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東晉會稽山陰人,字世康。初為郡功曹,察孝廉,除郎中。晉元帝時拜駙馬都尉、尚書祠部郎,太興三年,轉(zhuǎn)中書郎,出為廣武將軍、東陽太守,以清潔見稱。成帝立,為侍中。咸和三年,蘇峻作亂,帝被遷于石頭城,潭隨侍帝側(cè)。峻平,以功封永安伯,累遷左光祿大夫,領(lǐng)國子祭酒、本國大中正,加散騎常侍??档哿ⅲ怨獾摯蠓蛑率?。謚簡。全晉文
潭字世康,會稽山陰人,為郡功曹,察孝廉,元帝以為丞相西閣祭酒,及帝踐阼,拜駙馬都尉、奉朝請、尚書祠部郎,為瑯邪王郎中令,遷王導(dǎo)驃騎司馬,轉(zhuǎn)中書郎,出為廣武將軍東陽太守,成帝即位,以為散騎常侍侍中,賜爵永安伯,遷大尚書,徙廷尉,累遷左光祿大夫,領(lǐng)國子祭酒本國大中正,康帝初以光祿大夫致仕,卒年八十,贈侍中,謚曰簡。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三十七【生卒】:296—344 【介紹】: 東晉潁川鄢陵人,字季堅。庾亮弟。初征秘書郎。預(yù)討華軼功,封都鄉(xiāng)侯。明帝時,為司徒右長史,出補吳國內(nèi)史。成帝咸和二年,蘇峻反,冰不能御,棄郡奔會稽。后率眾擊走峻將張健,赴援京師,攻拔石頭城。峻平,入為中書監(jiān)、揚州刺史、都督揚豫袞三州軍事。咸康五年,王導(dǎo)死,冰執(zhí)政,勤于政務(wù),然頗任威刑。成帝死,康帝立,仍以舅氏當朝。康帝將死,冰意在司馬昱(簡文帝)。及帝死,何充奉遺旨立穆帝。遂求外出,為江州刺史,鎮(zhèn)武昌。尋病卒。
冰字季堅,亮弟。徵秘書郎,封都鄉(xiāng)侯,王導(dǎo)請為司徒右長史,出補吳興內(nèi)史,徙振威將軍、會稽內(nèi)史,入為中書監(jiān)、揚州剌史、都督揚豫兗三州軍事、征虜將軍、假節(jié),代王導(dǎo)輔政,進號左將軍。康帝即位,進車騎將軍,出為江州刺史,假節(jié)、鎮(zhèn)武昌,卒,贈侍中、司空,謚曰忠成。有集二十卷。
人物簡介
【介紹】: 東晉廬江尋陽人,字道淵。篤行純素,仁讓廉潔。司徒王導(dǎo)辟,不就,隱于南山。耕而后食,親友饋贈,一無所受。成帝征為國子博士,不起。康帝以散騎常侍征,辭老疾不至。康帝建元初庾翼將北攻石虎,大發(fā)僮客以充戎役,特免其家,湯仍依所調(diào)限,放免其仆,使令編戶為百姓。年七十三卒。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二十九【生卒】:303—368 【介紹】: 東晉太原晉陽人,字懷祖。王承子。少孤,事母至孝,不求聞達。襲父爵。年十三,未知名,人謂之癡。司徒王導(dǎo)以門第辟為中兵屬,成帝咸和九年,司馬岳為驃騎將軍,召補功曹,出為宛陵令,遷會稽內(nèi)史。蒞政清肅,終日無事。累典州郡,祿賜皆散諸親故。官至尚書令。卒謚簡。
述字懷祖,渾弟湛之孫。襲父承爵藍田縣侯。司徒王導(dǎo)辟為中兵屬。歷康帝驃騎功曹,除宛陵令。庾冰請為征虜長史,補臨海太守。遷建威將軍、會稽內(nèi)史,代殷浩為揚州刺史,加征虜將軍,尋遷散騎常侍尚書令。卒、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謚曰穆,以避穆帝改謚曰簡,有集八卷。
人物簡介
