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元朗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元燮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全后魏文·卷十六
燮,休次子。
太和末除下大夫。
景明初,襲爵安定王,拜太中大夫。
永平中,除征虜將軍、華州刺史,后為幽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37 【介紹】: 北魏末安定臨涇人,字湛輝。
胡國珍侄。
封愛德縣公,位中書監(jiān)、侍中。
后改封濮陽郡公。
自孝莊帝即位后廢棄,不預(yù)朝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96—547 【介紹】: 東魏渤海蓨人,一名賀六渾。
世居懷朔鎮(zhèn),遂習(xí)鮮卑風(fēng)俗。
北魏孝明帝孝昌元年,參與杜洛周起義軍,后歸葛榮,旋又叛降爾朱榮,為親信都督、晉州刺史。
榮為孝莊帝所殺,歡奉爾朱兆命破步藩,遂統(tǒng)率六鎮(zhèn)起事余眾及葛榮舊部入山東。
時爾朱氏殘暴,吏民苦之,歡起兵討滅爾朱氏,廢節(jié)閔帝及后廢帝,立魏孝武帝,自為大丞相。
及孝武帝圖謀攻歡失敗,西奔長安,歡另立孝靜帝。
自是魏分東西,高氏執(zhí)東魏政十六年,與西魏連年作戰(zhàn),互有勝負(fù)。
死后,其子高洋代東魏稱北齊帝,追尊為神武帝,廟號高祖。
全北齊文·卷一
帝姓高,諱歡,字賀六渾,勃海蓨人,初事爾朱榮,為親信都督。孝莊即位,封銅鞮伯,歷晉州刺史,建明初封平陽郡公,普泰初封勃海王,加授東道大行臺。舉兵反,擁立章武王子朗,年號中興。進(jìn)位大丞相、柱國大將軍、太師,尋廢朗及節(jié)閔帝而立孝武。孝武遜于長安,立孝靜。魏分為二。武定五年正月薨,年五十二,謚曰獻(xiàn)武王。文宣受禪,追尊曰獻(xiàn)武皇帝,廟號太祖。天統(tǒng)元年改謚曰神武皇帝,廟號高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97—533 【介紹】: 北魏渤海蓨人,字乾邕。
出身河北大族。
初率河北流人從葛榮起事,旋降魏。
不為爾朱榮所用,解官歸鄉(xiāng)里。
榮死,孝莊帝命為河北大使,招集鄉(xiāng)閭以為外援。
孝莊帝被殺,乾襲據(jù)冀州,殺爾朱兆監(jiān)軍孫白鷂,為孝莊帝舉哀。
后附高歡,助平殷州,擒爾朱羽生。
共立元朗為帝(后廢帝)。
拜侍中、司空。
后歡另立孝武帝,帝欲用乾除歡,乾在孝武帝與高歡之間反覆兩端,帝恐其泄事,殺之。
全后魏文·卷二十九
乾字乾邕,佑從子。起家員外散騎侍郎領(lǐng)直,轉(zhuǎn)太尉士曹、司徒中兵、遷員外、散騎常侍。孝莊即位,除龍驤將軍、通直散騎常侍、給事黃門侍郎、兼武衛(wèi)將軍,解官歸。尋兼侍中,加撫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河北大使。中興建,拜侍中、司空。孝武即位,解侍中,封長樂郡公,以貳于高歡賜死。天平初,贈太師、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謚曰文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0—535 【介紹】: 即元脩。
北魏皇帝。
鮮卑族。
孝文帝孫,字孝則。
性沉厚少言,好武事。
初封平陽王。
節(jié)閔帝普泰元年六月,高歡率兵討爾朱氏,南下洛陽,廢殺節(jié)閔帝元恭及安定王元朗(即厲廢帝),立脩。
永熙三年帝與斛斯椿、賀拔岳等共謀對付據(jù)鄴之高歡,歡乃使侯莫陳悅殺賀拔岳,岳部下推宇文泰為帥,敗侯莫陳悅。
時歡兵進(jìn)洛陽,帝奔關(guān)中依宇文泰,是年閏十二月為泰鴆殺。
在位三年。
史稱出帝。
全后魏文·卷十三
帝諱修,字孝則,廣平王懷第三子。永安三年封平陽王。中興二年三月即位,改元太昌。其年十二月改元永興,尋改為永熙。在位三年。西遷長安,為宇文泰所弒。謚曰孝武皇帝。
北魏后廢帝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3—約532 【介紹】: 即元朗。
北魏皇帝。
鮮卑族。
字仲哲。
章武王元融第三子。
官渤海太守。
