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筆常時篋笥盈,齋祠今喜骨毛清。 與君此日俱無事,共愛寒階滴雨聲(以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 朔風吹盡暮云平,室暖爐紅睡達明。 但怪朝來滿山白,不知昨夜打窗聲。 千林無葉一川平,萬壑瓊瑤照夜明。 未覺殘梅飄落盡,祇愁羌管不成聲。 十年寂寞抱遺經(jīng),圣路悠悠不計程。 誤子南來卻空去,但將迂闊話平生。 不是譏訶語太輕,題詩只要警流情。 煩君屬和增危惕,虎尾春冰寄此生。 人言毛女住青冥,散發(fā)吹簫夜夜聲。 卻是郵童解端的,向儂說是野狐精。 為閔人疲上馬行,此時消息盡分明。 更憐跣足無衣苦,充此直教天下平。 誰作窗間擁鼻聲,更哦樂府短歌行。 從教永夜清無寐,只恐晨雞不肯鳴。 聯(lián)騎君登泉上亭,黃塵雙眼想增明。 籃輿獨向溪南路,惆悵不成同隊行。 泉嵌側畔一川明,水石縈回更有情。 聞說近來疏葺好,想應仍是舊溪聲。 ① 朝鮮本考異:恐漫淫。伯諫似用先生前韻 任從耳畔妍聲過,特地胸中順氣萌。 個里詎容思勉得,羨君一躍了平生。 空山初夜子規(guī)鳴,靜對琴書百慮清。 喚得形神兩超越,不知底是斷腸聲。 春到寒汀百草生,馬蹄香動楚江聲。 不甘強借三峰面,且為靈均作杜蘅⑴。 ⑴ 自注:佛法不怕爛卻,禪家語也。杜蘅一名馬蹄香,《本草》辨?zhèn)嗡幵疲骸凹毿羷t杜蘅水浸令直?!比?,謂華陰也。 文卿句律如師律,通叔詩情絕世情。 政使暮年窮到骨,不教吟出斷腸聲。 擺(考異:一作撤)手臨行一寄聲,故應(考異:一作知)離合未忘情。 炷香瀹茗知何處,十二峰前海月明。 玉笥山連都水坑,拂云樓殿對崢嶸。 君歸后夜無馀事,臥聽寒泉落澗聲。 雙劍峰高削玉成,芒寒色淬曉霜清。 腦脂壓眼人高臥,誰斬天驕致太平。 ① 按:朱熹訓蒙詩,世多以為偽。然《宋人集》甲編收有徐經(jīng)孫《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黃季清注朱文公訓蒙詩跋》引熹自序稱:乃病中默誦四書有所思之作。證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學》等六首,《永樂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三有《觀瀾》真跡一首,足證非偽。徐跋又云:《訓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間,鄭端編入《朱子學歸》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見《朱文公文集》卷六,題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顯非《訓蒙》詩。剔除,則恰合徐跋所云首數(shù)和目次。又,朱玉亦將《訓蒙》百首編入《朱子大全文集類編·詩集補遺》。鄭本溢出朱本者為三首,朱本溢出鄭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見文集;因鄭本較朱本文字略勝,故依鄭本錄入,必要處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錄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刪。 如何率性名為道,隨事如由(朱本作緣)大路行。 欲說道中條理具,又將理字別其名。 ① 按:朱熹訓蒙詩,世多以為偽。然《宋人集》甲編收有徐經(jīng)孫《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黃季清注朱文公訓蒙詩跋》引熹自序稱:乃病中默誦四書有所思之作。證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學》等六首,《永樂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三有《觀瀾》真跡一首,足證非偽。徐跋又云:《訓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間,鄭端編入《朱子學歸》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見《朱文公文集》卷六,題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顯非《訓蒙》詩。剔除,則恰合徐跋所云首數(shù)和目次。又,朱玉亦將《訓蒙》百首編入《朱子大全文集類編·詩集補遺》。鄭本溢出朱本者為三首,朱本溢出鄭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見文集;因鄭本較朱本文字略勝,故依鄭本錄入,必要處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錄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刪。 軻死如何道乏人,緣知學字不(朱本作未)分明。 先除功利虛無習,盡把圣言身上行(朱本作尋)。 ① 按:朱熹訓蒙詩,世多以為偽。然《宋人集》甲編收有徐經(jīng)孫《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黃季清注朱文公訓蒙詩跋》引熹自序稱:乃病中默誦四書有所思之作。證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學》等六首,《永樂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三有《觀瀾》真跡一首,足證非偽。徐跋又云:《訓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間,鄭端編入《朱子學歸》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見《朱文公文集》卷六,題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顯非《訓蒙》詩。