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3—793 【介紹】: 唐安定人,世居陸渾,字敬之,一字寬中。梁毗五世孫。德宗建中元年,登文辭清麗科。授太子校書郎。復(fù)受薦為右拾遺,以母老不赴。貞元中,召為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右補闕、翰林學(xué)士、太子諸王侍讀、史館修撰。師事獨孤及,為文尚古樸。獎掖后進(jìn),曾薦韓愈、歐陽詹等登第。有集。全唐文·卷五百十七
肅字敬之。一字寬中。世居陸渾。建中初中文辭清麗科。擢太子校書郎。累轉(zhuǎn)右補闕翰林學(xué)士皇太子諸王侍讀。卒年四十一。贈禮部郎中。
四言詩
二十五有之內(nèi)。根塵相磨。生滅相蕩。斡流旋轉(zhuǎn)。往復(fù)無際。如來憫之。于是開智慧門。示諸法如義。俾夫即動而寂。即寂而照。假文字以筌意。一色空而觀妙。然離一切相。得無住心。二乘遠(yuǎn)而不見。十住見而不辨。如是信解乎難哉。隴西李氏先夫人。常州刺史獨孤公之伯姊也。圣善之德。自天而植。不舍母訓(xùn)。受持是經(jīng)。內(nèi)涵道機。外順化物。十一年八月。即世于晉陵郡舍。公茹尚右之痛。追無作之福。纘微言于金石。庶幽贊乎妙報。嘻。傾沙界以施。而施有窮。等山王之大。而大有終。唯金剛空印。永不壞滅。蓋夫人?;壑哉橐?。于是乎贊。
脫三解軛,入一相地。
資惠力兮,追琢道妙。
為佑與道,實懿德兮。
石可轉(zhuǎn)而字有磷,福不極兮。
得妙道者圣之大。感罔極者孝之至。孝有欲報之志。圣有善應(yīng)之功。神其愿。運其力。故悲智行焉。發(fā)乎心。彰乎事。故像設(shè)作焉。誰其為之。有齊孝婦。孝婦姓某氏。前新城令柳誠之室也。先是居皇姑豆盧氏夫人憂。自卒哭及期。呼天之聲不絕。自期至于大祥。追福之功不息。乃誦金偈。乃瞻粹容。爰用五?。以成大像。莊嚴(yán)相好。昭焯煥爛。凜乎若披毫光而演善愿。啟清真而屏濁亂。至矣夫。乃為贊曰。
光彼千界,赫琉璃兮。
勿藥之師,號大醫(yī)兮。
不形之形,妙相具兮。
窈冥希夷,元功著兮。
孝婦之烈,心不渝兮。
章施五彩,?;使觅?。
貞元元年冬十月。會稽龍興寺釋法忍與門弟子道俗衣冠之眾。以五?色寫釋迦如來像于所居之宇。吉祥天女像在左。多聞天王像在右。德容威神。煥赫熙怡。為佛股肱。作人依歸。至矣哉。圣人無形。以萬利見為形。形生功。功生名。是像元德。存乎前經(jīng)。二上人以子嘗探微言之所緣起。資為之贊。以示昧者云。
上圣有作,體神立德。
天人遵兮,我示妙法。
清我濁劫,示存存兮。
日月歸依,是威是儀。
破偫昏兮,巍乎北王。
休有烈光,護下土兮。
俾爾含識,躋彼樂域。
萬物睹兮,金甲雄姿。
示威宣慈,我何怒兮。
唯圣所起,吉祥止止。
天德至兮,粵惟首出。
佐佑于佛,成大事兮。
高明婉柔,愿與道游。
滋景福兮,息達(dá)本二。
沙門有則,知此圣言。
圖此妙相,示后昆兮。
實以善利,與元元兮。
維唐肅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以大功平大難。以大孝纂大業(yè)。少康匡復(fù)。下武繼文。丕丕崇崇。千古同德。亦既厭代。去而上仙。衣冠留于喬岳。曜魄歸乎太極。惟夏四月十有八日。實遺弓之辰?;噬献肥プ嬷夜狻I晷O之永慕。載揚至道之賾。用宏上清之福。爰詔國工。以是日畫大羅天尊像一軀。混成真精。揮倬神化。包裹六極。覆露九皇。巍乎道主之德相既明。至哉圣人之孝思可見。小臣肅。拜手受詔。為之贊云。
