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辭賦
迸水所集。輕荷正敷。
引脩莖而出葉。凝玉液以成珠。
凈綠田田。神龜之巢處斯在。
虛明皎皎。靈鵲之銜來豈殊。
既羅列其青蓋。又昭章于白榆。
亂點的皪。分規(guī)青瑩。
仰虛無以上出。掩晶熒而外映。
灑之不著。湛兮逾凈。
時寄寓于傾欹。每因依于平正。
可止則止。必荷之中央。
在圓而圓。得水之本性。
飆風(fēng)既息而常凝。魚鳥頻沖而不定。
爾乃一氣晴后。初陽照前。
宿雨霽而猶濕。曉露裛而正鮮。
熠熠有光。映空水而煥若。
累累無數(shù)。遍池塘而炯然。
宛轉(zhuǎn)而魚目回視。沖融而蚌胎未堅。
因沾濡而小大。隨散合以虧全。
輕彩蕩淵。秾香厭浥。
明璣而夜月爭光。丹粟而晨霞散日。
其息也與波俱停。其動也與風(fēng)皆急。
若轉(zhuǎn)于掌。乃是江之珠。
如凝于盤。遂成泉客之泣。
冰壺捧之而殊倫。水鏡沈精而莫及。
則知氣有相假。物有相資。
惟雨露之留處。當(dāng)芙蓉之茂時。
雖賦象而無準(zhǔn)。必成形而在茲。
喻于人則寄之生也。擬于道則沖而用之。
自契元珠之妙。何求赤水之遺。

居易常見今之立身從事者,有失于動,有失于靜。斯由動靜俱不得其時與理也。因述其所以然,用自儆遵,命曰動靜交相養(yǎng)賦云。
天地有常道,萬物有常性。
道不可以終靜,濟之以動;
性不可以終動,養(yǎng)之以靜。
養(yǎng)之則兩全而交利,不養(yǎng)之則兩傷而交病。
故圣人取諸《震》以發(fā)身,受以《復(fù)》而知命。
所以《莊子》曰「智養(yǎng)恬」、《易》曰「蒙養(yǎng)正」者也。
吾觀天文,其中有程日明則月晦,日晦則月明,明晦交養(yǎng),晝夜乃成。
吾觀歲功,其中有信,陽進(jìn)則陰退,陽退則陰進(jìn);
進(jìn)退交養(yǎng),寒暑乃順。
且躁者本于靜也,斯則躁為民,靜為君。
以民養(yǎng)君,教化之根,則動養(yǎng)靜之道斯存。
且有者生于無也,斯則無為母,有為子。
以母養(yǎng)子,生成之理,則靜養(yǎng)動之義明矣。
所以動之為用,在氣為春,在鳥為飛,在舟為楫,在弩為機。
不有動也,靜將疇依?
所以靜之為用,在蟲為蟄,在水為止,在門為鍵,在輪為柅。
不有靜也,動奚資始?
則知動兮靜所伏,靜兮動所倚。
吾何以知交養(yǎng)之然哉以此?
有以見人之生于世,出處相濟,必有時而后行,非匏瓜不可以長系;
人之善其身,枉直相尋,必有時而屈,故尺蠖不可以長伸。
嗟夫!
今之人,知動之可以成功,不知非其時,動必為兇;
知靜之可以立德,不知非其理,靜亦為賊。
大矣哉!
動靜之際,圣人其難之。
先之則過時,后之則不及時。
交養(yǎng)之間,不容毫釐。
故老氏觀妙,顏氏知幾。
噫!
非二君子,吾誰與歸?

