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顧眾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有弟子三人。
相與居于相之鼓山。
不行分衛(wèi)。
而爐火黃白醫(yī)藥以自給。
高帝嘗過而問之。
應(yīng)對不思。
隨事而當(dāng)。
帝因賜酒并蒸豚。
即飲啖。
至醉飽無所讓。
帝既去。
豐召弟子謂曰。
為我屏除床下物。
及發(fā)床。
乃見向之蒸豚酒等具在。
傳以為異。
時石窟寺有一僧。
自以坐禪獲證悟。
每至日西。
則東望山巔。
有丈八金像。
其僧私喜。
謂靈像獨為己現(xiàn)。
他人不能知也。
閱兩月馀。
夜臥房中。
聞?wù)黹g語聲曰。
天下別無佛。
今汝已成道矣。
即是佛也。
汝當(dāng)自珍重。
佛身切莫輕脫。
其僧于是驕慢矜持。
視儕輩如草芥。
語輒指??顧眾曰。
汝等亦識真佛否。
泥龕畫像。
其于說法度人之事。
既莫施設(shè)。
皆以為佛而妄加禮敬。
汝又焉識真者哉。
此墮阿鼻地獄業(yè)也。
然眸子盡赤。
動呼無常。
一寺以為狂。
舁詣豐所。
使治之。
豐遽問曰。
汝見東山上金佛乎。
曰然。
又問。
汝聞?wù)黹g語聲乎。
曰然。
豐曰。
此風(fēng)動失心耳。
不早療。
且難制。
因針三處良已。
及豐將終。
指示其弟子灶旁地曰。
吾久勞汝谷汲。
今報汝以此。
正可用之無竭也。
隨于其地去一方石。
而玄泉澄映。
雖歷旱潦。
不盈涸。
至今存。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釋道豐。未詳氏族。世稱得道之流。與弟子三人居相州鼓山中。不求利養(yǎng)?;蛟?。練丹黃白醫(yī)療占相。世之術(shù)藝無所不解。齊高往來并鄴。常過問之。應(yīng)對不思隨事標舉。帝曾命酒并蒸肫。敕置豐前令遣食之。豐聊無辭讓。極意飽啖。帝大笑。亦不與言。駕去后謂弟子曰。除卻床頭物。及發(fā)撤床。見向者蒸肫猶在都不似啖嚼處。時石窟寺有一坐禪僧。每日至西則東望山巔有丈八金像現(xiàn)。此僧私喜謂睹靈瑞。日日禮拜如此可經(jīng)兩月。后在房臥。忽聞?wù)黹g有語謂之曰。天下更何處有佛。汝今道成。即是佛也。爾當(dāng)好作佛身。莫自輕脫。此僧聞已便起特重。傍視群僧猶如草芥。于大眾前側(cè)手指胸云。爾輩頗識真佛不。泥龕畫像語不能出唇。智慮何如。爾見真佛不知禮敬。猶作本日欺我。悉墮阿鼻。又眼精己赤叫呼無常。合寺知是驚禪。及未發(fā)前輿詣豐所。徑即謂曰。汝兩月已來常見東山上現(xiàn)金像耶。答曰實見。又曰。汝聞?wù)黹g遣作佛耶。答曰實然。豐曰。此風(fēng)動失心耳。若不早治或狂走難制。便以針針三處。因即不發(fā)。及豐臨終謂弟子曰。吾在山久。令汝等有谷汲之勞。今去無以相遺。當(dāng)留一泉與汝。既無陟降辛苦努力勤修道業(yè)。便指灶旁去一方石。遂有玄泉澄映。不盈不減。于今見存。
神僧傳·卷第三