至陽之原,無窮之門。
大羅之界,象帝之尊。
文明武德,有赫孝宣。
道光乾元,人畏軒轅。
翼翼睿宗,嗣武統(tǒng)天。
或圖尊容,追孝前文。
肅拜稽首,臣敢飏言。
惟此功德,載煥載元。
既祐圣神,介福無邊。
亦祐我后,壽考萬年。
皇道無名。
帝始有征。
故效天殺。
作為五兵。
曰王及霸。
功濟天下。
威實助德。
伐乃除禍。
逐鹿于原。
戰(zhàn)龍在野。
大寶臲卼。
非兵孰可。
動如決河。
靜踰滅火。
蒼蒼萬姓。
懸命在我。
所行者師。
所統(tǒng)者德。
功本乎義。
不本乎力。
順之曰圣。
逆之曰賊。
成敗存亡。
鮮不是則。
眾不足恃。
勝不足保。
武王一戎。
奄有九有。
紂之百克。
其卒無后。
故長民者。
無曰我強。
莫予敢亢。
尋邑百萬。
覆乎昆陽。
無曰我大。
莫予敢制。
陳吳攘袂。
嬴氏大潰。
武不可玩。
玩則必窮。
兵不可廢。
廢則終兇。
故曰天下雖平。
忘戰(zhàn)則危。
不教民戰(zhàn)。
是謂棄之。
齊桓矜眾。
九國以離。
徐偃仁義。
本邦亦隳。
傳美止戈。
易稱以律。
古之睿智。
神武不殺。
治亂之機。
系于杪忽。
壯直且順。
孰云我遏。
旅臣同箴。
敢告執(zhí)鉞。
陰陽和而萬物生。圣賢合而天下平。和者時也。合者運也。在昔堯舜合禹抑洪水。而天下平者四百年。湯合伊尹革桀鷔。而天下平者六百年。文武合太公一戎衣。而天下平者八百年。與夫風(fēng)雨寒暑。五行四時。佐天生物一也。天之?dāng)?shù)不可以不變。時則有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之災(zāi)。君之運不可以不極。時則有作威殺戮毒痡四海之變。變則通。時則有四載之庸。極則反。時則有放伐之功。于戲。惟尚父鐘其運而遇其主。躡其機而作其合者歟。于后伯陽不顯。仲尼旅人。其不合者歟。故曰君子得其時則大行。不得其時則龍蟠也。嘉尚父之動靜不失其時。作磻溪銘曰。
至人無心,與道出處。
處則土木,出則雷雨。
惟殷道絕,粵有尚父。
爰宅于幽,盤桓草莽。
天地闔辟,陰陽運行。
明極而昏,昏極而明。
遇主水濱,謨泰八纮。
牧野桓桓,一麾而平。
惟彼日月,得天而光。
惟彼圣賢,得時而彰。
獨夫昏迷,我乃豹藏。
文武作周,我乃鷹揚。
故曰大道無體,大人無方。
運用變通,至虛而常。
作銘磻溪,今古茫茫。
臨淮之下邳。有古橋。蓋漢少傅留文成侯張良受神人黃石公兵書之地。初留侯丑秦。高帝在豐。龍虎不起。風(fēng)云未會。黃石公知天衢欲平。否極必傾。秦之亡而漢之昌。故先以興亡之符而授留侯。且曰。孺子可教。后得濟北黃石。其我也。故以號云。夫受命之君。與佐命之臣。將欲敘天道。定人倫。則必幽贊明神。協(xié)成大勛。在黃帝氏方平蚩尤。時乃元女啟符。風(fēng)后行誅。然后迎日推筴。天下大治。在帝堯方被水害。時乃洛出九疇。禹成九功。然后萬國厎寧。黎民時雍。在漢祖方征秦項。時乃黃石授兵。留侯演成。然后紲嬰軹道。斬羽垓下。自昔元圖元命。著在篆籀。皆片言隱辭。無益帝載。惟此三后。感及神書。文章昭明。大業(yè)用興。易稱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又曰神道設(shè)教而天下服。蓋謂是矣。凡志不定則事不成。謀不從則業(yè)不廣。留侯不遭黃石。無以定其志。高祖不獲留侯。無以廣其業(yè)。人神參并。漢道乃行。不然。何通降圣賢。君臣遇合。上得天統(tǒng)。中為帝師。如此其盛也。大歷七年。予旅游次墮履之地。于是鉆石勒銘。揚于邳圻。庶恃力違天徼功妄作之輩。于以敬戒之爾。銘曰。
