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峻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全晉文
僧度姓王,名晞,字玄宗,東莞人,后為僧改名。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王氏。始名晞。字玄宗。東莞人也。少孤。天姿秀發(fā)。獨事母。以孝聞。年十六。求同郡楊德慎女茗華為妻。既納采矣。而苕華母亡。俄其父又亡。繼而晞母亦亡。由是感悟。易名出家。妻移書以承宗奉祀之義勸焉。系之以詩。辭尤悽惋。度不為動。答書與詩。以見其志。而絕之。卒究群經(jīng)。著毗曇旨歸。行世。
高僧傳·卷第四 義解一
竺僧度。
姓王。
名晞。
字玄宗。
東莞人也。
雖少出孔微。
而天姿秀發(fā)。
至年十六神情爽拔卓爾異人。
性度溫和鄉(xiāng)鄰所羨。
時獨與母居。
孝事盡禮。
求同郡楊德慎女。
亦乃衣冠。
家人女字苕華。
容貌端正又善墳籍。
與度同年。
求婚之日即相許焉。
未及成禮。
苕華母亡。
頃之苕華父又亡。
庶母亦卒。
度遂睹世代無常。
忽然感悟。
乃舍俗出家。
改名僧度。
跡抗塵表避地游學(xué)。
苕華服畢自惟三從之義無獨立之道。
乃與度書。
謂發(fā)膚不可傷毀。
宗祀不可頓廢。
令其顧世教。
改遠志曜翹爍之姿于盛明之世。
遠休祖考之靈。
近慰人神之愿。
并贈詩五首。
其一篇曰。
大道自無窮。
天地長且久。
巨石故叵消。
芥子亦難數(shù)。
人生一世間。
飄忽若過牖。
榮華豈不茂。
日夕就彫朽。
川上有馀吟。
日斜思鼓缶。
清音可娛耳。
滋味可適口羅紈可飾軀。
華冠可曜首。
安事自剪削。
耽空以害有。
不道妾區(qū)區(qū)。
但令君恤后。
度答書曰。
夫事君以治一國。
未若弘道以濟萬邦。
安親以成一家。
未若弘道以濟三界。
發(fā)膚不毀俗中之近言耳。
但吾德不及遠。
未能兼被。
以此為愧。
然積簣成山。
亦冀從微之著也。
且披袈裟振錫杖。
飲清流詠波若。
雖公王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聲煒曄之色。
不與易也。
若能懸契則同期于泥洹矣。
且人心各異。
有若其面。
卿之不樂道。
猶我之不慕俗矣楊氏長別離矣。
萬世因緣于今絕矣。
歲聿云暮時不我與。
學(xué)道者當以日損為志。
處世者當以及時為務(wù)。
卿年德并茂。
宜速有所慕。
莫以道士經(jīng)心而坐失盛年也。
又報詩五篇。
其一首曰。
機運無停住。
倏忽歲時過。
巨石會當竭。
芥子豈云多。
良由去不息。
故令川上嗟。
不聞榮啟期。
皓首發(fā)清歌。
布衣可暖身。
誰論飾綾羅。
今世雖云樂。
當奈后生何。
罪福良由己。
寧云己恤他。
度既志懷匪石不可回轉(zhuǎn)。
苕華感悟亦起深信。
度于是專精佛法。
披味群經(jīng)著毗曇旨歸亦行于世。
后不知所終。
時河內(nèi)又有竺慧超者。
亦行解兼著。
與高士雁門周續(xù)之友善。
注勝鬘經(jīng)焉。
李貴人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文成帝妃。
梁國蒙縣人。
李峻妹。
姿質(zhì)美麗。
太武帝南征,先為永昌王拓跋仁所得。
及仁誅,后被送至平城宮,文成帝見而美之,得幸,生獻文帝。
拜貴人。
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

人物簡介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一