釋道豐。未詳氏族。世稱得道之流。與弟子三人居相州鼓山中不求利養(yǎng)。世之術(shù)藝無所不解。齊高帝往來并鄴常過問之。應(yīng)對不思隨事標舉。帝曾命酒并蒸肫。敕置豐前令遣食之。豐略無辭讓極意飽啖。帝大笑。亦不與言。駕去后謂弟子曰。除卻床頭物。及發(fā)撤床見向者蒸肫猶在。都不似啖嚼處。時石窟寺有一坐禪僧。每日至西。則東望山巔有丈八金像現(xiàn)。此僧私喜謂睹靈瑞。日日禮拜。如此可經(jīng)兩月。后在房臥。忽聞?wù)黹g有語。謂之曰。天下更何處有佛。汝今成道即是佛也。爾當(dāng)好作佛身莫自輕脫。此僧聞已便起持重。傍視群僧猶如草芥。于大眾前側(cè)手指胸云。爾輦頗識真佛不。泥龕畫像語不能出唇。知慮何如。你見真佛不知禮敬。猶作本目期我悉墮阿鼻。又眼精已赤叫呼無常。合寺知是驚禪。及未發(fā)前舁詣豐所。徑問曰。汝兩月已來常見東山上現(xiàn)金像耶。答曰。實見。又曰。汝聞?wù)黹g遣作佛耶。答曰。實然。豐曰。此風(fēng)動失心耳。若不早治或狂走難制。便以針針三處。因即不發(fā)。及豐臨終謂弟子曰。吾在山久。令汝等有谷汲之勞。今去無以相遺。當(dāng)留一泉與汝。既無陟降辛苦。努力勤修道業(yè)。便于灶傍去一方石。遂有玄泉。澄映不盈不減。于今見存。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約744—約825 俗姓周,南康(今屬江西)人。
年已長始出家,后嗣馬祖道一。
至廬山五老峰,愛其靈異,遂止住數(shù)年。
世稱高城和尚。
敬宗寶歷中卒,年82歲。
宋高僧傳》卷二〇有傳。
祖堂集》卷一四收長篇歌行1篇,《宗鏡錄》曾多次節(jié)引,《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南康周氏子也。家世業(yè)儒。后尤進于岐黃之學(xué)。凡僧之有疾者。召之使治。必投之良劑。起其危篤。而辭其謝禮。以故多從林下游。而禪悅法喜之益。尤所慕嗜。遂依郡之平田山寶積院沙門師愿。而落發(fā)焉。尋謁大寂禪師于豫章。得心法。登廬山。卜居五老峰。食橡栗。飲溪澗。如是數(shù)年。而神人仙圣或過之。俄施幣云委。而戶屨響臻矣。寶歷中。示寂。壽八十二。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法藏。俗姓周氏。南康人也。稚齡爽俊始研尋史籍。而于醫(yī)方明得其工巧。同支法存之妙用焉。有門僧臥疾。幾云不救。藏切脈處方。信宿平復(fù)。其僧多接談玄。自爾萌出塵之意。年已長矣。懇辭親投本郡平田山寶積院從愿師下。受教納戒。后游謁大寂禪師。言喻若石之投水。翛然北下廬山登五老峰。愛其靈異獨止寒林。采橡栗掬溪澗。聊延形氣而止數(shù)年有二仙乘云而來。終日談?wù)摗;蛄粝?。或?jīng)月不來?;蚶^日而至。他人有見者旁說不同。及乎學(xué)僧臻萃全無蹤跡。又一日告辭藏云。且歸山去師當(dāng)好住。由是道且馨香檀越共營一院。寶歷中示滅。年八十二。其年三月四日入塔云。 系曰。藏隱五老峰。時二仙來終日談?wù)撜吆巍Mㄔ?。昔劉向輯列仙云。若干人見于?nèi)典歟。又裴周桐柏三真人弟子。各半學(xué)佛法可非來問道乎。詩中草蟲之應(yīng)阜螽同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5 【介紹】: 五代時僧。嘉禾人。住會稽大善寺,博通內(nèi)外。有《義評鈔》、《述義章》及文集等。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虛受。嘉禾禦兒人。咸通中充左街鑒義。廣明中住大善寺。后唐同光初住京左街敬愛寺。賜紫。三年卒。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嘉永禦兒人。
既納戒。
即負笈習(xí)學(xué)上都。
通經(jīng)明論。
不怠宣導(dǎo)。