陰陽之精,不測曰神。
厥有黃石,假形為人。
告謨留侯,夷項滅秦。
跡寄谷城,精還氤氳。
惟帝軒后,肇興兵謀。
元女降符,實平蚩尤。
爰洎陶唐,洪水橫流。
天乃錫禹,洪范九疇。
亂秦紛如,帝在草茅。
赫矣黃石,亦命留侯。
丕顯有唐,紹漢絕風(fēng)。
革暴承天,與軒比崇。
亦有反常,貪亂圖功。
人神莫從,動罔弗兇。
有開必先,惟德乃同。
宜究茲道,順于家邦。
作為紀(jì)銘,永鑒無窮。
天臺山西南隅一峰曰佛隴。蓋智者大師現(xiàn)身得道之所。前佛大教重光之地。陳朝崇之。置寺曰修禪。及隋建國清。廢修禪之號。號為道場。自大師沒一百九十馀載。長老大比邱然公。光照大師之遺訓(xùn)。以啟后學(xué)門人。比邱法智。灑埽大師之□居。以護寶所門人。安定梁肅。聞上易名。銘勒大師之遺烈。以示后世云。大師諱智顗。字德安。時號智者。其先潁川陳氏。世居荊州之華容。感應(yīng)緣跡。載在別傳。夫治世之經(jīng)非仲尼。則三王四代之訓(xùn)。寢而不章。出世之道非大師。則三乘四教之旨。晦而不明。昔如來乘一大因緣。菩薩以普門示現(xiàn)。自華嚴(yán)肇開。至雙林高會。無小無大。同歸佛界。及大雄示滅。學(xué)路派別。世既下衰。教亦陵遲。故龍樹大士病之。乃用權(quán)略。制諸外道。乃詮智度。發(fā)明宗極。微言東流。我惠文禪師得之。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門。以授南岳思大師。當(dāng)時教尚密。不能廣被。而空有諸宗。扇惑方夏。及大師受之。于是開止觀法門。其教大略即身心而指定慧。即言說而詮解脫。演善權(quán)以鹿菀為初。明一實用法花為宗。合十如十界之妙。趣三觀三智之極。自發(fā)心至于上圣。行位昭明。無相奪倫。然后誕敷契經(jīng)。而會同之。渙然冰釋。心路不惑。窺其教者。藏焉修焉。蓋無入而不自得焉。大師之設(shè)教也如此。若夫弛張體用。開闔語默。高步海內(nèi)。為兩朝宗師。大明在天。光被四表。大云注雨。旁施萬物。繇是言佛法者。以天臺為司南。殊涂異論。往往退息。緣離化滅。涅槃茲山。是歲隋開皇十七年也。夫名者實之賓。教者道之門。大師溷其賓。辟其門。自言地位。示有證入。故感而應(yīng)之。應(yīng)之之事。可得而知也。若安住法界?,F(xiàn)為比邱。等覺歟。妙覺歟。不可得而知也。當(dāng)是時也。得大師之門者千數(shù)。得深心者三十有二人。纂其言行于后世者。曰章安大師諱灌頂。灌頂傳縉云威禪師。禪師傳東陽。東陽與縉云同號。時謂小威。小威傳左溪朗禪師。自縉云至左溪。以元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已。左溪門人之上首今湛然大師。道高識遠(yuǎn)。超悟辯達(dá)。凡祖師所施之教。形于章句者。必引而伸之。后來資之以崇德辯惑者。不可悉數(shù)。蓋嘗謂肅曰。是山之佛隴。亦鄒魯之洙泗。妙法之耿光。先師之遺塵。爰集于茲。自上元寶歷之世。邦寇擾攘。緇錫駭散。而比邱法智。實營守塔廟。莊嚴(yán)佛土。回向之徒。有所依歸。繄斯人是賴。汝吾徒也。盍紀(jì)于文言??讨T金石。俾千載之下。知吾道之所以然。小子稽首受命。故大師之本跡。教門之繼明。后裔之住持。皆見乎辭。其文曰。
