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藍鼎元(共 15 首) 古體 15 作品不分行

古風
盛夏我將去,先生繡斧來。
欲觀君子化,以茲暫徘徊。
邂逅若疇昔,雄談何快哉。
清風彌島嶼,百辟式豐裁。
其如困羽檄,不待日追陪。
我今整歸棹,過從無嫌猜。
所念經(jīng)營者,先事去禍胎。
愿言一為別,幸無忽草萊(廖振富編校)

番黎素無知,渾噩近太古。
祇為巧偽引,訟爭亦肆侮。
睚眥動殺機,其心將莫禦。
所幸弗聯(lián)屬,社社自愚魯。
太上用夏變,衣冠與居處。
使彼忘為番,齊民消黨羽。
其次俾畏威,罔敢生乖迕。
無虐無令傲,服勞安作苦。
恩勝即亂階,煦噓鼠為虎。
所以王道平,不為矯枉補。
⑴ (此詩又載黃叔璥《臺海使槎錄》、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廖振富編校)

內(nèi)山有生番,可以漸而熟。
王化棄不收,獷悍若野鹿。
穿箐截人首,飾金誇其族。
自古以為常,近者乃更酷。
我民則何辜,晨樵夕弗復(fù)。
不庭宜有征,振威寧百谷。
土辟聽民趨,番馴賦亦足。
如何計退避,畫疆俾肆毒。
附界總為戕,將避及床褥
⑴ (此詩又載黃叔璥《臺海使槎錄》、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連橫《臺灣詩乘》、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編者按:《續(xù)修臺灣府志》、《續(xù)修臺灣縣志》題作〈臺灣近詠呈巡使黃玉圃先生二首〉;《臺灣詩乘》題作〈臺灣近詠二首〉)。(廖振富編校)

鳳山東南境,有地曰瑯嶠。
澳通舟楫,山后接崇爻。
寬曠兼沃衍,氣勢亦雄驍。
茲土百年后,作邑不須??。
近以險阻棄,絕人長蓬蒿。
利在曷可絕,番黎若相招。
不為民所宅,將為賊所巢。
遐荒莫過問,嘯聚藏鴟梟。
何如分汛弁,戒備一方遙。
行古屯田策,令彼伏莽消。
⑴ 編者按:「嶠」,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作「??」。
⑵ 編者按:「厥」,連橫《臺灣詩乘》作「港」。
⑶ (此詩又載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藝文〉、連橫《臺灣詩乘》、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廖振富編校)

天子重海邦,宵旰念重洋。
稔知民疾苦,經(jīng)營固巖疆。
先生代巡守,曠典豈尋常。
勿虛此行行,使命乃有光。
賤子雖不才,躬踐戎馬場。
居?xùn)|將二載,所見頗周詳。
曾將前箸借,孽丑俘且僵。
承索臺灣詠,草此留別章。
狂言失忌諱,意念則深長。
蕘采檄有司,白簡上朝堂。
敉寧紀功德,山水并蒼泱(廖振富編校)。

東寧大?;?sup class='reference inlineComment2'>⑴,從古無人至。
明末群盜窠,島夷互竊踞。
鄭氏奄而有,蔓延為邊忌。
我皇撻伐張,天威及魑魅。
遂使瘴癘鄉(xiāng),文物漸昌熾。
川原靈秀開,郁勃不可閉。
式廓惟日增,蹙縮非長計。
所當順自然,疆理以時議。
勿因去歲亂,畏噎卻飯喜
⑴ 編者按:「?;摹?,連橫《臺灣詩乘》作「海邦」。
⑵ 作者注:「時有議棄近山田廬及禁入番界樵采之說。」
⑶ (編者按:「喜」,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連橫《臺灣詩乘》作「饎」。此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廖振富編校)

去歲群丑張,揭竿三十萬。
我旅一東征,倒戈云見晛。
七日復(fù)全臺,壺簞匝地獻。
可知帝德深,望云爭革面。
馀孽雖時有,死灰謀欲煽。
旋起即撲除,夫誰與為叛。
當茲振遒鐸,教化不容緩。
民心原猶水,東西流乍變。
棄之鋌而走,理之忠以勸。
⑴ (此詩又載賴子清《臺灣詩醇》、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廖振富編校)

臺俗敝豪奢,亂后風猶昨。
宴會中人產(chǎn),衣裘貴戚愕。
農(nóng)惰士弗勤,逐末趨驕惡
囂陵多健訟,空際見樓閣。
無賤復(fù)無貴,相將事?lián)共?div class="6cohogy" id='poem_sentence_4_308061_comment'>
所當禁制嚴,威信同鋒鍔。
勿謂我言迂,中心細忖度。
為火莫為水,救時之良藥。
⑴ 編者按:「陵」,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作「凌」。
⑵ 編者按:「同」,連橫《臺灣詩乘》作「為」。
⑶ (此詩又載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廖振富編校)

