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113七絶 38五律 1 460四言 224六言 32古體 3557樂府 131 1 242 144辭賦 25 72其他 175聯(lián) 29
四衣
上聲  [幾許] 紀(jì) [彭蠡] 濟(jì) [水名] [更多…]

[徵羽] 使 [更多…]

去聲  計(jì) [拘泥] 細(xì) 紀(jì) 祕(mì) [契約]勵(lì) 濟(jì) [渡水] 羿 [有庳,國名] [更多…]

勢(shì) 質(zhì) 識(shí) [記也]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duì)仗:對(duì)語
用典:典故詞末
漢語字典
拼音:sì  韻部:
〈動(dòng)〉
    (形聲。從示,巳聲。“示”常與祭祀有關(guān)。本義:祭祀天神)
  • 同本義
    • 祀,祭無已也?!墩f文》
    • 祀,國之大事也。
    • 左傳·文公二年》
    • 五祀。——《周禮·在宗伯》。注:“五色之帝?!?/li>
    • 以雷鼓鼓神祀?!吨芏Y》。賈公彥疏:“天神稱祀,地祗稱祭,宗廟稱享?!?/li>
  • 一說指祭祀地神
    • 祠,祭也,天祭也。祀,地祭也?!?span id="seyaa0m" class='label'>唐·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
  • 祭祀
    •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蹲髠鳌こ晒辍?/li>
    • 祭祀必祝之?!稇?zhàn)國策》
    • 瑞撫吳甫半歲,小民聞當(dāng)去,號(hào)泣載道,家繪像祀之?!睹魇贰ずH饌鳌?/li>
  • 又如:祀灶(祭灶神。在臘月二十三日,為古代五祀之一);祀南北郊(天子即位后在城南郊外祭天,在城北郊外祭地);祀土(祭祀土地神);祀天(祭祀天神);祀孔(指祭祀孔子的典禮);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祀社(祭祀土神);祀奉(祭祀供奉);祀典(記載祭祀儀禮的典籍);祀物(祭祀所用的供物);祀命(祭祀的命令);祀享(祭祀供獻(xiàn));祀孤(祭祀孤魂);祀姑(古代旗幟名)
〈名〉
  • 祭神的地方
    • 過墓則式,過祀則下?!抖Y記》
  • 又如:祀堂(祭殿);祀舍(祭祀的房屋,廟宇);祀場(chǎng)(古代祭祀地神的處所);祀壇(古代祭祀時(shí)用土筑的平臺(tái))
  • 世,代
  • 中國商代對(duì)年的一種稱呼
    • 惟十有三祀?!?a href='https://cnkgraph.com/Writing/1173192'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書·洪范》
  • 向神或神明供奉動(dòng)物或植物食物、酒類、香燭或珍貴物品作為祭祀的行為或舉動(dòng)
    • 祀,國之大事也——《左傳》
康熙字典古文:??

  • 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huì)》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似。 (紙韻)
  • 祭也?!?a target='_blank'>書·洪範(fàn)》八政,三曰祀。《禮·祭法》聖王制祭祀,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葘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又《月令》春祀戸,夏祀竈,秋祀門,冬祀行,中央土,祀中霤。又《祭法》王爲(wèi)羣姓立七祀,諸侯爲(wèi)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二祀,庶士庶人一祀。
  • 又年也?!?a target='_blank'>書·伊訓(xùn)》惟元祀?!秱鳌啡∷臅r(shí)祭祀一訖也?!?a target='_blank'>釋名》殷曰祀。祀,巳也。新氣升,故氣巳也。
  • 又《孝經(jīng)·士章疏》祀者,似也。似將見先人也。
  • 又葉夷益切,音亦。 (陌韻)
  • 詩·小雅》以爲(wèi)酒食,以享以祀。葉上翼下福,福音壁。
  • 又葉養(yǎng)里切,音以。 (紙韻)
  • 詩·大雅》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司馬相如·封禪頌》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帝用享祉。
  • 又葉詳茲切,音祠。 (支韻)
  • 《參同契》絫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見形象,夢(mèng)寐感慨之。
  • 集韻》或作??。
説文解字   祀或從異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祭無巳也。析言則祭無巳曰祀。從巳而釋爲(wèi)無巳。此如治曰亂、徂曰存。終則有始之義也。釋詁曰。祀祭也。從示。巳聲。詳里切。一部。祀或從異。周禮大宗伯、小祝注皆云故書祀作禩。按禩字見於故書。是古文也。篆隷有祀無禩。是以漢儒杜子春、鄭司農(nóng)不識(shí)。但云當(dāng)爲(wèi)祀、讀爲(wèi)祀。而不敢直言古文祀。葢其愼也。至許乃定爲(wèi)一字。至魏時(shí)乃入三體石經(jīng)。古文巳聲異聲同在一部。故異形而同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