愁攝電,星池遺劍已成龍。”
(4).指死者遺留下來的劍。 唐
張景毓 :“撫遺劒而空存,想游冠而無及?!?宋
王圭 之三:“奉容衣于別寢,悼遺劒于昔游?!?/div>
《國語辭典》:千呼萬喚(千呼萬喚) 拼音:qiān hū wàn huàn
頻頻呼喚,再三催促。唐。
白居易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挂沧鳌盖救f喚」。
《國語辭典》:一諾千金(一諾千金) 拼音:yī nuò qiān jīn
語本《史記。卷一○○。季布傳》:「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于梁楚閒哉?』」形容承諾信用高,一旦許諾別人,必定做到。宋。
楊萬里 :「再有后日特剡之議,得玉求劍,敢萌此心,一諾千金,益深謝臆?!埂督鹌棵贰返谖逦寤兀骸敢?yàn)槟菤w的忙促,不曾叩府辭別。正在想著,不意一諾千金,遠(yuǎn)蒙員外記憶?!挂沧鳌盖Ы鹨恢Z」。
《國語辭典》:千金一諾(千金一諾)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形容極重視信守諾言。參見「一諾千金」條?!秲号⑿蹅鳌返诙幕兀骸讣偈共灰浪@句話罷,慢講她那性兒不肯干休,又何以全她那片孺慕孝心,圓我那句千金一諾?!?/div>
《漢語大詞典》:千金諾(千金諾)
語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諾?!焙笠浴扒Ы镏Z”指難得的、可貴的諾言。 清
吳偉業(yè) 《家園次罷官吳興有感》詩之三:“枉殉千金諾,空酬一飯恩?!眳⒁姟?千金一諾 ”。
《國語辭典》:千金一諾(千金一諾)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形容極重視信守諾言。參見「一諾千金」條?!秲号⑿蹅鳌返诙幕兀骸讣偈共灰浪@句話罷,慢講她那性兒不肯干休,又何以全她那片孺慕孝心,圓我那句千金一諾?!?/div>
《國語辭典》:曹丘生 拼音:cáo qiū shēng
人名。漢楚人,生卒年不詳。有辯才,季布得其揄揚(yáng)而名重天下。
《國語辭典》:曹丘 拼音:cáo qiū
1.復(fù)姓。如漢朝曹丘生。
2.介紹人、推薦人。漢代曹丘生到處贊揚(yáng)季布的英勇,使季布享有盛名。故后作為薦引、稱揚(yáng)者的代稱?!读凝S志異。卷一。嬌娜》:「羈旅之人,誰作曹丘者!」
《漢語大詞典》:無二諾(無二諾)
楚 漢 時名將 季布 恪守信義,不輕易然諾,故 楚 諺有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諾?!币?span id="jzlvfpr" class="book">《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后以“無二諾”稱美信守諾言者。 唐
魏徵 《述懷》詩:“ 季布 無二諾, 侯嬴 重一言?!?/div>
《漢語大詞典》:然諾(然諾)
然、諾皆應(yīng)對之詞,表示應(yīng)允。引申為言而有信。
《文選·宋玉〈神女賦〉》:“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yáng)音而哀嘆?!?李善 注:“言神女之意雖含諾猶不當(dāng)其心?!?span id="dxrldnp" class="book">《
史記·游俠列傳序》:“而布衣之徒,設(shè)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此亦有所長,非茍而已也。” 唐
張謂 《題長安壁主人》詩:“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謂重然諾也。”
《國語辭典》:金諾(金諾) 拼音:jīn nuò
對他人守信不渝。唐。顧云〈代人上路相公啟〉:「果踐玉書,不移金諾?!?/div>
《國語辭典》:梨花帶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淚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帶雨的模樣,更惹人憐愛?!埂斗馍裱萘x》第四回:「紂王定睛觀看,見妲己烏云疊鬢,杏臉桃腮,淺淡春山,嬌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帶雨,不亞九天仙女下瑤池,月里嫦娥離玉闕?!?/div>
《國語辭典》:梨花帶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淚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帶雨的模樣,更惹人憐愛?!埂斗馍裱萘x》第四回:「紂王定睛觀看,見妲己烏云疊鬢,杏臉桃腮,淺淡春山,嬌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帶雨,不亞九天仙女下瑤池,月里嫦娥離玉闕?!?/div>
《漢語大詞典》:鈿合金釵(鈿合金釵)
(1).鈿盒和金釵。相傳為 唐玄宗 與 楊貴妃 定情之信物。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宋