汎渭賦(804年) 唐 · 白居易
右丞相高公之掌貢舉也。予以鄉(xiāng)貢進(jìn)士舉及第。左丞相鄭公之領(lǐng)選部也。予以書判拔萃選登科。十九年。天子并命二公對掌鈞軸。朝野無事。人物甚安。明年春。予為校書郎。始徙家秦中。卜居于渭上。上樂時和歲稔。萬物得其宜。下樂名遂官閒。一身得其所。既美二公佐清靜之理。又荷二公垂特達(dá)之恩。發(fā)于嗟嘆。流為詠歌。予時汎舟于渭。因為汎渭賦以導(dǎo)其意。詞曰。
亭亭華山下有人。
跂兮望兮。
愛彼三峰之白云。
汎汎渭水上有舟。
沿兮溯兮。
愛彼百里之清流。
以我為太平之人兮。
得于斯而優(yōu)游。
又感陽春之氣熙熙兮。
樂天和而不憂。
曰予生之幸兮。
時哉時哉。
當(dāng)皇唐受命之九葉兮。
夷與華而無氛埃。
及帝纘位之二紀(jì)兮。
命高與鄭為鹽梅。
二賢兮爰立。
四門兮大開。
凡讀儒書與履儒行者。
率充賦而西來。
雖片藝而必收兮。
故不棄予之小才。
感再遇于知己。
心慚怍而徘徊。
登予名于太常兮。
署予職于蘭臺。
臺有蘭兮閣有蕓。
芳菲菲兮其可襲。
備一官而無事。
又不維而不縶。
家去省兮百里。
每三旬而兩入。
川有渭兮山有華。
澹悠悠其可賞。
目白云兮漱清流。
其或偃而或仰。
門去渭兮百步。
常一日而三往。
夜分兮扣舷。
天無云兮水無煙。
遲遲兮明月。
波澹滟兮棹夤緣。
日暮兮舟泊。
草萋萋兮沙漠漠。
習(xí)習(xí)兮春風(fēng)。
岸柳動兮渚花落。
發(fā)浩歌以長引。
舉濁醪而緩酌。
春冉冉兮其將盡。
予何為乎不樂。
鳥樂兮云際。
鳴嚶嚶兮飛裔裔。
魚樂兮泉底。
撥撥兮尾潎潎。
我樂兮圣代。
心融融兮神泄泄。
伊萬物各得其樂者。
由圣賢之相契。
賢致圣于無為。
圣致賢于既濟。
凝為和兮聚五福。
發(fā)為春兮消六沴。
不我后兮不我先。
適當(dāng)我兮生之世。
鱗蟲兮與羽族。
咸知樂而不知惠。
我為人兮最靈。
所以愧賢相而荷圣帝。
樂乎樂乎。
汎于渭兮詠而歸。
聊逍遙以卒歲。

傷遠(yuǎn)行賦(799年) 唐 · 白居易
貞元十五年春。吾兄吏于浮梁。
分微祿以歸養(yǎng)。命予負(fù)米而還鄉(xiāng)。
出郊野兮愁予。夫何道路之茫茫。
茫茫兮二千五百里。自鄱陽而歸洛陽。
朝濟乎大江。暮登乎高崗。
山險歧兮路屈曲。甚孟門與太行。
楓林郁其百尋。涵瘴煙之蒼蒼。
其中闃其無人。唯鷓鴣之飛翔。
水有含沙之毒蟲。山有當(dāng)路之虎狼。
況乎云雷作而風(fēng)雨晦。忽??靄兮不見日陽。
涉泥濘兮仆夫重膇。陟崔嵬兮征馬元黃。
步一步兮不可進(jìn)。獨中路兮徬徨。
噫。昔我往兮。
春草始芳。今我來兮。
秋風(fēng)其涼。獨行踽踽兮惜晝短。
孤宿煢煢兮愁夜長。況太夫人抱疾而在堂。
自我行役。諒夙夜而憂傷。
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測而可量。
雖割慈而不言。終蘊結(jié)于中腸。
曰有弟兮侍左右。固就養(yǎng)而無方。
雖溫凊之靡闕。詎當(dāng)我之在傍。
無羽翼以輕舉。羨歸云之飛揚。
惟晝夜與寢食之心。曷其弭忘。
投山館以寓宿。夜綿綿而未央。
獨展轉(zhuǎn)而不寐。候東方之晨光。
雖則驅(qū)征車而遵歸路。猶自流鄉(xiāng)淚之浪浪。

