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波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32—348 【介紹】: 西晉時(shí)龜茲國人,僧人。本姓帛。九歲在烏萇國出家。晉懷帝永嘉四年,至洛陽。洛中亂,投石勒。勒屢試其術(shù),言勝負(fù)吉兇輒中。勒重之,號曰“大和尚”。石虎繼立,傾心事之。弟子前后達(dá)萬人,以道安、僧朗等最著名。卒于鄴宮寺。
全晉文
澄本姓帛,天竺人。永嘉初至洛陽,后從石氏,終鄴宮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天竺人也。永嘉四年。來游洛自云百有馀歲。常服氣自養(yǎng)。能積日不食。善誦神祝役使鬼神。腹旁有孔。以絮塞之。夜讀書則拔絮出光。照室。齋則臨水從孔中。引腸胃洗濯。乃還納之。每聽塔鈴以言吉兇。皆奇驗(yàn)。洛中??亂。潛草野以觀變。石勒屯兵葛陂專行殺戮。沙門多遇害。澄謁勒將郭黑略。黑略館之。略后從勒征伐。輒預(yù)尅勝負(fù)。勒疑問曰。孤不覺公有出人之謀。每知行軍吉兇。何也。黑略曰。將軍天挺神武。幽靈所助。近得沙門一人。有異能解言。將軍。略有區(qū)夏已當(dāng)為師。前后所白皆其言也。勒召澄試其術(shù)。澄取缽盛水燒香祝之。俄有蓮花生缽中。光色曜日。勒由此敬信。自勒葛陂還河北過枋頭歒夜斫營。澄先謂黑略曰。須臾賊至??闪罟<榷杂袀涿?。勒嘗冠冑衣甲執(zhí)刀夜坐。遣人問。澄曰。夜來將軍何所在。澄謂使者曰。平居無??。何故夜嚴(yán)。一日勒以事忿。欲盡害諸道士。并苦澄。澄匿。黑略舍。語弟子曰。茍將軍使人見。問則紿以不知。夜果使。人至。求之不得。還白勒勒驚曰。吾過矣。吾過矣。惡念適起則澄棄我去如此。通夕不能寐。思欲見之。且澄上謁勒曰。夜何之。對曰。公怒。故避之耳。今改矣。敢爾來。勒笑曰。道人無乃謬。 襄國水源。在城塹西北五里。忽涸竭。勒問澄何以致水。對曰。當(dāng)為敕龍乃與弟子法省等。至水源上澄坐繩床。燒安息香。祝之。泫然微流有小龍長五六寸許。戲水中。俄水大至。隍塹皆滿。 鮮卑段末波攻勒眾甚盛。勒懼問澄對曰。寺鈴聲云。明日食時(shí)當(dāng)禽段末波。勒登城隍望之。末波軍不見其后。失色曰。末波如此可遽獲乎。更遣夔安問澄。對曰。已獲末波矣。時(shí)城北伏兵出。遇末波執(zhí)之。澄因勸勒赦其罪。使還國。勒從之。卒獲其用。 劉曜遣弟岳攻勒。勒遣弟季龍拒之。岳敗退保石梁塢。季龍堅(jiān)柵守之。澄時(shí)與弟子。自官寺。至中寺。忽嘆曰。劉岳可憫。弟子法祚問其故。澄曰。昨日亥時(shí)岳敗被執(zhí)。已而果然。劉曜自攻洛陽勒將拒之。左右諫以為不可。勒以訪澄對曰。塔相輪鈴音云。秀支替戾岡仆谷劬禿當(dāng)。此羯語也。秀支軍也。替戾岡出也。仆谷劉曜胡位也。劬禿當(dāng)捉也。此言軍出捉得曜也。于是徐光獨(dú)勸勒行。勒留子弘鎮(zhèn)襄國率步騎。赴洛石堪卒生擒曜水中。當(dāng)是時(shí)。澄取麻油合燕脂。涂掌中。使童子潔齋。而后視之。童子驚曰。見軍馬甚眾。有一人長大白皙。以朱絑約其肘。澄曰此曜也。遽以告弘。勒稱趙天王。行皇帝事。敬澄彌篤。時(shí)石聰將叛。澄戒勒曰。今年蔥中有蟲。食必害人??闪畎傩諢o食蔥也。俄石聰果走。勒自是每事必咨澄而后行。號大和尚。勒子斌暴卒。勒嘆曰。虢太子扁鵲能生之。大和尚寧無意乎。澄至以楊枝沾水。灑祝之。又以手引斌曰。起起。斌遂生。勒自是敕諸子寺中養(yǎng)之。每至四月八日。躬詣寺灌佛發(fā)愿。建平四年。四月天靜無風(fēng)。塔上一鈴獨(dú)鳴。澄曰。鈴聲云。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七月勒果薨。子弘襲位。俄而季龍廢之。自立。遷都于鄴。傾心事澄。衣澄以綾錦。乘以雕輦。朝會引之升殿。常侍以下悉助舉輿。太子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尚。坐者皆起。司空李農(nóng)旦夕親問。太子諸公。五日一朝。民皆奉佛相競建塔寺。出家真?zhèn)蜗喟攵噙^僭。季龍下書。料簡之。著作郎王度奏曰。佛外國之神。非諸夏所應(yīng)祠奉。漢傳其道。唯聽西域八建寺自奉其神。漢人未嘗出家。魏承漢制。亦循前軌。今可令逍人。不得諸寺致敬。專遵典祀。其百辟卿士下逮眾隸例皆禁之。有犯者與淫祠同罪。沙門者。令罷道朝士多同度奏季龍以澄故下書曰。朕出自邊戎。忝居諸夏。至于饗祀應(yīng)從本俗佛是戎神應(yīng)所兼奉其夷趙百姓有樂事佛者。持聽之。澄嘗遣弟子法常北至襄國。常弟法佐自襄國來。相遇于梁臺城下。對車夜談。及澄佐歸。澄笑曰。乃與法常對車說汝師耶。先民有言。不曰。敬乎幽而不改。不曰慎乎獨(dú)而不怠。幽獨(dú)者敬慎之本。汝不識乎。佐愕然愧謝。于是國人相戒莫起惡心。大和尚知汝矣。澄所在。無敢向之唾涕便溺者。季龍?zhí)渝溆卸?。在襄國澄語邃曰。小阿彌。比當(dāng)?shù)眉?。邃即馳信往視之。果已得病。大醫(yī)殷勝。及外國道士。自言能療。澄謂弟子法才曰。政使圣人復(fù)出。不能療也。已而果死。 邃將逆謂內(nèi)豎曰。和尚神道儻發(fā)吾謀當(dāng)先除之。澄將入覲。謂弟子僧慧曰。我有所過。汝可止我。澄過。邃延上南臺。僧慧引其衣辭??歸寺。嘆曰。禍已兆矣。因從容箴季龍。終不能解事。發(fā)方悟其語郭黑略。征長安北差。墮羌圍中澄改容曰。郭公今有厄。唱云。眾僧祝愿。澄又自祝愿。有頃曰。脫矣。黑略還自說。方潰圍欲走。馬力乏。忽有人推己馬借之。得脫。是日蓋澄祝愿時(shí)也。天旱季龍禱雨無應(yīng)。請澄自行有白龍二。降臨漳江口祠中。雨方數(shù)千里。澄遣弟子西域市香。既行曰。掌中見其遭盜劫將死。乃祝之。弟子還言賊欲殺己。忽無故驚遁去。黃河不生黿。忽有得者以獻(xiàn)。季龍澄見而嘆曰?;笢厝牒悠洳痪煤酢刈衷右讯?。偽大司馬燕公斌為幽州牧。澄謂季龍?jiān)?。疾收馬還。至秋齊當(dāng)癰爛。季龍不解。即敕諸處收馬。其秋有??斌者。季龍召至鞭之三百。殺其母齊氏李龍又手殺五百人。而后已。澄曰。心不可縱。死不可生。禮不可親。殺以傷恩也。安有天子手行罰乎。晉軍出淮泗。隴北諸城。皆被侵逼。三方告急。季龍怒曰。吾奉佛供僧。反致??。佛無神矣。澄讓曰。陛下前世為商人。嘗于罽賓寺作大會。會中有六十應(yīng)真。吾其一也。有圣者曰。此檀越命終。報(bào)為雞。卻后再反乃王晉地。今陛下豈非奉佛供僧之報(bào)耶。疆場侵噬。有國之常。何為怨謗三寶。及興毒念乎。季龍跪謝。因謂澄曰。佛法戒殺。朕于天下掌生殺奈何。澄曰。帝王事佛在。體恭心順。顯贊法道。不為暴虐。不害無孤耳。民有為惡而不悛者。其可不殺乎。但殺不可濫刑。不可不慎耳。尚書張離張良家富奉佛。及建塔廟殊甚。澄謂曰。事佛在清凈無欲。君輩雖敬佛而貪鄙不已。游獵無度。建塔千萬何益也。季龍夢群羊負(fù)魚從北來。寤以訪澄。對曰不祥也。鮮卑其有中原乎。后皆驗(yàn)。嘗從升中堂忽驚曰。變變索酒噀之。笑曰止。已有自幽州來者。言其日火。有驟雨從西南來滅之。雨有酒氣。 石宣將殺石韜。過澄居。浮圖一鈴鳴。澄曰。解鈴音乎。鈴云胡子洛度。宣色變曰。是何言歟。澄即詭曰。老胡為道不能居山。而重茵美食。以享富貴。豈非洛度乎。韜后至。澄熟視良久。韜懼而問。對曰。怪公血臭耳。季龍夢。龍飛西南。自天而落以問澄。對曰。禍將作矣。當(dāng)父子慈和。以慎之。季龍與妻杜氏問訊。澄曰。脅下有賊不出十日。自寺浮圖以西殿以東。皆血流。慎勿東行也。妻曰。和尚耄耶。何處有賊。澄即詭曰。六情所受皆賊也。老固當(dāng)耄。但使少者不惛即佳耳。其后二日宣果害韜。于寺中。欲因季龍。臨喪殺之。以澄先戒。獲免。及宣被收諫曰。皆陛下子也。何為重禍哉。能舍怒如慈。尚有六十馀歲。不然宣當(dāng)為彗星。下掃鄴宮。季龍竟鎖宣頸。牽登積薪之上。焚殺之。后有一馬髦。尾皆有燒狀。入中陽門。出顯陽門東首。東宮皆不得入。走之東北。俄失所在。澄嘆曰。災(zāi)及矣。