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句因包含“曾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曾子
第 78 句因包含“顏回”,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顏回
仁孝二致同源(以「仁孝之道,二致同源」為韻。) 南宋 · 樓鑰
 出處:全宋文卷五九○○、《攻愧集》卷八○
仁孝至重,性情所根。
用若出于二致,理蓋同于一源。
究此兩端,皆良知固有;
初無異體,以大本之中存。
嘗聞才非曰于爾殊,人或多于自異。
語其大體則似有異用,本之一貫了無馀事。
惟茲仁孝,在人皆可以廣充;
究厥本源,是理曾何于二致。
觀夫惻隱素稟,愛欽自持
行之閨門,則致終身之慕;
散之民物,則由一念之推
莫匪斯心之舉,初非二道之為。
皆是物也,孰能外之?
百行率先,悉由所性;
兩兼之難備,安有他岐
豈不以親其親而因不失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篤近舉遠,雖則有別;
舉斯加彼,率由內(nèi)抱。
信此理之不殊,推是心而足保。
顧施物事親之際,雖曰殊途
鉤深探賾而言,孰云異道
大抵孝之化也,先以博愛;
仁之實也,本于事親。
茍志于仁,則豈好犯上?
一非孝,則適能害仁。
運用或疑前后,而本原不離真淳。
當戒波流之蕩,曾何派別之因?
本立道生,載考《魯論》之訓;
多事寡,備形延篤之論。
是源也,會精粗一致之中,合內(nèi)外同歸之地。
使兼愛者知厚親之道,而敬親者備仁民之意。
重輕非復銖兩,先后豈殊于源委?
尊而安義道同曾子之三;
愛則無差,本異夷之之二。
厥后道不明而去本益遠,性好偏而所施不同。
剔股孝也,而深溺鄠?cè)酥^;
摩頂仁也,而或墨子之風。
是皆得于此失于彼,我則觸而長廣而充。
純?nèi)?span id="x7j5bh7" class='bold'>顏回,可并有虞之體;
德如閔子,豈殊管仲之功?
以是天下之得,蓋以其仁;
圣人之德,無加于孝。
見于日用,雖有殊品;
求之吾心,初無異教。
信夫仁孝之道,雖二致本同源,又何必分其大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