圣人弦木為弧。剡木為矢。
惟弧矢之用也。中正鵠而已矣。
是謂武之經(jīng)。禮之紀(jì)。
故王者務(wù)以選諸侯。諸侯用而貢多士。
將俾乎禮無秕稗。位有降殺。
廣場辟而堵墻開。射夫同而鐘鼓誡。
于以致國用。充歲貢。
使技癢者出于偫。藝成者推于眾。
在乎矢不虛發(fā)。弓不再控。
射繹志也。信念茲而在茲。
鵠小鳥焉。取難中而能中。
乃設(shè)五正。張三侯。
葉吉日于清晝。順殺氣于素秋。
禮事展。樂容修。
既五善而斯備。將百中而是求。
于是誠心內(nèi)蘊。莊容外奮。
升降揖讓。合君子之令儀。
進(jìn)退周旋。伸先王之彝訓(xùn)。
故禮舉而義得。且無聲而有聞。
及夫觀者坌入。射者挺立。
矢既挾。弓既執(zhí)。
抗大侯。佽決拾。
指正則掌內(nèi)必取。料鵠乃彀中所及。
雕弧乍滿。當(dāng)晝而明月彎彎。
銀鏑急飛。不夜而流星熠熠。
其一發(fā)也。騞若徹札。
其再中也。如貫笠。
玉霜降而弓力調(diào)。金風(fēng)勁而弦聲急。
愜偫心而踴躍。駭眾目而翕習(xí)。
若然者。安知不能空彎而雁驚。
虛引而猿泣者也。矧乃正其色。
溫如栗如。游于藝。
匪疾匪徐。妙能曲盡。
勇可賈馀。豈不以志正形直。
心莊體舒。不出范兮。
信得禮之大者。無失鵠也。
豈反身而求諸。斯蓋弓矢合規(guī)。
容止有儀。必氣盈而神王
寧心詟而力疲。則知善射者。
在乎合禮合樂。不必乎飲羽。
在乎和容和志。不必乎主皮。
夫如是。則射之禮。
射之義。雖百世而可知。

噫。
下自人。
上達(dá)君。
德以慎立。
而性由習(xí)分。
習(xí)則生常。
將俾夫善惡區(qū)別。
慎之在始。
必辨乎是非糾紛。
原夫性相近者。
豈不以有教無類。
其歸于一揆。
習(xí)相遠(yuǎn)者。
豈不以殊途異致。
乃差于千里。
昏明波注。
導(dǎo)為愚智之源。
邪正歧分。
開成理亂之軌。
安得不稽其本。
謀其始。
觀所恒。
察所以。
考成敗而取舍。
審臧否而行止。
俾流遁者返迷途于騷人。
積習(xí)者遵要道于君子。
且夫德莫德于老氏。
乃曰道是從矣。
圣莫圣于宣尼。
亦曰非生知之。
則知德在修身。
將見素而抱樸。
圣由志學(xué)。
必切問而近思。
在乎積藝業(yè)于黍累。
慎言行于毫釐。
故得其門。
志彌篤兮。
性彌近矣。
由其徑。
習(xí)愈精兮。
道愈遠(yuǎn)而其旨可顯。
其義可舉。
勿謂習(xí)之近。
徇跡而相背重阻。
勿謂性之遠(yuǎn)。
反真而相去幾許。
亦猶一源派別。
隨渾澄而或濁或清。
一氣脈分。
任吹煦而為寒為暑。
是以君子稽古于時習(xí)之初。
辨惑于成性之所。
然則性者中之和。
習(xí)者外之徇。
中和思于馴致。
外徇戒于妄進(jìn)。
非所習(xí)而習(xí)則性傷。
得所習(xí)而習(xí)則性順。
故圣與狂由乎念與罔念。
福與禍在乎慎與不慎。
慎之義。
莫匪乎率道為本。
見善而遷。
觀誠偽于既往。
審進(jìn)退于未然。
故得之則至性大同。
若水濟水也。
失之則眾心不等。
猶面隔面焉。
誠哉性習(xí)之說。
吾將以為教先。

至乎哉。
元珠之為物也。
淵淵綿綿。
不知其然。
存乎視聽之表。
生乎天地之先。
其中有象。
與道相全。
求之者刳其心。
俾?lián)p之又損。
得之者反其性。
乃元之又元。
元無音。
聽之則希。
珠無體。
搏之則微。
故以音而求者妄。
以體而得者非。
倏爾去焉。
將窅冥而齊往。
忽乎來矣。
與罔象而同歸。
是以圣人之求元珠也。
損明圣。
薄仁義。
索之惟艱。
失之孔易。
將在乎以心忘心。
以智去智。
其難得也。
劇乎剖巨蚌之胎。
其難求也。
甚乎伺驪龍之睡。
夫惟不皦不昧。
至明至幽。
將致之于馴致。
豈求之于躁求。
性失則遺。
若合浦之徙去。
心虛潛至。
同夜光之暗投。
斯乃動為道樞。
靜為心符。
至光不耀。
至真不渝。
察之無形。
謂其有而非有。
應(yīng)之有信。
謂其無而非無。
故立喻比夫至寶。
強名謂之元珠。
名不徒爾。
喻必有以。
以不凝滯為圓。
以不炫耀為美。
蓋外明者不若內(nèi)明之理。
純白者不若虛白之旨。
藏于身不藏于川。
在乎心不在乎水。
然則外其心。
頤其神。
韜其光。
保其真。
雖無脛求之必臻。
勞其智。
役其識。
肆其志。
徇其惑。
雖沒齒求之不得。
則知真宗奧秘。
妙本冥默。
珠者無形之形。
元者無色之色。
亦何必游赤水之上。
造昆邱之側(cè)。
茍悟漆園之言。
可臻元珠之極。

