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目錄 目錄 上篇 下篇
文鏡秘府論·論對屬 釋空海 日本金剛峰寺禪念沙門遍照金剛弘法大師空海(774-835),俗姓佐伯,804年(貞元二十年)七月至中國。806年(元和元年)八月回日本,做此書,專論南朝至中唐,分天地東南西北六卷。又簡寫為《文筆眼心抄》。所引資料,除皎然《詩式》外均佚,因而有重要參考價值。

凡為文章,皆須對屬;誠以事不孤立,必有配疋而成。至若上與下,尊與卑,有與無,同與異,去與來,虛與實,出與入,是與非,賢與愚,悲與樂,明與暗,濁與清,存與亡,進與退:如此等狀,名為反對者也。(事義各相反,故以名焉。)除此以外,并須以類對之:一二三四,數之類也;東西南北,方之類也;青赤玄黃,色之類也;風雪霜露,氣之類也;鳥獸草木,物之類也;耳目手足,形之類也;道德仁義,行之類也;唐、虞、夏、商,世之類也;王侯公卿,位之類也。及于偶語重言,雙聲疊韻,事類甚眾,不可備敘。

在于文筆,變化無恒?;蛏舷孪喑校瑩谋愫?,若云:“圓清著象,方濁成形”,“七曜上臨,五岳下鎮(zhèn)”;(“方”、“圓”,“清”、“濁”,“象”、“形”,“七”,“五”,“上”、“下”,是其對。)或前后懸絕,隔句始應,若云:“軒轅握圖,丹鳳巢閣;唐堯秉歷,玄龜躍淵”;(“軒轅”、“唐堯”,“握圖”、“秉歷”,“丹鳳”,“玄龜”,“巢閣”、“躍淵”,是也。)或反義并陳,異體而屬,若云:“乾坤位定,君臣道生?;蛸|或文,且升且降”;(“乾坤”、“君臣”、“質文”、“升降”并反義,而同句陳之?!扒ぁ迸c“君臣”對,“質文”與“升降”對,是異體屬也。)或同類連用,別事方成,若云:“芝英莢,吐秀階庭;紫玉黃銀,揚光巖谷”:(“芝英莢”與“紫玉黃銀”,“階庭”與“巖谷”,同類連對,而別事相成。)此是四途,偶對之常也。比事屬辭,不可違異。故言于上,必會于下;居于后,須應于前。使句字恰同,事義殷合,(若上有四言,下還須四言;上有五字,下還須五字。上句第一字用“青”,下句第一字即用“白”、“黑”、“朱”、“黃”等字;上句第三字用“風”,下句第三字即用“云”,“煙”、“氣”、“露”等。上有雙聲、疊韻,下還即須用對之。)猶夫影響之相逐,輔車之相須也。

若其上升下降,若云:“寒云山際起,悲風動林外。”(“山際”在上句第三、第四言,是升;“林外”在下句第四、第五字,是降。)前復后單,若云:“日月揚光,慶云爛色?!保ā叭赵隆眱墒率菑停弧皯c云”一物,是單。)語即非倫,事便不可。然文無定勢,體有變通,若又專對不移,便復大成拘執(zhí);可于義之際會,時時散之。

夫屬對者,皆并見以致辭;(謂并見事類以成辭。假令云:“便娟翠竹,聲韻金風;的歷紅荷,光垂玉露?!薄按渲瘛迸c紅荷”,“金風”與“玉露”,是異事并見也。凡為對者,無不悉然也。)不對者,必相因成義。(謂下句必因上句,止憑一事以成義也。假令敘家世云:“自茲以降,世有異人。”敘先代云:“布在方策,可得言焉。”敘任官云;“我之居此,物無異議?!睌⒛芄僭疲骸巴诰?,固有慚色。”敘瑞物云:“委之三府,不可勝記?!睌⒌鄣略疲骸拔何菏幨?,難得名焉?!苯韵戮浣由暇湟猿闪x也。)何則?偶辭在于參事,(凡為對屬,皆偶其辭,事若不變,辭便有闕,故須參用,如得成之也。)孤義不可別言故也。(若不取對,即須就一義相因以置言,故不可用別也。)

在于文章,皆須對屬;其不對者,止得一處二處有之。若以不對為常,則非復文章。(若常不對,則與俗之言無異。)就如對屬之間,甚須消息:若敘瑞云:“軒轅之世,鳳鳴阮隃;漢武之時,麟游雍畤?!保ǔ帧败庌@”對“漢武”,世懸隔也。)大小必均,若敘物云:“鮒離東海,得水而游;鵬翥南溟,因風而舉?!保▽ⅰ磅V”擬“鵬”,狀殊絕也。)美丑當分,若敘婦人云:“等毛嬙之美容,類嫫母之至行?!保珛浴?、“嫫母”,貌相妨也。)強弱須異,若敘平賊云:“摧鯨鯢如折朽,除螻蟻若拾遺?!保ā蚌L鯢”、“螻蟻”,力全校也。)茍失其類,文即不安。以意推之,皆可知也。而有以“日”對“景”,將“風”偶“吹”,持“素”擬“白”,取“鳥”合“禽”,雖復異名,終是同體。若斯之輩,特須避之。故援筆措辭,必先知對,比物各從其類,擬人必于其倫。此之不明,未可以論文矣。

