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毛骨”,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毛骨
第 2 句因包含“刮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刮目
第 4 句因包含“九天”,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天
第 8 句因包含“滄洲”,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滄洲
第 2 句因包含“刮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刮目
第 4 句因包含“九天”,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天
第 8 句因包含“滄洲”,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滄洲
送奉使李中父還朝 元 · 李齊賢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稼亭雜錄
翰林李中父奉使征東。已事將還。過辭予。因語之曰。進(jìn)士取人。本盛于唐。長慶初。有金云卿者。始以新羅賓貢。題名杜師禮榜。由此以至天祐終。凡登賓貢科者五十有八人。五代梁唐又三十有二人。蓋除渤海諸蕃十?dāng)?shù)人。馀盡東士。逮我高麗。亦嘗貢士于宋。淳化孫何榜。有王彬,崔罕。咸平孫僅榜。有金成績。景祐張?zhí)魄?/span>榜。有康撫民。政和中。又親試權(quán)適,金端等四人。特賜上舍及第。舉是可見東方代不乏材矣。然所謂賓貢科者。每自別試。附名榜尾。不得與諸人齒。所除多卑冗?;虮?span id="vh49kwn" class='bold'>放歸。欽惟圣元一視同仁。立賢無方。東士故與中原俊秀并舉。列名金榜已有六人焉。中父雖后出。乃擢高科。除官禁省。施及二親。俱沾恩命。光捧詔書。來使故國。謁母高堂。焚黃先隴。為存歿榮。得志還鄉(xiāng)。不獨長卿,翁子夸于蜀,越矣。吾家文昌公。(諱致遠(yuǎn)。本國追封之。)年十二西游。十八。登咸通十五年第。歷尉中山。佐淮南高侍中幕。官至侍御史內(nèi)供奉。二十八。奉使歸國。鄉(xiāng)人至今傳以為美談。當(dāng)是時也。屬于唐季。四海兵興。而公以羈旅孤蹤。寄食于藩鎮(zhèn)。雖授憲秩。職非其真。及乎東歸。國又大亂。道梗不果復(fù)命。論其平生。可謂勞勤。而其為榮無足多者。曷若吾中父遇世休明。致身華近。而且年方強壯。志愈謙光。其前途有未易量者。則顯榮家國。豈止此一時。必見富貴苦逼。功名滿天下。晝錦之堂。將大作于東韓。未識后來視中父與昔東人為何如也。因記在至治元年。亦自猥濫與計而偕。是年。舉子尚未滿額。登左榜者才四十三人。予幸忝第二十一名。拜蓋牟別駕。赴官數(shù)月。以病求免。今茲退安里巷十有三年。壯志日消。無復(fù)飛騰之勢。比見中父。益知予之終于自棄而無成也。慚負(fù)圣明。又奚言哉。中父尚勉旃。毋以一簣進(jìn)止。而虧九仞之高也。予與中父厚。既美其行。且訟予拙而復(fù)勖之云。元統(tǒng)乙亥三月初吉。雞林崔瀣。序。
早知毛骨異凡流,刮目青云得意秋。
三級風(fēng)雷起蓬蓽,九天雨露洽松楸。
鴨江柳暗牽離思,鰲禁花開待勝游。
尊酒論懷更何日,白頭身事付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