咸通中累應(yīng)奉圣節(jié)祝贊。
仍充左街鑒義。
流輩弭伏。
廣明中黃巢犯闕。
逃難至越因開涅槃維摩二經(jīng)于大善寺。
且以謙雅諸師所釋。
崇福疏繁略不中。
同光中。
遂作義評鈔十四卷。
又鈔解俱舍論疏賈曾侍郎。
沙門圓暉等。
序。
馀若法華百法唯識各有別行義章。
惟狷急與世寡合。
畜弟子終無可其意者。
嘗自執(zhí)?治食。
薪生濕旅吹旅滅。
怒沃之水。
終日不復(fù)食。
晚年目昏眩每講輒載竹竺。
以其不為日光所爍。
爾或譏其慢眾。
受怡然不以介意。
元帥武肅錢王行部。
至越受出謁。
王。
素向風(fēng)禮之。
有加。
乾化中。
度戒召充監(jiān)壇選練職。
吳越此職自受始。
同光間。
王薦于朝。
乞賜紫衣。
詔且至受方講上生經(jīng)疏序有曰。
若洪爐而虛受。
受忽置麈尾顧眾曰。
某得名無典實乃爾耶。
何謂虛受。
因狀以聞。
王嘆曰。
此僧之于榮命不可得矣。
其言蓋先讖也。
歲乙酉受終誥牒降元帥府。
時天下瓜裂。
使者之來必由青州泛海而南。
風(fēng)波之險。
非期月莫足以達岸。
至是始詢知。
其登舟之日。
正受讖言之日也。
何武肅之能前察哉。
宋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虛受。嘉禾禦兒人也。納戒后于上都習(xí)學(xué)。內(nèi)外博通傳講數(shù)本大經(jīng)論不憚宣導(dǎo)。咸通中累應(yīng)奉圣節(jié)充左街鑒義。輩流孰不弭伏。及廣明中京闕盜據(jù)。逃難邐迤抵越大善寺。同好者命講涅槃維摩二經(jīng)。即天祐年中也。因憤謙雅等師釋崇福疏繁略不中其猶以水濟水終無必濟焉。遂撰義評鈔十四卷。同光中方畢軸。又因講俱舍論疏。有賈曾侍郎序次僧圓暉序。皆著鈔解之。其文富贍昔嘗染指知焉。受于涅槃辯而非略。仍多駁議小遠之疏。免為青蠅之玷。馀則法華百法唯識各有別行義章。受性且狷急與人不同。畜弟子無一可中。嘗自執(zhí)爨饌齋食。柴生火滅復(fù)吹又熸。怒發(fā)汲水沃之。終日不食而講焉。及晚年眼昏甚。登師子座戴竹笠而講。貴目不閃爍爾?;蜃I其慢眾。受亦不介意。屬武肅王錢氏按部至越。遂出謁見。王素向風(fēng)。乃加優(yōu)禮。言勞再三。暨乾化中于會稽開元寺度戒。命之充監(jiān)壇選練。吳會間行此職者自受始也。王表于朝廷薦其紫衣。莊宗制賜行人赍至營丘。時受講當(dāng)上生經(jīng)疏序。至若洪鐘而虛受。受舍麈柄言曰。某得名無典實。今后更為虛受。小子識之。及狀聞王。王曰。此僧必?zé)o恩命分。何名虛受乎。至同光乙酉歲。受終迨海艦赍誥牒來?;浣K日正到青社。果符武肅之言。有文集數(shù)卷。述義章三十馀卷行之于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6—973 【介紹】: 五代時僧。杭州馀杭人,俗姓劉。應(yīng)試不遂,乃出家。初依本州開元寺智恭習(xí)天臺止觀。曾參鏡清、華嚴兩禪師。后謁南院颙禪師,言下大徹玄旨,依止六年,得其法嗣。四眾請主汝州風(fēng)穴寺,世稱風(fēng)穴和尚。門人錄其上堂法語為《風(fēng)穴語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6—973 一作延昭,俗姓劉,余杭(今屬浙江)人。五代時禪僧。初于越州鏡清院出家,后至襄州華嚴院,嗣南院守廓。晚住汝州風(fēng)穴寺,世稱風(fēng)穴和尚?!?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一三,《天圣廣燈錄》卷一五有傳。《古尊宿語錄》卷七收其語錄。《天圣廣燈錄》存其詩偈5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補入。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延昭俗姓劉氏。馀杭人。咸通中鎮(zhèn)州保壽寺沙門。
