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足

共 5 首
北方童謠 南北朝 · 無名氏
南史曰:梁武帝時。魏降人王足陳計求堰淮水以灌壽陽。引北方童謠云云。帝發(fā)淮陽戶丁及戰(zhàn)士二十萬筑之。以康絢督其事。南起浮山。北抵巉石。堰成。長九里。高二十丈。夾堤并樹杞柳。軍人安堵其上。魏軍竟?jié)⒍鴼w。水之所及。方數(shù)百里。魏壽陽城戍。稍徙頓八公山。
荊山為上格,浮山為下格。
潼沱為激溝,并灌鉅野澤。
⑴ ○梁書康絢傳。南史康絢傳。《御覽》七十三引梁典?!队[》三百二十一?!对娂o(jì)》九十七。
浮山堰賦(并引)(1069年) 北宋 · 秦觀
梁武帝天監(jiān)十三年,用魏降人王足計,欲以淮水灌壽陽,乃假太子右衛(wèi)康絢節(jié)督卒二十萬,作浮山堰于鐘離,而淮流湍駛漂疾,將合復(fù)潰。
或曰:「淮有蛟龍,喜乘風(fēng)雨壞岸,其性惡鐵」。
絢以為然,乃引東西冶鐵器數(shù)千萬斤,益以薪石沉之,猶踰年乃合。
堰袤九里,水逆淮而上,所蒙被甚廣。
魏人患之,果徙壽陽戍頓八公山,馀民分就岡壟。
未幾淮暴漲,堰壞,奔于海,有聲如雷,水之怪祅蔽流而下,死者數(shù)十萬人。
初,鎮(zhèn)星犯天江,而堰實退舍而壞。
嗚呼,異哉!
感而作《浮山堰賦》,其詞曰:
繄四瀆之并釃兮,實脈絡(luò)于坤靈。
惟長淮之湠漫兮,自桐柏而發(fā)源。
貫江河以下騖兮,拉泗、沂而左奔。
走獰雷以赴海兮,駕扶搖而薄山。
固元氣之宣節(jié)兮,熄眾兆之災(zāi)患。
粵蕭梁之服命兮,抗北魏以爭衡。
信降虜之詭計兮,阻湯湯而倒征。
依兩崖以受土兮,羌合脊于中央。
揵竹甾石之不足兮,又沈鐵以厭不祥。
袤九里以中峙兮,截萬派之奔茫。
大堤矻乎如墉兮,杞柳菀其成行。
展源深而支永兮,雖暫否而必通。
倏鯨吼以奔潰兮,與蒼蒼而俱東。
若燃犀之照渚兮,旅百怪而爭遒。
??馬怒而噓蹀兮,虎蛟咆而相糾。
哀死者之?dāng)?shù)萬兮,孤魂逝其焉游?
背自然以司鑿兮,固神禹之所惡。
世茍近以昧遠(yuǎn)兮,或不改其此度。
螳螂怒臂以當(dāng)車兮,精衛(wèi)銜石而填海。
憯梁人之不思兮,卒取非于異代。
豈方迫于尋引兮,不遑議夫無窮?
將奸臣取容以幸入兮,公相援而欺蒙?
抑五材囚壯之有數(shù)兮,特假手于憧憧?
系曰:敦阜寇冥大川屯,精氣扶輿變乾文。
運徒力頓漂無垠,潮波復(fù)故彌億年。
海子橋西風(fēng)大作,撲面驚砂似飛雹。
蹇驢局促驅(qū)不前,仆夫睢盱行屢卻。
傍人指點笑相語,誰遣先生此行樂。
韓公半醉紗帽偏,童子竦立高吟肩。
惟有王郎跛能履,拄杖落手心茫然。
君平杖頭無酒錢,羊市街西尋鄭虔。
從此避風(fēng)如避箭,閉門經(jīng)月不相見。
剝啄移時始啟關(guān),旋吸清泉沃塵面。
墻頭濁醪如井泉,沈醉不虞歸路遠(yuǎn)。
城南招提老贊公,三日不見心忡忡。
回鞭便欲造虛白,驚見斜陽天際紅。
歸來獨坐增永慨,三復(fù)平生康節(jié)戒。
青燈永夜長自憐,白首相隨惟影在。
故山萬里孤云飛,一身憔悴誰復(fù)知。
從今風(fēng)雨閒柴扉,養(yǎng)取病鶴江南歸。
厥初欲鴟張,其終戢鱗翮。
禍自起蕭墻,奔我錦城域。
謇謇庾將軍,高麗真羽翼。
率萱泛海投,麗王賜食邑。
始云王足下,卒稱甄臣妾。
哀鳴懲我懟,聲罪整兵卒。
伏刃無其辭,遂平百濟(jì)國。
莫把天心看渺茫,臺城有意餓蕭皇(淮堰之筑,梁武帝誤聽降人王足之謀,灌魏軍壽陽三百馀里,后又不修,以致三百里魚龍萬怪,毒害生靈,何啻萬萬。)。
既憑一夢收侯景,何忍三軍灌壽陽。
是堰安危梁武帝,此湖功罪靳文襄。
分明要借清黃會,豈有清河長借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