季龍大饗群臣于太武前殿澄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季龍令發(fā)殿石下。有棘生焉。及冉閔之亂。石氏殆盡。閔小字棘奴。初造太武殿。圖古忠臣孝子烈士貞女。皆變?yōu)楹鸂?。頭悉縮肩中。唯冠發(fā)出。季龍惡之。不言也。澄對之流涕。乃自啟塋墓于鄴西紫陌。坐而自語曰。得三年乎。自答不得。又云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自答不得。遂不復(fù)語。久之。謂法祚曰。戊申歲禍亂漸萌。己酉石氏當(dāng)滅。吾及其未然先化矣。遂遺書季龍決別。駕即至慰諭曰。和尚乃遽棄朕乎。澄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脩短分定。無由增損。但道貴行全。德貴不怠。茍德行無玷。雖死如生。咸無焉。千歲尚何益哉。然有可恨者。國家。心存佛理。建寺度僧。當(dāng)蒙祉福。而布政猛虛。罰賞交濫。特違圣典。不自悛革。致國祚不延耳。季龍悲慟嗚咽。澄乃安坐而化。晉穆帝永和四年也。有沙門從雍來稱見澄西入關(guān)。季龍發(fā)冢視之。唯見一石。季龍惡之曰。石朕也。葬朕而去。朕其將死矣。因而遇疾。明年遂大亂。澄嘗謂季龍?jiān)?。國東二百里。某月日送一非常人。勿殺之也。如期魏縣市中。有乞者。著麻襦布裳。時(shí)謂之麻襦。言語卓越。如狂人。乞得米谷不食。輒散置大路曰。飼天馬趙興太守藉拔送至。季龍與語。了無異言。弟曰。陛下終當(dāng)一柱殿下。季龍不解。送詣澄。見澄曰。昔在光和中會。奄至今日。西戎受玄命絕歷。營有期。金離消于壞。邊荒不能遵。驅(qū)除靈期跡懿裔苗葉繁來。方積休期于何永以歡。澄曰。天回運(yùn)極否。將不支九木難可以術(shù)。寧玄啟雖存世莫能?;仡j。久游閻浮利。擾擾多此患行。登凌云宇。會于虛游間。其言人莫能曉。季龍?bào)A送。還本縣既出城。即欲步行云。當(dāng)有所過。未便得發(fā)也。至合口橋可留以見待。驛至而麻襦已先在慕容俊投季龍于漳水倚橋柱不流。則一柱殿下之驗(yàn)也。元帝嗣興江左則天馬之驗(yàn)也。
神僧傳·卷第一
佛圖澄者。西域人也。本姓白氏。少出家清真務(wù)學(xué)。誦經(jīng)數(shù)百萬言。以永嘉四年來適洛陽。志弘大法。善念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雜胭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徹見掌中如對面焉。亦能令潔齋者見。又聽鈴音以言事無不效驗(yàn)。欲于洛陽立寺。值劉曜寇洛臺帝京擾亂。澄立寺之志遂不果。乃潛身草野以觀世變。時(shí)石勒屯兵葛陂。專以殺戮為威沙門遇害者甚眾。澄憫念蒼生欲以道化勒。于是杖策到軍門。勒大將郭黑略素奉法。澄即投止黑略家。黑略從受五戒。崇弟子之禮。黑略后從勒征伐。輒預(yù)剋勝負(fù)。勒疑而問曰。孤不覺卿有出眾智謀。而每知行軍吉兇何也。黑略曰。將軍天挺神武幽靈所助。有一沙門知術(shù)非常。云將軍當(dāng)略有區(qū)夏。已應(yīng)為師。臣前后所白皆其言也。勒喜曰。天賜也。召澄問曰。佛道有何靈驗(yàn)。澄知勒不達(dá)深理。止可以道術(shù)為教。因言曰。至道雖遠(yuǎn)亦可以近事為證。即取器盛水燒香咒之。須臾生青蓮華。光色耀目。勒由此信伏。澄因諫曰。夫王者德化洽于宇內(nèi)。則四靈表瑞。政弊道銷。則彗孛見于上。恒象著見休咎隨行。斯乃古今之常理。天人之明戒。勒甚悅之。凡應(yīng)被誅殘。蒙其利益者十有八九。于是中州之胡皆愿奉佛。時(shí)有痼疾世莫能治者。澄為醫(yī)療應(yīng)時(shí)疾瘳。勒自葛陂還河北過枋頭。入夜欲斫營。澄語黑略曰。須臾賊至??闪罟9缙溲?。有備故不敗。勒欲試澄。夜冠冑衣甲執(zhí)刃而坐。遣人告澄云。夜來不知大將軍所在。使人始至。未及有言。澄逆問曰。平居無寇何故夜嚴(yán)。勒益敬之。勒后因忿欲害諸道士并欲苦澄。澄乃避至黑略舍。語弟子曰。若將軍使至問吾所在者。報(bào)云。不知所之。使人尋至覓澄不得。使還報(bào)勒。勒驚曰。吾有惡意向圣人。圣人舍我去矣。通夜不寢思欲見澄。澄知勒意悔。明旦造勒。勒曰。昨夜何行。澄曰。公有怒心。昨故權(quán)避。公今改意是以敢來。勒大笑曰。道人謬耳。襄國城塹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團(tuán)丸祠下。其水暴竭。勒問澄。何以致水。澄曰。今當(dāng)敕龍。勒字世龍。謂澄嘲己。答曰。正以龍不能致水。故相問耳。澄曰。此誠言非戲也。水泉之源必有神龍居之。往以敕語告之水必可得。乃與弟子法首等數(shù)人至泉源上。其源故處久已乾燥。坼如車轍。從者心疑??炙y得。澄坐繩床燒安息香。咒愿數(shù)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有一小龍。長五六寸許。隨水來出。諸道士競往視之。澄曰。龍有毒勿臨其上。有頃水大至隍塹皆滿。澄閑坐嘆曰。后二日當(dāng)有一小人驚動此下。既而襄國人薛合有二子。既小且驕。輕侮鮮卑奴。奴忿抽刀刺殺其弟。執(zhí)兄于室以刀擬心。若人入室便欲加手。謂薛合曰送我還國我活汝兒。不然共死。于此內(nèi)外驚愕莫敢往觀。勒乃自往視之。謂薛合曰。送奴以全卿子誠為善事。此法一聞方為后害。卿且寬情。國有常憲命人取奴。奴遂殺兒而死。鮮卑段波攻勒。其眾甚盛。勒懼問澄。澄曰。昨寺鈴鳴云。明旦食時(shí)當(dāng)擒段波。勒登城望波軍不見前后。失色曰。軍行地傾。波豈可獲是公安我辭耳。更遣夔安問澄。澄曰。已獲波矣。時(shí)城北伏兵出遇波執(zhí)之。澄勸勒宥波遣還本國。勒從之。卒獲其用。時(shí)劉載已死。載從弟曜篡襲偽位。稱元光初。光初八年曜遣從弟中山王岳。將兵攻勒。勒遣石虎率步騎拒之。大戰(zhàn)洛西。岳敗保石梁塢虎堅(jiān)柵守之。澄與弟子自官寺至中寺。始入寺門。嘆曰。劉岳可憫。弟子法祚問其故。澄曰。昨亥時(shí)岳已被執(zhí)。果如所言。光初十一年曜自率兵攻洛陽。勒欲自往拒曜。內(nèi)外僚佐無不必諫。勒以訪澄。澄曰。相輪鈴音云。秀支替戾岡仆谷拘禿當(dāng)。此羯語也。秀支替戾岡出也。仆谷劉曜胡位也。拘禿當(dāng)捉也。此言軍出捉得曜也。時(shí)徐光聞澄此言??鄤窭招?。勒乃留長子石弘。共澄以鎮(zhèn)襄國。自率中軍步騎。直指洛陽城。兩陣才交曜軍大潰。曜馬沒水中。石堪生擒之送勒。澄時(shí)以物涂掌。觀之見有大眾中縛一人。朱絲約其肘。因以告弘。當(dāng)爾之時(shí)正生擒曜也。曜平之后。勒乃僣稱趙天王行皇帝事。改元建平。是歲晉成帝咸和五年也。勒登位已后事澄彌篤。時(shí)石蔥叛。其年澄戒勒曰。今年蔥中有蟲食必害人。可令百姓無食蔥也。勒頒告境內(nèi)慎無食蔥。到八月石蔥果走。勒益加尊重。有事必咨而后行。號大和尚。石虎有子名斌。后勒以為兒。勒愛之甚重。忽暴病而亡。已涉二日。勒曰。朕聞虢太子死扁鵲能生。大和尚國之神人??杉蓖妗1啬苤赂?。澄乃取楊枝咒之。須臾能起。有頃平復(fù)。由是勒諸稚子多在佛寺中養(yǎng)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詣寺灌佛為兒發(fā)愿。至建平四年四月天靜無風(fēng)。而塔上一鈴獨(dú)鳴。澄謂眾曰。鈴音云。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是歲七月勒死。太子弘襲位。少時(shí)虎廢弘自立。遷都于鄴。稱元建武。傾心事澄有重于勒。澄時(shí)止鄴城內(nèi)中寺。遣弟子法常北至襄國。弟子法佐從襄國還。相遇在梁基城下共宿。對車夜談言及和尚。比旦各去。法佐至始入覲澄。澄逆笑曰。昨夜?fàn)柵c法常交車共說汝師耶。先民有言。不曰敬乎幽而不改。不曰慎乎獨(dú)而不怠。