禪林僧寶傳·卷第三
師諱延沼。
以偽唐乾寧三年十二月。
生于馀杭劉氏。
少魁礨。
有英氣。
于書無所不觀。
然無經(jīng)世意。
父兄強之仕。
一至京師。
即東歸。
從開元寺智恭律師。
剃發(fā)受具。
游講肆。
玩法華玄義。
修止觀定慧。
宿師爭下之。
棄去游名山。
謁越州鏡清怤禪師。
機語不契。
北游襄沔間。
寓止華嚴。
時僧守廓者。
自南院颙公所來。
華嚴升座曰。
若是臨濟德山。
高亭大愚。
鳥窠船子下兒孫。
不用如何若何。
便請單刀直入。
廓出眾便喝。
華嚴亦喝。
廓又喝。
華嚴亦喝。
廓禮拜起。
指以顧眾曰。
這老漢一場敗缺。
喝一喝歸。
風(fēng)穴心奇之。
因結(jié)為友。
遂默悟三玄旨要。
嘆曰。
臨濟用處如是耶。
廓使更見南院。
問曰。
入門須辨主。
端的請師分。
南院左拊其膝。
風(fēng)穴便喝。
南院右拊其膝。
風(fēng)穴亦喝。
南院曰。
左邊一拍且止。
右邊一拍作么生。
風(fēng)穴曰。
瞎南院反取拄杖。
風(fēng)穴笑曰。
盲枷瞎棒。
倒奪打和尚去。
南院倚拄杖曰。
今日被黃面浙子鈍置。
風(fēng)穴曰。
大似持缽不得詐言不饑。
南院曰。
子到此間乎。
曰是何言歟。
南院曰好問汝。
曰亦不可放過。
便禮拜。
南院喜賜之坐。
問所與游者何人。
對曰。
襄州與廓侍者同夏。
南院曰。
親見作家。
風(fēng)穴于是俯就弟子之列。
從容承稟。
日聞智證。
南院曰。
汝乘愿力。
來荷大法。
非偶然也。
問曰。
汝聞臨濟將終時語不。
曰聞之。
曰臨濟曰。
誰知吾正法眼藏。
向這瞎驢邊滅卻。
渠平生如師子。
見即殺人。
及其將死。
何故屈膝妥尾如此。
對曰。
密付將終。
全主即滅。
又問。
三圣如何亦無語乎。
對曰。
親承入室之真子。
不同門外之游人。
南院頷之。
又問。
汝道四種料簡語。
料簡何法。
對曰。
凡語不滯凡情。
即墮圣解。
學(xué)者大病。
先圣哀之。
為施方便。
如楔出楔。
曰。
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曰新出紅爐金彈子。
簉破阇梨鐵面門。
又問。
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曰芻草乍分頭腦裂。
亂云初綻影猶存。
又問。
如何是人境俱奪。
曰躡足進前須急急。
促鞭當(dāng)鞅莫遲遲。
又問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曰常憶江南三月里。
鷓鴣啼處百花香。
又問曰。
臨濟有三句。
當(dāng)日有問。
如何是第一句。
臨濟曰。
三要印開朱點窄。
未容擬議主賓存。
風(fēng)穴隨聲便喝。
又曰。
如何是第二句。
臨濟曰。
妙解豈容無著問。
漚和爭赴截流機。
風(fēng)穴曰。
未問已前錯。
又問曰。
如何是第三句。
臨濟曰。
但看棚頭弄傀儡。
抽牽全藉里頭人。
風(fēng)穴曰。
明破即不堪。
于是南院以為。
可以支臨濟。
幸不辜負興化先師。
所以付托之意。
