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柯培元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葉泮英〖編者按:柯培元噶瑪蘭志略》〈藝文〉作「葉伴英」。
〗(?
~?
),臺灣縣人。
清乾隆間(1736~1795)臺灣府學(xué)附生,生平不詳。
以下詩作據(jù)清修臺灣方志所引輯錄。
(余美玲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57—1820 【介紹】: 清福建侯官人,字巨廷,一字退谷。乾隆二十四年舉人。歷邵武、嘉義、安溪等縣教諭。少時喜讀宋儒書。于清儒好胡渭、顧棟高、任啟運、方苞四家著作,謂其切于倫常日用。在臺灣曾應(yīng)聘修志。巡道某議辟臺灣山后蛤仔灘,金鑾考其始末,作紀(jì)略。另有《泉漳治法》、《退谷文集》。
全臺詩
謝金鑾(1757~1820),字巨廷、退谷,晚年改名灝,福建侯官人。
乾隆五十三年(1788)舉人,嘉慶二年(1797)大挑二等,試邵武教諭,調(diào)安溪。
嘉慶九年(1804)改調(diào)嘉義教諭,未及期而蔡牽倡亂,限鳳山縣,南北戒嚴(yán),金鑾為嘉義知縣陳防禦之策,而部署以定。
及總兵武隆阿率師至嘉義,而蔡牽已其黨去,武隆阿知其賢,一見如平生。
蔡牽欲得蛤仔難為基地,謝金鑾著《蛤仔難紀(jì)略》六篇,詳其利害。
書既上,咸以險遠(yuǎn)為難,乃走使京師,上其書于同鄉(xiāng)少詹事梁上國。
奏聞,嘉慶十四年(1809)正月詔命閩浙總督派員經(jīng)理,乃設(shè)噶瑪蘭廳。
至今利賴。
秩滿內(nèi)渡,補南平教諭,尋移彰化,復(fù)調(diào)安溪。
不樂居官,作《教諭語》四篇贈諸生,質(zhì)實切當(dāng),多卑近砭俗之言,山陽汪廷箴謂在《呻吟語》之上。
嘉慶二十五年(1820)卒,年六十四歲。
道光五年(1825)入祀鄉(xiāng)賢祠。
  謝氏喜讀宋儒書,畢力性命之說,尤重胡渭、顧棟高、任啟運、方苞四家書。
其說經(jīng),不事章句訓(xùn)詁,善用經(jīng)傳之說,主忠信篤敬,身體力學(xué)〖參考劉德城、周羨穎《福建名人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任官安溪時作《泉漳治法論》,就職嘉義時著《蛤仔難紀(jì)略》,文章經(jīng)濟有名于時。
并與鄭兼才合輯《續(xù)修臺灣縣志》八卷。
另著有《二勿齋文集》六卷、《論語續(xù)注補義》四卷、《教諭語》四卷、《大學(xué)古本說》,又刻其故舊之詩曰《春樹暮云編》,俱行于世。
以下自薛志亮《續(xù)修臺灣縣志》、薩廉《噶瑪蘭廳志》、柯培元噶瑪蘭志略》、陳培桂《淡水廳志》、連橫《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醇》、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輯錄謝氏詩作計四十八首。
(楊永智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蕭竹(?
~?
),字友竹,福建龍溪人。
喜吟詠,于堪輿之術(shù),自謂得異傳。
嘉慶三年(1798),從其友游臺灣,窮涉至噶瑪蘭,吳沙款之。
居且久,乃為標(biāo)其勝處,為八景,且益為十六景。
竹悉為賦詩。
或論其山水,遂為圖以出,脈絡(luò)甚詳。
時未有五圍、六圍,要其可以建圍地,竹于圖中,皆遞指之,后悉如其言。
或言款竹者并非吳沙。
〖編者按:蔣師轍《臺灣通志》、柯培元噶瑪蘭廳志》蕭竹傳等引自《東槎紀(jì)略》,《東槎紀(jì)略》又引《蛤子難紀(jì)略》記:「或曰:嘉慶三年,吳沙已死,款竹者,沙子光裔、沙猶子化也。
化等既得二圍,與番和,乃延竹進(jìn)窺其地。
」〗(許俊雅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陳淑均(?
~?
),字友松,福建晉江人。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舉人,即選知縣。
道光十年(1830)應(yīng)聘入臺,任噶瑪蘭(今宜蘭)仰山書院山長,曾編纂《噶瑪蘭廳志》。
十四年(1834)內(nèi)渡,十八年(1838)復(fù)來臺主鹿港文開書院。
作品見于《噶瑪蘭廳志》、《噶瑪蘭志略》。
〖參考薩廉《噶瑪蘭廳志》。
編者按:柯培元噶瑪蘭志略》作「陳洲均」,誤。
〗(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柯椽(?
~?
),山東人,道光年間(1821~1850)游臺。
作品見于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參考柯培元噶瑪蘭志略》,臺銀本?!?。
(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柯箖(?
~?
),山東人,道光年間(1821~1850)游臺。
作品見于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參考柯培元噶瑪蘭志略》,臺銀本?!?。
(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維基
孫義(?
—1861年),字樸堂,浙江仁和縣(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境)人,清朝官員、同進(jìn)士出身。
道光九年(1829年),登進(jìn)士。
道光十一年(1831年),接替柯培元任福建永安縣知縣一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汪世清接任永安知縣。
官至福建仙游縣知縣。
后來告老歸鄉(xiāng)。
咸豐十一年(1861年),孫義于杭州城被太平軍攻破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