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普愿(共 1 首) 1 作品不分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8—834 【介紹】: 唐僧。鄭州新鄭人,俗姓王。代宗大歷十二年往嵩山會善寺皓律師受具足戒。德宗貞元間住池陽南泉院,三十年間足不下山。文宗太和初陸公亙等迎請下山,北面申禮。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8—834 俗姓王,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人。肅宗至德二載(757)于密縣出家。代宗大歷十二年(777)于嵩山受戒。后嗣馬祖道一。自德宗貞元十一年(795)住池州南泉山,歷30年不下山。世稱南泉和尚。文宗大和初,宣歙觀察使陸亙請其下山,四方從學者數(shù)百人?!?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一、《祖堂集》卷一六、《景德傳燈錄》卷八有傳。后二書存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王氏。鄭州新鄭人。至德二年出家。依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祝發(fā)。大歷十二年。愿且壯矣。尋從嵩山會善寺皓律師。受具戒。律藏教部。靡弗究研。而卒定宗于大寂門下。一日為僧行粥次。馬大師問桶里是什么。愿云者老漢。合取口。作恁么語話。自馀同參之流無敢徵詰。貞元十一年。掛錫池陽之南泉山。蘘薜以衣。畬牧以食堙谷刊木。以辟所處。毳袍之侶。交進互退。填擁庭宇。 示眾云。道個如如。早是變了也。今時師僧。須向異類中行。歸宗云。雖行畜生行。不得畜生報。愿云。孟八郎。又恁么去也。有時云。文殊普賢昨夜三更。起佛見法見。每人與二十棒。趁出院。趙州云和尚棒。教誰吃。愿云。具道王老師。過在什么處。州禮拜而出。愿一日游莊莊主預備禮相待。愿問莊主曰。爭知老僧來排辨如此。主云昨夜土地見報愿云。王老師修行無力。被鬼神覷破。僧便問。和尚既是善知識。為什么卻被鬼神覷破。答云土地前。更下一分飯著。 有時云。江西馬大師。說即心即佛。王老師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還有過么。趙州出禮拜。時有一僧隨問。州上座禮拜。意作么生。州云。汝卻問取和尚。僧問愿適來諗上座禮拜。意作么生。答云他卻領得老僧意。一日捧缽上堂。黃檗先居第一座不起。愿問曰。長老是什么年中行道。檗云。空王佛時。愿云猶是王老師兒孫在。下去。一日問黃檗云。黃金為墻塹。白銀為壁落。此是何人居處。檗云。是圣人居處。云更有一人。居何國土。檗叉手立云。道不得。何不問王老師。檗卻理愿前話而問。答云可惜許。又問黃檗定慧等學如何。檗云。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好。云莫是長老見處么。檗云不敢。云漿水價且置。草鞋錢教阿誰還。一日遇兩堂首座爭貓兒。愿提起貓兒。問眾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眾無對。即斬之。趙州自外歸。愿舉似前話。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愿曰汝適來若在。即救得貓兒。陸亙大夫問云。弟子從六合來。彼中還更有身否。答云分明記取。舉似作家。陸異日又謂曰。弟子亦薄會佛法。愿問。大夫十二時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愿云猶是階下漢。陸一日向愿道。肇法師甚奇怪。解道萬法同根。是非一體。愿指庭前牡丹花云。時入見此一株花。是夢相似。 示眾云。王老師賣身。阿誰要買。一僧出云。某甲買。云不作貴。價不作賤價。汝作么生買。僧無對。后來臥龍代云。屬某甲了也。一日與歸宗麻谷約同。參禮南陽國師。及行。乃于路上。畫一圓相云。道得即去。歸宗坐圓相中。麻谷作女人拜。愿云恁么即不須去也。歸宗云。是何心行。愿乃相喚而回。大和初宣使陸公護軍劉公北面申禮。迎請下山。 八年甲寅十月二十一日示疾。俄有白虹貫后峰。巨石自壓。聲聞數(shù)十里。虎繞林木晝號。識者憂之。十二月二十五日旦。忽戒門人曰。星翳燈幻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奄爾而逝。春秋八十七夏。臘五十八。弟子契元文暢等。凡九百人。皆布衣墨巾。執(zhí)心喪禮。奔赴會葬者。相繼于路。哀號之聲震林谷。越明年乙卯。乃克奉全身于靈塔。膳部員外郎史館脩撰劉軻撰文勒碑。追頌德美。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普愿。俗姓王。鄭州新鄭人也。其宗嗣于江西大寂。大寂師南岳觀音讓。讓則曹溪之蒙子也。于愿為大父。其高曾可知也。則南泉之禪有自來矣。愿在孕母不喜葷血。至德二年跪請于父母乞出家。脫然有去羈鞅之色。乃投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受業(yè)??喙?jié)篤勵胼胝皸瘃。不敢為身主。其師異之。大歷十二年愿春秋三十矣。詣嵩山會善寺皓律師受具。習相部舊章究毗尼篇聚之學。后游講肆上楞伽頂入華嚴海會。抉中百門觀之關鑰。領玄機于疏論之外。當其鋒者皆旗靡轍亂。大寂門下八百馀人。每參聽之后尋繹師說。是非紛錯。愿或自默而語。群論皆弭。曰夫人不言乃言爾耳。自后含景匿耀。似不能言者。人以其無法說或扣其關。亦堅拒不泄。時有密賾其機者。微露頭角。乃知其非無法說時未至矣。貞元十一年拄錫池陽南泉山。堙谷刊木以構禪宇蓑笠飯牛溷于牧童。斫山畬田種食以饒。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夫洪鐘不為莛撞發(fā)聲。聲之者故有待矣。太和年初宣使陸公亙前池陽太守。皆知其抗跡塵外為四方法眼。與護軍彭城劉公。同迎請下山北面申禮。不經(jīng)再歲。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數(shù)百人。太和甲寅歲十月二十一日示疾。十二月二十三日。有白虹貫于禪室后峰。占之者得非南泉謝世乎。是日西峰巨石崩。聲數(shù)十里當晝有乳虎繞禪林。而號。眾咸異之。二十五日東方明告門人曰星翳燈幻亦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言訖而謝。春秋八十七。僧臘五十八。契元文暢等凡九百人。皆布衣墨巾泣血于山門。赴喪會葬者相繼于路。哀號之聲震于崖谷。乙卯歲門人奉全身于靈塔。從其教也。膳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劉軻欽若前烈追德頌美焉。
偈頌
今日還鄉(xiāng)入大門,南泉親道遍乾坤。
法法分明皆祖父,回頭慚愧好兒孫。
按:見《景德傳燈錄》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