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虞稷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1—1390 【介紹】: 元明間大名府滑縣人,字仲敏。元順帝至正進士。任鹽山尹,棄歸。明洪武二年,以儒士征,預修《》、《樂》諸書。事竣,不仕歸。后以薦授國子助教,累遷文淵閣大學士、國子祭酒。嚴立學規(guī),勤于講解。十八年復開進士科,所取士,國子監(jiān)生占三之二。卒謚文恪。有《西隱集》。
明詩紀事·甲簽·卷三
訥字仲敏,滑縣人。
元進士,官鹽山知縣。
洪武六年,應(yīng)聘為北平考官。
十三年,徵為國子助教,遷翰林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改國子祭酒卒。
正德中,追謚文恪。
有《西隱集》十卷。
(《四庫總目》:訥領(lǐng)成均胄子之任,師道嚴正,為一時典型。
文章亦渾厚醇雅。
其奉敕制《太學碑》,極為太祖昕賞,今具在集中。
又有《壬子歲考試秋闈次北平》詩及《秋闈即事》諸詩。
壬子乃洪武六年,蓋訥未仕之前,已應(yīng)聘為北平考官,而本傳、墓志均未之載。
其《過元故宮》詩十九首,尤纏綿悱惻,有風人忠厚之遺。
田按:劉三吾撰訥墓志,稱所著《西隱集》十七卷。
《明史藝文志》、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俱作十卷。
今所傳本及《四庫》著錄本均十卷,其非足本,」抑或為后人改并,未可知矣。)
維基
宋訥(1311年—1390年),字仲敏,號西隱,河南滑縣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元至正年間進士,明洪武年間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中進士,任鹽山縣縣尹,后棄官歸里。明洪武二年(1369年),參與《》、《樂》等書的編撰,書成歸鄉(xiāng)。后由四輔官杜敩推薦,擔任國子助教。洪武十五年(1382年),提拔為翰林學士,撰《宣圣廟碑》。歷改文淵閣大學士。其以嚴格教學為準。后擔任國子監(jiān)祭酒。當時太學中多公侯官宦子弟,且生徒眾多,頗難管理教授,宋訥立學規(guī),身言并教,師道大立。洪武十八年和二十一年兩次會試,考中者大都是太學的學生,占三分之二,而且名列前茅,宋訥因而得到朱元璋的賞識。當時,國子監(jiān)助教金文征嫉妒宋訥,串通吏部尚書余熂,迫使宋訥辭職。朱元璋得知后大怒,誅金文征、余熂,仍留下宋訥。當時宋訥生病,朱元璋說:“訥有壽骨,無憂也?!辈痪霉蝗仭9僦廖臏Y閣大學士,遷祭酒。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病終,年八十。有《西隱集》傳世。

人物簡介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九
貴字天爵,貴竹長官司人。
景泰甲戌進士,官辰州知府。
有《竹泉集》十五卷。
(《黔詩紀略》:竹泉先生淹貫群經(jīng),尤長于《》,嘗構(gòu)別業(yè)于貴陽城北二里許,讀《》巖谷中,至今稱點易巖。
考《明史藝文志》易貴《詩經(jīng)直指》十五卷,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易貴《筆泉文集》十五卷,朱檢討彝尊《經(jīng)義考》亦載易氏貴《詩經(jīng)直指》,佚記長老言易長《易經(jīng)直指》亦十五卷,今皆未見。
黔人箸述見于史者,別集始于王教授訓,經(jīng)說始于先生,并明一代貴州文教鼻祖。
其開創(chuàng)之功,不在道真,長通下。)
維基
易貴(1419年—?),字天爵,貴州宣慰使司貴竹長官司人,同進士出身。云南鄉(xiāng)試第三名。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進士,三甲二名,后官至辰州府知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8—1699 【介紹】: 清浙江慈溪人,字西溟,學者稱湛園先生。諸生。工古文??滴蹰g以薦入明史館,又從徐乾學在洞庭山修《一統(tǒng)志》。三十六年成進士,年已七十。兩年后充順天鄉(xiāng)試副考官,以科場案牽連下獄,病死獄中。有《姜先生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四
姜宸英,字西溟,號湛園,慈溪人??滴醵〕笠患兹M士,授編修。有《葦間詩集》。
詞學圖錄
姜宸英(1628-1699) 字西溟,號淇園,又號韋間。浙江慈溪人。書法家、史學家??滴跞昶呤畾q始舉進士,康熙三十八年任副主考官,因科場案牽連,被御史鹿佑彈劾,與李蟠入獄,飲藥自盡。與朱彝尊、嚴繩孫合稱"江南三布衣"。擅書法,尤精楷書,宗米芾、董其昌,書法以摹古為本,融合各家之長。與笪重光、汪士鑒、何焯并稱為康熙四大家。曾參與修纂《明史》、《大清一統(tǒng)志》。有《湛園未定稿》、《湛園題跋》、《葦間詩集》、《西溟文鈔》、《姜先生全集》33卷(后人編撰)。
清詩別裁集
字西溟,浙江慈溪人。康熙丁丑賜進士第三人,官翰林院編修。著有《葦間詩集》。○葦間根柢經(jīng)史,以古文名,年將老,因大臣薦,食七品俸,與修《明史》,然仍艱于遇合也。至入詞館時,已七十馀矣。己卯典北闈試,因正主考李殿撰累及下獄,旋殞其生,天下共悲嘆之。
維基
姜宸英(1628年—1699年),字西溟,號湛園,又號韋間。
浙江慈溪縣(在今寧波市境)人,明末清初書法家、史學家。
初以布衣薦修明史,曾撰《張使君提調(diào)陜西鄉(xiāng)試闈政記》。