高皇帝將欲戡時難。撥禍亂。
乃耀圣武。奮英斷。
提神劍于手中。斬靈蛇于澤畔。
何精誠之潛發(fā)。信天地之幽贊。
卒能滅強楚。降暴秦。
創(chuàng)王業(yè)于炎漢。于時瓜剖區(qū)宇。
蜂起英豪。以堅甲利兵相視。
以壯圖銳氣相高。皆欲定四海之洶洶。
救萬姓之嗷嗷。帝既心窺咸陽。
氣王芒碭。率卒晨發(fā)。
縱徒夜亡。有大蛇兮。
出山穴。亙路傍。
凝白虹之精彩。被素龍之文章。
鱗甲皚以雪色。睛眸赩其電光。
聳其身。形蜿蜿而莫犯。
舉其首。勢矯矯而靡亢。
勇夫聞之而挫銳。壯士睹之而摧剛。
于是從者。告于高皇。
高皇乃奮布衣。挺干將。
攘臂直進(jìn)。瞋目高驤。
一呼而猛氣咆哮。再叱而雄姿抑揚。
觀其將斬未斬之際。蛇方欲縱毒螫。
肆猛噬。我則審其計。
度其勢??谠肜做?div id="d1r8yi5"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3_1372554_comment'>
手操鋒銳。凜龍顏而色作。
振虎威而聲厲。荷天之靈。
啟神之契。舉刃一揮。
溘然而斃。不知我者謂我斬白蛇。
知我者謂我斬白帝。于是灑雨血。
摧霜鱗。涂野草。
濺路塵。嗟乎。
神化將窮。不能保其命。
首尾雖在。不能衛(wèi)其身。
盛矣哉。圣人之草昧經(jīng)綸。
應(yīng)乎天。順乎人。
制勍敵必示以乃武乃文。靜災(zāi)禍不可以弗躬弗親。
若夫龍泉黯黯。秋水湛湛。
茍非斯劍。蛇不可斬。
天威煌煌。神武洸洸。
茍非我王。蛇不可當(dāng)。
是知人在威不在眾。我王也萬夫之防。
器在利不在大。斯劍也三尺之長。
于以詟萬物。于以威八方。
歷數(shù)既終。聞素靈之夜哭。
嗜欲將至。知赤帝之道昌。
由是氣吞豪杰。威震幽遐。
素車降而三秦歸德。朱旗建而六合為家。
彼戮鯨鯢與截犀兕。未若我提青蛇而斬白蛇。

巧之小者有為。
可得而窺。
巧之大者無跡。
不可得而知。
蓋取之于巽。
受之以隨。
動而有度。
舉必合規(guī)。
故曰大巧若拙。
其義在斯。
爾乃掄材于山木。
審器于軌物。
將務(wù)乎心匠之忖度。
不在乎手澤之剪拂。
故為棟者資其自天之端。
為輪者取其因地之屈。
其公也于物無情。
其正也依法有程。
既游藝而功立。
亦居肆而事成。
大小存乎目擊。
材無所棄。
取舍資乎指顧。
物莫能爭。
然后任道宏用。
隨形制器。
信無為而為。
因所利而利。
不凝滯于物。
必簡易于事。
豈朝疲而暮倦。
庶日省而月試。
知大巧之有成。
見庶物之無棄。
然則比其義。
取其類。
亦猶善從政者。
物得其宜。
能官人者。
才適其位。
嘉其尺度有則。
繩墨無撓。
工非剞劂。
自得不矜之能。
器靡雕鎪。
誰識無心之巧。
眾謂之拙。
以其因物不改。
我為之巧。
以其成功不宰。
不改故物全。
不宰故功倍。
遇以神也。
郢人之術(shù)攸同。
合乎道焉。
老氏之言斯在。
噫。
舟車器異。
杞梓材殊。
罔枉枘以鑿。
罔破圓為觚。
必將考廣狹以分寸。
審刓方以規(guī)模。
則物不能以長短隱。
材不能以曲直誣。
是謂心之術(shù)也。
豈慮手之傷乎。
且夫大盈若沖。
大明若蒙。
是以大巧。
棄其末工。
則知巧在乎不違天真。
非勞形于木人之內(nèi)。
巧在乎無枉物情。
役神于棘刺之中。
若然者。
豈徒與班倕之輩騁技而校功哉。