柳永 《二郎神》詞:“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回廊影下?!?br />(2).泛指情人間之信物。 宋 王寀
《蝶戀花》詞:“紅粉闌干,有箇人相似。鈿合金釵誰與寄?!眳⒁姟?金釵鈿合 ”。
《漢語大詞典》:金釵鈿合(金釵鈿合)
金釵和鈿合。傳說中 唐玄宗 與 楊貴妃 定情的信物。 唐
陳鴻 《長恨歌傳》:“進(jìn)見之日,奏
《霓裳羽衣曲》以導(dǎo)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div>
《漢語大詞典》:鴻都客(鴻都客)
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臨邛 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清
洪升 《長生殿·傳概》:“鴻都客引會 廣寒宮 ,織女星盟証 長生殿 ?!?徐朔方 校注:“鴻都客,神仙中人……鴻都,仙府?!?/div>
《國語辭典》:登壇(登壇) 拼音:dēng tán
登上講道的道場?!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竿拥溃骸何壹?guī)煾福畔麻?,登壇講道,還未說出原由,就教我出來開門?!弧?/div>
《國語辭典》:筑壇(築壇) 拼音:zhú tán
筑設(shè)壇場。宋。
陸游 詞:「黃閣紫樞,筑壇開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埂度龂萘x》第四九回:「來南屏山相度地勢,令軍士取東南方赤土筑壇?!?/div>
《漢語大詞典》:追亡
(1).追趕逃亡者。
《南齊書·幸臣傳論》:“捕叛追亡,長戍遠(yuǎn)謫?!?span id="rrtnfxr" class="book">《
清史稿·王杲傳》:“ 萬歷 二年七月, 建州 奈兒禿 等四人款寨請降, 來力紅 追亡至塞上?!?br />(2). 秦 末, 楚 漢 相爭, 韓信 棄 楚 歸 漢 ,未被重用而逃, 漢 相 蕭何 賞識 韓 才,親自把 韓 追回來,并勸說 劉邦 重用 韓信 ,拜為大將。事見
《史記·淮陰侯列傳》。后因以“追亡”為典。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詞:“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 元
黃庚 《題〈漂母飯信圖〉》詩:“筑壇直待追亡后,不及溪邊一婦人。” 康有為
《懷翁常熟去國》詩:“深惜追亡 蕭相國 ,天心存 漢 果何如?”
(3).追念死者。 三國 魏
吳質(zhì) :“奉讀手命,追亡慮存,恩哀之隆,形於文墨。”
《晉書·卞壸傳》:“於父無追亡之善,於母無孝敬之道?!?明
汪道昆 《洛水悲》:“你看 宓妃 容色分明與 甄后 一般,教我追亡拊存,好生傷感人也?!?/div>
《國語辭典》:韓信(韓信) 拼音:hán xìn
人名。(?~西元前196)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后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偽作云夢之會,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
《漢語大詞典》:別劍(別劍)
喻夫妻生離死別。語本 南朝 宋 鮑照 之六:“雙劍將別離,先在匣中鳴。煙雨交將夕,從此遂分形。雌沉 吳 江里,雄飛入 楚 城。 吳 江深無底, 楚 闕有崇扃。一為天地別,豈直限幽明?”按,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謂, 楚 人 干將 、 莫邪 曾造雌雄之劍。 唐
岑參 《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挽歌》之二:“遽聞傷別劍,忽復(fù)嘆藏舟。” 唐
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詩:“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國語辭典》:劍化(劍化) 拼音:jiàn huà
晉時張華命雷煥于豐城掘得龍泉、太阿雙劍,華與煥各佩一把,二人死后,劍墮入水中,化為二龍的故事。見《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后比喻各從其類。唐。
韓愈 三首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
《國語辭典》:劍氣(劍氣) 拼音:jiàn qì
1.寶劍的精光。如:「劍氣沖霄」?!读凝S志異。卷二。聶小倩》:「女曰:『室有劍氣畏人。向道途之不奉見者,良以此故?!弧?br />2.比喻人的才華和才氣。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劍氣凌云,而屈跡萬夫之下?!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0816' target='_blank'>錢起 詩一○○首之八三:「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div>
《漢語大詞典》:埋劍(埋劍)
