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
男兒生不能裹尸馬革事窮邊,立功萬里勒燕然。
又不能隱形服氣歸神仙,白日尸解升青天。
當學漆園傲吏委形骸,下飼螻蟻上烏鳶。
不爾亦當將身化猿鶴,日與蟲沙相周旋。
人生世上疣贅耳,潰癰決后均茫然。
達人方寸喻此理,一視死生無流連。
嘆彼仆仆堪輿者,槁項黃馘真可憐。
吾友頌臣更豪放,未死先為埋骨壙。
科山山下筑生墳,前祖后妻相依傍。
墳成雞黍邀故人,走也未往神先送。
萬⑴里馳詞擬贈君,未敢長歌將哭當。
曾聞孔圣言,死骨當速朽。
肉體非黃金,不壞亦何有。
又聞宗教家,靈魂乃為寶。
身⑵殼本六塵,火之無不可。
先生儒學探天機,旁通禪理兼能詩。
馀事間及青烏術(shù),葬經(jīng)豈受古人欺。
或疑身后經(jīng)營計太早,不過平時妄塞悲。
數(shù)首生挽淵明誄,一篇生祭楚人辭。
他年路過科山麓,我欲招魂一問之。
⑴ 編者按:「萬」,《櫟社第一集。逍遙詩草》、《小東山詩存》均作「百」。
⑵ 編者按:「身」,《櫟社第一集。逍遙詩草》、《小東山詩存》均作「軀」。
① 此詩又載《臺灣文藝叢志》第六年第三號,「詩話雜錄」欄,1924年4月15日、林資修《櫟社第一集。逍遙詩草》、高火順《雜詩鈔錄》、林資修《南強詩集》、王建竹《臺中詩乘》。
君不見,晉魏之間多風流,劉公放誕阮公愁。
劉公作詞頌酒德,天真爛熳與天游。
解酲五斗無不可,隨身一鍤⑴何所求。
阮公詠懷詞慷慨,八十馀篇多煩憂。
有時忽作窮途哭,六旬大醉不能休。
此中哀樂各有癖,偶然以酒忘形役。
人生世上值艱虞,二公之技誰接跡。
我從百代溯風騷,中夜起舞忽悲歌。
傾壺且作十日飲,酒痕不敵淚痕多。
螟蛉蜾蠃⑵半天下,白眼相看奈汝何。
⑴ 編者按:「鍤」,《臺灣文藝叢志》誤作「鐘」。
⑵ 編者按:「蠃」,底本誤作「嬴」,據(jù)《櫟社第一集。逍遙詩草》改。
① 注文:編者按:《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均題作〈登八卦山〉。
晨登八卦山,信美風景別。
氣和天宇澄,茲游固佳絕。
冬令行春溫,萬匯忘慘冽。
嘉木蔚⑴成林,欣欣相媚⑵悅。
澗草復(fù)青青,山花況未歇。
誰知造化心,正氣有肅殺。
羨彼蘭蕙姿,含芬老巖穴。
時來茍不榮,運傾或⑶未折。
感喟遂成章,持以奉明哲⑷。
⑴ 編者按:「蔚」,《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均作「郁」。
⑵ 編者按:「相媚」,《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均作「自怡」。
⑶ 編者按:「或」,《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均作「亦」。
⑷ 編者按:「明哲」,《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均作「同列」。
君不見,鯤鵬變化幾千里,頃刻摶風任遷徙。
朝游溟渤夕天池,大人豹變亦如此。
毗舍耶外婆娑洋,指南針指向南航。
大地舊聞稱富媼,新洲今已號仙鄉(xiāng)。
土壤膏腴民力裕,猶認鄭和棲泊處。
舳艫遠接太平洋,物產(chǎn)近凌西印度。
百年政教屬西歐,眼見東鄰勢力侔。
不特蠻酋齊屈膝,行看驕子亦低頭。
廿紀移民新政策,共道南進尤宜北。
已敷文教暨南邦,又樹聲威震南國。
況聞啟土辟山河,大半閩嶠⑴越雋多。
此去同文更同種,信知地利兼人和。
我歌南風送君去,一篇權(quán)作南征賦。
他時返棹得南琛,翠羽明珠不知數(shù)。
⑴ 編者按:「嶠」,底本誤作「僑」,據(jù)《櫟社第一集。逍遙詩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