足之健兮有雞足。毛之勁兮有兔毛。
就足之中。奮發(fā)者利距。
在毛之內(nèi)。秀出者長毫。
合為乎筆。正得其要。
象彼足距。曲盡其妙。
圓而直。始造意于蒙恬。
利而铦。終騁能于逸少。
始則創(chuàng)因智士。制在良工。
拔毫為鋒。截竹為筒。
視其端若武安君之頭銳。窺其管如元元氏之心空。
豈不以中山之明視勁而迅。汝陰之翰音勇而雄。
一毛不成。采眾毫于三穴之內(nèi)。
四者可棄。取銳武于五德之中。
雙美是合。兩揆相同。
故不得兔毫。無以成起草之用。
不名雞距。無以表入木之功。
及夫親手澤。隨指顧。
秉以律。動有度。
染松煙之墨。灑鵝毛之素。
莫不畫為屈鐵。點成垂露。
若用之交戰(zhàn)。則摧敵而先鳴。
若用之草圣。則擅場而獨步。
察所以。稽其故。
雖云任物以用長。亦在假名而善喻。
向使但隨物棄。不與人遇。
則距畜縮于晨雞。毫摧殘于寒免。
又安得取名于彼。移用在茲。
映赤筦狀紺趾乍舉。對紅箋疑錦臆初披。
輟翰停毫。既象乎翹足就棲之夕。
揮芒拂銳。又似乎奮拳引斗之時。
茍名實之相副。信動靜而似之。
其用不困。其美無儔。
因草為號者質(zhì)陋。折蒲而書者體柔。
彼皆瑣細(xì)。此實殊尤
是以搦之而變成金距。書之而化作銀鉤。
夫然。則董狐操可以修為良史。
宣尼握可以刪定春秋。其不象雞之羽者。
鄙其輕薄。不取雞之冠者。
惡其軟弱。斯距也。
如劍如戟。可系可縛。
將壯我之毫芒。必假爾之鋒鍔。
遂使見之者書狂發(fā)。秉之者筆力作。
挫萬物而人文成。草入行而鳥跡落。
縹囊或處。類藏錐之沈潛。
團扇或書。同舞鏡之揮霍。
儒有學(xué)書臨水。負(fù)笈登山。
含毫既至。握管未還。
過兔園而易感。望雞樹以難攀。
愿爭雄于爪趾之下。冀得雋于筆硯之間。

龍為四靈之長。渭居八水之一。
飲亹亹之清流。落彬彬之元質(zhì)。
忽兮下降。賁然躍出。
首蜿蜒以涌煙。鱗錯落而點漆。
動而無悔。爰作瑞于秦川。
應(yīng)必有徵。乃效靈于漢日。
觀其攸止。察其所為。
行藏不忒。動靜有儀。
睛眸炫耀。文彩陸離。
躍于泉于焉表異。守其黑所以標(biāo)奇。
或隱或見。時行時止。
順冬夏而無乖。應(yīng)昏明而有以
于是稽大易。按前史。
葉圣人之昌運。飛而在天。
表王者之休徵。下而飲水。
爾乃降長川。俯高岸。
氣默默以黯黯。光燦燦而爛爛。
聞之者心駭而屏息。睹之者目??而改觀。
一呼一吸。而聲起風(fēng)雷。
或躍或騰。而勢超云漢。
睹夫莫智匪常。莫黑至祥。
契昌期于南面。合正色于北方。
拖尾回翔。擘波騰驤。
飲清瀾之浩浩。動素浪之湯湯。
頓頷而碎珠迸落。奮髯而細(xì)雨飛揚。
警水府兮鳣鮪奔走。駭泉室兮蛟鼉伏藏。
元云從而淺深一色。白日照而左右交光。
且彼候時出處。憑虛上下。
度弱水而斯馭。去鼎湖而是駕。
聞茂先之劍飛。是長房之杖化。
豈若此炎精冥契。水德潛稟。
元甲黯以凝黛。文章斐兮摛錦。
逼而察也。類天馬出水而游。
遠(yuǎn)而望之。疑晴虹截澗而飲。
已而負(fù)蒼天。去清渭。
排冥冥之寥廓。反浩浩之元氣。
則知水物之靈。鱗蟲之貴。
盛矣哉。抑斯龍之所謂。