幽獨(dú)者敬慎之本。爾不識乎。佐愕然愧懺。于是國人每共相語曰。莫起惡心和尚知汝。及澄之所在。無敢向其方面涕唾便利者。時(shí)太子石邃有二子在襄國。澄語邃曰。小阿彌比當(dāng)?shù)眉???赏?。邃即馳信往視。果已得疾。太醫(yī)殷騰及外國道士。自言能治。澄告弟子法牙曰。正使圣人復(fù)出不愈此疾。況此等乎。后三日果死。石邃荒酒將圖為逆。謂內(nèi)豎曰。和尚神通倘發(fā)吾謀。明日來者當(dāng)先除之。澄月望將入覲虎。謂弟子僧惠曰。昨夜天神呼我曰。明日若入還勿過人。我倘有所過汝當(dāng)止我。澄常入必過邃。邃知澄入要候甚苦。澄將上南臺。僧惠引衣。澄曰。事不得止。坐未安便起。邃固留不住。所謀遂差。還寺嘆曰。太子作亂其形將成。欲言難言。欲忍難忍。乃因事從容箴虎?;⒔K不解。俄而事發(fā)。方悟澄言。后郭黑略將兵征長安北山羌。墮羌狄中。時(shí)澄在堂上坐。弟子法常在側(cè)。澄慘然改容曰。郭公陷敵。令眾僧咒愿。澄又自咒愿。須臾更曰。若東南出者活馀向則困。復(fù)更咒愿。有頃曰脫矣。后月馀日黑略還說。墮羌圍中東南走馬乏。正遇帳下人推馬與之曰。公乘此小人乘公馬濟(jì)與不濟(jì)任命也。黑略得其馬故獲免。推驗(yàn)日時(shí)正是澄咒愿時(shí)也。偽大司馬燕公石斌虎。以為幽州牧鎮(zhèn)。群兇湊聚因以肆暴。澄戒虎曰。天神昨夜言。疾收馬還。至秋齊當(dāng)癱爛?;⒉唤獯苏Z。即敕諸處收馬送還。其秋有人譖斌于虎?;⒄俦蟊拗佟⑵渌庚R氏?;澒硎?。自視行斌罰罰輕?;⒛耸謿⑽灏?。澄諫曰。心不可縱死不可生。禮不親殺以傷恩也。何有天子手行罰乎?;⒛酥?。后晉軍出淮泗隴北瓦城。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擾?;⒛瞬_曰。吾之奉佛而更致外寇。佛無神矣。澄明旦早入?;⒁允聠柍?。澄因讓虎曰。王過去世經(jīng)為大商主。至罽賓寺嘗供。大會中有六十羅漢。吾此身亦預(yù)斯會。時(shí)得道人謂予曰。此主人命盡當(dāng)更雞身后王晉地。今王為王豈非福也。疆場軍寇國之常耳。何為怨謗三寶。夜興毒念乎?;⒛诵盼蚬蚨x焉?;⒊柍巍7鸱ú粴?。朕為天下之主。非刑殺無以肅清海內(nèi)。既違戒殺生。雖復(fù)事佛詎獲福耶。澄曰。帝王事佛當(dāng)在體恭心順顯揚(yáng)三寶不為暴虐不害無辜。至于兇暴無賴非化所遷。有罪不得不殺。有惡不得不刑。但當(dāng)殺可殺。當(dāng)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殺害非罪。雖復(fù)傾財(cái)事法無解殃禍。愿陛下省欲興慈廣及一切。則佛教永隆福祚方遠(yuǎn)?;㈦m不能盡從。而為益不少?;⑸袝鴱堧x張良等家富事佛各起大塔。澄謂曰。事佛在于清凈無欲慈矜為心檀越雖儀奉大法。而貪吝未已。游獵無度。積聚不窮。方受現(xiàn)世之罪。何福報(bào)之可希耶。離等后并被戮滅。時(shí)又久旱。自正月至六月。虎遣太子詣臨漳西滏口祈雨。久而不降?;⒘畛巫孕?。即有白龍二頭降于祠所。其日大雨。方數(shù)千里。其年大收。戎貊之徒先不識法。聞澄神驗(yàn)皆遙向禮拜。并不言而化焉。澄常遣弟子向西域市香。既行。澄告馀弟子。掌中見買香弟子在某處被劫垂死。因燒香咒愿遙救護(hù)之。弟子后還云。某月某日某處為賊所劫垂當(dāng)見殺忽聞香氣。賊無故自驚曰。救兵已至。棄之而走。虎于臨漳修治舊塔少承露盤。澄曰。臨淄城內(nèi)有古阿育王塔。地中有承露盤及佛像。其上林木茂盛??删蛉≈?。即畫圖與使。依言掘取。果得盤像?;⒚坑パ唷3沃G曰。燕國運(yùn)未終卒難可剋?;倚袛】兎叫懦谓洹|S河中舊不生黿。忽得一以獻(xiàn)虎。澄見而嘆曰?;笢仄淙牒硬痪?。溫字元子。后果如言也。時(shí)魏縣有流民。莫識氏族。恒著麻襦布裳在魏縣市中乞丐。時(shí)人謂之麻襦。言語卓越狀如狂病。乞得米谷不食輒散。置大路云。飼天馬。趙興太守藉拔收送詣虎。先是澄謂虎曰。國東二百里某月某日。當(dāng)送一非常人。勿殺之也。如期果至。虎與共語了無異言。唯道陛下當(dāng)終一柱殿下?;⒉唤獯苏Z。令送以詣澄。麻襦謂澄曰。昔在元和中會。奄至今日酉戌受玄命。絕歷終有期。金離銷于壤。邊荒不能尊。驅(qū)除靈期跡。莫已已之懿。裔苗葉繁其來方積。休期于何期永以嘆之。澄曰。天回運(yùn)極否將不支九木。水為難無可以術(shù)寧。玄哲雖存世莫能?;仡j久游閻浮。利擾擾多此患。行登凌云宇會于虛游間。澄與麻襦講論終日。人莫能解。有竊聽者。唯得此數(shù)言。推計(jì)似如論數(shù)百年事?;⑶搀A馬送還本縣。既出城外辭能步行。云我當(dāng)有所過未便得發(fā)。至合口橋可留見待。使如言馳去。未至合口。而麻襦已在橋上。考其行步有若飛也。虎嘗晝寢。夢見群羊負(fù)魚從東北來。寤已訪澄。澄曰。不祥也。鮮卑其有中原乎。慕容氏后果都之。澄嘗與虎共升中堂。澄忽驚曰。幽州當(dāng)火災(zāi)。仍取酒灑之。久而笑曰。救已得矣。虎遣驗(yàn)幽州云。爾日火從四門起。西南有黑云來驟雨滅之。雨亦頗有酒氣。至虎建武十四年七月。石宣石韜將圖相殺。宣時(shí)到寺與澄同坐浮圖。一鈴獨(dú)鳴。澄謂宣曰。解鈴音乎。鈴云。胡子洛度。宣變色曰。是何言歟。澄謬曰。老胡為道不能山居。無言重茵美服。豈非洛度乎。石韜后至。澄熟視良久韜懼而問澄。澄曰。怪公血臭。故相視耳。至八月澄使弟子十人齋于別室。澄時(shí)暫入東閤?;⑴c后杜氏問訊。澄曰。脅下有賊。不出十日。自佛圖以西此殿以東當(dāng)有流血。慎勿東行也。杜氏曰。和尚耄耶何處有賊。澄即易語云。六情所受皆悉是賊。老自應(yīng)耄。但使少者不惛。遂便寓言不復(fù)章的。后二日宣果遣人害韜于佛寺中。欲因虎臨喪仍行大逆?;⒁猿蜗冉涔诗@免。及宣事發(fā)被收。澄諫虎曰。既是陛下之子。何為重禍耶。陛下若含怒加慈者。尚可六十馀歲。如必誅之。宣當(dāng)為彗星下掃鄴宮也。虎不從以鐵鎖穿宣頷。牽上薪積而焚之。收其官屬三百馀人。皆轘裂支解。投之漳河。澄乃敕弟子罷別室齋也。后月馀日有一妖馬。髦尾皆有燒狀。入中陽門出顯陽門。東首東宮皆不得入。走向東北俄爾不見。澄聞而嘆曰。災(zāi)其及矣。至十一月虎大饗群臣于大武前殿。澄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虎令發(fā)殿石下視之。有棘生焉。澄還寺視佛像曰悵恨不得莊嚴(yán)。獨(dú)語曰。得三年乎。自答。不得不得。又曰。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自答不得。乃無復(fù)言。還房謂弟子法祚曰。戊申歲禍亂將萌。己酉石氏當(dāng)滅。吾及其未亂先從化矣。即遣人辭虎曰。物理必遷身命非保。負(fù)道焰遷之軀化期已及。既荷恩殊重。故逆以仰聞?;砣辉弧2宦労蜕杏屑?。乃忽爾告終。即自出宮寺而慰喻焉。澄謂虎曰。出入生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非所能延矣。夫道重行全德貴無怠。茍業(yè)操無虧雖亡若在。違而獲延非其所愿。今意未盡者。以國家心存佛理奉法無吝。興起寺廟崇顯壯麗。稱斯德也宜享休祉。而布政猛烈理刑酷濫。顯違圣典幽背法戒。不自懲革終無福祐。若降心易慮惠此下民。則國祚延長道俗慶賴。畢命就盡歿無遺恨?;⒈瘧Q嗚咽知其必逝。即為鑿壙營墳。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鄴宮寺。是歲晉穆帝永和四年也。士庶悲哀號赴傾國。春秋一百一十七矣。仍窆于臨漳西紫陌。即虎所創(chuàng)冢也。俄而梁犢作亂。明年虎死。冉閔纂戮石種都盡。閔小字棘奴。澄先所謂棘子成林者也。澄左乳旁先有一孔。圍四五寸。通徹腹內(nèi)。有時(shí)腸從中出。或以絮塞孔。夜欲讀書輒拔絮。則一室洞明。又齋日輒至水邊引腸洗之。還復(fù)內(nèi)中。澄身長八尺。風(fēng)姿甚美。妙解深經(jīng)旁通世論。