《晉書·張華傳》載, 張華 時見有紫氣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間,邀 雷煥 共議,以為系寶劍之光上沖所致,當(dāng)在 豫章 豐城 ,因命 雷 為 豐城 令訪察其物。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龍泉、太阿二寶劍。后以“埋劍”喻被埋沒或不得彰顯。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詩:“埋劍誰當(dāng)辨,偷金以自誣?!?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除薛三璩畢四曜兼述索居》詩:“掘獄知埋劍,提刀見發(fā)硎?!狈珠T集注引 梅堯臣 注:“喻 薛 畢 二子幾年埋沒,今始奮發(fā)。”
《漢語大詞典》:延津劍(延津劍)
亦稱“ 延津?qū)殑?”。 指 龍泉 、 太阿 兩劍。 明 陳所聞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讓 延津 劍,棄擲休如緑綺絃。” 明
張鳳翼 :“ 延津 寶劍看重會, 合浦 明珠喜再逢。”參見“ 延平津 ”。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晉 時屬 延平縣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東南),故稱。據(jù)
《晉書·張華傳》載, 豐城 令 雷煥 得 龍泉 、 太阿 兩劍,以其一與 張華 。后 華 被誅,劍即失其所在。 雷煥 死,其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躍出墮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見兩龍?bào)纯M,波浪驚沸。劍亦從此亡去。 唐
黃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詩:“更愛 延平津 上過,一雙神劍是龍鱗?!?金
元好問 《換得云臺帖喜而賦詩》:“世間曾有 華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眳⒁姟?延津 ”。
《漢語大詞典》:張雷(張雷)
晉 張華 、 雷煥 的并稱。傳說二人據(jù)天象在 豐城 掘得寶劍龍泉、太阿。 唐
白居易 《聞李尚書拜相寄賀微之》詩:“ 夔 禼 定求才濟(jì)世, 張 雷 應(yīng)辯氣衝天?!?唐
賈島 《寄令狐綯相公》詩:“ 良 樂 知麒驥, 張 雷 驗(yàn)鏌鎁?!?宋
劉克莊 《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詞:“便煩問訊 張雷 ,甚斗宿無光劍不回?!眳⒁姟?豐城劍氣 ”。
《國語辭典》:豐城劍氣(豐城劍氣) 拼音:fēng chéng jiàn qì
比喻有寶物的地方,即有不平常的跡象。參見「豐城貫斗」條。
《漢語大詞典》:星辰劍(星辰劍)
泛指寶劍。典出 晉 張華 望斗牛間紫氣掘獄屋基得劍事。見
《晉書·張華傳》。 唐 杜甫
《偶題》詩:“鬱鬱星辰劍,蒼蒼雷雨池?!?/div>
《漢語大詞典》:沖斗(衝斗)
晉 司空 張華 ,望見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問之道術(shù)家 雷煥 。 煥 謂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其地當(dāng)在 豫章豐城 間。因補(bǔ) 煥 為 豐城 令,掘地果得龍泉、太阿兩寶劍。見
《晉書·張華傳》。后因以“衝斗”比喻人的志氣超邁或才華英發(fā)。 唐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詩:“有氣還衝斗,無時會鑿壞?!?唐
劉禹錫 :“諒衝斗兮誰見,伊戴盆兮何望?!?宋
王禹偁 《賦得南山行送馮中允之辛谷冶按獄》詩:“是何 屈子 不知己,衝斗太阿教補(bǔ)履。”
《漢語大詞典》:豐城劍(豐城劍)
《晉書·張華傳》謂 吳 滅 晉 興之際,天空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張華 聞 雷煥 妙達(dá)緯象,乃邀與共觀天文。 煥 曰:“斗牛之間頗有異氣”,是“寳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并謂劍在 豫章 豐城 。 華 即補(bǔ) 煥 為 豐城 令,“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后世詩文用“豐城劍”贊美杰出人才,或謂杰出人才有待識者發(fā)現(xiàn)。 宋
葉適 《送孫偉夫》詩:“遠(yuǎn)尋 豐城 劍,虛負(fù) 歷山 月;發(fā)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元
柳貫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臺》詩:“熒光下合 豐城 劍,紫氣中懸執(zhí)法星。” 清
孫枝蔚 《贈魏生》詩:“才華順?biāo)?豐城 劍,和氣當(dāng)如春草軒?!币嗍∽鳌?豐劍 ”。 唐
