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釋大通(共 2 首) 2 作品不分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大通,號善本,俗姓董,潁州(今安徽阜陽市)人。及長,博極群書而無仕宦之意。與弟善思往京師地藏院,選經(jīng)得度,習毗尼。東游至姑蘇,禮圓照于瑞光。神宗元豐七年(一○八四),渡淮,留太守巖。久之,出住雙林,遷凈慈,尋徙法云寺。為青原下十二世,慧林本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今錄偈二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九
禪師名善本。生董氏。漢仲舒之后也。其先家太康仲舒村。大父琪。父溫。皆官于穎。遂為穎人。初母無子。禱于佛像前。誓曰。得子必以事佛。即蔬食。俄娠。及生本骨相秀異。方晬而孤。母育于叔祖玠之家。既長博學。操履清修。母亡哀毀過禮。無仕宦意。辟谷學道。隱于筆工。然氣剛不屈。沈默白眼公卿。嘉祐八年。與弟善思。俱至京師。藉名顯圣地藏院。試所習為大僧。其師圓成律師惠揖者。謂人曰。本它日當有海內(nèi)名。乃生我法中乎。圓成使聽習毗尼。隨喜雜華。夜夢見童子。如世所??善財。合掌導而南。既覺曰。諸佛菩薩。加被我矣。其欲我南詢諸友乎。時圓照禪師。道振吳中。本徑造姑蘇。謁于瑞光。圓照坐定。特顧之。本默契宗旨。服勤五年。盡得其要。其整頓提撕之綱。研練差別之智??v橫舒卷。度越前規(guī)。一時輩流。無出其右。圓照倚之。以大其家。以季父事圓通秀公。秀住廬山棲賢。出入臥內(nèi)。如寂子之于東寺。元豐七年春。絕九江游淮山。遍禮祖塔。眷浮山巖叢之勝。有終焉志。遂居太守巖。久之出世。住婺州雙林六年。浙東道俗追崇。至謂傅大士復生。移住錢塘凈慈。繼圓照之后。食堂日千馀口。仰給于檀施。而供養(yǎng)莊嚴之盛。游者疑在諸天(或云西天)。時號大小本 神考(或作哲宗)聞其名。有詔住上都法云寺。賜號大通禪師。又繼圓通之后。本玉立孤峻。儼臨清(或云千眾)眾。如萬山環(huán)天柱。讓其高寒。然精粗與眾共。未嘗以言徇物。以色假人。王公貴人。施舍日填門。廈屋萬礎(chǔ)。涂金鏤碧。如地涌寶坊。住八年。請于 朝。愿歸老于西湖之上。詔可。遂東還。庵龍山崇德。杜門卻掃。與世相忘。又十年。天下愿見。而不可得。獨與法子思睿俱。睿與余善。為予言其平生。曰。臨眾三十年。未嘗笑。及閑居時。抵掌笑語。問其故。曰不莊敬。何以率眾。吾昔為叢林。故強行之。非性實然也。所至見盡佛菩薩行立之像。不敢坐伊蒲塞饌。以魚胾。名者不食。其真誠敬事。防心離過。類如此。大觀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謂左右曰。止有三日已而。果歿。有異禽翔鳴于庭而去。塔全身于上方。閱世七十有五(或三)。坐四十有五夏。 贊曰。本出云門之后。望雪竇為四世嫡孫。平居作止。直視不瞬。及其升堂演唱。則左右顧。如象王回旋。學者多自此悟入。方其將終之夕。越僧夢本歸兜率天。味其為人。居處服玩。行己利物。日新其德。不置之諸天。尚何之哉。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善本。族董氏。漢仲舒之后也。其先家大康仲舒村。大父琪。父溫。皆官于穎。遂為穎人。母無子。禱白衣大士。誓曰。得子必以事佛。即蔬食俄娠。及生骨相秀異。方晬而孤。母育于叔祖玠之家。既長博學。操履清修。母亡哀毀過禮。無仕宦意。氣剛不屈。沉嘿白眼公卿。嘉祐八年。至京師地藏院。試通經(jīng)得度。習毗尼。隨喜雜華。夜夢見童子。如世所畫善財。合掌導而南。既覺曰。諸佛菩薩。加被我矣。其欲我南詢乎。時圓照道振吳中。造焉。照一見知為法器。特顧之。服勤五年。盡得其要。其整頓提撕之綱。研練差別之智??v橫卷舒。度越前規(guī)。一時流輩。無出其右。圓照倚之。以大其家。元豐七年。遍游居浮山太守巖。出世住婺州雙林。移錢塘凈慈。繼圓照后。法席冠江浙。時號大小本云。上聞其名。有詔住上都法云寺。賜號大通禪師。師玉立孤峻。未嘗以言徇物。以色假人。王公貴人。施舍填門。而精粗與眾共。住八年。請于朝。愿歸老西湖。詔可。遂東還。庵龍山崇德。杜門卻掃。與世相忘。天下愿見不可得。師臨眾三十年。未嘗笑。及閑居時。抵掌笑語。問其故。曰。不莊敬何以率眾。吾昔為叢林。故強行之。非性實然也。所至見佛菩薩行立之像。不敢坐。伊蒲塞饌。以魚胾名者不食。其真誠敬事。防心離過。類如此。大觀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謂左右曰。止有三日。已而果歿。有異禽。翔鳴于庭而去。塔全身于上方。閱世七十五。坐四十五夏。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一
(釋宗本)弟子善本,姓董氏,開封人。母禱佛而生,及長,試《華嚴經(jīng)》得度,師事圓照,時稱大本、小本。詔住上都法云寺,賜號“大通”。后歸杭州象塢寺,杜門卻掃,專修凈業(yè)。有僧定中見方丈彌陀佛,示金色身。大觀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告門人曰:“止有三日耳?!奔捌邗米?,西面而去。
偈頌
上不見天,下不見地。
畐塞虛空,無處回避。
為君明破即不中,且向南山鱉鼻(《五燈會元》卷一六)。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
⑴ 同上書卷一六《楚明竇印禪師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