講說之日止標(biāo)宗致。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加復(fù)慈洽蒼生拯救??唷.?dāng)二石兇疆虐害非道。若不與澄同日。孰可言哉。但百姓蒙益日用而不知耳。佛調(diào)須菩提等數(shù)十名僧。出自天竺康居。不遠(yuǎn)數(shù)萬里路。足涉流沙詣澄受訓(xùn)。樊沔釋道安。中山竺法雅。并跨越關(guān)河聽澄講說。皆妙達(dá)精理研測幽微。澄自說。生處去鄴九萬馀里棄家入道一百九年。酒不踰齒過中不食。非戒不履無欲無求。受業(yè)追隨常有數(shù)百。前后門徒幾且一萬。所歷州郡興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弘法之盛莫與先矣。初虎殮澄。以生時(shí)錫杖及缽內(nèi)棺中。后冉閔纂位開棺。唯得缽杖不復(fù)見尸?;蜓?。澄死之月有人見澄于流沙。虎疑其不死。因發(fā)墓開棺視之。唯見一石?;⒃?。石者朕也。師葬我而去矣。未幾虎死。后慕容雋都鄴。處石虎宮中。忽夢見虎嚙其臂。意謂石虎為祟。乃募覓虎尸于東明館掘得之。尸僵不毀。雋踏(音踏)之罵曰。死胡敢怖生天子。汝作宮殿成。而為汝兒所圖。況復(fù)他耶。鞭撻毀辱投之漳河。尸倚橋柱不移。秦將王猛乃收而葬之。麻襦所言一柱殿也。后符堅(jiān)征鄴雋子煒為堅(jiān)大將郭神虎所執(zhí)實(shí)先夢虎之驗(yàn)也。
高僧傳·卷第九 神異上
竺佛圖澄者。
西域人也。
本姓帛氏。
少出家清真務(wù)學(xué)。
誦經(jīng)數(shù)百萬言。
善解文義。
雖未讀此土儒史。
而與諸學(xué)士論辯疑滯。
皆闇若符契。
無能屈者。
自云。
再到罽賓受誨名師。
西域咸稱得道。
以晉懷帝永嘉四年。
來適洛陽。
志弘大法。
善誦神咒。
能役使鬼物。
以麻油雜胭脂涂掌。
千里外事皆徹見掌中如對面焉。
亦能令潔齋者見。
又聽鈴音以言事無不劾驗(yàn)。
欲于洛陽立寺。
值劉曜寇斥洛臺帝京擾亂。
澄立寺之志遂不果。
乃潛澤草野以觀世變。
時(shí)石勒屯兵葛陂。
專以殺戮為威。
沙門遇害者甚眾。
澄憫念蒼生欲以道化勒。
于是杖策到軍門。
勒大將軍郭黑略素奉法。
澄即投止略家。
略從受五戒崇弟子之禮。
略后從勒征伐。
輒預(yù)剋勝負(fù)。
勒疑而問曰。
孤不覺卿有出眾智謀。
而每知行軍吉兇何也。
略曰。
將軍天挺神武幽靈所助。
有一沙門術(shù)智非常。
云將軍當(dāng)略有區(qū)夏已應(yīng)為師。
臣前后所白。
皆其言也。
勒喜曰。
天賜也。
召澄問曰。
佛道有何靈驗(yàn)。
澄知勒不達(dá)深理。
正可以道術(shù)為徵。
因而言曰。
至道雖遠(yuǎn)亦可以近事為證。
即取應(yīng)器盛水燒香咒之。
須臾生青蓮花。
光色曜目。
勒由此信服。
澄因而諫曰。
夫王者德化洽于宇內(nèi)。
則四靈表瑞。
政弊道消則彗孛見于上。
恒象著見休咎隨行。
斯乃古今之常徵。
天人之明誡。
勒甚悅之。
凡應(yīng)被誅馀殘。
蒙其益者。
十有八九。
于是中州胡晉略皆奉佛。
時(shí)有痼疾世莫能治者。
澄為醫(yī)療應(yīng)時(shí)瘳損。
陰施默益者不可勝記。
勒自葛陂還河北過坊頭。
坊頭人夜欲斫營。
澄語黑略曰。
須臾賊至。
可令公知。
果如其言。
有備故不敗。
勒欲試澄。
夜冠冑衣甲執(zhí)刀而坐。
遣人告澄云。
夜來不知大將軍所在。
使人始至未及有言。
澄逆問曰。
平居無寇何故夜嚴(yán)。
勒益敬之。
勒后因忿欲害諸道士。
并欲苦澄。
澄乃避至黑略舍。
告弟子曰。
若將軍信至問吾所在者。
報(bào)云不知所之。
信人尋至覓澄不得。
使還報(bào)勒。
勒驚曰。
吾有惡意向圣人。
圣人舍我去矣。
通夜不寢思欲見澄。
澄知勒意悔。
明旦造勒。
勒曰昨夜何行。
澄曰。
公有怒心昨故權(quán)避。
公今改意。
是以敢來。
勒大笑曰。
道人謬耳。
襄國城塹水源在城西北五里團(tuán)丸祀下。
其水暴竭。
勒問澄。
何以致水。
澄曰。
今當(dāng)敕龍。
勒字世龍。
謂澄嘲己。
答曰。
正以龍不能致水。
故相問耳。
澄曰。
此誠言非戲也。
水泉之源必有神龍居之。
今往敕語水必可得。
乃與弟子法首等數(shù)人至泉源上。
其源故處久已乾燥。
坼如車轍從者心疑。
恐水難得。
澄坐繩床燒安息香。
咒愿數(shù)百言。
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
有一小龍。
長五六寸許。
隨水來出。
諸道士見競往視之。
澄曰。
龍有毒勿臨其上。
有頃水大至隍塹皆滿。
澄閑坐嘆曰。
后二日當(dāng)有一小人驚動此下。
既而襄國人薛合有二子。
既小且驕。
輕弄鮮卑奴。
奴忿抽刃刺殺其弟。
執(zhí)兄于室以刀擬心。
若人入屋便欲加手。
謂合曰。
送我還國我活汝兒。
不然共死。
于此內(nèi)外驚愕莫不往觀。
勒乃自往視之。
謂薛合曰。
送奴以全卿子誠為善事。
此法一開方為后害。
卿且寬情。
國有常憲命人取奴。
奴遂殺兒而死。
鮮卑段波攻勒。
其眾甚盛。
勒懼問澄。
澄曰。
昨寺鈴鳴云。
明旦食時(shí)當(dāng)擒段波。
勒登城望波軍不見前后。
失色曰。
軍行地傾。
波豈可獲。
是公安我辭耳。
更遣夔安問澄。
澄曰。
已獲波矣。
時(shí)城北伏兵出遇波執(zhí)之。
澄勸勒宥波遣還本國。
勒從之。
卒獲其用。
時(shí)劉載已死。
載從弟曜篡襲偽位。
稱元光初。
光初八年曜遣從弟偽中山王岳。
將兵攻勒。
勒遣石虎率步騎拒之。
大戰(zhàn)洛西。
岳敗保石梁塢。
虎堅(jiān)柵守之。
澄與弟子自官寺至中寺。
始入寺門。
嘆曰。
劉岳可憫。
弟子法祚問其故。
澄曰。
昨日亥時(shí)岳已被執(zhí)。
果如所言。
至光初十一年曜自率兵攻洛陽。
勒欲自往拒曜。
內(nèi)外僚佐無不必諫。
勒以訪澄。
澄曰。
相輪鈴音云。
秀支替戾岡仆谷劬禿當(dāng)此羯語也。
秀支軍也。
替戾岡出也仆谷劉曜胡位也。
劬禿當(dāng)捉也。
此言軍出捉得曜也。
時(shí)徐光聞澄此旨。
苦勸勒行勒乃留長子石弘。
共澄以鎮(zhèn)襄國。
自率中軍步騎。
直指洛城。
兩陣才交。
曜軍大潰。
曜馬沒水中。
石堪生擒之送勒。
澄時(shí)以物涂掌。
觀之見有大眾。
眾中縛一人。
朱絲約項(xiàng)。
其時(shí)因以告弘。
當(dāng)爾之時(shí)正生擒曜也。
曜平之后。
勒乃僣稱趙天王行皇帝事。
改元建平。
是歲東晉成帝咸和五年也。
勒登位已后。
事澄彌篤。
時(shí)石蔥將叛。
其年澄誡勒曰。
今年蔥中有蟲食。
必害人。
可令百姓無食蔥也。
勒班告境內(nèi)慎無食蔥。
到八月石蔥果走。
勒益加尊重。
有事必咨而后行。
號大和上。
石虎有子名斌。
后勒愛之甚重。
忽暴病而亡。
已涉二日。
勒曰。
朕聞號太子死扁鵲能生。
大和上國之神人。
可急往告必能致福。
澄乃取楊枝咒之。
須臾能起。
有頃平復(fù)。
由是勒諸稚子多在佛寺中養(yǎng)之。
每至四月八日。
勒躬自詣寺灌佛為兒發(fā)愿。
至建平四年四月。
天靜無風(fēng)而塔上一鈴獨(dú)鳴。
澄謂眾曰。
鈴音云。
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
是歲七月勒死。
子弘襲位。
少時(shí)虎廢弘自立。
遷都于鄴。
稱元建。
虎傾心事澄有重于勒。
乃下書曰。
和上國之大寶。
榮爵不加高祿不受。
榮祿匪及。
何以旌德。
從此已往宜衣以綾錦乘以雕輦。
朝會之日和上升殿。
常侍以下悉助舉輿。
太子諸公扶翼而上。
主者唱大和上至眾坐皆起以彰其尊。
又敕偽司空李農(nóng)旦夕親問。
太子諸公五日一朝表朕敬焉。
澄時(shí)止鄴城內(nèi)中寺。
遣弟子法常北至襄國。
弟子法佐從襄國還。
相遇在梁基城下共宿。
對車夜談。
言及和上。
比旦各去。
法佐至始入覲澄。
澄逆笑曰。
昨夜?fàn)柵c法常交車共說汝師耶。
