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董文

共 6 首
三載留西粵,孤身歷百蠻。
啼猿愁落日,野鬼嘯空山。
劍剩流星鐵,弓馀明月彎。
尊前莫悲咽,猶幸得生還。
(五月初三日)(乾隆辛丑)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夜雨更連朝,徐飛復(fù)細(xì)飄。
董文潤枝葉,米畫入湘瀟。
漿灌麥成穗,莖滋禾發(fā)苗。
對斯寧不慰,憶遠(yuǎn)尚心焦。
⑴ 今春雨澤時沾麥苗芃蔚茲值灌漿之際得此甘膏結(jié)實更加飽綻大田亦滋長發(fā)
⑵ 甘雨應(yīng)時較之常年望澤可云稍慰而撒拉爾逆番剿滅之信尚未至不能慰此忘彼也
題董其昌臨柳公權(quán)禊帖(乾隆庚寅)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香光禊帖仿誠懸,一乃二之誰所然。
幸具董文仍在后,訝移張識反居前。
無分可識初無合,得半欣于兩得全。
題什藝林傳盛事,那能書法悟離堅(見香光識語)。
注:內(nèi)府藏董其昌真跡不下百數(shù)十種所臨柳公權(quán)蘭亭詩其一也裒集既多未暇悉為題品雖同入石渠上等亦第以尋常董跡視之茲復(fù)得其蘭亭詩臨本憶與舊藏有相類者因出香光臨卷校之則舊卷乃臨蘭亭四言詩十一人并孫綽后序新卷臨五言詩十一人卷后董自有跋兩卷紙幅寬窄正同且與戲鴻堂帖所刻柳書首尾次序無弗吻合其為全臨通本而割為兩卷無疑即董自跋止辨此書非誠懸不能而深許其離堅合異之妙未嘗致歉于得半足為全卷左證又舊卷后有高士奇陳元龍張照三跋歷敘字卷流傳始末而不言其曾有缺佚且兩卷押縫處士奇之竹窗照之張長卿二印上下相間無少參差可見卷在張照家尚為全璧不知何時析而為二而以后三跋置前半卷尾此可怪也夫物之顯晦離合固有定數(shù)二卷之離不知幾年使非前后并入內(nèi)府則亦無由終合乃余見而疑疑而校校而復(fù)合有不知其然而然者豈墨池片楮亦默有司其契者乎蓋凡人精神所聚必有不能泯沒者董此書殊自矜貴諸人藏跋亦極為寶重諦視之果其用意之作精神既注其不終于掩晦固宜向使兩卷不離則亦仍以尋常董跡視之豈暇為之詳悉審定是則因有昔日之離乃成今日之合為墨禪軒(見董自跋)增一因緣庸渠非是卷之幸耶既為訂易合裝并書以識異
⑴ 董其昌臨柳公權(quán)蘭亭全詩并綴自跋于卷末本為完好后不知誰何割裂以四言五言詩分為二卷置張照諸人跋于四言詩卷尾而董跋仍與五言詩相為附麗因詳加訂正通裝一卷俾還舊觀
⑵ 高士奇陳元龍張照三跋割裂為二卷舉張以概其馀四言卷先獲故云前
院居山麓間,泉出堂階下。
傳聞始庀材,泓然映新瓦。
實為人文兆,豈比聲聞假。
我來試手?,測量遞杯斝。
怵乎于水監(jiān),以告飲泉者。
學(xué)務(wù)源委尋,功敢晝夜舍。
千峰蒸靈液,一眼始輸瀉。
蔭樾交桂枝(泉上即雙桂樹。),聰明比蓮社(東林寺、秀峰寺皆有聰明泉。)。
勿矜發(fā)脈長,深愧潴蓄寡。
側(cè)望玉簾飛,忽送山風(fēng)灑。
水激水沸水轉(zhuǎn)輪,舟得輪運疑有神。
約三時許七百里,海行更比江行駛。
不帆不篙惟恃爐,爐中石炭氣燄粗。
有時熱逼頗難避,海風(fēng)一涼人意蘇。
一日澳門住,一日香港息。
澳門半華夷,香港真外國。
一層坡嶺一層屋,街石磨平瑩如玉。
初更月出門盡閉,止許夷車莽馳逐。
層樓疊閣金碧麗,服飾全非中土制。
止為人人習(xí)重學(xué),室宇車船等儀器。
其人丑陋肩骭修,深目凸鼻須眉虬。
言語侏離文字異,所耆酒果兼羊牛。
漸染中華倉圣學(xué),同文福音資考諏。
謂余書有辟邪用,試懸老腕驚群酋。
平生足跡遍行省,今日得此韻外游。
萬怪魚龍窺醉墨,近仙樓與杏花樓(近仙樓在澳門,杏花樓在香港。同游者陳亞蘇、董文卿及闇齋侄也。)。
大水行 清末近現(xiàn)代初 · 陳肇興
木匠董文,居彰之濁水莊。歲甲寅,大水淹至,漂沒香園腳數(shù)十家,傾囊雇善泅者伐木為筏,裹飯往援,存活男女百馀人。予聞其事,作為此行,用以勸世之好善樂施者。
黑風(fēng)吹海使倒立,百川水從內(nèi)山入。
排云駕雨鞭蛟龍,白浪高于天一級。
千年古木摩蒼穹,隨波漂蕩西復(fù)東。
砰巖撼岳相激搏,巨石旋轉(zhuǎn)如飛蓬。
頃刻民廬看不見,百里哀呼叫水變。
緣木果然可求魚,為巢自恨不如燕。
黿鼉白日上山游,人鬼黃泉隨處現(xiàn)。
可憐環(huán)溪百馀家,一時淹沒為魚蝦。
洲沉島沒無所避,誰肯中流浮仙槎。
濁水村翁老木匠,眼見波濤如海樣。
斬藤伐竹催乘桴,救得百人皆無恙。
翁非有馀欲市恩,動于不忍仁乃存。
世間詎乏千金子,目擊嫂溺甘不援。
如翁惻隱合天意,必有馀慶貽子孫。
君不見,宋祁救蟻中狀元,況乃回生起死人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