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太白”,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太白
第 4 句因包含“三清”,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清
第 8 句因包含“天人”,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人
第 9 句因包含“六合”,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六合
第 10 句因包含“五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五云
第 11 句因包含“貽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貽厥
第 14 句因包含“華芝”,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華芝
第 17、18 句因包含“天長,地久”,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長地久
第 21 句因包含“科斗”,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科斗
第 24 句因包含“象帝”,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象帝
玉版元記頌 唐 · 于邵
四言詩 出處: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三
草莽稽首獻頌曰。臣聞殊祥大報者。皇天無私。慎終追遠者。祖考來格。皆上帝之所協(xié)德。豈蒸人之克預(yù)也。我皇帝陛下皇極。行大道。體元以煦覆。品物陶運。執(zhí)斗柄四序潛回。張地維八埏。四十載矣。而天下大順。巍巍乎其全功歟。元元皇帝。陛下烈祖也。寶慈儉以垂后昆。法清靜示教文。歷千百祀。而陛下道存妙有。化洽無為。動之太和。寂以元覽。非得一而正乎。陛下執(zhí)大象。敷元宗。圣祖儀刑郡國。景命紛紜圖史者。蓋百數(shù)矣。開靈寶分陜之郊。克復(fù)明號。形縞衣降圣之閣。時庸展親。探三華丹墀之上。近而得也。想五利滄波之外。遠而治也。故樸略之初。三五以降。曾不敢以功階并也。今太白山李渾等。暫因形動。未假神游。初入緇帷之林。忽變紫微之境。古祠之下。猶龍肅然。霽色雖澈于清霄。榮光自分白晝。元宮咫尺仙衛(wèi)徘徊。接霓裳受辭奉玉顏而專對。光啟王室。宣昭祖孫。方箓實而未宏。緬逖聰而奚取。由命京畿采訪使戶部侍郎御史中丞王鉷。發(fā)皇華而載馳。望白云有處。瞻仰如在。真風(fēng)宛同。歷五洞之杳冥。尋一門?窱。行前有會。感而遂通。石臺菡萏特秀玉版熒煌自秘。式傳無忽。祇受不差。天香氛氳甘液浹洽。陽烏抱戴而上燭。卿云交映前引率皆科斗之文。時人無能之者陛下齋心服形。絕圣棄知。閒居于大庭之館。游夢于華胥之國。而后外慮。嚴天思。捧元記而納宸極。洞一時而睹萬物。其辭炳耀而有屬。其義綿延而自久。齊圣壽日月?;?span id="qhyp9xk" class='bold'>國祚宇宙。上以和天地。下以洽神人。臣不知其天之為大也如此。遂下明詔。臨百官億載之殊慶。追六圣之遺謚。既撰日嚴配。親大祫閟宮鳴鸞以和。清蹕在聽。臣又以開辟之后。無以尚之。于是文武百辟。蠻夷君長。洎黃緇老幼。各有等威。云趨玉闕而請曰。陛下奉天之昭錫。承祖大命。百王無以徵其符。千載不復(fù)遇斯瑞。崇累朝之德。孝之大者。掩至尊之美。謙莫甚乎。既而天聽未回。睿獎猶邈。臣下罔知寢處。黎人咸造勿褻。而言曰。天其或者天下之物。無可以稱陛下之德。故纘戎徽號。因圣祖發(fā)明。令陛下不得不名之。固非一時之所強名也。書曰。不臧厥臧。人罔攸勸。愿陛下臧而勸之。抑讓之至于三。方霈然曰。俞哉。斯亦天之所俾也。遂命稽皇典。序國儀韶濩作。貂蟬進。纂鴻猷而尊冊之。明大訓(xùn)而奉行之。雷雨作解。小大以正。四靈在郊藪以待命三光出??次而延澤。豈祇偫臣之私乎。率土之私乎。臣生沐淳風(fēng)。欽承寶化。百揆時敘??章?span id="tzmjexm" class='bold'>賡載之歌。三階底平。久著登風(fēng)之頌。伏以神功丕應(yīng)。潤澤生靈。挹超代之范圍。與下人陰騭。方軼于周王游玉。黃帝迎年。豈與夫河?xùn)|壽宮。棫陽薦磬而已哉。仲尼舜禹之事。邱不得預(yù)。議者以方今之盛。臣實預(yù)焉。庶效采詩之典。曾何萬分之一。伏獻頌曰。
巖巖太白,列仙是宅。
八會真歌,三清羽客。
幽陰肅爽,處處靈跡。
皇唐上祖,天人元君
揮斥六合,時乘五云
貽厥景命,昭我圣勛。
神靈宣功華芝獻壽。
薦錫元記,光資妙有。
玉字天長,石臺地久。
億載新兆,千齡古書。
字形科斗,臺狀芙蕖。
神力莫測象帝之初。
烈烈遺謚,清廟崇之。
明明徽號,我后尊之。
天授玉記,惟皇之楨。
微臣薦頌,游圣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