先民有言。
不曰敬乎。
幽而不改。
不曰慎乎。
獨(dú)而不怠。
幽獨(dú)者敬慎之本。
爾不識乎。
佐愕然愧懺。
于是國人每共相語。
莫起惡心和上知汝。
及澄之所在無敢向其方面涕唾便利者。
時(shí)太子石邃有二子在襄國。
澄語邃曰。
小阿彌比當(dāng)?shù)眉病?div id="cvc40ya" class='inline' id='people_6440_4_293_comment'>
可往迎之。
邃即馳信往視。
果已得病。
大醫(yī)殷騰及外國道士。
自言能治。
澄告弟子法雅曰。
正使圣人復(fù)出不愈此病。
況此等乎。
后三日果死。
石邃荒酒將圖為逆。
謂內(nèi)豎曰。
和上神通儻發(fā)吾謀。
明日來者當(dāng)先除之。
澄月望將入覲虎。
謂弟子僧慧曰。
昨夜天神呼我曰。
明日若入還勿過人。
我儻有所過汝當(dāng)止我。
澄常入必過邃。
邃知澄入。
要候甚苦。
澄將上南臺。
僧慧引衣。
澄曰。
事不得止。
坐未安便起。
邃固留不住。
所謀遂差。
還寺嘆曰。
太子作亂其形將成。
欲言難言。
欲忍難忍。
乃因事從容箴虎。
虎終不解。
俄而事發(fā)。
方悟澄言。
后郭黑略將兵征長安北山羌。
墮羌伏中。
時(shí)澄在堂上坐。
弟子法常在側(cè)。
澄慘然改容曰。
郭公今厄。
唱云。
眾僧咒愿。
澄又自咒愿。
須臾更曰。
若東南出者活。
馀向則困。
復(fù)更咒愿。
有頃曰脫矣。
后月馀日黑略還。
自說墮羌圍中東南走馬之際正遇帳下人。
推馬與之曰。
公乘此馬小人乘公馬。
濟(jì)與不濟(jì)任命也。
略得其馬故獲免。
推檢日時(shí)正是澄咒愿時(shí)也。
偽大司馬燕公石斌。
虎以為幽州牧鎮(zhèn)。
薊群兇湊聚。
因以肆暴。
澄誡虎曰。
天神昨夜言。
疾收馬還。
至秋齊當(dāng)癰爛。
虎不解此語。
即敕諸處收馬送還。
其秋有人譖斌于虎。
虎召斌鞭之三百。
殺其所生齊氏。
虎彎弓捻矢。
自視斌行罰輕。
虎乃手殺五百。
澄諫曰。
心不可縱死不可生。
禮不親殺以傷恩也。
何有天子手行罰乎。
虎乃止。
后晉軍出淮泗。
隴比凡城皆被侵逼。
三方告急。
人情危擾。
虎乃瞋曰。
吾之奉佛供僧。
而更致外寇。
佛無神矣。
澄明旦早入。
虎以事問澄。
澄因諫虎曰。
王過去世經(jīng)為大商主。
至罽賓寺。
嘗供大會。
中有六十羅漢。
吾此微身亦預(yù)斯會。
時(shí)得道人謂吾曰。
此主人命盡當(dāng)受雞身后王晉地。
今王為王豈非福耶。
疆場軍寇國之常耳。
何為怨謗三寶夜興毒念乎。
虎乃信悟跪而謝焉。
虎常問澄。
佛法云何。
澄曰。
佛法不殺。
朕為天下之主。
非刑殺無以肅清海內(nèi)。
既違戒殺生。
雖復(fù)事佛詎獲福耶。
澄曰。
帝王之事佛。
當(dāng)在心體恭心順顯暢三寶不為暴虐不害無辜。
至于兇愚無賴非化所遷。
有罪不得不殺。
有惡不得不刑。
但當(dāng)殺可殺刑可刑耳。
若暴虐恣意殺害非罪。
雖復(fù)傾財(cái)事法無解殃禍。
愿陛下省欲興慈。
廣及一切則佛教永隆福祚方遠(yuǎn)。
虎雖不能盡從。
而為益不少。
虎尚書張離張良家富事佛。
各起大塔。
澄謂曰。
事佛在于清靖無欲慈矜為心。
檀越雖儀奉大法而貪吝未已。
游獵無度積聚不窮。
方受現(xiàn)世之罪。
何福報(bào)之可悕耶。
離等后并被戮滅。
時(shí)又久旱。
自正月至六月。
虎遣太子詣臨漳西釜口祈雨。
久而不降。
虎令澄自行。
即有白龍二頭降于祠所。
其日大雨。
方數(shù)千里。
其年大收。
戎貊之徒先不識法。
聞澄神驗(yàn)皆遙向禮拜。
并不言而化焉。
澄常遣弟子向西域市香。
既行澄告馀弟子曰。
掌中見買香弟子在某處初被劫垂死。
因燒香咒愿遙救護(hù)之。
弟子后還云。
某月某日某處為賊所劫。
垂當(dāng)見殺忽聞香氣賊無故自驚曰。
救兵已至。
棄之而走。
虎于臨漳修治舊塔少承露盤。
澄曰。
臨淄城內(nèi)有古阿育王塔。
地中有承露盤及佛像。
其上林木茂盛。
可掘取之。
即畫圖與使。
依言掘取。
果得盤像。
虎每欲伐燕。
澄諫曰。
燕國運(yùn)未終。
卒難可剋。
虎屢伐敗績。
方信澄誡澄道化既行。
民多奉佛皆營造寺廟相競出家。
真?zhèn)位煜嗌┻^。
虎下書問中書曰。
佛號世尊國家所奉。
里閭小人無爵秩者。
為應(yīng)得事佛與不。
又沙門皆應(yīng)高潔貞正行能精進(jìn)。
然后可為道士。
今沙門甚眾。
或有奸宄避役多非其人。
可料簡詳議偽。
中書著作郎王度奏曰。
夫王者郊祀天地。
祭奉百神。
載在祀典。
禮有嘗饗。
佛出西域。
外國之神。
功不施民。
非天子諸華所應(yīng)祠奉。
往漢明感夢初傳其道。
唯聽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
其漢人皆不得出家。
魏承漢制亦修前軌。
今大趙受命率由舊章。
華戎制異。
人神流別。
外不同內(nèi)。
饗祭殊禮。
荒夏服祀不宜雜錯。
國家可斷趙人悉不聽詣寺燒香禮拜以遵典禮。
其百辟卿士下逮眾隸。
例皆禁之。
其有犯者與淫祀同罪。
其趙人為沙門者。
還從四民之服。
中書令王波同度所奏。
虎下書曰。
度議云。
佛是外國之神。
非天子諸華所可宜奉。
朕生自邊壤忝當(dāng)期運(yùn)君臨諸夏。
至于饗祀應(yīng)兼從本俗。
佛是戎神正所應(yīng)奉。
夫制由上行永世作則。
茍事無虧何拘前代。
其夷趙百蠻。
有舍其淫祀樂事佛者。
悉聽為道。
于是慢戒之徒因之以厲。
黃河中舊不生黿。
忽得一以獻(xiàn)虎。
澄見而嘆曰。
桓溫其入河不久。
溫字元子。
后果如言也。
時(shí)魏縣有一流民。
莫識氏族。
恒著麻襦布裳。
在魏縣市中乞丐。
時(shí)人謂之麻襦。
言語卓越狀如狂病。
乞得米谷不食。
輒散置大路云。
飴天馬。
超興太守籍拔收送詣虎。
先是澄謂虎曰。
國東二百里某月某日。
當(dāng)送一非常人。
勿殺之也。
如期果至。
虎與共語了無異言。
唯言陛下當(dāng)終一柱殿下。
虎不解此語。
令送以詣澄。
麻襦謂澄曰。
昔在光和中會。
奄至今日酉戌受玄命。
絕歷終有期。
金離消于壤。
邊荒不能遵。
驅(qū)除靈期跡。
莫已已之懿。
裔苗葉繁其來方積。
休期于何期。
永以嘆之。
澄曰。
天回運(yùn)極否將不支九木。
水為難無可以術(shù)寧。
玄哲雖存世莫能。
基必頹久游閻浮。
利擾擾多此患。
行登陵云宇會于靈游間。
澄與麻襦講語終日。
人莫能解。
有竊聽者。
唯得此數(shù)言。
推計(jì)似如論數(shù)百年事。
虎遣驛馬送還本縣。
既出城外辭能步行。
云我當(dāng)有所過。
未便得發(fā)。
至合口橋可留見待。
使如言馳去。
未至合口。
而麻襦已在橋上。
考其行步有若飛也。
澄有弟子道進(jìn)。
學(xué)通內(nèi)外為虎所重。
嘗言及隱士事。
虎謂進(jìn)曰。
有楊軻者。
朕之民也。
徵之十馀年不恭王命。
故往省視。
傲然而臥。
朕雖不德君臨萬邦。
乘輿所向天沸地涌。
雖不能令木石屈膝。
何匹夫而長傲耶。
昔太公之齊。
先誅華士。
太公賢哲豈其謬乎。
進(jìn)對曰。
昔舜優(yōu)蒲衣。
禹造伯成。
魏軾干木。
漢美周黨。
管寧不應(yīng)曹氏。
皇甫不屈晉世。
二圣四君共加其節(jié)。
將欲激厲貪競以峻清風(fēng)。
愿陛下遵舜禹之德。
勿效太公用刑。
君舉必書。
豈可令趙史遂無隱遁之傳乎。
虎悅其言。
即遣軻還其所止。
差十家供給之。
進(jìn)還具以白澄。
澄睆然笑曰。
汝言善也。
但軻命有所懸矣。
后秦州兵亂。
軻弟子以牛負(fù)軻西奔。
戎軍追擒并為所害。
虎嘗晝寢。
夢見群羊負(fù)魚從東北來。
寤以訪澄。
澄曰。
不祥也。
鮮卑其有中原乎。
慕容氏后果都之。
澄又嘗與虎共升中堂。
澄忽驚曰。
變變幽州當(dāng)火災(zāi)。
仍取酒灑之。
久而笑曰。
救已得矣。
虎遣驗(yàn)幽州云。
爾日火從四門起。
西南有黑云來驟雨滅之。
雨亦頗有酒氣。
至虎建武十四年七月。
石宣石韜將圖相殺。
宣時(shí)到寺與澄同坐浮圖。