高歡討爾朱氏,立為帝,即位于信都,年號中興,尋遷鄴。
高歡破爾朱氏,帝至河陽,為高歡所廢。
降封安定郡王。
后坐事死。
史稱后廢帝
在位一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2—716 【介紹】: 唐朝皇帝。
高宗第八子。
初名旭輪,改名輪,又更現(xiàn)名。
通訓(xùn)詁,工草隸書。
始封殷王,改豫王。
母武后廢其兄中宗,立為皇帝。
及改國號周,賜姓武,以為皇嗣。
中宗自房州還,復(fù)為皇太子,封其為安國相王。
及中宗被殺,其子李隆基起兵誅韋后,遂擁其即帝位。
在位三年,傳位于太子隆基,自為太上皇。
卒謚大圣真皇帝。
全唐文·卷十八
帝諱旦。高宗第八子。龍朔二年生。封殷王。乾封元年徙封豫王。總章二年徙封冀王。初名旭輪。改名輪。上元三年徙封相王。永淳二年又封豫。改今名。嗣圣元年二月即位。武后臨朝。天授元年降為皇嗣。仍名輪。圣歷元年又封相。復(fù)今名。神龍二年改封安國相王。唐隆元年六月復(fù)辟。延和元年八月傳位元宗。在位三年。年五十五。謚曰大圣貞皇帝。廟號睿宗。加尊元真大圣大興孝皇帝。集十卷。
王沂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春伯。
以蔭知新昌,有惠政。
曾祖王秉嘗立義齋,延師教學(xué),后廢
沂之遺命子起震繼其志,辟學(xué)堂于家之南,并捐學(xué)田三百余畝以贍師生。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弘道,字存翁,號竺隱,桐鄉(xiāng)密印寺僧。族姓沈,吳江人。洪武丙辰,住持杭州上天竺,注釋《楞伽經(jīng)》。后與楚石同被召入京,為僧錄司左善世。辛未,告老,賜驛馳歸。明年秋,跏趺而逝,世壽七十八歲。藏于天竺雙檜峰云隱塔,獨(dú)庵少師撰碑銘。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弘道,字竺隱,姓沈氏,吳江澄源里人也。
幼而失恃,鞠于嫂氏。
十年就外傅,日誦數(shù)千言,見人誦《法華經(jīng)》歷耳成誦。
年十三,父命禮密印寺云屋慈為師,弱冠薙發(fā),進(jìn)受具戒,自此為學(xué),孜孜靡懈。
往見元叟端,復(fù)歸密印。
時庭生五竹,因以名軒,將藏脩焉。
聞魯山文公講授有規(guī)矩,乃從學(xué)臺宗疏鈔諸書,罔不通貫。
會我庵遷主上竺,詣之。
我庵深言獎勵,且曰“為我掌記”。
未期月,入室請益曰:“前承指教,嘗于凈夜,試以平日所聞返照己心,圓具法界,念念即空、即假、即中,千界如一,事理無礙,若明日以此心對一切境、接一切佛,未免掉散昏沈,不能任運(yùn)泯合,不知過在何處?
”我庵厲聲叱曰:“未在,去!
”弘道汗流浹背,頓覺平日所聞所行,一切疑礙冰消,遂禮拜。
我庵復(fù)謂之曰:“子善護(hù)持,他日教緒灰寒火冷之際,以此對揚(yáng)明廷,重光末運(yùn)可也。
”明洪武初,我庵既寂,去從絕宗繼。
未幾,秀之天巖耀退寂廣福,請弘道自代,遂拈香嗣我庵。
湖郡守請主慈感,無何,退于澄源溪上,六時禮大悲像,期生凈土,為終焉之計。
三年,詔天下高行僧道問鬼神事,弘道建議唯允。
杭之靈山,兵后廢敗,眾請弘道主之,乃偕其徒凈珠,畚瓦礫、刜荊榛,重造光明懺堂。
自元季之亂,期懺行法絕聞于時,至是行之,弘道之力也。
初居五竹軒時,夢與大明照師同游靈竺,賦詩有出紅塵戶外德業(yè)至今存之句。
照嘗住此山,始悟所夢為有靈應(yīng)。
十年,大祖有旨,箋注《楞伽》諸經(jīng)。
弘道與全室具庵同注三經(jīng),頒行天下,御制竺隱說賜之。
十五年,遷住上天竺,兼領(lǐng)杭郡都綱,尋轉(zhuǎn)僧錄司左善世。
二十四年,以老告間,許之,時年七十七矣。
退處長干,脩一行三昧,明年秋八月,夢觀仁公請為學(xué)者講《妙宗》,至三輩往生觀文,忽示微病,顧其徒正謨等曰:“昔我祖法智嘗為心境叵得故,染可觀凈,不礙緣生,想成相起,惟色惟心,故當(dāng)處顯現(xiàn),吾所修念佛三昧以此為準(zhǔn)則。
今夕世緣當(dāng)謝。
”泊然而逝,洪武二十五年九月三十日也。
世壽七十有八,僧臘五十有九。
火馀,藏舍利于天竺雙檜峰之麓,曰云隱塔。
少師姚廣孝為撰碑銘。
弘道四坐道場,所至莫不興修,惟靈竺懺堂,其功最鉅。
為都綱僧錄,三宗諸山有所依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