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共 1243613 首) 作品不分行

端午粽

起源


《續(xù)齊諧記·五花絲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漢 建武 中,長沙 區(qū)回 忽見士人自稱三閭大夫。謂回曰:“君當見祭,但常所遺俱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彩絲纏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 回謹依旨。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帶楝葉及五彩絲,皆汨羅遺風也。


別名


【角黍、角粽】

古用黏黍,以箬葉或蘆葦葉等裹米蒸煮使熟。狀如三角,故稱。《太平御覽》卷八五一引 晉 周處 《風土記》:“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 宋 周邦彥 《齊天樂·端午》詞:“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風物依然 荊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谷四·粽》:“粽,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jié)物相饋送?;蜓詾榧?屈原 ,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 清 趙翼 《連日競渡再賦》詩:“競渡傳從 楚 歲時,為投角黍吊 湘 累?!?/p>

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span style="color: rgb(139, 28, 98);">《全元散曲·迎仙客·五月》:“結(jié)艾人,賞蕤賓,菖蒲酒香開玉樽。彩絲纏,角粽新, 楚 些招魂,細寫懷沙恨?!?/p>


【筒米、筒粽、筒飯、飯筒】

《初學記》卷四引 晉 周處 《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進筒粽,一名角黍。” 元 費著 《歲華記麗譜》:“五月五日,宴 大慈寺 ,設廳,醫(yī)人鬻艾,道人賣符,朱索?縷,長命辟災之物,筒飯角黍,莫不咸在。” 宋 蘇軾 《端午游真如遲適遠從子由在酒局》詩:“水餅既懷鄉(xiāng),飯筒仍憫 楚 ?!?宋 蘇軾 《和黃魯直食筍次韻》:“尚可餉 三閭 ,飯筒纏五采。”


【餈筒】

宋 陸游 《初夏》詩:“白白餈筒美,青青米果新?!?自注:“ 蜀 人名粽為餈筒, 吳中 名粔籹為米果。”

【裹蒸】

《南齊書·明帝紀》:“太官進御食,有裹蒸?!?span style="color: rgb(139, 28, 98);">《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今之裹蒸,以糖和糯米,入香藥、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唐 孫元晏 《詠史詩·齊明帝裹蒸》:“惜得裹蒸無用處,不如安霸取江山。” 明 王志堅 《表異錄·飲食》:“《南史》‘大官進裹蒸’,今之角黍也?!?/p>

用料


粽種類繁多,用于包裹之物及所裹之物,各地多有差異。以下略舉幾例。


【箭箬】

即箬竹。稈勻細而節(jié)長,中空極小,可以制筷。葉片寬大,可以裹粽和制船篷。


【柊葉】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塊狀根狀莖。葉基生,長達50厘米,有長柄?;ㄗ仙?。生于山谷、密林下濕地。根、葉供藥用,葉片可包粽。 清 李調(diào)元 《南越筆記·柊葉》:“有柊葉者,狀如芭蕉葉。濕時以裹角黍,乾以包苴物,封缸口。蓋南方地性熱,物易腐敗,惟柊葉藏之,可持久,即入土千年不壞。柱礎上以柊葉墊之,能隔濕潤。亦能理象牙使光澤?!?/p>


【青菰、雕胡米】

植物名。俗稱茭白。生于河邊、沼澤地??勺魇卟?。其實如米,稱雕胡米,可作飯,古以為六谷之一。 唐 王維 《游感化寺》詩:“香飯青菰米,嘉蔬綠芋羹?!?唐 權德輿 《曉發(fā)武陽館即事書情》詩:“青菰冒白水,方塘接廣畦?!?宋 陸游 《乙丑重五》詩:“盤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猶簪艾一枝。”


詩詞選


 謝人送粽 (唐·楊巨源)
來時三月春猶在,到日端陽節(jié)又臨。
珍重主人意勤腆,滿槃角黍細包金。

 水友續(xù)辭 水粽 (宋·王質(zhì))
我取友兮得水粽,結(jié)花甚輕結(jié)根重。
竹筒楝葉瀟湘余,隨波凌亂飄江湖。
藤籠閉,漏兜閑,所思兮奚可慳,蘆岸槿籬門早??。

 謝云岫重五送酒粽 (宋·陳著)
金黍瓊漿忽到前,方知相近吊湘天。
客中寂寞堪騷屈,暖熟風光出老禪。

 食角黍懷江陵 (宋·項安世)
經(jīng)年不食三閭餌,一日相逢似故人。
旋剝青菰香滿手,試餐黃顆軟粘唇。
蔗漿下箸甘無敵,昌本浮杯小作巡。
正是鄉(xiāng)人行樂處,畫旗鼉鼓隘江津。

 詠鴛鴦檳榔粽 (明·區(qū)懷瑞)
扶留碧玉長,疊粽學鴛鴦。
錦帶同心似,銀镮纖手將。
一醒頓遜酒,數(shù)咽日南香。
益智真何事,能酬續(xù)命湯。

  • 注:益智,植物名。《藝文類聚》卷八七引 晉 郭義恭 《廣志》:“益智,葉似叢(蘘)荷,長丈馀,其根有小枝,高者八、九寸,無葉萼,其子叢生著之,大如棗,中辨黑皮白,核小者曰益智。” 益智粽,益智拌米做成的粽子。

 端午食賜粽有感 (明·莊昶)

蓬萊宮中懸艾虎,舟滿龍池競簫鼓。
千官曉綴紫宸班,拜向彤墀賀重午。
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繩萬縷云霞光。
天恩敕賜下丹陛,瓊筵侑以黃金觴。
東南米價高如玉,江淮餓莩千家哭。
官河戍卒十萬艘,總向天廚挽飛粟。
君門大嚼心豈安,誰能持此回凋殘。
小臣自愧悠悠者,救時無術真素餐。

 士龍攜二孫同弱侯過余解粽 (明·李贄)
解粽正思端午,懷沙莫問汨羅。
且喜六龍下食,因知二妙堪多。

元方既難為弟,季方又難為兄。
如此食麋自可,何必白日飛升。

我本老而好學,故隨真人東行。
兩家并生才子,自然常聚德星。

泗州說有大圣,金陵亦有元城。
何似維明與公,并稱二李先生。

 食角黍懷古 (明·邵寶)
湘江千里碧連天,綠遍芳洲草似煙。
餐盡落英人不見,青蘆包黍自年年。

 端陽后一日里人送角黍酒至 (明·陳獻章)
荷瓢童子問誰家,老婦檐前駐紡車。
角黍喚回端午夢,還從艾盞得松花。

 賜粽 (明·黃仲昭)
鳳城佳節(jié)逢天中,袞龍曉御蓬萊宮。
光祿傳宣頒角黍,廷臣盡沐天恩隆。
中官捧向龍墀案,翠云擘破黃金爛。
天廚制造元異常,氤氳滿地香風散。
卻憶故園天一方,無由得奉雙親嘗。

 清平樂 綾包角黍 (清·董元愷)
縈絲楚粽。巧借針神縫。
雜俎輕鏤花影動。卻比菰蒲鄭重。

陋他九子殊名。隨他百索殊形。
好是餐他秀色,鬢邊裊裊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