風(fēng)穴依止。
六年辭去。
后唐長興二年。
至汝水。
見草屋數(shù)椽依山。
如逃亡人家。
問田父。
此何所。
田父曰。
古風(fēng)穴寺。
世以律居。
僧物故。
又歲饑。
棄之而去。
馀佛像鼓鐘耳。
風(fēng)穴曰。
我居之可乎。
田父曰可。
風(fēng)穴入留止。
日乞村落。
夜燃松脂。
單丁者七年。
檀信為新之。
成叢林。
偽晉天福二年。
州牧聞其風(fēng)。
盡禮致之。
上元日開法。
嗣南院。
偽漢乾祐二年。
牧移守郢州。
風(fēng)穴之避寇往依之。
牧館于郡齋。
寇平。
汝州有宋太師者。
施第為寶坊。
號新寺。
迎風(fēng)穴居焉。
法席冠天下。
學(xué)者自遠而至。
升座曰。
先師曰。
欲得親切。
莫將問來問。
會么。
問在答處。
答在問處。
雖然如是。
有時問不在答處。
答不在問處。
汝若擬議。
老僧在汝腳跟底。
太凡參學(xué)眼目。
直須臨機。
大用現(xiàn)前。
勿自拘于小節(jié)。
設(shè)使言前薦得。
猶為滯殼迷封。
句下精通。
未免觸途狂見。
應(yīng)是向來依他作解。
明昧兩岐。
與汝一切掃卻。
直教個個如師子兒。
吒呀地。
對眾證據(jù)。
哮吼一聲。
壁立千仞。
誰敢正眼覷著。
覷著即瞎卻渠眼。
又曰。
若立一塵。
家國興盛。
野老顰頞。
不立一塵。
家國喪亡。
野老安貼。
于此明得。
阇梨無分。
全是老僧。
于此不明。
老僧即是阇梨。
阇梨與老僧。
亦能悟卻天下人。
亦能瞎卻天下人。
欲識阇梨么。
拊其左膝曰。
這里是。
欲識老僧么。
拊其右膝曰。
這里是。
于時莫有善其機者。
偽周廣順元年。
賜寺名廣慧。
二十有二年。
以宋開寶六年癸酉八月旦日。
登座說偈曰。
道在乘時須濟物。
遠方來慕自騰騰。
他年有叟情相似。
日日香煙夜夜燈。
至十五日。
跏趺而化。
前一日手書別檀越。
閱世七十有八。
坐五十有九夏。
有得法上首。
住汝州首山念禪師。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風(fēng)穴延沼禪師。馀杭劉氏子。少魁礨有英氣。于書無所不窺。然無經(jīng)世意。初祝發(fā)業(yè)教義。久乃歸禪。發(fā)跡于鏡清怤公。針芥不投。乃北游湘沔。遇守廓上座。南院侍者也。乃密探南院宗旨。忻然赴之。初見不禮拜。便問曰。入門須辯主。端的請師分。院以左手拊膝。師便喝。院右手拊膝。師亦喝。院曰。左邊一拍且止。右邊一拍作么生。師曰。瞎。院擬拈拄杖。師曰。作甚么。奪拄杖打著老和尚。莫言不道。院倚拄杖曰。三十年住持。今日被黃面浙子上門羅織。師曰。和尚大似持缽不得。詐言不饑。院曰。子到此間乎。師曰。是何言與。院曰好問汝。師曰。也不得放過。便禮拜。南院喜賜坐命茶。因問所與游者何人。對曰。襄州與廓侍者同夏。院曰。親見作家來。始敘師資禮。依止六年。辭去至汝水。住風(fēng)穴廢寺。日乞村落。夜燃松脂。單丁者七年。而后學(xué)徒麇至。開法嗣南院法席。冠天下傳法者。首山念公。與廣慧真也。一日上堂曰。若立一塵。家國興盛。野老顰蹙。不立一塵。家國喪亡。野老安帖。于此明得。阇黎無分。全是老僧。于此不明。老僧即是阇黎。阇黎與老僧。能悟天下人。能瞎天下人。欲識阇黎么。拊左膝曰。這里是。欲識老僧么。拊右膝曰。這里是。其辯才無礙如此。以宋開寶六年癸酉八月旦日。登座說偈。至十五日。加趺而化。閱世七十有八。坐五十九夏。 系曰。廓侍者以三喝。觕忤老華嚴時。師為維那。上方丈問訊。嚴曰。汝來適守廓不應(yīng)當(dāng)眾扭捏。老僧須痛與一頓趁出。