禪師名清源。豫章新建鄧氏子。依洪巖僧處信。得度具戒。參武泉常云居舜泐潭月三大士。頗見咨揖。然疑未決。晚依積翠南禪師。一日聞舉洞山。初見云門因緣。不覺失笑。南問。何為而笑。師曰。笑黃面浙子憐兒不覺丑耳。自是容為侍者。閱七年咨參決擇。道眼高妙。絕出人表。叢林稱之。以比南院。守廓南公去世。師開法西山惠嚴。遷南康清隱。力法自將。不與諸方斗鋪席。衲子以枯淡。多望崖而去之。坐是單丁。住山十馀年。初南州高士潘延之問道于積翠。與師定交為方外友。至是迎歸西山。未幾洪帥命居大寧。一時衲子賢士夫從之問道。坌集其室。師說法簡易。期人于悟而后已。嘗示眾曰。寒風(fēng)激水成冰。杲日照冰成水。冰水本自無情。各各應(yīng)時而至。世間萬物皆然。不用強生擬議。又曰。先師初事棲賢寔。泐潭澄歷二十年。宗門奇奧。經(jīng)論要妙。莫不貫穿。及因云峰以見慈明。則一字無用。遂設(shè)三關(guān)語。以驗天下禪者。而禪者如葉公??龍龍現(xiàn)即怖。或問三關(guān)語。學(xué)者每難透何也。師曰。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大智如文殊師利。欲問空三佛義。即遭擯出。以其自墮艱難。故起現(xiàn)行耳。尋以高年。不任主事。退閑。自號潛庵。諸剎爭迎致供養(yǎng)。且依以為重。故居無定。方建炎三年八月五日。示寂于城陰之章江。住世九十有八。安居七十八夏。方未寂時。齒墮而復(fù)生。發(fā)薙而燔之。悉為舍利。及是燼馀。尤不勝數(shù)。塔于惠嚴之東阿。師莫年德高望重。以深誠勉人。以善從之?;呱跏ⅰS猩畧?zhí)侍十有二年。于道未有所契。及將出世。師曰。汝侍吾徒費歲月。儻嗣法不應(yīng)以世情自昧。其人遂嗣翠巖機焉。其主法有體。類如此。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清源。
號潛庵。
洪州新建鄧氏子。
世力田。
幼超卓。
短小精悍。
去依洪崖法智為童子。
年二十一。
落發(fā)受具戒。
時武泉嘗。
寶峰月。
云居舜。
道價壓叢林。
師游三老間。
皆蒙器許。
而疑終未決。
后親見黃龍南公。
凡入室。
令坐于傍。
與云庵同造積翠。
師為侍者七年。
南公歿。
隱跡西山。
西山有慧嚴院。
僧死。
屋無像設(shè)露坐。
師見而嘆曰。
古人斫山開基致無為。
有忍懷不舉哉。
乃求居。
以修完之。
不五年而殿閣崇成。
百具鼎新。
即棄去。
游廬山。
南康太守徐公。
聞師名。
延居南山清隱寺。
寺在大江之北。
面揖廬山。
師門風(fēng)孤峻。
學(xué)者皆望崖而退。
以故單丁住山。
十有八年。
晨香夕燈。
升堂說法。
如臨千眾。
而叢林所服玩者莫不具。
時時钁地處置。
嘗云。
先師初事棲賢諟。
泐潭澄。
更二十年。
宗門奇奧。
經(jīng)論要妙。
莫不貫穿。
及因文悅以見慈明。
則一字無用。
設(shè)三關(guān)以驗天下禪者。
而禪者如葉公畫龍。
龍見即怖。
眾生為解礙。
菩薩未離覺。
大智如文殊師利。
欲問空王佛義。
即遭擯出。
以其墮艱難。
故起現(xiàn)行耳。
有僧。
依師住十二年學(xué)。
令住凈眾寺。
辭行。
師謂曰。
汝雖在此費歲月。
實不識吾家事。
倘嗣法。
當不以世俗欺誑為心。
其人乃嗣翠巖機焉。
南昌隱君子潘延之。
與為方外友。
迎師歸西山。
而州郡文爭。
命居天寧。
衲子方云趨座下。
一時名士。
摳衣問道。
師以目疾。
隱居龍興寺房。
戶外之履亦滿。
上藍忠公。
法侄也。
延師居寺之東堂。
事之如其師。
師年八十而喪明。
學(xué)者益親附之。
有欲板其語要流通。
師投拒曰。
若吾語。
深契佛祖。
從今百日間復(fù)明。
則副汝請。
如期果愈。
先是覺范洪公。
證獄太原。
拴縛在旅邸。
人諱見之。
師獨冒雨步至。
撫慰為死訣。
明年南歸復(fù)見師。
師軒渠笑曰。
吾不意乃復(fù)見子。
故覺范序之曰。
嗚呼。
佛法?遠。
壞衣瓦器之人。
亦有侈欲。
為人師者。
爭慕華構(gòu)便軟煖。
公獨舉頹壞而新之。
爭欲致弟子。
不問智愚。
欲出門下。
而公獨精粗之。
爭欲坐八達衢頭。
以自賣其道。
而公獨居荒遠。
以自珍之。
爭好勢利惡丑。
而公獨犯眾惡。
自信而力行之。
每謂弟子曰。
無事外之理。
理外之事。
觀其措置。
豈其真然之者耶。
師終時幾百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