杜甫 :“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經(jīng)過辨 豐 劍,意氣逐 吳 鉤?!?/div>
《漢語大詞典》:豐城劍(豐城劍)
《晉書·張華傳》謂 吳 滅 晉 興之際,天空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張華 聞 雷煥 妙達(dá)緯象,乃邀與共觀天文。 煥 曰:“斗牛之間頗有異氣”,是“寳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并謂劍在 豫章 豐城 。 華 即補(bǔ) 煥 為 豐城 令,“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后世詩文用“豐城劍”贊美杰出人才,或謂杰出人才有待識者發(fā)現(xiàn)。 宋
葉適 《送孫偉夫》詩:“遠(yuǎn)尋 豐城 劍,虛負(fù) 歷山 月;發(fā)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元
柳貫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臺》詩:“熒光下合 豐城 劍,紫氣中懸執(zhí)法星。” 清
孫枝蔚 《贈魏生》詩:“才華順?biāo)?豐城 劍,和氣當(dāng)如春草軒?!币嗍∽鳌?豐劍 ”。 唐
杜甫 :“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經(jīng)過辨 豐 劍,意氣逐 吳 鉤。”
《漢語大詞典》:雙龍(雙龍)
(1).兩條龍。 北周
庾信 :“自當(dāng)八風(fēng)通,慶云聚,五老同游,三星運(yùn)曜,豈直雙龍?jiān)儋n,九雉重飛而已哉?!?唐
李白 《玉真仙人詞》:“清晨鳴天鼓,飆歘騰雙龍?!?唐
李商隱 《九成宮》詩:“云隨 夏后 雙龍尾,風(fēng)逐 周王 八馬蹄?!?br />(2).稱譽(yù)同時著名的兩個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東漢 許虔 、 許邵 , 南朝 梁 謝舉 、 謝覽 , 柳惔 、 柳悅 , 唐 烏承玼 、 烏承恩 等。
《晉書·陸云傳》:“矯翮南辭,翻棲火樹;飛鱗北逝,卒委湯池。遂使穴碎雙龍,巢傾兩鳳?!卑矗酥?陸機(jī) 、 陸云 。
(3).相傳 晉 代 張華 見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推知 豫章 豐城 有寶劍。 張華 派 雷煥 到 豐城 ,掘獄屋基,得寶劍二把。 張華 和 雷煥 各得其一。后 張華 被誅,其劍頓失。 雷煥 卒, 雷煥 之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下水取劍,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后以“雙龍”用為寶劍之典。 唐
杜牧 《懷鍾陵舊游》詩之二:“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宋
司馬光 《華星篇時視役河上寄郡中諸同舍》詩:“匣中夜半雙龍吼,乃知神物不自藏。” 清
孫枝蔚 《遇張容庵話舊》詩:“匣里雙龍?jiān)?,人間猛虎愁?!?梁啟超
《俠情記傳奇·緯憂》:“昨夜雙龍匣劍鳴,負(fù)汝汝難忍?!眳㈤?span id="rzvfphr" class="book">《
晉書·張華傳》。
《漢語大詞典》:雷氏劍(雷氏劍)
傳說 三國 吳 未滅時,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及 吳 平,紫氣愈明。 豫章 人 雷煥 妙達(dá)緯象,言紫氣為 豫章 豐城 寶劍之精。尚書令 張華 即補(bǔ) 雷煥 為 豐城 令,密令尋之。 煥 至任,掘獄屋基,得雙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紫氣不復(fù)見。及 張華 、 雷煥 死,兩劍化龍飛去。見
《晉書·張華傳》。 唐 谷神子
《博異志·韋思恭》:“昔 葛陂 之竹,漁父之梭, 雷氏 之劍,尚皆為龍,安知此名山大鎮(zhèn),豈非龍潛其身耶!”
《國語辭典》:尾生抱柱 拼音:wěi shēng bào zhù
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典出《莊子。盜蹠》。后用以比喻堅(jiān)守信約。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二出:「尾生般抱柱正題橋,做倒地文星佳兆?!?/div>
《國語辭典》:抱柱信 拼音:bào zhù xìn
相傳古時尾生與一女子相會于橋下,女逾時未到,潮水至,尾生為堅(jiān)守信約,遂抱著橋柱等候,結(jié)果被水淹死。見《莊子。盜蹠》。后用以比喻堅(jiān)守信約?!队衽_新詠。卷一。古詩八首》:「安得抱柱信,皎日以為期?」唐。李白〈長干行〉二首之一:「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div>
《漢語大詞典》:抱橋(抱橋)
抱柱。 宋
劉筠 《又贈荷花一絕》:“風(fēng)波若未乖前約,一死何曾更抱橋?!眳⒁姟?抱柱 ”。
《漢語大詞典》:抱柱
(1).
