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臺詩
劉良璧(?~?),字省齋,湖南衡陽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舉人,雍正二年(1724)進士。雍正五年(1727)由連江縣轉(zhuǎn)知諸羅縣,雍正七年(1729)秩滿,雍正九年(1731)調(diào)補龍溪縣。有才干,為政勤敏而愛民。雍正十三年(1735)升漳州海防同知,駐南勝,立義學(xué),政聲大著。權(quán)知漳州府事。乾隆二年(1737)由漳州海防同知升任臺灣知府。乾隆五年(1740)升分巡臺灣道,《湖南通志》云:「良璧狀威猛,而清慎強明,能以恩信馭眾,在官數(shù)載,令行禁止,臺人畏而敬之?!苟∑D服闋,乾隆十二年(1747)補興泉永道。以老乞歸,卒于家,年八十馀歲。 〖參考謝浩〈湘籍「分巡臺灣道」劉良璧事功述略〉,《湖南文獻》三卷一期,臺北:湖南文獻社,1975年?!絼⑹显谂_前后近十一年,究心地方風(fēng)土,曾歷時八月,于乾隆五年(1740)主持編修《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二十卷;另著有《臺灣風(fēng)土記》一卷,惜未見刊本傳世。(楊永智撰)維基
劉良璧,字省齋,湖南衡陽人,清朝官員。雍正二年進士,歷任連江縣知縣、諸羅縣知縣、龍溪縣官員、漳州海防同知、臺灣知府、代理福建分巡臺灣道、分巡臺灣道、補興泉永道。年老致仕,卒于家。劉良璧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舉人,雍正二年(1724年)進士。雍正五年(1727年)由連江縣知縣轉(zhuǎn)諸羅縣知縣,雍正九年(1731年)調(diào)龍溪縣,乾隆二年(1737年)由漳州海防同知升任臺灣知府,乾隆四年(1739年)短暫代理福建分巡臺灣道。乾隆五年(1740年)因積極調(diào)停處理泉漳械斗頗有功績,正式任分巡臺灣道。乾隆十二年(1747年)補興泉永道。后以老告歸,卒于家。
五言排律
大業(yè)疏天派,膚功列上班。
龍旂開敵壘,虎竹賁仙關(guān)。
浪靜平甌越,烽晴靖海蠻。
朱甍輝玉鑰,碧甃燦金環(huán)。
謨烈青編著,賢良紫誥頒。
勛名縈兩浙,世澤衍三山。
頌溢鰲峰上,謳興鹿島間。
東南槎萬里,長此奉王顏(楊永智編校)。
古風(fēng)
① 作者注:「乾隆五年(1740)?!勾嗽娛沼趧⒘艰怠吨匦薷=ㄅ_灣府志》〈藝文〉,又載陳漢光《臺灣詩錄》。
曉出彰山北,北風(fēng)何凄涼。
晚入沙轆社,社番何踉蹌。
十年大甲西,作歹自驚惶。
牛罵及大肚,挺而走高岡。
蠢爾無知番,奮臂似螳螂。
王師一云集,取之如探囊。
憶此沙轆社,先年未受創(chuàng)。
王丞為司馬,撫綏得其方。
孫公為副臬,恤賞不計量。
為言北路番,無如沙轆強。
馬牛遍原野,黍稷盈倉箱。
麻踏如飛健,牽手逞艷妝。
倘為千夫長,馭之楫疆場。
張弓還挾矢,亦可壯金湯。
奈何逢數(shù)奇,職守失其綱。
勞役無休息,銖求不可當(dāng)。
窮番計無出,刳肉以醫(yī)瘡。
支應(yīng)力不給,勢促乃跳梁。
一朝分箭起,焚殺自猖狂。
蠻聲振半線,羽鏃若飛蝗。
調(diào)兵更遣將,蕩平落大荒。
危哉沙轆社,幾希就滅亡。
皇恩許遷善⑴,生者還其鄉(xiāng)。
番婦半寡居,番童少雁行。
嗟乎沙轆番,盛衰物之常。
祗今防廳廨,荒煙蔓道旁。
造物寧惡滿,人事實不臧。
履霜堅冰至,易戒惡可忘。
夜深風(fēng)颯颯,獨坐思茫茫。
司牧人難得,惘然太息長(楊永智編校)。
⑴ 作者注:「沙轆奉改為遷善社,牛罵改為感恩社,大甲西改為德化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