鼓者工所制。諫者君所命。
鼓因諫設(shè)。發(fā)為治世之音。
諫以鼓來。懸作經(jīng)邦之柄。
納其臣于忠直。致其君于明圣。
將使內(nèi)外必聞。上下交正。
于是乎唐堯得以為盛治者也。至矣哉。
君至公而滅私。臣有犯而無欺。
諷諫者于焉盡節(jié)。獻(xiàn)納者由是正辭。
言之者無罪。擊之者有時。
故謇謇匪躬。道之行也。
鼘鼘不已。聲以發(fā)之。
始也土鼓增華。蕢桴改造。
外揚音以應(yīng)物。中含虛而體道。
不窕不摦。由巧者之作為。
大鳴小鳴。隨直臣之擊考。
有若坎其缶于宛邱之下。又如殷其雷在南山之隈。
音鏗鏘以鏜鞳。響容與以徘徊。
儆于帝心。四聰之耳必達(dá)。
納諸人聽。七諍之臣乃來。
故用于朝。朝無面從之患。
行于國。國無居下之訕。
洋洋盈耳。幽贊逆耳之言。
坎坎動心。明啟沃心之諫。
且夫鼓之為用也?;騻溆跇窇摇?div id="isqvjzd"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3_1372558_comment'>
或施于戎政。以諧八音節(jié)奏。
以明三軍號令。未若備察朝闕。
發(fā)揮廷諍。聲聞于外。
以彰我主圣臣良。道在其中。
以表我上忠下敬。然則義之與比。
德必有鄰。將善旌而并建。
與謗木而俱陳。是以聞其聲則知有獻(xiàn)替之士。
聆其響不獨思將帥之臣。嗟乎。
舍之則聲寢。用之則氣振。
雖聲氣之在鼓。終用舍之由人。

君子哉。道本生知。
德由天縱。抱乎不器之器。
成乎有用之用。不器者通理而黃中。
有用者致遠(yuǎn)而任重。蓋由識包權(quán)變。
理蘊通明。業(yè)非學(xué)致。
器異琢成。審其時。
有道舒而無道卷。慎其德。
舍之藏而用之行。語其小。
能立誠以修詞。論其大。
能救物而濟時。以之理心。
則一身獨善。以之從政。
則庶績咸熙。既居家而必達(dá)。
亦在邦而允釐。彼子貢雖賢。
唯稱瑚璉之器。彥輔信美。
空標(biāo)水鏡之姿。是謂非求備者。
有何足以多之。豈如我順乎通塞。
合乎語默。何用不臧。
何向不克。施之乃伊呂事業(yè)。
蓄之則莊老道德。雖應(yīng)物而不滯。
終飭躬而有則。若止水之在器。
因器方圓。如良工之用材。
隨材曲直。原夫根純精于妙有。
完元和于虛受。內(nèi)宏道而惟新。
外濟用而可久。鄙斗筲之奚算。
哂挈瓶之固守。何器量之差殊。
在性情之能不。豈不以神為元樞。
智為心符。全其神則為而勿有。
虛其心則用當(dāng)其無。故動與時合。
靜與道俱。時或用之。
必開臧武之智。道不行也。
則守寧子之愚。至乎哉。
冥心在我。無可而無不可。
應(yīng)用不疲。無為而無不為。
信大成而大受。非小慧而小知。
故庶類曲從。則輪轅適用。
若一隅偏執(zhí)。則鑿枘難施。
是以易尚隨時。禮貴從宜。
展矣君子。斯焉取斯。