《莊子·盜跖》:“ 尾生 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焙笠浴氨е睘閳?jiān)守信約的典故。
《玉臺新詠·古詩〈穆穆青風(fēng)至〉》:“安得抱柱信,皎日以為期?!?唐
李白 《長干行》之一:“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陳去病
《惜別詞》:“而今抱柱空遺恨,流水悠悠豈復(fù)情。”
(2).比喻死守陳規(guī)而不知變通。 清
趙翼 《甌北詩話·蘇東坡詩》:“若反以新為嫌,是必拾人牙后,人云亦云;否則,抱柱守株,不敢踰限一步,是尚得成家哉!”
《漢語大詞典》:平安信
報(bào)告平安的使者或書信。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羽篇》:“大理丞 鄭復(fù)禮 言: 波斯 舶上多養(yǎng)鴿,鴿能飛行數(shù)千里,輒放一隻至家,以為平安信?!?/div>
《漢語大詞典》:信鴻(信鴻)
傳送書信的鴻雁。 宋
李之儀 《采桑子》詞:“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見無從。滿袂仙風(fēng),空託雙鳧作信鴻?!?/div>
《國語辭典》:帛書(帛書) 拼音:bó shū
1.寫在布帛上的書信?!稘h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br />2.寫在縑帛上的書籍。如:「馬王堆帛書內(nèi)容豐富,包括《周易》、《老子》、《黃帝四經(jīng)》、《戰(zhàn)國縱橫家書》等。」
《漢語大詞典》:系帛書(繫帛書)
謂縛帛書于雁足以傳音信。
《漢書·蘇武傳》:“﹝ ?;?﹞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崩M,一本作“ 係 ”。 唐
楊炯 :“但當(dāng)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書;夕望牽牛,余候乘槎之客?!币嗍∽鳌?繫書 ”。 南朝 梁
江淹 :“裂帛繫書,誓還 漢 恩?!?/div>
《國語辭典》:賓鴻(賓鴻) 拼音:bīn hóng
鴻鳥。清。
王夫之 〈〉詞:「淚竹千竿垂紫暈,賓鴻不寄蒼梧信。」《水滸傳》第三五回:「行至寨前第三關(guān)上,只聽得空中數(shù)行賓鴻?quán)诹??!?/div>
《漢語大詞典》:賓雁(賓雁)
鴻雁。語本
《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唐
錢起 《見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楊起居李員外》詩:“ 上林 春更好,賓雁不知?dú)w?!?明
陳汝元 :“心驚賓雁雙翰,目斷孤云一帶?!?郭沫若
《蝶戀花》詞:“幾見熏風(fēng)搖碧草,南來賓雁知多少?!?/div>
《漢語大詞典》:送書雁(送書雁)
漢武帝 時 蘇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時 漢 使求釋 蘇武 , 匈奴 謊稱 蘇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蘇武 因此獲釋歸 漢 ·事見
《漢書·蘇武傳》。后因以稱雁為“送書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唐
李商隱 《雨》詩:“侵宵送書雁,應(yīng)為稻粱恩。”
《漢語大詞典》:雁使
送信的使者。 唐
喬知之 《從軍行》:“宛轉(zhuǎn)結(jié)蠶書,寂寥無雁使?!眳⒁姟?雁足書 ”。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
《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shí)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yuǎn),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fēng)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xiàn)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jìn)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國語辭典》:雁字 拼音:yàn zì
雁群飛行天空時,排列如一或人等字形。宋。蘇軾〈虛飄飄詩。序〉:「元祐間,山谷作虛飄飄,蓋樂府之馀,當(dāng)時諸公皆有和篇。黃魯直原作詩云:『虛飄飄,花飛不到地,……蜃樓百尺橫滄海,雁字一行書絳霄?!弧?/div>
《漢語大詞典》:雁封
猶雁書。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書籍·書柬》:“ 王瑳 詩:‘雁封歸飛斷,鯉素還流絶。’按:謂書也?!?/div>
《國語辭典》:雁帛 拼音:yàn bó
系帛于雁足以傳書。漢蘇武等出使匈奴,為匈奴所羈留;其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菀挂娛拐?,教他對單于說道,天子射上林中,見帛系雁足,言武等在某澤中,蘇武遂得救回國。見《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后以比喻書信?!队讓W(xué)瓊林。卷四。文事類》:「雁帛鸞箋通稱簡札?!挂卜Q為「雁書」。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
《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常惠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shí)在。’” 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yuǎn),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fēng)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xiàn)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jìn)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國語辭典》:雁書(雁書) 拼音:yàn shū
比喻書信。參見「雁帛」條。南朝梁。
劉孝威 〈〉:「雁書猶未返,角馬無歸年。」唐。
李白 詩:「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
《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常惠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shí)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yuǎn),唯望 衡陽 雁足書。”相傳 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fēng)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xiàn)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jìn)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國語辭典》:雁足 拼音:yàn zú