諸佛出世,惟一大事。
天臺教源,與佛同意。
赫赫大師,開示奧秘。
載宏要道,安住圓位。
白日麗天,天下文明。
大師出現(xiàn),國土化城。
無生而生,生化兩冥。
薪盡火滅,山空道行。
五世之后,閒生上德。
微言在茲,德音允塞。
明明我后,易名凈域。
此山有壞,此教不極。
釋氏先律師諱曇。一字曇允。報年八十。僧夏六十一。以大歷六年十二月七日。滅度于越州開元寺。遷座起塔于秦望山之陽。制缞會葬者以千百數(shù)。大師本南陽張氏。曾祖隋太常恒。始家會稽之山陰。大師誕鐘粹氣。聰悟夙發(fā)。幼學(xué)五經(jīng)。因探禹穴。至云門寺。遂依沙門諒公出家。景龍中剃度。尋受具戒。天縱辯慧。益之以軌儀。翕然已為人望矣。開元初。西游長安。觀音亮律師見而奇之。授以毗尼之學(xué)。又依崇圣寺檀子法師學(xué)俱舍惟識。從印度沙門善無畏受菩薩戒。探道睹奧。出類拔萃。期月之閒。名動京師。大師崖岸峻峙。機神坦邁。體識詳雅。應(yīng)用虛明。得三藏之隱賾。究諸宗之源底。加以素解元儒。旁總歷緯。長老聞風(fēng)而悅服。公卿下榻以賓禮。由是與少保兗國陸公象先賀賓客知章李北海邕徐中書安貞褚諫議庭誨及涇縣令萬齊融為儒釋之游。莫逆之友。其導(dǎo)世皆先之以文行。宏之以戒定。入蘭室而馨香自發(fā)。臨水鏡而毫發(fā)必鑒。不知其所由然矣。開元二十六年復(fù)歸會稽。謂人曰。三世佛法。戒為根本。本之不修。道遠(yuǎn)乎哉。故設(shè)教以尸羅為主。取鄴郡律疏。合終南事鈔。括其異同。詳發(fā)正義。學(xué)徒賴焉。大凡北際河朔。南越荊閩。四分之宗。自我而盛。烈炬之破昏黑。偫流之赴淵澤。適來之時?;幸踩绫?。不為而生。乘化而息。草木潛潤。慈云無心。適去之時。處順也如此。人世遷轉(zhuǎn)。道存運在。瞻望不見。寂寥空山。哀哉。銘曰。
越水漫漫,崇山回合。
大師化滅,式建靈塔。
緬慕上士,誕修凈法。
有威有儀,不穿不雜。
德溥化洽,云從海納。
勒碑垂后,千萬億劫。
公姓梁氏。諱慎初。字智周。其先安定烏氏人。高祖宜春郡公諱某。當(dāng)隋末喪亂。豪杰并興。其宗人師都。雄據(jù)朔方。自號梁王。置百官。以宜春為宗正。有唐貞觀初。梁亡。宜春首謀。率其黨來降。拜金紫光祿大夫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贈梁州牧。梁州生左千牛衛(wèi)諱叔裕。千牛生太子司議郎諱穆之。議郎生頓邱令名犯肅宗廟諱。頓邱生公。少孤。家貧落魄。不得就經(jīng)學(xué)。既冠。有勇力。以弧矢為事。性嚴(yán)直方。不茍合于時。博物涉史書。覽歷代成就山川地形攻守奇正之術(shù)。已而天寶末。函夏寇亂。西平王哥舒翰之守潼關(guān)也。公上書論兵勢。且勸深壁不戰(zhàn)。以挫賊鋒。西平異之。命居戲下。表授左武衛(wèi)冑曹。四遷至左衛(wèi)郎將。時賊臣當(dāng)國。而與幕府不協(xié)。公曰。難將至矣。遂閒行而南。無何。西平潰敗。公嘗善岐國公魯炅。炅方守襄鄧。乃往從之。表遷右羽林中郎將。屢以果銳為軍前鋒。而搴旗陷堅者四五。敷奏岐下。帝甚嘉之。錄前后功。超拜左衛(wèi)軍。加號冠軍。封鶉觚縣開國公。既拜命而告人曰。徒以蠢爾材力。遭亂乘勢。以獲爵位。傳曰。無德而祿。殃也。吾懼及焉。遂稱疾請告。解印綬退耕于野。春秋若干。以寶應(yīng)二年秋八月。寢疾于河內(nèi)。薨于私館。臨歿。顧命允子賁曰。始愛太行山之陽。將營而老焉。又常懼蹈白刃。不獲墓墳。今幸以天年終。宜從吾志。薄葬于此??v汝不忍為元晏故事。當(dāng)斂以時服。有棺而無槨可也。是歲。卜筮不吉。至大歷九年冬十二月。賁始奉先公之裳帷以安宅焉。夫陳力就列之謂忠。見幾不仕之謂智。名遂身退之謂達(dá)。全而歸之之謂孝。夫如是。宜刊貞石。遺于后嗣。是吾宗也。實能言之。銘曰。