一鈴獨(dú)鳴。
澄謂宣曰。
解鈴音乎。
鈴云。
胡子落度。
宣變色曰。
是何言歟。
澄謬曰。
老胡為道不能山居。
無言重茵美服。
豈非落度乎。
石韜后至。
澄熟視良久。
韜懼而問澄。
澄曰。
怪公血臭。
故相視耳。
至八月澄使弟子十人齋于別室。
澄時(shí)暫入東閤。
虎與后杜氏問訊澄。
澄曰。
脅下有賊。
不出十日。
自佛圖以西此殿以東。
當(dāng)有流血。
慎勿東行也。
杜后曰。
和上耄耶何處有賊。
澄即易語云。
六情所受皆悉是賊。
老自應(yīng)耄。
但使少者不惛。
遂便寓言不復(fù)彰的。
后二日宣果遣人害韜于佛寺中。
欲因虎臨喪仍行大逆。
虎以澄先誡故獲免。
及宣事發(fā)被收。
澄諫虎曰。
既是陛下之子。
何為重禍耶。
陛下若含怒加慈者。
尚有六十馀歲。
如必誅之。
宣當(dāng)為彗星下掃鄴宮也。
虎不從以鐵鎖穿宣頷。
牽上薪??而焚之。
收其官屬三百馀人。
皆轘裂支解投之漳河。
澄乃敕弟子罷別室齋也。
后月馀日有一妖馬。
髦尾皆有燒狀。
入中陽門出顯陽門。
東首東宮皆不得入。
走向東北俄爾不見。
澄聞而嘆曰。
災(zāi)其及矣。
至十一月。
虎大饗群臣于太武前殿。
澄吟曰。
殿乎殿乎。
棘子成林。
將壞人衣。
虎令發(fā)殿石下視之。
有棘生焉。
澄還寺視佛像曰。
悵恨不得莊嚴(yán)。
獨(dú)語曰。
得三年乎自答不得不得。
又曰。
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
自答不得。
乃無復(fù)言。
還房謂弟子法祚曰。
戊申歲禍亂漸萌。
己酉石氏當(dāng)滅。
吾及其未亂先從化矣。
即遣人與虎辭曰。
物理必遷身命非保。
貧道焰幻之軀化期已及。
既荷恩殊重故逆以仰聞。
虎然曰。
不聞和上有疾。
乃忽爾告終。
即自出宮詣寺而慰喻焉。
澄謂虎曰。
出生入死道之常也。
脩短分定非人能延。
道重行全德貴無怠。
茍業(yè)操無虧雖亡若在。
違而獲延非其所愿。
今意未盡者。
以國家心存佛理奉法無吝。
興起寺廟崇顯壯麗。
稱斯德也。
宜享休祉。
而布政猛烈淫刑酷濫。
顯違圣典幽背法誡。
不自懲革終無福祐。
若降心易慮惠此下民。
則國祚延長道俗慶賴。
畢命就盡沒無遺恨。
虎悲慟嗚咽。
知其必逝即為鑿壙營墳。
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鄴宮寺。
是歲晉穆帝永和四年也。
士庶悲哀號赴傾國。
春秋一百一十七矣。
仍窆于臨漳西柴陌。
即虎所創(chuàng)冢也。
俄而梁犢作亂明年虎死。
冉閔纂殺石種都盡。
閔小字棘奴澄先所謂棘子成林者也。
澄左乳傍先有一孔。
圍四五寸。
通徹腹內(nèi)。
有時(shí)腸從中出。
或以絮塞孔。
夜欲讀書。
輒拔絮則一室洞明。
又齋日輒至水邊。
引腸洗之。
還復(fù)內(nèi)中。
澄身長八尺風(fēng)姿詳雅。
妙解深經(jīng)傍通世論。
講說之日止標(biāo)宗致。
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
加復(fù)慈洽蒼生拯救???。
當(dāng)二石兇強(qiáng)虐害非道。
若不與澄同日。
孰可言哉。
但百姓蒙益日用而不知耳。
佛調(diào)須菩提等數(shù)十名僧。
皆出自天竺康居。
不遠(yuǎn)數(shù)萬之路足涉流沙。
詣澄受訓(xùn)。
樊巧釋道安。
中山竺法雅。
并跨越關(guān)河聽澄講說。
皆妙達(dá)精理研測幽微。
澄自說。
生處去鄴九萬馀里。
棄家入道一百九年。
酒不踰齒過中不食。
非戒不履無欲無求。
受業(yè)追游常有數(shù)百。
前后門徒幾且一萬。
所歷州郡興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
弘法之盛莫與先矣。
初虎殮澄以生時(shí)錫杖及缽內(nèi)棺中。
后冉閔篡位開棺。
唯得缽杖不復(fù)見尸。
或言澄死之月。
有人見在流沙。
虎疑不死開棺不見尸。
后慕容俊都鄴。
處石虎宮中。
每夢見虎嚙其臂。
意謂石虎為祟。
乃募覓虎尸。
于東明館掘得之。
尸僵不毀。
俊蹋之罵曰。
死胡敢怖生天子。
汝作宮殿成。
而為汝兒所圖。
況復(fù)他耶。
鞭撻毀辱投之漳河。
尸倚橋柱不移。
秦將王猛乃收而葬之。
麻襦所謂一柱殿也。
后符堅(jiān)征鄴。
俊子煒為堅(jiān)大將郭神虎所執(zhí)。
實(shí)先夢之驗(yàn)也。
田融趙記云。
澄未亡數(shù)年自營冢壙。
澄既知冢必開。
又尸不在中。
何容預(yù)作恐融之謬矣。
澄或言佛圖磴或言佛圖橙。
或言佛圖澄。
皆取梵音之不同耳。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常勸石勒止殺。偶閑坐嘆曰。后二日。當(dāng)有一小人。驚動此下。既而襄國人薛合。有二子。既小且驕。輕弄鮮卑那。那忿。抽刀刺殺其弟。執(zhí)兄于室。以刀擬心。若人入屋。便欲加手。謂合曰。送我還國。我活汝兒。不然則共死于此。內(nèi)外驚愕。莫不往觀。石勒自往視之。謂薛合曰。鄉(xiāng)且寬情。國有常憲。命人取那。那遂殺兒而死。鮮卑叚波攻勒。其眾甚盛。勒懼。問澄。澄曰。昨寺鈴鳴云。明旦食時(shí)。當(dāng)擒叚波。勒登城望彼軍。不見前后。失色曰。軍行地傾。波豈可獲。更遣[廿/(匕*白*匕)/火]安問澄。澄曰。已獲波矣。時(shí)城北伏兵出。遇波執(zhí)之。澄勸勒宥波。遣還本國。勒從之。卒獲其用。勒后僭稱趙天王。行皇帝事。改元建平。是歲晉成帝咸和五年。勒登位已后。事澄彌篤。石虎有子名斌。后勒為兒。勒愛之甚重。忽暴病而亡。已涉二日。勒曰。朕聞虢太子死。扁鵲能生。大和尚。國中之神人。可急往告。必能致福。澄乃取楊枝咒之。須臾能起。有頃平復(fù)。由是勒諸稚子。多在佛寺中養(yǎng)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詣寺灌佛。為兒發(fā)愿。至建平四年四月。天靜無風(fēng)。而塔上一鈴獨(dú)鳴。澄謂眾曰。鈴音云。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是歲七月勒死。子弘襲位。少時(shí)。石虎廢弘自立。遷都于鄴。稱元建武。虎傾心事澄。有重于勒。乃下書曰。和尚。國之大寶。榮爵不加。高祿不受。榮祿非顧。何以旌德。從此以往。宜衣以綾錦。乘以雕輦。朝會之日。和尚升殿。常侍以下。悉助舉輿。太子諸公。扶翼而上。時(shí)太子石邃。圖為逆。謂內(nèi)豎曰。和尚神通。倘發(fā)吾謀。明日來者。當(dāng)先除之。澄月望將入覲虎。謂弟子僧慧曰。昨夜天神呼我曰。明日若入。還勿過人。我倘有所過。汝當(dāng)止我。澄常入必過邃。邃知澄入。要候甚苦。澄將上南臺。僧慧引衣。澄曰事不得止。坐未安便起。邃固留不住。所謀遂差。還寺嘆曰。太子作亂。其形將成。欲言難言。欲忍難忍。乃因事從容箴虎。終不能解。俄而事發(fā)。方悟澄言。后郭黑略。將兵征長安北山羌。墮羌伏中。時(shí)澄在堂上坐。弟子法常在側(cè)。澄慘然改容曰。郭公今厄。唱云眾僧咒愿。澄又自咒愿。須臾更曰。若東南出者活。馀向則困。復(fù)更咒愿。有頃曰。脫矣。后月馀日。黑略還。自說墮羌圍中。東南走獲免。推檢日時(shí)。正是澄咒愿時(shí)也。石虎兒偽大司馬燕公石斌。虎以為幽州牧鎮(zhèn)。群兇湊聚。因以肆暴。澄戒虎曰。天神昨夜言疾收馬還。至秋齊當(dāng)癰爛?;⒉唤獯苏Z。即敕諸處收馬送還。其秋有人譖斌于虎。虎召斌鞭之三百。殺其所生母齊氏?;澒硎浮W砸曅斜罅P。罰輕?;⒛耸謿⑽灏?。澄諫曰。心不可縱。死不可生。禮不親殺。以傷恩也。何有天子手行罰乎?;⒛酥?。后晉軍出淮泗。隴北凡城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擾?;⒛瞬_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無神矣。