康熙二十八年,徐乾學被彈劾告假歸田,奉命即家纂修《大清一統(tǒng)志》,姜宸英與黃虞稷偕行,后設(shè)局于洞庭東山。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七十歲始舉進士,康熙帝親置于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順天府鄉(xiāng)試副考官。
是科發(fā)榜后,物議沸騰,當時落第士子戲稱:“老姜全無辣氣,小李大有甜頭。
”因科場案牽連,十一月丁酉(初三日),被江南道御史鹿祐彈劾,姜宸英與李蟠入獄,宸英飲藥自盡,死于獄中。
不久康熙帝得知浙江寧波考生姚觀確有文才,下旨釋放姜宸英,追回被充軍的李蟠。
康熙得知宸英已于獄中自盡,痛惜咨嗟不已,“舉朝知其無罪,莫不嘆息”。
書法、學術(shù)有文名,與朱彝尊、嚴繩孫合稱“江南三布衣”。
擅書法,尤精楷書,宗米芾、董其昌,書法以摹古為本,融合各家之長。
與笪重光、汪士鋐、何焯并稱為康熙四大家。
曾參與修纂《明史》,史稱為文“宏博雅健,但敘事稍差”。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1—1694 【介紹】: 清江南昆山人,字原一,號健庵。顧炎武之甥??滴蹙拍赀M士,授編修,歷官至刑部尚書。與弟徐秉義、徐元文均為貴官。曾總裁《一統(tǒng)志》、《明史》、《會典》等書。與高士奇、王鴻緒等互相標榜,其家人門客子侄亦受賄營私,橫行鄉(xiāng)里,因而屢遭劾奏。然罷官之后,帝仍命將書局自隨。編有《讀禮通考》、《通志堂經(jīng)解》、《傳是樓書目》,另有《憺園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六
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昆山人。康熙庚戌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官至刑部尚書。有《憺園集》。
詞學圖錄
徐乾學(1631-1694) 字原一,號建庵,江蘇昆山人??滴蹙拍晏交?,授編修??滴跏荒?,任順天鄉(xiāng)試副主考官,因選人不當,降級調(diào)用。后升左贊善,充日講起居注官。母喪歸家,著《讀禮通考》120卷,喪滿任《明史》總裁官,升侍講學士。康熙二十四年廷試第一,入南書房,教習皇子,升內(nèi)閣學士,任《清會典》、《大清一統(tǒng)志》副總裁,教習庶吉士??滴醵?,升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有《通志堂經(jīng)解》。著有《讀禮通考》、《檐園集》等。家有"傳是樓",藏書甚富,輯有《傳是樓書目》。
清詩別裁集
字原一,江南昆山人??滴醺?,賜進士第三人,官至刑部尚書。著有《憺園集》?!鹄ド筋櫷ち窒壬谪灩沤?,學人非詩人也,而其詩醇雅可傳。尚書為亭林外甥,熟于朝章國故之大,盈廷議禮,必折衷焉。及發(fā)言為詩,亦復諸體愜當,藝林謂酷似其舅,信然。
維基
徐乾學(1631年—1694年),字原一,號健庵,江南昆山縣人,清初政治人物、學者,官至刑部尚書。
是著名學者顧炎武的外甥。
徐乾學八歲能文,得舅父顧炎武的傳授。
與胡渭、顧祖禹、萬斯同、閻若璩、黃儀、朱彝尊、姜宸英、黃虞稷、顧湄等有往來。
順治七年(1650年)與吳偉業(yè)、尤侗、朱彝尊、宋德宜等在嘉興南湖組織十郡大社。
康熙九年(1670年),舉進士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授內(nèi)弘文院編修。
康熙十一年(1672年),與蔡啟觀一起典考順天府鄉(xiāng)試,因副榜遺漏漢軍卷未取,遭給事中楊雍建彈劾。
康熙十四年(1675年),捐復原官,升為左春坊左贊善,充任日講起居注官。
歷任內(nèi)閣學士、刑部尚書等職。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被任命為《明史》總裁官。
奉命編纂《大清一統(tǒng)志》、《清會典》及《明史》。
康熙二十五年,任禮部侍郎,充經(jīng)筵講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9—1689 【介紹】: 清浙江秀水人,原名符遠,字分虎,號耕客,又號桃鄉(xiāng)。善詩詞,工駢體。與兄李繩遠、李良年號浙西三李。與朱彝尊等結(jié)詩社。后客居福建茶官署,暴卒。有《香草居集》。
晚晴簃詩匯·卷四十
李符,原名符遠,字分虎,號耕客,又號桃鄉(xiāng),嘉興人。有《香草居集》。
槜李詩系·卷二十八
符,字分虎,號耕客,嘉興人,應(yīng)徵之曾孫。
梅里李氏多才,符與繩遠、良年齊名,時號三李。
善詩詞,尤工駢體。
嘗游滇,遇碧雞山道士,曰:子前身廬山行腳僧也,后十年當歸廬山。
康熙甲子,予在京師,分虎亦館于龔氏,往來唱和,月舉一會。
同賦者,晉江黃虞稷、大梁周在浚、太原閻若璩、寧波萬言、錢塘洪升、嘉興周篁、河中吳雯、遼陽佟世思、武林王嗣槐、同里沈皞?cè)蒸呶覂扇艘病?div id="ltlgvng" class='inline' id='people_64871_2_5_comment'>
分虎嘗自言將老于桃鄉(xiāng),屬予作詩詠之。
及丁卯,予再入燕,分虎已游閩矣。
已已之正月,予泛艇過其家,時兩岸燒燈,溪光如晝,因出酒果話舊,并以行腳圖索題。
分虎亦題予春山圖,又言旦晚當再踰仙霞,予勸之早為買山之策,四更始別。
未幾,聞其卒于途次,回感故人,不無撫卷揮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