肅肅鶉觚,敬義直方。
履柔履剛,出處行藏。
與時弛張,弧矢之利。
以從王事,乃行其志。
允焯厥位,帝命將軍。
受茲蒲璧,鞗革金??。
乃蔚乃赫,人鮮克終。
公獨守沖,繒繳不及。
冥冥高鴻,吁嗟鶉觚。
生也有涯,令聞無窮。
辭賦
余行年十八。歲當(dāng)上元辛丑。盜入洛陽。三河閒大涂炭。因竄身東下。旅于吳越。轉(zhuǎn)徙阨難之中者。垂二十年。上嗣位歲。應(yīng)詔詣京師。其年夏。除東宮校書郎。遂請告歸覲于江南。八月。過崤澠。次于新安。東南十?dāng)?shù)里。舊居在焉。時歲滋遠(yuǎn)。荊榛蕪翳。喬木蒼然。三徑莫辨。訪鄰老而已盡。眄庭柯以沾衣。情之所鐘??蓜賴@耶。夫懷舊之志。在昔所不免。圣如尼父。達(dá)若莊叟。且有歸與之嘆。悵然之思。予蓬艾存乎胸中。喜懼形于膝下。寓江海之遐阻。念歸來而不得。思潘園板輿之樂。陶野巾車之游。愿言莫展。一食三嘆。至是當(dāng)秋日蕭索。征途浩渺。棟宇摧落。曾不得乎少留。心之憂傷。又加于他日一等。遂作賦紀(jì)事。以過舊園命篇。其辭曰。
白露既戒夫清秋。爰駕言而東邁。漫征路之悠悠。且予發(fā)乎新安。歷函關(guān)之舊邱。灌叢林以相屬。披一徑而可求。闃里巷之罕人。辨原田而莫由。堂除既缺。衡宇亦折。樹蔽戶而稍稍。水沖堤而活活。駭獸偫起。頹墉四達(dá)。識舊井于庭隅。吊重蘿于木末。既循省而顧慕。愈辛酸而慘怛。何纏迫而求所安。激予哀而不可遏也。昔子生之三歲。值勍虜之沖奔。徙穹廬于華縣。蒙郊廟于氛昏?;视问翊?。帝出朔原。尸逐才血。烏丸又屯。俄四逆之薦兇。扇熛炭而爇黎元。予既幼舍此居業(yè)。慮性命之所存。始竄跡于許都。又逃刃于夷門。沿汴水之湯湯。棹淮波之翻翻。荷聞詩之前訓(xùn)。迫馳役而不敢言。截浙河以徑度。趣諸越而休止。在長洲與蘭陵。亦一閏而三徙。裊裊兮秋風(fēng)。湛湛兮春江。傷吾心其何已。皇八葉之御極。亦既安此寰中。浮窳繽其來歸。真獨郁猶未通。洎大歷之二七。六龍忽其上升。赫元圣之統(tǒng)天。敷太和于黎蒸。建皇極以成化。啟公車以選能。子筮遇觀之六四。聿投跡于云羅。謬試言于內(nèi)殿。俾典校乎承華。聆圣賢之休風(fēng)。仰墳籍之長圃。與世道而游息。實人倫之憲矩。史正直以終始。蘧卷舒于嘿語。展甘黜而不去。莊頤神以遐舉。諒修已之異宜。各宏道而得所。矧微生之庸拙。胡可嫚夫出處。眇江湖之漂蕩。廢田里于草莽。茍將愜乎予思。孰辨夫懷安之與懷土。伊吾土之所安。乃陋狹而在斯。實舊德之師儉。庶后昆以易持⑴。其始也。桑柘接連。蔬果芳滋。彼茅軒與甕牖。亦寒燠之攸宜。羌百歲而員居。曾未幾而亂離。二十載而一來。紛蕪穢而莫治。駐周覽而未已。又旋指于江湄。曾是追感于平生。孰不悲傷而涕洟。抑聞夫仲長之園。面流水而覽平原。遭世緒之溷濁。竟初懷之罕存。又聞夫郭泰之德不違親。貞不絕俗。當(dāng)罻羅之周布。竟淳白而不辱。何天宇之交泰。蹇予生之孱獨。退無庇跡之所。進(jìn)靡代耕之祿??岽硕涣?。徒仰高于前躅。日晼晚而命駕。恨盤桓以出谷。慮將歸之或迷。吾斯志夫喬木。亂曰。所居而安。易之序兮。歷聘懷歸。孔之慮兮。粵予庸昧。道莫著兮。曩離舊邦。紛世故兮。林井殘泥。禽亦去兮。墜廢居業(yè)。忸而懼兮。遲歸有時。葆吾素兮。
