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共57,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生卒】:1284—1344 【介紹】: 元僧。江州人,徙南昌,俗姓陳,號笑隱。九歲出家。博通經(jīng)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說。居杭州之鳳山,遷中天竺,又主建康集慶寺。文宗天歷初,被召赴闕,特賜三品文階,授太中大夫。順帝時受命校正《禪林清規(guī)》。有《蒲室集》。元詩選
大?,字笑隱,南昌陳氏子。家世業(yè)儒,去而學佛,得法于晦機熙公。卓錫杭之鳳山,遷中天竺。文宗自金陵入正大統(tǒng),命以潛邸之舊,為龍翔集慶寺。召?于杭州,授太中大夫,主寺事,設官隸之。所著有《蒲室集》十五卷,虞邵庵序之,謂?公以說法之馀事為文,莫之能禦。吸江海于硯席,肆風云于筆端,一坐十年,以應四方來者之求,殆無虛日。鏗宏軒昂,感厲奮激,老于文者,不能過也。歐陽圭齋之序蒲庵復公也,亦曰:由唐至宋,大覺璉公、明教嵩公、覺范洪公,以雄詞妙論,大弘其道于江海之間。一時老師宿儒,莫不斂衽嘆服?;试_國,若天隱至公、晦機熙公,倡斯文于東南,一洗咸淳之陋。趙孟頫、袁桷諸先輩,委心而納交焉?;迿C之徒,笑隱?公尤為雄杰。其文,太史虞集嘗序之矣。?公既寂,叢林莫不為斯文之慨豫章見心復公以敏悟之資,發(fā)為辭章,溯而上之,卓然并驅(qū)于嵩璉諸師無愧也。圭齋次論諸禪老之文,最為明悉,而推重?公如此。明洪武初,復公與蒲室之徒全室泐公,同以高僧見召。已見于錢牧齋《列朝詩集》,故不具載。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九
禪師大訴者。字笑隱。世籍江州。為唐尚書陳操之裔。后徙居南昌。故為南昌陳氏也。母蕭氏。孕感異徵。日者讖曰。生子當為法中龍文中虎。及娩。地為震動。父歿。母盛年修凈業(yè)。?為童時。見佛相好。則戀慕如慈親。年九歲。得依水陸院伯父云阇黎為大僧。遍閱大藏經(jīng)文。欲扣明己躬。愿盡形壽以法為檀。時一山萬禪師開化匡廬之開先寺。訴竟走依之。不發(fā)。然訴常于此切萬指。往百丈。遂徹證于熙禪師拂下。熙曰。昔黃龍得旨。泐潭領徒。游方及見慈明。氣索汗下。你道過在甚處。訴對曰。千年桃核里。覓甚舊時仁。熙以為類己。大然之。熙遷杭之凈慈。命?分座。訴以書記自任。蓋?博學廣知。加之辯才轉(zhuǎn)變無方。嘗題曹操讀碑圖。其略曰。碑陰八字非隱語。德祖有智如滑稽。豈是阿瞞不解此。感愧上馬歸路迷。一時名輩稱之。又訪中峰本禪師于天目山。坐語。夜半風雨大作。崖石欲裂。左右皆辟易。訴不少動。中峰曰。訴公慧定之力。俱足他日必大可觀。至大四年。出住湖之烏回。次住杭城報國。又住中竺報國。中竺俱經(jīng)火之馀。訴至任緣鼓舞。大廈俱成。僧徒相從者垂千輩。首以竹篦子付之覺原曇。而妙喜門風又一振矣。天歷元年。朝旨改金陵潛邸。為大龍翔集慶寺。以訴為開山第一代。明年詔入奎章閣。設高座。闡揚大法。出貂裘金衲賜之。?終不以示人。然自奉儉薄。衾衣常十數(shù)載不易也。頻躬燒香。浴以給眾。身外之役。不以勞人。至于名教節(jié)義。則感勵奮激。不知有己。明宗嘉其風范。親書廣智庵額賜。訴退居處。至順二年。疏謝。歸林下。不報。又辭。文宗敕臺臣慰?。安居龍翔終老。兼命較訂百丈清規(guī)。為緇門定式。蓋百丈建立以來。年代數(shù)百。法久成斃。諸方叢席各杜繩規(guī)。俾律儀大典易式無聞。?以百丈舊文。訂列條章若干門?;Q主賓。令法久住。書成。進上。敕諸叢林。遵而一之。于是天下緇流。禮樂鏗鏘。進止有節(jié)。大智之風。儼然在矣。嗣后朝賜益隆。梵侶益眾。其禪席之盛。自秀法云以來。未之有也。會中龍象。則有愚庵智及季潭宗泐清遠懷渭輩。激揚旨要。嘗問僧。青州布衫重七斤。古人道了也畢竟一歸何處。僧曰。東廊頭西廊下。曰。