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詩
① 此詩收于連橫《臺灣詩乘》。連橫注:「甲午(1894)之役,清師敗績,命北洋大臣李鴻章赴日講和,約割臺灣,并賠軍費(fèi)二萬萬兩。臺人大憤,奔走相告。時陳仲英觀察文騄為兵備道,賦示諸將四首,以勵士氣。……陳仲英觀察示諸將之詩,和者頗多,蔡玉屏先生有〈感事〉四首,即次其韻也?!?/div>
匡時頻望濟(jì)川舟,王粲年來倦倚樓。
兵釁驟開箕子國,妖氛又漲薩摩州。
中朝仗儀誅封豕,大帥無心縱火牛。
十載海軍都畀敵,有誰強(qiáng)弩射濤頭(楊永智編校)。
① 此詩收于連橫《臺灣詩乘》。連橫注:「甲午(1894)之役,清師敗績,命北洋大臣李鴻章赴日講和,約割臺灣,并賠軍費(fèi)二萬萬兩。臺人大憤,奔走相告。時陳仲英觀察文騄為兵備道,賦示諸將四首,以勵士氣。……陳仲英觀察示諸將之詩,和者頗多,蔡玉屏先生有〈感事〉四首,即次其韻也?!?/div>
鯤身僻處大瀛東,蜃氣橫噓霧腳紅。
客有虬髯曾自主,地非甌脫竟輸戎。
魏城錯是何人鑄,阮籍途真此日窮。
要使狂瀾回既倒,諸公共濟(jì)在和衷(楊永智編校)。
① 此詩收于連橫《臺灣詩乘》。連橫注:「甲午(1894)之役,清師敗績,命北洋大臣李鴻章赴日講和,約割臺灣,并賠軍費(fèi)二萬萬兩。臺人大憤,奔走相告。時陳仲英觀察文騄為兵備道,賦示諸將四首,以勵士氣?!愔儆⒂^察示諸將之詩,和者頗多,蔡玉屏先生有〈感事〉四首,即次其韻也?!?/div>
中外名傳二十年,元侯勛業(yè)紀(jì)凌煙。
豈知此老同秦檜,不獨(dú)甘心獻(xiàn)莒田。
舉國合辭爭割地,疆臣誓死欲回天。
是非何必千秋定,一局殘棋已了然(楊永智編校)。
① 此詩收于連橫《臺灣詩乘》。連橫注:「甲午(1894)之役,清師敗績,命北洋大臣李鴻章赴日講和,約割臺灣,并賠軍費(fèi)二萬萬兩。臺人大憤,奔走相告。時陳仲英觀察文騄為兵備道,賦示諸將四首,以勵士氣。……陳仲英觀察示諸將之詩,和者頗多,蔡玉屏先生有〈感事〉四首,即次其韻也?!?/div>
聞雞競枕祖生戈,節(jié)制終資馬伏波。
久已同仇思敵愾,未堪晞發(fā)在陽阿。
有團(tuán)猶貴勤言練,不戰(zhàn)焉能遽議和。
臣朔縱非諸將士,擬賡兵甲凈銀河(楊永智編校)。
① 此詩收于連橫《臺灣詩乘》。詩題注:「用王漁洋秋柳韻?!?/div>
楊柳池亭幾斷魂,蕩橈曾說出閭門。
月明蓋靜傾疏影,露冷房幽墜粉痕。
洛女尚留羅襪步,西施原住鏡湖村。
浣紗女伴如相憶,為報飄流忍再論(楊永智編校)。
瑟瑟西風(fēng)半夜霜,別饒愁思在橫塘。
一灣夕照馀金粉,十里涼波啟鏡箱。
贈客合持中婦綺,少時曾嫁汝南王。
采菱曲好桃根老,憔悴羞過白下坊(楊永智編校)。
花為妝飾葉為衣,楚客吟馀景已非。
太液池前芳宴罷,若耶溪畔畫船稀。
香清舊護(hù)鴛巢穩(wěn),色淡空憐雁影飛。
猶記納涼消夏日,筒杯有約未曾違(楊永智編校)。
鉛華洗盡倍堪憐,秋水盈盈一抹煙。
子本有心生太苦,絲雖無力恨常綿。
漢皋解佩方前夕,華井傳觴又隔年。
莫謂秋光零落甚,自全清潔畫欄邊(楊永智編校)。
① 編者按:明治40年(1907)臺南廳長山形脩人吊詞。
七年善政播南疆,種得清陰十里棠。
尚有鯤沙資碩畫⑴,遽騎箕尾返仙鄉(xiāng)。
藥煙集在詩成纖,梅雨聲乾恨共長⑵。
回首公馀文宴日,獨(dú)揮老淚對斜陽(楊永智編校)。
⑴ 作者注:「鯤身開港,方資經(jīng)理,而公去矣?!?/div>
⑵ 作者注:「臺南自去年十月至今年四月不雨?!?/div>
蘭溪事畢亟旋鞭,趨拜靈幃一泫然⑴。
小別詎知成永訣,論交猶憶遞吟箋。
峴山碑記思羊祜(作者注:「同人方謀為公建碑?!梗?/span>,居士名傳證佛緣⑵。
太息老成易凋謝,歸真才過服官年⑶。
⑴ 作者注:「琳奉命往宜蘭襄贊孔廟祀典,易簣之夕不及趨待?!?/div>
⑵ 作者注:「本愿寺長老贈公以居士法號?!?/div>
⑶ (作者注:「享壽五十有三。」)。(楊永智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