⑴ 高祖父趙王府記室宜春公洎曾王父侍御史府君已降三世居陸渾有田不過百畝開元中為大水所壞始徙于函關(guān)
圣澤濡煦兮。動植斯形。相彼瑞草兮。逢時效靈。體嘉生于浩氣。秉直道于彤庭。昔在堯帝。至化惟馨。伊屈軼之芳貞。協(xié)王猷與國經(jīng)。有皇睿后。德動杳冥。二氣暢而偫生遂。百祥來而萬宇寧。矧夫佞者小人之道。直者為國之寶。雖糾正于邦憲。實發(fā)明于瑞草。象恭言偽。于是焉去而勿疑。葉布莖分。何患乎辨之不早。若乃一人當(dāng)寧。超黃越虞。百辟來朝。日臨云趨。風(fēng)力論道。伊咎陳謨。瑞草在前。疇敢以諛。故曰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感此變化。發(fā)為禎符。不然。彼植物之何知。乃同功于帝俞。天道不言。圣人無心。寓形闡教。其用則深。禾穎降于周王。芝房發(fā)于漢后。信呈豐兮告慶。并垂美于不朽。彼直指以去邪。諒于功乎何有。我明主所以超三英之躅。彼靈草所以為百瑞之首。有由然也。史魚守直。宣父惡佞。佞直不分。邦家靡定。惟草所指。惟皇所聽。指歸乎一。聽戒乎失。茍君道之不宏。徒倚瑞以自必。重曰。煜彼草兮直而指。圣之瑞兮時之理。頌皇休兮無極已。
予幼而漂流。遂寓于江海之上。與鳧雁為伍有年矣?;虻撌艘源阅痢F湎緞t以偫籍自娛。又嘗染重膇疾。每求長桑氏之術(shù)以為療。其他未之思也。方俟閒則追尚平五岳之游。無幾何。會明詔以監(jiān)察御史徵。俄轉(zhuǎn)右補闕。羈守職次。未遑自免。江湖之思漫如也。閒一歲。加翰林學(xué)士。領(lǐng)東宮侍讀之事。既微且陋。載荷天眷。上不能宣令德。通古今。當(dāng)論思之任。次不足宏三善。備教諭。充端士之列。每省名位。眄章綬。中心惄然。不欲寢食。無一日而安者。三年于茲。其愧畏乃如此。時步自中禁。休于里巷。病攻其外。神倦于中。囂焉忘形。思及道本。然后知一動一靜。萬化殊涂。寂然同歸。未始有物。且不知夫曩歲之浮游。與今之局束。彼乎此乎。是歟非歟。杳不得其倪矣。于是作述初賦以紀(jì)懷。且貽諸同志焉爾。
我洪系兮肇昭。耿乎伊唐。始贊禹以陳謨。末開國而為梁。遭暴嬴以滅周兮。涉天漢而方彰。社合陽而守九江⑴。逮七序而見光(后漢侍中褒親憫侯諱竦作七序有傳)。維涼牧之豐融⑵。咨散騎之殉節(jié)⑶。遭匡攘以遷逝。遵河右以蟬蛻⑷。綿侯服以守業(yè)。傳龜組而罔替(自酒泉以下六世郡守關(guān)內(nèi)侯)。煒?biāo)究罩骸?div id="p0rdzs2"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4_1369945_comment'>
宏茂德為表綴⑸。翼翼尚書。允明且哲⑹。納言執(zhí)法。乃遂乃達(dá)。播五葉而逮予。垂慎身之芳烈。伊孤朦之薄祐。撫生植之多艱。豈前修之將墜。藐才菲而體孱。奉徙宅之善教。得帶經(jīng)之殘編。諒不師而不訓(xùn)。烏識立德與立言。洎章甫之在首。始礪志以就賢。思琢璞以解蔽。終捍格而難前。升九顥之宏軌。探乾坤之大紀(jì)。求專直與翕辟。問性命之終始。曰君子之不用。實未成之所擬。茍體健以立誠。何剛?cè)嶂宦摹?div id="xxsj4pf"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41_1369945_comment'>⑴ 系祖漢廷尉合陽侯諱放見漢書武威九江太守高山侯諱統(tǒng)見后漢書
