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袁樹(共 17 首) 五律 1七律 14古體 2 作品不分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0—?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豆村,號香亭。袁枚從弟。乾隆二十八年進(jìn)士,官肇慶知府。工詩畫,精鑒別。有《紅豆村人詩稿》。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一
袁樹,字豆村,號香亭,仁和人。乾隆癸未進(jìn)士,歷官肇慶知府。有《紅豆村人詩稿》。
詞學(xué)圖錄
袁樹(1730-?) 字豆村,號香亭,錢塘人,居江寧。袁枚弟。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進(jìn)士,為廣東肇慶知府。精鑒別,工詩,善山水。有《墨香居畫識》、《墨林今話》、〈桐陰論畫》、〈畫傳編韻》、《紅豆村人詩稿》。
維基
袁樹,字豆村,號香亭,錢塘(今杭州)人,居江寧(今南京)。袁枚的堂弟。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進(jìn)士,同榜還有好友邵一聯(lián)。曾任廣東肇慶知府。袁樹精鑒別,工詩,善山水,得擾凡民(鳳)傳,用筆用墨之間,饒有自然之趣。沈厚雖不逮師,而毫端簡凈渾脫,有士氣而無習(xí)氣。著有《墨香居畫識》、《墨林今話》、《桐陰論畫》、〈畫傳編韻》等。
五言律詩
京口阻風(fēng) 清 · 袁樹
五言律詩
客與舟俱駐,山沈日又昏。
水寒星到底,江近月當(dāng)門。
風(fēng)色占旗角,潮生辨岸痕。
回看南翥雁,遠(yuǎn)影過前村。

七言律詩
無題 清 · 袁樹
七言律詩
碧桃花下訪臨邛,含笑開門有病容。
帶一分愁情更好,不多時別興尤濃。
枕衾先自留虛席,衣扣遲郎解內(nèi)重。
親舉纖纖偎頰看,分明不是夢中逢。

曉起柬曲江 清 · 袁樹
七言律詩
曉起闌跚病未瘥,幽窗倦啟眼婆娑。
斜風(fēng)深院狂吹樹,小雨湘簾冷作波。
花意引回香力細(xì),秋思分與雁聲多。
茂陵同是天涯客,可也書空喚奈何。

傷春 其一 清 · 袁樹
七言律詩
幾樹鶯啼酒半醺,聲聲喚起杜司勛。
初三斜月今宵見,第一春雷昨夜聞。
愁欲遣時偏聽雨,夢初回處尚疑云。
沈郎腰本無多少,又被東風(fēng)瘦幾分。

其二
七言律詩
乍減東風(fēng)二月寒,雨痕猶濕小闌干。
荷珠傾處重圓易,蕉葉開時再卷難。
綠酒我能澆塊壘,黃粱人自夢邯鄲。
柳條惹得離情亂,只管青青系玉鞍。

惆悵 清 · 袁樹
七言律詩
惆悵桓家作馬曹,渴來枉自憶松醪。
雨添秋汛濤聲大,月近黃河露氣高。
笳鼓半城吹斷雁,星辰午夜逼征袍。
涼天辜負(fù)文衾滑,歸計年年折大刀。

梅雨聲中想六朝,隨園形勝郁苕峣。
琴彈一曲云生榻,水發(fā)雙溪響過橋。
熟鳥不驚棋子落,新詩能讀女兒嬌。
風(fēng)光我又經(jīng)年別,愁說江南歸路遙。

其二
七言律詩
此日秦淮日正長,綠楊紅袖影雙雙。
月明歌管常無夜,水長鐙船直并窗。
家里小山藏古洞,渡頭花片撲春缸。
潮生潮落翻新句,流得詩情入大江。

雪壓茅檐雨掩茨,山風(fēng)珍重乍來時。
衰年每怯豐貂重,小冷無如此服宜。
毛裹天親千古共,箕裘心事兩人知。
期兄當(dāng)作姜家被,同曳同披沒了期。

幾年別夢繞江蘺,盼得歡逢佛誕期(兄以四月八日至粵。)
雅集才賡連理句,離觴又賦送行詩。
人歸忽共青山遠(yuǎn),手握難分白發(fā)時。
欲向尊前訴衷曲,秋煙如緒雨如絲。

其二
七言律詩
宗支零落幾人存,階有蘭芽未抱蓀。
荊少莫從分處折,被寬須共老來溫。
水雖異派終歸海,樹到成陰自衛(wèi)根。
好向伊南開別墅,春潮待我款衡門。

其三
七言律詩
說到將歸便黯神,鹡鸰原上動征塵。
歡場況味離方憶,宦境艱難見始真。
褦襶無端頻觸客(嶺南無盛暑,今夏酷熱異常。),陽侯何苦亦驚人(六月間大水,城不沒者三板。)
豈因聚首招天忌,故促征車速返輪。

其四
七言律詩
風(fēng)扶藤杖雪盈頭,放達(dá)能輕萬里游。
足底居然騰海岳,眼中應(yīng)亦小羅浮。
若非膽壯無斯會,可奈襟分及暮秋。
從此晚香清嘯遠(yuǎn)(兄寓晚香堂。),月華愁對畫簾鉤。

其五
七言律詩
桂林此去訪前緣,城郭依然景物遷。
蟲化定知同小劫,鶴歸何必待千年。
掛帆不畏征途遠(yuǎn),投轄深知地主賢(謂汪芝圃太守。)。
是我昔時生長處,夢魂相逐繞蠻煙。
⑴ 兄弱冠游西粵,五十年矣。今由桂林放舟南下。

其六
七言律詩
逢迎隨處可停驂,歸去何愁道路難。
也應(yīng)山深防雨雪,莫因身健失溫寒。
行過湘水秋將盡,計到家園臘又殘。
稚子候門妻妾聚,笑聲遙聽闔家歡。

古風(fēng)
亂山急雨來,匹馬騁孤往。
云裹馬蹄重,雨壓風(fēng)頭響。
急泉奔下山,匹練平如掌。

突屼一峰孤,俯仰群山小。
深壑鎮(zhèn)潛鯨,長空阻飛鳥。
直上接穹窿,猶覺青未了。
石乳滴成枝,倒掛玉龍爪。
洞戶啟山根,飛樓駕云表。
石幡自古今,清磬無昏曉。
我欲拜南無,六塵徒擾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