△句端

屬事比辭,皆有次第,每事至科分之別,必立言以間之,然后義勢可得相承,文體因而倫貫也。新進之徒,或有未悟,聊復商略,以類別之云爾。

觀夫,惟夫,原夫,若夫,竊以,竊聞,聞夫,惟昔,昔者,蓋夫,自昔,惟。

右并發(fā)端置辭,泛敘事物也。謂若陳造化物象、上古風跡及開廓大綱,敘況事理,隨所作狀,量取用之。大凡觀夫,惟夫,原夫,若夫,蓋聞,聞夫,竊惟等語,可施于大文,馀則通用。其表、啟等,亦宜以臣聞及稱名為首,各見本法。

至如,至乃,至其,于是,及有,是則,斯則,此乃,誠乃。

右并承上事勢,申明其理也。謂上已敘事狀,次復申重論之,以明其理。

洎于,逮于,至于,及于,既而,亦既,俄而,洎,逮,及,自,屬。

右并因事變易多限之異也。謂若述世道革易、人事推移,用之而為異也。

乃知,方知,方驗,將知,固知,斯乃,斯誠,此固,此實,誠知,是知,何則,所以,是故,遂使,遂令,故能,故使,可謂,所謂。

右并取下言證成于上也。謂上所敘義,必待此后語,始得證成也?;蚨辔雒?,或比況物類,不可委說者。

況乃,況則,矧夫,矧唯,何況,豈若,未若,豈有,豈至。

右并追敘上義,不及于下也。謂若已敘功業(yè)事狀于上,以其輕少,后更云況乃、豈若其事其狀云云,也。

豈獨,豈唯,豈止,寧唯,寧獨,寧止,何獨,何止,豈直。

右并引取彼物為此類。謂若已敘此事,又引彼與此相類者,云豈唯彼如然也。

假令,假使,假復,假有,縱令,縱使,縱有,就令,就使,就如,雖令,雖使,雖復,設令,設使,設有,設復,向使。

右并大言彼事不越此也。謂若已敘前事,假令深遠高大則如此,此終不越。

雖然,然而,但以,正以,直以,只為。

右并將取后義,反于前也。謂若敘前事已訖,云雖然乃有如此理也。

豈令,豈使,何容,豈容,豈至,豈其,何有,豈可,寧可,未容,未應,不容,詎可,詎令,詎使,而乃,而使,豈在,安在。

右并敘事狀所求不宜然也。謂若揆其事狀所不合然,云豈令其至于此也。

豈類,詎似,豈如,未若。

右并論此物勝于彼也。謂敘此物已訖,陳豈若彼物微小之狀也。

若乃,爾乃,爾其,爾則,夫其,若其,然其。

右并復敘前事體其狀。若前已敘事,次更云若乃等體寫其狀理也。

儻使,儻若,如其,如使,若其,若也,若使,脫若,脫使,脫復,必其,若必,或若,或可,或當。

右并逾分測量,或當爾也。譬如論其某事異理,云儻如此如此。

唯應,唯當,唯可,只應,只可,只當,乍可,必能,必應,必當,必使,會當。

右并看世斟酌終歸狀也。若云看上事形勢,唯應如此如此。

方當,方使,方冀,方令,庶使,庶當,庶以,冀當,冀使,將使,使夫,未使,令夫,所冀,所望,方欲,便欲,便當,行欲,足令,足使。

右并勢有可然,期于終也。謂若敘其事形勢,方終當如此。

豈謂,豈知,豈其,誰知,誰言,何期,何謂,安知,寧謂,寧知,不謂,不悟,不期,豈悟,豈慮。

右并事有變常,異于始也。謂若其事應令如彼,今忽如此如此。

加以,加復,況復,兼以,兼復,又以,又復,重以,且復,仍復,尚且,猶復,猶欲,而尚,尚或,尚能,尚欲,猶,仍,且,尚。

右并更論后事,以足前理也。渭若敘前事已訖,云加以又如此又如此也。

莫不,罔不,罔弗,無不,咸欲,咸將,并欲,皆欲,盡,皆,并,咸。

右并總論物狀也。

自非,若非,非夫,若不,如不,茍非。

右并引大其狀,令至甚也。若敘其事至甚者,云自非如此云也。

何以,何能,何可,豈能,豈使,詎能,詎使,詎可,儔能,奚可,奚能。

右并因緣前狀論所致。若云自非行如彼,何以如此也。

方慮,方恐,所恐,將恐,或恐,或慮,只恐,唯恐,行恐。

右并預思來事異于今也。若云今事已然,方慮于后或如此也。

敢欲,輒欲,輕欲,輕用,輕以,輒用,輒以,敢以,每欲,常欲,恒愿,恒望。

右并論志所欲行也。

每至,每有,每見,每曾,時復,數復,或復,每,時,或。

右并事非常然,有時而見也。謂若每至其時節(jié),每見其事理也。

則必,則皆,則當,何當不,未嘗不,未有,不則。

右并有所逢見便然也。若逢見其事則必如此也。

可謂,所謂,誠是,信是,允所謂,乃云,此猶,何異,奚異,亦猶,猶夫,則猶,則是。

右并要會所歸總上義也。謂設其事,可謂如此,可比如此也。

誠愿,誠當可,唯愿,若令,若當,若使,必使。

右并勸勵前事所當行也。謂若謂其事,云誠愿行如此也。

自可,自然,自應,自當,此則,則必,然則。

右并預論后事必應爾也。謂若行如彼,自可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