師曰。趁他遲了也。他是臨濟下兒孫。本分如此。師舉似廓。廓曰。汝何必勸止。我未問前早要棒吃得我話行。如今搭卻我話也。穴曰。雖然已聞天下矣。廓公四楞塌地。師壁立萬仞。老華嚴一矮人看場耳。臨濟宗所以不可攀仰湊泊也。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明辯(一○八五~一一五七),號正堂,俗姓俞,湖州(今屬浙江)人。年十九事報本蘊禪師,圓顱受具。后謁徑山妙湛慧禪師等名宿,晚依清遠。住湖汌道場寺。為南岳下十五世,龍門清遠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三?!?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六十二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四
禪師諱明辨。
吉安州俞氏之子。
說法于郡之道場山。
以正堂自號。
據(jù)令端方。
毫不茍貸。
每緇素入山請法。
必令先具香設(shè)拜佛眼遠和尚。
然后受謁。
謁者悚然。
有問。
語默涉離微。
如何通不犯。
辨曰。
橫身三界外。
獨脫萬機。
前曰。
秖如風(fēng)穴道。
長憶江南三月里。
鷓鴣啼處百花香。
又作么生。
辨曰。
說者個不唧??漢作么。
曰。
嫩竹搖金風(fēng)細細。
百花鋪地日遲遲。
曰。
你向甚么處見風(fēng)穴。
僧曰。
耳里眼里絕蕭灑。
曰。
料掉沒交涉。
又問。
如何是佛。
辨曰。
無柴燒猛火。
如何是法。
曰。
貧做富裝裹如何是。
僧曰。
賣扇老婆手遮日。
如何是一喝如金剛王寶劍。
曰。
古墓毒蛇頭帶角。
如何是一喝如踞地獅子。
曰。
虛空笑點頭。
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
曰。
石人拍手笑呵呵。
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曰。
布袋里豬頭。
如何是向上事。
曰。
鋸解秤錘。
如何是和尚栗棘蓬。
曰。
不答此話。
曰。
為甚么不答。
辨大笑曰。
吞不進。
吐不出。
辨機要精悍。
每經(jīng)旬掩室。
即近侍罕得見進。
然其章訓(xùn)痛絕。
名根不把玩不暴用。
故及門皆三二十載。
韜神晦穎。
諸方有盛名者。
率聞而欽畏之。
暮年上堂云。
猛虎口邊拾得。
毒蛇頭上安排。
更不釘樁搖櫓。
回頭別有生涯。
婆子被我勘破了。
大悲院里有村齋。
又上堂。
以杖左卓云。
三十二相無此相。
右卓云。
八十種好無此好。
僧繇一筆。
畫成志公。
露出草稿。
又卓杖顧眾曰。
莫懊惱。
直下承當(dāng)休更討。
下座。
歸方丈。
跏趺而化。
火后得舍利。
塔于仙人山。
雪堂。
見辨達磨贊乃嘆曰。
當(dāng)今滿目珠璣。
慰我白首。
獨有此耳。
其詞曰。
升元閣前懡?。
洛陽峰畔乖張。
皮髓傳成話??。
只履無處埋藏。
不是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贊曰。
辨公初至少林。
覽立雪遺跡。
乃至隕涕。
及出世。
必指人知其得法源委。
昧者往往以世諦失之。
蓋擇乳在鵝王也。
當(dāng)時佛眼門下。
作略逸群。
獨于辨公。
俱嗟不及。
嗚呼熠熠赤幟。
皎皎白眉。
千秋節(jié)合。
其揆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