⑵ 后漢黃門侍郎涼州刺史侍中關(guān)內(nèi)侯諱寬見魏書
⑶ 晉散騎常侍馮翊太守扶風(fēng)鄉(xiāng)侯諱廙死憫帝之難贈吏部尚書益州刺史見晉書
⑷ 晉蜀郡太守寧州刺史扶風(fēng)鄉(xiāng)侯諱迪生酒泉太守關(guān)內(nèi)侯諱秋避亂居張掖
⑸ 魏大將軍洛州刺史贈侍中司空合陽公諱越見后魏書
⑹ 司空之孫隋御史大夫刑部尚書邯鄲敬公諱毗隋書有傳
受命寶在昔曰傳國璽。自秦始皇有焉。蓋取夫一世二世。傳于無窮。故有傳國之號。歷兩漢至于陳隋。隋煬帝之遇禍也。宇文化及盜之而西。竇建德滅化及取焉。易稱物不可以終否。武德中。太宗一戎衣而天下大定。是器也。與璽同歸。國家用之。以受命所承。更名大寶。而多歷年所。自前代觀之。受天明命。則不求而得。僭賊劫遷。則得之而失。蓋神物之所在。非徒然也。抑又聞之。鼎之輕重。與璽之去留。莫不視德之上下。位之安危。若恃寶命在已。而慆心堙耳。漸乎危殆。以負(fù)扆之尊。被竊鈇之言。當(dāng)此時也。此片玉耳。復(fù)何為哉。竊讀史氏。感興亡之器。忿覬覦之類。于是作受命寶賦。若形制之小大厚薄。則未始詳也。故不備焉。其辭曰。
物之貴兮。惟玉之英。翕二氣以成形。涵百寶之純精。卞氏得之。三獻(xiàn)而后明。當(dāng)秦趙之抗衡。挺高價于連城。伊玩好之所資。微神器之鴻名。及夫秦始稱皇。削平六王。為龍為光。追琢成章。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其始也謂世有哲王。傳國寶之無疆。何逆天以暴物。不及期而降殃。惟陰陽之運行。終授受而不常。隨素車與白馬。歸赤精于路旁。逮夫漢業(yè)中微。后族專命。祿去公室。世移威柄。寶沙麓之遺瘵。成巨君之篡害。雖擲地以慷慨。終莫救夫顛沛。俄漸臺之頹覆。歷更始與赤眉。咸庸懦而不居。卒亂長而禍滋。洎四七之龍驤。為火主以得之。遂祀漢以配天。延二百之炎輝。茍非其人。寶命不歸。悼桓靈之不嗣。置天下于阽危。既而赤伏道喪。黃星兆發(fā)。云雷遘迍。朝社播越。去乘輿而漂蕩。入眢井以蕪沒。披草萊以拯之。實功存乎武烈。何典午之傾潰。劉石盜以自尊。既江表之卜年。遂歸明以去昏。五世推移?;蛲龌虼妗?div id="gjb9tof"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8_1369946_comment'>
失得由道。隋之并吞。始負(fù)險以爭雄。俄銜璧而來奔。惟大業(yè)之離阻。由君昏而黷武。豺狼呀以當(dāng)路。郊廟毀而失主。望夷之釁既發(fā)。斯器淪于丑虜。昊天有命。眷我高祖。鶱飛汾晉。震謺關(guān)輔。云行雨施。雷動飆舉。圣人既作。萬物斯睹。于斯時也。充德扇結(jié)。東周卼臲。帝謂文皇。陳師往伐。如火烈烈。如風(fēng)發(fā)發(fā)。??谙葥堋?div id="3gsiepa"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41_1369946_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