澄明旦早入。虎以事問澄。澄因諫之曰。王過去世。曾為大商主。至罽賓寺。嘗供大會中有六十羅漢。吾此微身。亦預(yù)斯會。時(shí)得道人謂吾曰。此主人命盡。當(dāng)受雞身。后王晉地。今王為王。豈非福耶。疆場軍寇。國之常耳。何為怨謗三寶。夜興毒念乎?;⒛诵盼?。跪而謝焉?;L問澄。佛法不殺。朕為天下之主。非刑殺無以肅清海內(nèi)。既違戒殺生。雖復(fù)事佛。詎獲福耶。澄曰。帝王事佛。當(dāng)在體恭心順。顯暢三寶。不為暴虐。不害無辜。至于兇愚無賴。非化所遷。但當(dāng)殺可殺。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殺害非罪。雖復(fù)輕財(cái)事佛。無解殃禍?;㈦m不能盡從。而為益不少。時(shí)久旱。自正月至六月?;⑶蔡釉勁R漳西??口祈雨。久而不降?;⒘畛巫孕小<从邪埗^。降于祠所。其日大雨。方數(shù)千里。其年大收。澄常遣弟子向西域市香。既行。澄告馀弟子曰。掌中見買香弟子。在某處被賊垂死。因燒香咒愿。遙救護(hù)之。弟子后還云。某月某日。于某處為賊所劫。垂當(dāng)見殺。忽聞香氣。賊無故自驚曰。救兵已至。棄之而走。虎于臨漳修治舊塔。少承露盤。澄曰。臨淄城內(nèi)。有古阿育王塔。地中有承露盤。及佛像。其上林木茂盛??删蛉≈?。即畫圖與使。依言掘取。果得盤像?;L晝??。夢見群羊負(fù)魚。從東北來。寤以訪澄。澄曰。不祥也。鮮卑其有中原乎。慕容氐后果都之。澄嘗與虎。共升中臺。澄忽驚曰。變變。幽州當(dāng)火災(zāi)。仍取酒灑之。久而笑曰。救已得矣。虎遣驗(yàn)幽州云。爾日火從四門起。西南有黑云來。驟雨滅之。雨內(nèi)頗有酒氣。后月馀日。有一妖馬鬣尾。皆有燒狀。入中陽門。出顯陽門。走向東北。俄爾不見。澄聞而嘆曰。災(zāi)其及矣。至十一月?;⒋箴嬋撼加谔淝暗睢3我髟?。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坯人衣?;⒘畎l(fā)殿石下視之。有棘生焉。澄還寺視佛像曰。悵恨不得莊嚴(yán)。獨(dú)語曰。得三年乎。自答不得。又曰。得二年一年。百日一月乎。自答不得。乃無復(fù)言。還房謂弟子法祚曰。戊申歲。禍亂漸萌。己酉歲。石氏當(dāng)滅。吾及其未亂。先從化矣。即遣人與虎辭曰。物理必遷。身命非保。貧道炎幻之軀?;谝鸭?。既荷殊重。故逆以仰聞?;砣辉?。不聞有疾。忽爾告終。即自出宮而慰喻焉。澄謂虎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非所能延。今意未盡者。以國家心存佛理。奉法無吝。興起寺廟。崇顯壯麗。稱斯德也。宜享休祉。而布政猛烈。淫刑酷濫。不自懲革。終無福祐。若降心易慮?;荽讼旅?。則國祚延長。道俗慶賴。畢命就盡。沒無遺恨?;⒈Q慟泣。知其必逝。即為鑿壙營墳。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鄴宮寺。是歲晉穆帝永和四年。士庶悲慟。傾國哀號。春秋一百一十七。
裴憲 朝代:西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晉河?xùn)|聞喜人,字景思。
裴瓚弟。
少穎悟。
弱冠折節(jié)向?qū)W。
初侍講東宮,歷黃門吏部郎、侍中。
東海王司馬越以為豫州刺史,北中郎將。
王浚承制,為尚書。
懷帝永嘉末,石勒破浚,嘉其廉正,以為從事中郎。
命與王波撰定朝儀,遷司徒。
石虎立,彌加禮重。
官至太傅。
封安定郡公。
歷官無績,但以德重名高稱。
卒于后趙石氏。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永寧。一源字也。自號虛幻子。淮東通州朱氏子。朱氏故宦族。六歲入鄉(xiāng)校。能了經(jīng)籍大義。九歲離俗。依族姻模上人于利和寺。河南王童。奇其幼而器之。屬僧司。給牒度為沙門。自是蓬累出游。歷見諸禪老。無所契。于焦子山。精修禪定。稍涉睡昏。則戴沙運(yùn)甓。懸板坐空。如是者五年。至淮西太湖山。求證于無用寬公。公門庭嚴(yán)峻。師方入戶。厲聲叱出之。師作禮于戶外。合爪而立。久之乃許。入見。問曰。何處人。師曰通州。曰淮海近日盈虛若何。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曰不著槽道。曰請和尚道。公便暍。師退就禪室。徹夜不寐。一旦聞公舉云門一念不起語。聲未絕有省。公命舉偈。偈罷。振威一喝。師曰。喝作么。公曰。東瓜山前吞匾擔(dān)。捉住清風(fēng)剝了皮。師不覺通身汗下。曰。今日方知和尚用處。執(zhí)侍三年。因以斷崖義所贊己像。親署一花書。授師曰。汝緣在浙逢龍。即住遇池便居。延祐中。往廣德。縛茅于大洞中居之。無何。宜興之龍池。請師建立禪居。師以名符懸記。欣然赴之。結(jié)屋數(shù)十間。命曰禹門興化庵。山顛有龍池。龍出每大水。民甚苦之。師召龍。受三皈戒。龍不復(fù)出。師居之久。復(fù)厭其未幽邃也。擇絕巘作室以居。至壁立如削處。斲木為棧。鉤環(huán)連鎖棲板于空中。足不越戶限者二年。師以退隱為心。間迫于不得已。勉一出焉。俄以疾歸龍池。至正壬午。江南行宣政院。命師主大華藏寺。師舉龍門膺代之。明年復(fù)命補(bǔ)天童。師堅(jiān)以疾辭。宋文憲謂。師得法之后。固拳拳以庶人為急。及主大剎。屢退養(yǎng)龍池。雖天童實(shí)廁五山。亦搖首弗顧。其高風(fēng)峻節(jié)。如祥麟威鳳??赏豢杉础:纹滟t耶。至正戊子。有旨。趣入說法于龍光殿。上悅。賜金襕法衣玉環(huán)師號。尋奉旨。函香至五臺。感祥光五道之瑞。升辭南還。道趣維揚(yáng)。鎮(zhèn)南王。率嬪妃等。延師入宮。稟受大戒。遣司馬護(hù)還龍池。入我明洪武己酉夏六月。示微疾。屬弟子裁紙制內(nèi)外衣。曰。吾將逝矣?;蛞运巹┻M(jìn)。麾去之。自興化庵移龕。至絕巘所居。昧爽。師起沐浴服紙衣。索筆書偈云。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場敗闕。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天飛雪。書畢。側(cè)臥而化。茶毗?,F(xiàn)五色光。齒牙舌輪。及所持?jǐn)?shù)珠。皆不壞。舍利無算。煙至中林。亦累累然生。人競折枝取之。淘汰灰土。獲者亦眾。門人等。分馀骨與不壞者。五處建塔焉。師氣貌雄偉。身長七尺有馀。吐音洪亮。其接物也。不以貴賤異其心。所至無不傾向。若中書右丞相朵兒只。江浙行省左丞相別不花。趙文敏公孟頫。馮內(nèi)翰子振。尤所賓禮者也。四民來獻(xiàn)薌幣衣履者。肩摩而袂接。既無虛日。師受之即以施人。曾無毫發(fā)系吝。其自處則布袍糲食。沛然若有馀。凡發(fā)為文偈。了不經(jīng)意。引紙行墨。而空義自彰。有四會語錄。行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一