閩學追魯鄒,東寧昧如障。
當為延名儒,來茲開絳帳。
俾知道在邇,尊君與親上。
子孝及父慈,友恭更廉讓。
從茲果力行,誘掖端趨向。
其次論文章,經(jīng)史為醞釀。
古作秦漢前,八家當醯醬。
制義本儒先,理明氣欲王。
洗伐去皮毛,大雅是宗匠。
此地文風靡,起衰亦所望。
⑴ 編者按:「子孝及父慈」,連橫《臺灣詩乘》作「子孝父亦慈」。
⑵ 編者按:「是」,連橫《臺灣詩乘》作「為」。
⑶ 編者按:「地」,連橫《臺灣詩乘》作「邦」。
⑷ (此詩又載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廖振富編校)

臺地一年耕,可馀七年食。
寇亂繼風災(zāi),民間更蕭索。
今歲大有秋,倉儲補云亟。
谷貴慮民饑,谷賤農(nóng)亦惻。
厲禁久不弛,乃利于奸墨。
徒有遏糴名,其實竟何益。
估客既空歸,裹足此寥寂。
何如撙節(jié)之,一艘一百石。
窮年移不盡,農(nóng)商惠我德。
幸與諸當途,從長一籌畫
⑴ 編者按:「云」,連橫《臺灣詩乘》作「須」。
⑵ 編者按:「竟」,連橫《臺灣詩乘》作「更」。
⑶ 編者按:「此」,連橫《臺灣詩乘》作「自」。
⑷ (此詩又載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廖振富編校)

累累何為者,西來偷渡人。
鐺雜貫索,一隊一酸辛。
嗟汝為饑驅(qū),謂茲原隰畇。
舟子任無咎,拮據(jù)買要津。
寧知是偷渡,登岸禍及身。
可恨在舟子,殛死不足云。
汝道經(jīng)鷺島,稽察司馬門。
司馬有印照,一紙為良民。
汝愚乃至斯,我欲淚沾巾。
哀哉此厲禁,犯者仍頻頻。
奸徒畏盤詰,持照竟莫嗔。
法果息奸,雖冤亦宜勤。
如其或未必,寧施法外仁。
⑴ 編者按:「鋃」,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作「銀」。
⑵ 編者按:「茲」,范咸《重修臺灣府志》原作「慈」,疑誤。依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改之。
⑶ (此詩又載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廖振富編校)

臺邑最褊小,徵糧視鳳諸。
土狹賦獨重,民困曷以紓。
臺灣田一甲,內(nèi)地十畝馀。
甲租八九石,畝銀一錢輸。
將銀來比粟,相去竟何如。
納粟弊多端,斗斛交相瘉。
折色比時價,加倍復(fù)何居。
鳳諸雖厚斂,什百臺版圖。
墾多或報少,以羨補不敷。
臺土瘠無曠,沖壓且偏枯。
安得相均勻,丈輕三邑俱。
徵收同內(nèi)地,含哺樂只且
按:①鳳山、諸羅二縣。
⑴ 編者按:「臺灣田一甲」,連橫《臺灣詩乘》作「臺田大一甲」。
⑵ 編者按:「比」,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作「此」。
⑶ (此詩又載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廖振富編校)

郡東萬山里,形勝羅漢門。
其內(nèi)開平曠,可容數(shù)十村。
雄踞通南北,奸宄往來頻。
近以逋逃藪,議棄為荊蓁。
此地田土饒,山木利斧斤。
移民遷產(chǎn)宅,兵之亦龂龂。
何如設(shè)屯戍,守備為游巡。
左拊岡山背,右塞大武臀。
既清逸賊窟,亦靖野番氛。
府治得屏障,相需若齒唇。
⑴ (此詩又載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廖振富編校)

諸羅千里縣,內(nèi)地一省同。
萬山倚天險,諸港大海通。
廣野渾無際,民番各喁喁。
上呼下則應(yīng),往返彌月終。
不為分縣理,其患將無窮。
南劃虎尾溪,北踞大雞籠。
設(shè)令居半線,更添游守戎。
健卒足一千,分汛扼要沖。
臺北不空虛,全郡勢自雄。
晏海此上策,猶豫誤乃公。
⑴ 編者按:「諸」,連橫《臺灣詩乘》作「眾」。
⑵ 編者按:「則」,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柯培元《噶瑪蘭志略》、陳培桂《淡水廳志》作「即」。
⑶ (此詩又載陳培桂《淡水廳志》〈文徵〉)。(廖振富編校)

臺灣雖絕島,半壁為籓籬。
沿海六七省,口岸密相依。
臺安一方樂,臺動天下疑。
未雨不綢繆,侮予適噬臍。
或云海外地,無令人民滋。
有土此有人,氣運不可羈。
民弱盜將據(jù),盜起番亦悲。
荷蘭與日本,眈眈共朵頤。
王者大無外,何畏此繁蚩。
政教消頗僻,千年拱京師(廖振富編校)。
⑴ 編者按:「適」,連橫《臺灣詩乘》作「悔」。
⑵ 編者按:「據(jù)」,蔣炳釗編《鹿洲全集》作「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