剔除,則恰合徐跋所云首數(shù)和目次。又,朱玉亦將《訓蒙》百首編入《朱子大全文集類編·詩集補遺》。鄭本溢出朱本者為三首,朱本溢出鄭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見文集;因鄭本較朱本文字略勝,故依鄭本錄入,必要處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錄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刪。 雖云道本無形象,形象原因體認生。 試驗操存功熟后,隱然常覺在中明。 ① 按:朱熹訓蒙詩,世多以為偽。然《宋人集》甲編收有徐經(jīng)孫《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黃季清注朱文公訓蒙詩跋》引熹自序稱:乃病中默誦四書有所思之作。證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學》等六首,《永樂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三有《觀瀾》真跡一首,足證非偽。徐跋又云:《訓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間,鄭端編入《朱子學歸》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見《朱文公文集》卷六,題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顯非《訓蒙》詩。剔除,則恰合徐跋所云首數(shù)和目次。又,朱玉亦將《訓蒙》百首編入《朱子大全文集類編·詩集補遺》。鄭本溢出朱本者為三首,朱本溢出鄭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見文集;因鄭本較朱本文字略勝,故依鄭本錄入,必要處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錄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刪。 己私既克本心存(朱本作性情),到處逢原與理行。 不待有心求樂道,此心之樂自然生。 ① 按:朱熹訓蒙詩,世多以為偽。然《宋人集》甲編收有徐經(jīng)孫《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黃季清注朱文公訓蒙詩跋》引熹自序稱:乃病中默誦四書有所思之作。證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學》等六首,《永樂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三有《觀瀾》真跡一首,足證非偽。徐跋又云:《訓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間,鄭端編入《朱子學歸》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見《朱文公文集》卷六,題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顯非《訓蒙》詩。剔除,則恰合徐跋所云首數(shù)和目次。又,朱玉亦將《訓蒙》百首編入《朱子大全文集類編·詩集補遺》。鄭本溢出朱本者為三首,朱本溢出鄭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見文集;因鄭本較朱本文字略勝,故依鄭本錄入,必要處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錄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刪。 此心此理自天根,不待栽培觸處生。 只要關防人欲伐,更須著意察滋萌。 ① 按:朱熹訓蒙詩,世多以為偽。然《宋人集》甲編收有徐經(jīng)孫《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黃季清注朱文公訓蒙詩跋》引熹自序稱:乃病中默誦四書有所思之作。證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學》等六首,《永樂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三有《觀瀾》真跡一首,足證非偽。徐跋又云:《訓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間,鄭端編入《朱子學歸》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見《朱文公文集》卷六,題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顯非《訓蒙》詩。剔除,則恰合徐跋所云首數(shù)和目次。又,朱玉亦將《訓蒙》百首編入《朱子大全文集類編·詩集補遺》。鄭本溢出朱本者為三首,朱本溢出鄭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見文集;因鄭本較朱本文字略勝,故依鄭本錄入,必要處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錄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刪。 莫道車裘事亦輕,仲由勇義乃能行。 欲知共敝為難易,試把車裘驗世情(朱本作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