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470 【介紹】: 南朝宋吳郡吳人。張暢弟。歷侍中、南郡太守。宋前廢帝永光元年,晉安王劉子勛(孝武帝子)起兵,自稱為帝,召拜為吏部尚書,與鄧琬共輔政。事敗,悅殺琬歸降。復(fù)為太子中庶子。后為雍州刺史。明帝泰始六年,領(lǐng)巴郡太守,未拜,卒。全宋文·卷四十九
悅。(一作「說」。)暢弟,歷中書吏部郎侍中臨海王子頊前將軍長史、南郡太守。晉安王子勛以為司馬,加征虜將軍。及建號,拜領(lǐng)軍將軍、吏部尚書,事敗歸降,復(fù)為太子中庶子,除巴陵王休若衛(wèi)軍長史襄陽太守,尋代休若為雍州刺史寧遠(yuǎn)將軍,復(fù)為休若征西長史南郡太守。泰始六年為三巴校尉,加持節(jié)輔師將軍,領(lǐng)巴郡太守,未拜卒,有集十一卷。
人物簡介
【生卒】:415—473 【介紹】: 南朝宋陳郡長平人,字敬珉。殷孝祖族子。寡嗜欲,熟諳前世掌故。少為文帝所知,見遇與瑯邪王景文相埒。前廢帝永光元年,累遷黃門侍郎,出為山陰王劉休祐右軍長史,南梁郡太守。晉安王劉子勛反,以琰為豫州刺史。明帝知琰受制于杜叔寶等,本無反心,宥罪勸降。子勛敗,琰乃降。終官少府,加給事中。全宋文·卷四十九
琰字敬珉,陳郡長平人。元嘉中,為江夏王義恭征北參軍始興王浚后軍主簿,出為鄱陽晉熙太守,豫州治中從事史。孝武時,臨海王子頊以為冠軍錄事參軍,行吳興郡事,復(fù)為豫州別駕,太宰戶曹屬、丹楊丞、尚書左丞少府、尋陽王子房冠軍司馬、行南豫州事。隨府轉(zhuǎn)右軍司馬。又徙巴陵王休若左軍司馬。永光初除黃門侍郎,出為山陽王休祐右車長史南梁郡太守。泰始初為建武將軍豫州刺史,舉兵應(yīng)晉安王子勛。子勛以為輔國將軍梁郡太守,加豫州,假節(jié),后歸國,為王景文鎮(zhèn)南咨議參軍兼少府。泰豫初除少府,加給事中,元徽初卒,有集七卷。(案,《隋志》作「太子中庶子」,與《本傳》不同。)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一 明律出李氏。秦州隴西人也。八歲棄家。十二為沙門。通十誦。誦維摩法華。從西涼玄高法師。究明禪慧。而深曉律要。復(fù)西游巴蜀。還止江陵琵琶寺。且咨業(yè)于慧徹。聲被荊楚。時山陽王劉休佑為州將。張岱為長史。皆稟戒法。巴陵王休若。建平王景素。稅駕問道。及病。問日早晚。曰已中。乃索水盥漱。泊然而化。
釋僧隱。姓李。秦州隴西人。家世正信。隱年八歲出家便能長齋。至十二蔬食。及受具戒執(zhí)操彌堅(jiān)。常游心律苑妙通十誦。誦法華維摩。聞西涼州有玄高法師禪慧兼舉。乃負(fù)笈從之。于是學(xué)盡禪門深解律要。高公化后。復(fù)西游巴蜀專任弘通。頃之東下止江陵琵琶寺。咨業(yè)于慧徹。徹名重當(dāng)時。道扇方外。隱研訪少時。備窮經(jīng)律。禪慧之風(fēng)被于荊楚。州將山陽王劉休祐及長史張岱。并咨稟戒法。后刺史巴陵王休若及建平王景素。皆稅駕禪房屈膝恭禮。后臥疾少時。問侍者。日中未。答云。已中。乃索水漱口。顏貌怡然忽爾從化。春秋八十矣。時江陵上明寺復(fù)有成具律師。亦善十誦及雜心毗曇等。
人物簡介
【生卒】:423—471 【介紹】: 南朝宋南蘭陵人,本名慧開。蕭思話子。與孝武帝連姻。初為秘書郎,襲封封陽縣侯。為豫章內(nèi)史,有貪暴之名。拜益州刺史,用刑嚴(yán)酷,蜀人懷怨,號稱臥虎。明帝即位,晉安王蕭子勛反,惠開應(yīng)之。及子勛兵敗被殺,明帝以蜀土險(xiǎn)遠(yuǎn),赦不問。尋除少府,加給事中。終以不得志,發(fā)病嘔血卒。全宋文·卷三十九
惠開,思話子,初為秘書郎,轉(zhuǎn)太子舍人、尚書水部郎、始興王浚征北主簿、南徐州治中從事史,徙汝陰王友。又為南徐州別駕、中書侍郎、江夏王義恭大將軍大司馬從事中郎。孝建初自太子中庶子,轉(zhuǎn)黃門侍郎。免,尋除中庶子。丁父艱,服闋,除司徒左長史。大明初,出為海陵王休茂北中郎長史、寧朔將軍、襄陽太守,行雍州州府事,襲爵封陽縣侯。還為新安王子鸞冠軍長史,行吳郡事,遷豫章內(nèi)史,入為尚書吏部郎。不拜,徙御史中丞,進(jìn)侍中。母憂去職。起為輔國將軍青冀二州刺史,不行,改督益寧二州刺史。明帝即位,進(jìn)號冠軍將軍,又進(jìn)平西將軍,改督為都督,尋除晉平王休祐驃騎長史、南郡太守,入為少府,加給事中。又除巴陵王休若征西長史、寧朔將軍、南郡太守,未拜,有集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