【生卒】:305—345 【介紹】: 東晉潁川鄢陵人,字稚恭。庾亮弟。初為陶侃太尉府參軍。石城被圍,翼屢設(shè)奇兵,潛致糧仗,賜爵都亭侯。成帝咸康六年,亮死,代亮都督江、荊等六州諸軍事、荊州刺史、鎮(zhèn)武昌。戎政嚴明,經(jīng)略深遠。康帝建元元年,不顧朝議反對,征發(fā)所統(tǒng)六州奴仆及車牛驢馬,傾四萬兵北上,大舉攻后趙、成漢。次年,前鋒兵敗,還鎮(zhèn)夏口,不久病死。全晉文·卷三十七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十三【生卒】:324—384 【介紹】: 即褚蒜子。東晉康帝后。河南陽翟人。褚裒女。聰明有器識,以名家選為瑯邪王妃。康帝嗣位,立為后。康帝死,穆、哀、廢、簡文、孝武五帝皆年幼即位,后均臨朝輔政,達三十余年。簡文帝尊之為崇德太后。卒謚獻。
后諱蒜子,河南陽翟人,征北將軍褚裒女。康帝為瑯邪王,納為妃。及即位,立為皇后。穆帝即位,尊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升平元年歸政居崇德宮,及哀、廢二帝時,復(fù)臨朝稱制。簡文即位,尊為崇德皇太后。孝武即位,復(fù)臨朝稱制,太元元年歸政,至九年崩。在位四十年。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十【生卒】:343—361 【介紹】: 即司馬聃。東晉皇帝,字彭子。康帝子。二歲即位,褚太后臨朝,會稽王司馬昱輔政。在位期間,大將桓溫以荊州刺史都督荊、司等六州軍事。穆帝永和三年,桓溫進軍成都,西滅成漢,北伐前秦,軍至灞上,收復(fù)洛陽,聲勢日盛,總攬內(nèi)外大權(quán)。時褚哀、殷浩等先后北伐,均未成功。升平元年,穆帝始親政,無所作為,病死。在位十七年。廟號孝宗。
帝諱聃,字彭子,康帝子。建元二年九月即位,改元二:永和、升平。在位十七年,謚曰穆皇帝,廟號孝宗。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釋志若,字耶溪,姓姚氏,山陰人也。母晏氏嘗禱于白衣觀音,祈生佳兒,夢跣足頭陀謂之曰:“吾與汝作獅子兒。”覺而舉。若性機穎,幼喜念佛,合掌趺坐,貌如老僧。父早喪,母孀居,七歲母病,日夜悲泣,母臨終囑曰:“汝宿僧也,無負本愿。”言訖而逝。若以遺命,尋禮會稽華嚴賢出家,年十七始薙染,居常切念生死,即之牛頭山矢念參究。未幾,從荊山法師聽《法華經(jīng)》于天臺,即隱山中憤求向上,單棲六載,偶觸境有省。年二十六,聞雪浪恩開法于南都,乃瓢笠而往,先從棲霞素庵受具,遂依雪浪座下,執(zhí)業(yè)十有二載,研窮諸經(jīng)論,深造玄奧。明萬歷己丑,攜李創(chuàng)慧華庵,沈司馬岳水部延若居之。庚寅,陸太宰五臺管僉憲東溟劉柱史子威,請講《楞嚴》于吳門。壬辰,講《法華》于杭之靈隱。明年,講《楞伽》于凈慈。壬寅,棲息武林飛來峰,北有永福寺故址,廢入民間,潘太常贖建佛閣禪堂,既成以若居之。三吳兩浙皆宗若教化,隨在列剎開演諸經(jīng)論者三十馀處,坐禪五十馀期,稱一代師匠云。寂于萬歷丁巳某月九日,壽六十有四,臘四十有七。先一日示微疾,手書遺憨山,囑弟子曰:“我留最后供,必為獻之。”明日索浴,自起更衣,端坐而逝。生平清節(jié)自守,應(yīng)世皦然,三衣之外無長物,臨化脫然無掛礙,蓋乘夙慧般若根深,人未易察也。憨山為擷其芳菲,以詔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