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
北風吹空沙礫起,勞農笳笛聞邊里。
學童騰踔如飛狼,虎皮先生寒作羊。
嘶聲傳語且歸沐,燕趙佳人美如玉。
成均六代音已衰,伶簫倡舞亦可為。
詩中曹劉真老兵,新朝鼓吹宜蛙鳴。
冒頓英靈頭曼朽,物寄瓶中更何有。
朅來舉幡稱攘奸,須臾佻達城闕間。
慶卿圖窮終現匕,敢為錐刀爭一死。
焚書坑儒信有人,未必陳吳為報秦。
① 作者注:「〈辰州〉一律意猶未盡,復作〈桃源行〉申之?!惯B雅堂注:「太炎近年之作?!?/div>
五溪天下險,叢桃何便娟。
欣然裹糧至,所求喬與佺。
涉水苦湍磧,登陸迷畦阡。
役夫殊健飯,三升猶枵然。
解縢下吏舍,諸偷方闐闐。
長官日倦臥,黃金勒膺前。
昨者起軍府,罷癃不盈千。
清浪虜已逼,山寇復揉挻。
流黃一煎餌,蟬蛻隨飛煙。
群仙獲兵解,洞府為填咽。
桃根斫斧盡,桃葉從風遷。
已矣下瀨去,清沅莽無邊。
① 編者按:《清議報》題作〈泰風一首寄贈卓如〉,《清詩紀事》、《章太炎集》均題作〈艾如張〉,據其序言:「歸自夏口,沿于大江,而作〈艾如張〉一篇,以示孫寶瑄,寶瑄韙之?!箍芍嗽姺窃谂_之作,乃章氏旅臺之際,以「臺灣旅客」之名,發(fā)表在《清議報》。
秦⑴風號長楊,白日忽西匿。
南山不可居,啾啾鳴大特⑵。
狂走上城隅,城隅無棲翼。
中原竟赤地,幽人求未得。
昔我行東越⑶,道至溪知⑷窮。
灑酒⑸思共和,共⑹和在海東。
誰令誦詩禮,發(fā)蒙成奇功。
今我行江漢,候騎盈山邱。
借問杖節(jié)誰,云是劉荊州。
絕甘厲⑺朝賢,木瓜為爾酬。
至竟盤盂⑻書,文采歡田侯。
去去⑼不復顧,迷陽當我路。
河圖日以遠,鴟梟⑽日以怒。
安得起槁骨,摻袪共馳步。
馳步不可東,馳步不可西,馳步不可南,馳步不可北。
鑒皇穹⑾黎庶,均平無九服。
顧我齊州產,寧能忘禹域。
擊磬⑿一微秩,志屈逃海濱。
商容馮馬徒,志在誅紂辛⒀。
懷哉殷周世,大澤寧⒁無人(施懿琳撰)。
⑴ 編者按:「泰」,《臺灣詩薈》誤作「秦」,據《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章太炎集》改。
⑵ 編者按:「特」,《瑞桃齋詩話》誤作「笛」。
⑶ 編者按:「越」,《清詩紀事》、《章太炎集》作「治」。
⑷ 編者按:「溪」,《臺灣詩薈》誤作「知」,據《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
⑸ 編者按:「釃酒」,《臺灣詩薈》誤作「灑淚」,據《清議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又:「釃」,《臺灣日日新報》、《瑞桃齋詩話》均誤作「灑」
⑹ 編者按:「共」,《臺灣日日新報》、《瑞桃齋詩話》均誤作「苦」。
⑺ 編者按:「厲」,《臺灣詩薈》誤作「屬」,據《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
⑻ 編者按:「盤盂」,《臺灣詩薈》誤作「盂盤」,據《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
⑼ 編者按:「去」,《瑞桃齋詩話》誤作「夕」。
⑽ 編者按:「梟鴟」,《臺灣詩薈》誤作「鴟梟」,據《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
⑾ 編者按:「鑒皇穹」,《清議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均作「皇穹鑒」
⑿ 編者按:「磬」,《臺灣詩薈》誤作「石」,據《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
⒀ 編者按:「志在誅紂辛」,《清議報》作「誓將除受辛」。又:「誓」,《清詩紀事》、《章太炎集》均作「逝」。
⒁ 編者按:「寧」,《臺灣詩薈》誤作「豈」,據《臺灣日日新報》、《清議報》、《瑞桃齋詩話》、《清詩紀事》、《章太炎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