賦者古詩之流也。
始草創(chuàng)于荀宋。
漸恢張于賈馬。
冰生乎水。
初變本于典墳。
青出于藍(lán)。
復(fù)增華于風(fēng)雅。
而后諧四聲。
祛八病。
信斯文之美者。
我國家恐文道寖衰。
頌聲陵遲。
乃舉多士。
命有司。
酌遺風(fēng)于三代。
明變雅于一時。
全取其名。
則號之為賦。
雜用其體。
亦不出乎詩。
四始盡在。
六義無遺。
是謂藝文之儆策。
述作之元龜。
觀夫義類錯綜。
詞采舒布。
文諧宮律。
言中章句。
華而不艷。
美而有度。
雅音瀏亮。
必先體物以成章。
逸思飄飖。
不獨登高而能賦。
其工者。
究筆精。
窮旨趣。
何慚兩京于班固。
其妙者。
抽秘思騁妍詞。
豈謝三都于左思。
掩黃絹之麗藻。
吐白鳳之奇姿。
振金聲于寰海。
增紙價于京師。
則長楊羽獵之徒。
胡為比也。
景福靈光之作。
未足多之。
所謂立意為先。
能文為主。
炳如繪素。
鏗若鐘鼓。
郁郁哉溢目之黼黻。
洋洋乎盈耳之韶武。
信可以凌轢風(fēng)騷。
超軼今古者也。
今吾君網(wǎng)羅六藝。
淘汰九流。
微才無忽。
片善是求。
況賦者雅之列。
頌之儔。
可以潤色鴻業(yè)。
可以發(fā)揮皇猷。
客有自謂握靈蛇之珠者。
豈可棄之而不收。

金商應(yīng)律。
玉斗西建。
嘉旬雨之時晴。
葉秋成而適愿。
是用步閭里。
黎獻(xiàn)
皇風(fēng)演溢。
歌且聽于升平。
圣澤汪洋。
誦不聞于胥怨。
爾乃命親懿。
會朋執(zhí)。
賦邙山。
眺洛邑。
天泬寥而云靜。
氣肅殺而風(fēng)急。
三川浩浩以奔流。
雙闕峨峨而屹立。
飛梁徑度。
訝殘虹之未消。
翠瓦光凝。
驚宿雨之猶濕。
嘉三時之是務(wù)。
觀五谷之斯入。
覽滌場之在勤。
知滯穗之見拾。
及夫日色黯黯。
寒光熒熒。
遠(yuǎn)水澄碧。
偫山結(jié)青。
山水隱映。
花氣氳冥。
瞻上陽之宮闕兮。
勝仙家之福庭。
望中岳之林嶺兮。
似天臺之翠屏。
宜其回鑾輿兮檢玉牒。
朝千官兮御百靈。
使西賓之誇少弭。
東人之思攸寧。
不亦盛哉。
客有感陽舒。
詠樂只。
揮毫翰。
獨徙倚。
愿得采于芻蕘。
終期拾乎青紫。

稷嗣君上稽天命。
下察人聽。
以為作樂者存乎功成。
制禮者本乎理定。
故易尚隨時。
禮貴從宜。
于以致理。
何莫由斯。
允矣君子。
休哉令規(guī)。
采三代之帝典。
起兩漢之朝儀。
于斯時也。
秦吞六雄之后。
漢承百王之弊。
禮壞樂崩。
上陵下替。
將欲創(chuàng)洪業(yè)。
尊皇帝。
馴致王道。
丕革季世。
莫先乎正位以經(jīng)邦。
體元而立制者也。
夫其將用于國。
先習(xí)于野。
辨度數(shù)于聲名文物。
審等威于君臣上下。
儒生肅以濟濟。
物有其容。
國典煥其煌煌。
禮無違者。
然后辟雙闕。
會百僚。
動必嚴(yán)恪。
進(jìn)無諠囂。
長幼之序不忒。
貴賤之儀孔昭。
鏘鏘兮若萬國赴涂山而會。
秩秩兮如百官仰太一而朝。
歲十月。
天地澄爽。
宮殿清曠。
風(fēng)傳警蹕。
日麗天仗。
于是右陳列辟。
左立丞相。
東西分而則別。
文武儼以相向。
簪裾奕奕。
頌鹓鷺之具寮。
劍戟森森。
列熊羆之名將。
帝容式展。
皇威克壯。
莫不上恭己以臨下。
下竭誠而奉上。
觀其威儀允淑。
容止具篤。
天子負(fù)鳳扆以皇皇。
正龍顏而穆穆。
百辟欣戴。
九賓悅服。
拔劍者懲懼而慄慄。
飲酒者敬慎而肅肅。
故知君有威故能守其邦。
臣有儀所以保其祿。
帝謂叔孫。
舊章斯存。
可以發(fā)揮我洪德。
啟迪我后昆。
方將守而經(jīng)國。
豈止煥而盈門。
不然。
何以表一人之貴。
知萬乘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