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句因包含“鉤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鉤金
第 43 句因包含“皋陶”,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皋陶
第 98 句因包含“三章”,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章
三法民情王用三法,斷民得中。)1056年 北宋 · 蘇軾
 出處:全宋文卷一八五○、《蘇文忠公全集》卷一、《歷代賦匯》卷四三、《古今圖書集成》祥刑典卷一○ 創(chuàng)作地點(diǎn):河南省開封市
民之枉直難其辯,王有刑罰從其公。
三法而下究,求輿情而上通。
司刺所專,精測淺深之量;
人心易曉,斷依獄訟之中。
民也性失而習(xí)奸邪,訟興而干獄犴
殘而肌膚,不足使之畏;
酷而憲令不足制其亂。
先王忠義以核其實(shí),悉聰明以神其斷。
一成可變所以盡心于刑;
三法以求民情,孰有不平之嘆?
若夫老幼之類,蠢愚之人,或過失而冒罪,或遺忘無倫;
或頑而不識,或冤而未伸。
一蹈禁網(wǎng),利口不能肆其辯;
一定刑辟,士師不得私其仁。
孰究枉弊,孰明偽真?
刑宥舍以盡公,與原其實(shí);
輕重中而制法,何濫于民。
雖入鉤金,未可謂之堅(jiān);
雖入束矢,孰可然其直?
召伯之明,猶恐不能以意察;
皋陶之賢,猶恐不能以情得。
必也有秋官之聯(lián),贊司寇之職。
臣民以訊,讞國憲以何疑;
寬恕其愆,斷人中而無惑。
然則圜土之內(nèi),聽有獄正之良;
棘木之下,議有九卿之詳。
五辭以原其誠偽,五聲以觀其否臧。
尚由哀矜不喜,悼痛以如傷。
三寬然后制邦辟,三舍然后刑章
蓋念罰一非辜,則民情郁而多怨;
一濫舉,則治道汩而不綱
折獄致刑,本豐亨御世
赦過宥罪,取解以為王。
得非君示天下公,法與天下共?
當(dāng)赦則赦,奸不吾惠;
可殺則殺,惡非汝縱。
議獄緩死,以《中孚》之意;
明罰敕法,以《噬嗑》之用。
呂侯作訓(xùn),赦者止五刑之疑;
而《王制有言,本此聽庶人之訟。
噫,刑德濟(jì)而陰陽合,生殺當(dāng)而天地參。
后世不此務(wù),百姓無以堪。
有苗之暴,以虐民者五;
叔世之亂,以酷民者三。
因嗟秦氏之峻刑喪邦甚速;
儻踵周家之故事永世何慚。
大哉,唐之興三覆其刑,漢之起三章而法,皆除三代酷暴,率定一時(shí)檢押。
然其猶夷族之令而斷趾之刑,故不及前王浹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