甚么處見趙州。僧擬對。?曰。棒上不成龍。又問。豎拂拈椎。古佛榜樣。擎杈舞劍。列祖條章。衲僧下一句。作么生道。僧珍重便行。?曰。不消一劄。又問。釋迦彌勒文殊普賢從你腳下過去也。僧顧左右。?喝之。又問。無位真人落在甚處。僧便作禮。?曰。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至正四年五月朔日。退居廣智庵。復與御史脫歡公話。別凡熟知。悉致辭。柬命弟子。以兩朝所賜資帛。營萬佛閣。俾群生得所瞻仰。從容書偈。順寂焉。閱世六十一。坐夏四十六。學士虞集為蒲室敘。敘狀?生平甚詳。蓋?之母。精修凈業(yè)。感地生白連。?移居報國。時其母西往。?常愧慕陳尊宿編蒲。以故志所居處。皆曰蒲室。四會語錄。外文集若干卷。名蒲室集云。 贊曰。語云。天地無全功。圣人無全能。若仰山父子之為人。庶其全矣。熙公至歿。猶教誡弟子。整其家法。?公于歿前一日。召宗泐輩。孜孜以妙喜門庭為屬。較二公之心。而往返閻浮百千次。尚未足其愿也。嗚呼大哉。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大?,字笑隱,姓陳氏,九江人也。初謁開先一山了萬。萬嘗經(jīng)神祠,見紙灰隨風旋起,脫然忘所證,以白東叟,叟詰之無滯,遂主開先。?叩之,未深契也。乃遣參凈慈晦機熙,熙器重之,問:“黃龍得旨泐潭,領徒游方,及見慈明,氣索汗下,過在何處?”?抗聲云:“千年桃核里,覓甚舊時仁。”一日,又舉百丈野狐語,詰之曰:“且道不落因果便墮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脫野狐身,利害甚處?”?擬答,機喝之,生平疑滯,渙然冰釋。?博學多通,于《涅槃》、《法華》、《大品般若》,靡不窮究,故三諦圓融,觀法入妙,尤擅詞翰。黃溍虞集品其文,奇彩爛然,鏗鋐磊落,名重一時。元文宗、順帝時,屢承恩顧,命坐咨問,授三品文階,賜賚甚厚,盡用以建閤。元至正四年五月,詣御史大夫脫歡為別,復留書與交游之善者,二十四日書偈趺逝。
五言律詩
蕭寺留詩別,高懷不負公。
江聲元自急,山勢古來雄。
下榻疏鐘雨,登臺落木風。
重來無幾日,除道避乘驄。
晚節(jié)陶元亮,平生賀季真。
雞豚栗里社,賓客午橋春。
風物三生夢,功名百歲身。
種蓮毋負約,金地不生塵。
勛業(yè)雙蓬鬢,江湖萬里心。
扣舷山月近,攲枕夜?jié)睢?div class="tk97tmn" id='poem_sentence_1_480504_comment'>
多士懷東觀,何人賦《上林》?
只將弦上趣,《白雪》寫遺音。
青衿巷南北,雞犬識比鄰。
驟面初疑夢,論交晚覺親。
文章元有命,耕釣豈無人。
老矣非吾愿,滄洲合問津。
七言律詩
鐵鎖高懸隔杳冥,仙橋有路上瑤京。
夜涼暗覺潛蛟動,曉色微看素練平。
坤極尚遺神禹力,山靈空識祖龍名。
爛柯舊事憑誰問?石柱題詩薜荔生。
歲晏俄聞上國行,安車可是暮年情。
早朝翠霧沾衣濕,夜直銀河入坐清。
社稷憂勤霜鬢短,江湖歸夢釣絲輕。
相攜不盡丁寧語,歌斷驪駒白下城。
短褐寧陪衣繡行,相忘道術愧深情。
光分玉樹精神合,氣肅金盤沆瀣清。
孤鳳遠歸阿閣晚,六鰲浮去五山輕。
微蹤亦與扁舟約,煙水南詢第幾城。
當年野服謾朝天,不羨稽山賀老船。
翠蜃夜蟠金井月,采鸞朝下玉爐煙。
俄聞劫燒嗟灰墨,還見宮城慶醴泉。
莫道仙人無白發(fā),步虛聲里又年年。
江表風流辱寵臨,青山無恙只如今。
高陵云合遺金化,秋浦涼生古玉沈。
吏散圖書齋閣靜,公馀女樂后堂深。
題詩石壁山靈護,莫遣春風薜荔侵。
微茫翠浪瀉青瑤,木末斜分鳥道遙。
云斂江亭初過雨,月明津樹欲生潮。
崖根橘柚知誰種?澗曲茅茨許共樵。
不羨東山攜妓看,堆盤鲙玉映紅綃。
自負東南一劍橫,故膺宸翰錫嘉名。
帛書峴首愁歸雁,鼙鼓江心吼怒鯨。
落木叢祠孤淚墮,西風長笛壯心驚。
奸雄欺國真兒戲,只比藏鉤謾斗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