禪師。出淮東通州朱氏宦族。名永寧。字一源。其先東山演公之下開福寧。寧七傳至無用寬。寬乃永寧之師也。寬居舒州太湖。門士不滿百。皆峣然自肯之輩。其得寧最晚。而寬特注之。以為可繼開福。而闡東山法門。初永寧。在襁褓中。弄以金紫。即有戚容。九歲聞鄰壁治喪啼哭聲。辭親棄俗。依禾州之廣慧寺。寺為州之望剎。乃故淮海肇禪師說法處。前一夕。寺眾同夢肇公來。次日獨(dú)寧至。眾欣然。疑為肇公再世也。及為大僧。汗游禪社。走舒州見無用寬公。公問。何來。對曰。通州。曰?;春=沼撊艉?。對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公使喝。寧擬進(jìn)語。公又喝。寧擬退。公連喝之。寧大駭而趨出。自是罷游。堅(jiān)依席下。一日公舉云門答僧須彌山話。寧聞之脫然。公乃召曰。掣電飛來。全身不顧。擬議之間。圣凡無路。速道速道。對曰?;鸨判秋w。有何擬議。覿面當(dāng)機(jī)。不是不是。公喝。寧曰。作么。公曰。東瓜山前吞扁擔(dān)。寧曰。今日方知和尚用處。久之辭去。公曰。逢龍即止。遇水即居。金雞玉兔。鞭影長驅(qū)。至治癸亥。常州道俗。以龍池致寧。寧以為符其師讖。欣就之。連三載成叢林。南國高人。以見??為感。同曰龍池尊宿。不敢名之。寧慕高峰之為人。別業(yè)高崖。至正間。紫書三至。不赴。諸方勉之。始受朝旨。號佛心了悟禪師。然足不越閫。順帝嘉之。乃召璧峰金。而問寧之行略。金對曰。不耘而秀。不扶而直。劈華岳迅烈風(fēng)雷。吸淮海不留涓滴。演東山是其遠(yuǎn)祖。寬無用容其入室。雖經(jīng)三詔下龍池。野老不知堯舜力。洪武元年。寧囑制紙衣木龕。次年六月十七日。服衣居龕而化。有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場敗缺。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飛雪。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八
釋永寧,字一源,別號幻虛子,姓朱氏,淮東通州人。
世為宦族,母隴西李氏。
寧生而黠慧,舅氏吉安郡守愛之,欲以為嗣。
年六歲入鄉(xiāng)校,始習(xí)經(jīng)籍,即能暗記,了明大意。
然非所樂,聞人誦佛號,心向往之,注耳以聽。
九歲,有離俗之思,請于二親。
初弗之許,后見其志堅(jiān),乃使依模上人于利和廣慧寺。
利和,州之望剎,宋有淮海肇禪師說法度人,聲聞當(dāng)世,前一夕,寺眾夢迎禪師。
旦而寧至,寺眾異之,謂肇禪師乘愿再來者也。
年十二,游揚(yáng)之雍熙寺,會主僧來峰泰編《禪林類聚》成,寧覽之笑曰:“此古人糟粕,檢點(diǎn)何為?
”河南王童童奇其幼而器之,屬僧錄司給牒薙度為沙彌,尋受具足戒。
自是厥后,蓬累出游浙河?xùn)|西,見諸宿老,下語無所契。
中峰海方柄法蘇之萬壽,留之經(jīng)年。
乃入穹窿山謁克翁紹,紹察其志不凡,俾掌藏室。
時(shí)年已十九,既而欲歸鄉(xiāng)省覲。
至毗陵,約明極昶于焦子山,精脩禪定,稍涉睡昏,則戴沙運(yùn)甓,懸版坐空,如是者五年。
明極曰:“藏主見解且至,宜往參人。
”遂至淮西大湖山,求印可于無用,無用門庭嚴(yán)峻,方入戶,厲聲叱之。
合爪立于門外,久之,乃許入見。
詰其居處,知在通州,便問:“淮海近日虛盈若何?
”寧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
”無用未之許,退就禪室,徹夜不寐。
一日,聞無用舉云門一念不起,語聲未絕而有省,急趨入堂,無用便欣然知其領(lǐng)悟,令造偈拈趙州。
寧立就曰:“趙州狗子無佛性,萬家森羅齊乞命。
無底籃兒盛死蛇,多添少減無馀剩。
”無用嗒然一笑。
復(fù)舉《證道偈》問之曰:“閃飛電來,全身不顧,擬議之間,圣凡無路。
”寧曰:“火迸星飛,有何擬議,覿面當(dāng)機(jī),不是不是。
”無用喝曰:“東瓜山前呑匾擔(dān),捉將清風(fēng)剝?nèi)テぁ?div id="edp5np9"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649_2_28_comment'>
”寧不覺汗下,曰:“今日方知用處無用閉著口。
”自是侍左右者三年,因以斷厓義所贊己像,親署一書授寧曰:“汝緣在浙。
逢龍即住,逢池便居。
”寧遂還浙,時(shí)虛谷陵、元叟端、瀨翁慶、幻住本、天如則各據(jù)名山,遞展化機(jī)。
寧往叩擊,皆相吻合,而幻住尤譽(yù)之弗置。
元祐庚申,延至廣德,縛茅于大洞中,洞左有實(shí)相寺,馬祖弟子澄公道場也,寧為重新之。
同時(shí)有無一全,遁跡于石溪,石溪與大洞相望,人稱“廣德二甘露門”云。
至治癸亥,宜興之龍池請寧建立禪居,寧以名符懸記,欣然赴之,作室百堵,命曰“禹門興化庵”。
先是山巔有龍池,其深叵測,龍出每大水,居民苦之。
寧乃咒,黿受三歸依戒,不復(fù)為害。
久之復(fù)厭凡近,思涉幽邃,乃窮絕巘構(gòu)室以居,至壁立如削處,斲木為棧,鉤環(huán)連鎖,棲版空中,足不越戶限者二年。
學(xué)侶聞風(fēng),遐邇奔赴。
帝師大寶法王稔其道行,降號曰“弘教普濟(jì)禪師”。
泰定乙丑,州西九里有地曰“青山”,僧副延寧主之,為創(chuàng)寺一區(qū),以“九里”名之。
至順庚午,出世李山禪寺,瓣香酬恩,歸之無用。
俄有詔,集桑門千七百人,閱毗盧大藏經(jīng)。
一七日,寧升座敷正法,天降甘露。
壬申退歸龍池。
時(shí)元叟主雙徑,月江印主云峰,皆虛首座招之,并辭不赴。
元統(tǒng)甲戌,浙西江東道廣教總管具疏請主常之天寧萬壽,州守戍將敦勸尤力,左右亦謂:“大法火冷灰寒,不可自安暇逸。
”乃蹶然起赴。
而寺嘗被災(zāi),方議經(jīng)營,至則為新釋迦佛殿,造菩薩、天神諸像,雄冠諸剎。
踰八年,有司以聞,詔錫“本覺妙明真凈”之號。
至正壬午,江南行宣政院命主大華藏寺,寧舉龍門膺代之。
明年,復(fù)命補(bǔ)天童景德,堅(jiān)以疾辭,退歸龍池。
宜興銅官山舊有北岳菩提院,燬于火,會昌士人潘敬之重構(gòu)焉。
寧以九里寺助建法堂、丈室之屬。
戊子,有旨趣入覲,說法于龍光殿,賜金襕法衣,紐以玉環(huán),加號曰“佛心了悟大禪師”。
帝師亦有絳袍毳帽之贈。
無何,奉旨函香至五臺山,曼殊大士為見祥光應(yīng)之。
明年,陛辭南還,道過維揚(yáng),鎮(zhèn)南王波羅普化率妃嬪迎之入宮,稟受大戒,賜以白金盂及僧伽黎衣,遣司馬護(hù)還龍池。
庚子,出領(lǐng)善卷,寺故廢壞,寧為修葺,涂塈丹艧,且甓其寶坊。
明年,募善士萬人為萬善會。
及瘞兵后枯骨無萬數(shù)。
壬寅,退歸龍池。
癸卯,大旱,詢鄉(xiāng)民之請,結(jié)界誦咒,作法將終,大雨如瀉。
歲乃有秋,眾愈知敬,堅(jiān)留不拾,強(qiáng)住麻蕻慈慧。
未幾,成大叢林。
有明洪武初元,復(fù)歸龍池,將不復(fù)出。
明年己酉夏六月,示微疾,屬弟子宗珦裁紙為衣,曰:“吾將逝矣。
”自興化庵移龕至絕巘所居,一日昧爽,起沐浴,更紙衣,索筆書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場敗闕。
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飛雪。
”擲筆而化,黑白戀慕,執(zhí)紼之人盈萬。
荼毗,有五色光舍利無算。
弟子志舜、志思等分馀骨就龍池、太平、齊山、紫云、麻蕻五處建塔藏焉。
壽七十八,臘六十五。
寧氣貌雄偉,身長七尺有馀,吐音鴻亮。
其接物也,不以貴賤異心,所至無不傾向。
右丞相呆兒只、左丞相別不花、趙文敏孟頫,尤所賓禮者也。
所為文偈了不經(jīng)意,引紙行墨空義自彰,有《四會語》行世。
寂后七年,弟子仁性,親撰《行業(yè)記》,徵宋文憲濂銘其塔云。

人物簡介

維基
劉洙(1421年—1464年),字東周,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人。
進(jìn)士出身。
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丁卯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
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會試第七十四名,殿試登進(jìn)士第二甲第二十三名,任刑科給事中。
景泰四年(1453年),與行人劉泰分任正副使,諭祭已故暹羅國王波羅摩剌札的剌,并封其子把羅藍(lán)米孫剌為暹羅國王。
升應(yīng)天府丞,天順八年(1464年)卒于任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