比喻書信。參見「雁帛」條。南朝梁。
王僧孺 〈〉詩:「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固啤6殴馔ⅰ醇o(jì)道德賦〉:「雁足凄涼兮傳恨緒,鳳臺寂寞兮有遺音?!?/div>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
《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常惠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shí)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yuǎn),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fēng)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xiàn)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jìn)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國語辭典》:雁足傳書(雁足傳書) 拼音:yàn zú chuán shū
漢蘇武出使匈奴國而遭拘留于北海,相傳其托雁帶書信傳遞至朝廷。見《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后比喻互相聯(lián)絡(luò),音信不斷。如:「他們雖然已多年未見面,但總會不定期的雁足傳書,互報(bào)平安?!?/div>
《國語辭典》:鴻雁(鴻雁) 拼音:hóng yàn
動物名。一種群居水邊的候鳥。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食植物種子、蟲、魚以維生。也稱為「大雁」。
《國語辭典》:鴻雁(鴻鴈) 拼音:hóng yàn
1.即鴻雁,一種群居水邊的候鳥。《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鼓铣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1482' target='_blank'>顏延之 〈〉詩:「萬有皆同春,鴻雁獨(dú)辭歸?!顾追Q為「大雁」。
2.《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鴻雁,美宣王也?!够蛞詾榱髅裣驳冒捕ㄖ髦姟J渍露錇椋骸给櫻阌陲w,肅肅其羽?!挂蛞詾槠?。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
《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shí)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yuǎn),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fēng)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系雁足而縱之。雁為獵者所獲,獻(xiàn)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jìn)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漢語大詞典》:鴻雁行(鴻雁行)
《禮記·王制》:“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鴈行,朋友不相踰?!毖孕值艹鲂校茉谛趾?。后因以“鴻雁行”為兄弟之稱。 清
蒲松齡 《八月為李大廳復(fù)孫俊服啟》:“鴻雁行中,伯仲一門皆秀;鴛鴦牒上, 朱 陳 兩姓偏多?!?/div>
《國語辭典》:一枝春 拼音:yī zhī chūn
1.梅花。南朝宋。陸凱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455' target='_blank'>黃庭堅(jiān) 詩四首之一:「欲問江南近消息,喜君貽我一枝春?!?br />2.詞牌名。宋楊纘自度曲。
3.曲牌名。南曲入黃鐘宮正曲。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陸凱 與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詣 長安 與 曄 ,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 隴 頭人。 江 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焙笠蛞浴懊坊ㄊ埂睘轶A使的美稱。 元
王實(shí)甫 第五本第二折:“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div>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陸凱 與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詣 長安 與 曄 ,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 隴 頭人。 江 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焙笠蛞浴懊坊ㄊ埂睘轶A使的美稱。 元
王實(shí)甫 第五本第二折:“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
《漢語大詞典》:贈遠(yuǎn)(贈遠(yuǎn))
贈送東西給遠(yuǎn)行的人。 元
黃清老 之六:“錦囊可贈遠(yuǎn),愧非明月珠?!?明 茅孝若
《蘇園翁》:“耒耜之餘編草屨,同革舃般堅(jiān)靭哩,贈遠(yuǎn)輒相貽。”
《漢語大詞典》:陸凱傳情(陸凱傳情)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陸凱 與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詣 長安 與 曄 ,并贈花詩‘折花逢驛使,寄與 隴頭 人。 江 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后因以“陸凱傳情”為詠梅之典。 宋
錢惟演 《柳絮》:“ 陸凱 傳情梅暗落, 韓憑 遺恨蝶爭飛?!?/div>
《漢語大詞典》:驛寄梅花(驛寄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宋
秦觀 《踏莎行》詞:“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cái)?shù)?!?/div>
《漢語大詞典》:驛路梅花(驛路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唐
牟融 《送范啟東還京》詩:“官橋楊柳和愁摘,驛路梅花帶雪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