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之性也,偏其反而;
水火之利也,一以貫之。
居惟異處,動必相資。
始則無自入焉,受諸睽而已矣;
中則往有功也,取既濟以宜其。
原夫兩儀肇生,五行并命。
水以流而順,火以明而盛。
一彼一此,自分燥濕之情;
知和而和,匪間炎涼之性。
烈烈湯湯,曰陰曰陽。
其數(shù)六者柔而勝,其數(shù)七者熾而昌。
六以陰而習(xí)乎坎位,七以陽而配彼離方。
離坎誠非其一致,陰陽安得而兩忘。
雖天生之材,本四象而區(qū)別;
蓋日用之利,合二體以交相。
道非獨善,功不相遠。
翻疑乎方以類聚,何患乎體與情反。
作咸作苦,始殊同氣之求;
曰潤曰炎,豈宜相得之晚。
施之無窮,和而不同。
亦猶天地分而其德合,山澤乖而其氣通。
日月殊行,在照臨而相望;
寒暑異數(shù),于化育以同功。
則知質(zhì)本相違,義常兼濟。
六府辯盛德之美,九鼎洽大亨之惠。
分而為二,曲直相入。
以誠難會之有元,胡越異心而自契。
象則遠爾,理則依于。
當(dāng)異位而有別,終同功而靡疏。
從政者寬猛相須,體茲至矣;
為道者恬智交養(yǎng),觀此行諸。
是故躁以靜為君,有以無為用。
相薄類風(fēng)雷之益,違行殊火水之訟。
我道也不相入而相資,與天下之公共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