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句因包含“百六”,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百六
第 22 句因包含“焚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焚舟
平江侯陳瑄 清 · 嚴遂成
 出處:明史雜詠卷二
陸運海運河運,更改民運兌運
運河規(guī)畫告成,一一親承神禹訓。
寶山肇錫捍潮堤,繼而渠鑿淮東西。
淮東西,河南北。
呂梁洪險刁陽塞,用地所宜受職。
三千馀里遞灌輸,中間置倉四十區(qū)。
置舍五百六十八,四十七閘版可拔。
糧艘尾尾如龍游,由江而淮匯河流,直達直沽無滯留。
歲漕京師五百萬,足食兼為兵民謀,論封合號平江侯。
平江侯白山島上焚舟。
下馬裹創(chuàng)戰(zhàn)且走,西番南蠻賊首
宰相安用讀書人,渠是遼陽射雁手。
按:瑄先以總兵官舟師海運,遇倭,擊之,焚其舟白山島。時海溢,議自海門捍海堤,又筑青浦土山,既成,錫名寶山。后專理運河三十年,凡所規(guī)畫,精密宏遠,功不勝書。余家淮南,扁舟行三千里,直抵通潞,誰實貽萬世利,侯之明德遠矣。顧少從父戍遼陽,以射雁稱,征西番諸蠻,會云南師征百夷有功,固一武人也,沾沾科第宰相,相業(yè)所以不足觀歟。言治河者曰南陳北宋,以宋之功在北,陳之功在南。然浚徐州濟寧,以呂梁洪險,別鑿一渠于西避之,又自淮至臨清、至直沽,沿路置閘、置倉、置舍、置導淺夫,卒三千里間,舉無遺策,則其為功于北也,亦豈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