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深秀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天子踐祚,宏拓皇謨。
義聲翕遝,陰肅陽噓。
東款扶桑,西徼余喜。
瀚海況栗,統(tǒng)為一家。
繩牽索引,咸傳于都。
莫不震懾,天休涵濡。
????狉狉,以拱宸樞。
玉帛匪頒,《王會》有圖。
萬歲千秋,協(xié)我貞符。
田按:此朝會樂章,王景所擬,見《明文衡》。
田按:《明史藝文志》集部稱:「各藩及宗室自著詩文集,巳見本傳,不載?!辜皺z本傳,良不盡然,蓋史館編纂時,以王鴻緒《史稿》為底本,《史槁》藩王宗室自著詩文集散見于本傳中,故志文云然?!睹魇贰酚诒緜飨魅ピ娢募?,僅存一二,體例簡嚴,史法應(yīng)爾。但于《藝文志》內(nèi)未及將所削詩文集名補入,而《史寧》所稱「本傳已見不載」原文亦未刪去。今將《明史》所載宗藩集名,及史所未載而見于《史稿》并《四庫總目》、各家書目總集、專集雜載所述,備列于此,以待參考。秦藩簡王誠泳《賓竹小鳴稿》十卷。王孫敬錪《自吟亭詩草》。敬鈹《梅雪軒詩槁》四卷。誼?有集。晉藩慶成榮懿王慎鐘《太霞稿》、《寶善堂稿》二卷。周藩憲王有燉《誠齋錄》、《新錄》。鎮(zhèn)平恭定王有爌《德善齋詩集》。鎮(zhèn)國中尉睦?《陂上集》二十卷。輔國中尉睦橫、奉國將軍勤??、王孫朝臺三世詩合為《三業(yè)集》。楚藩莊王孟烷《勤有堂詩集》。憲王季堄《毓秀軒集》。武岡保康王顯槐《少鶴山人集》十六卷。王孫華圉《梅湖桃溪集》。齊藩王孫慶??《籜冠集》。魯藩靖王肇?zé)悺稇{虛槁》?;萃跆┛啊痘邶S槁》。莊王陽鑄《尊德堂槁》。鎮(zhèn)國中尉頤堟《赤霞館集》。安丘奉國將軍頤墉《玄同館集》。王孫頤屋《市隱堂集》六卷。蜀藩獻王椿《獻園集》。定王友垓有集十卷?;萃跎觇b《惠園集》。成王讓栩《長春競辰集》十六卷。端王宣圻《端園集》。代藩靈丘榮順王遜燴《云溪槁》。王孫俊格《天津集》。襄垣王孫俊噤《佩蘭集》。肅藩靖王真淤《星海集》。遼藩簡王植有集。庶人憲?《味秘草堂集》。輔國中尉術(shù)珣《綦組堂集》。鎮(zhèn)國將軍憲燮《哀黍離詩》?!稇棤q郢中御史集》。光澤榮端王寵滾《博文堂稿》。王孫儼??《句曲山人詩》,寧藩獻王權(quán)《采芝吟》。靖王奠培《仙謠》、《卻埽吟》、《擬古詩》。健安奉國將軍栱樋《瑞鶴堂集》。石城王孫栱梃《巢云集》四卷。鎮(zhèn)國甲尉謀?《枳園近稿》。王孫謀晉《羔雁》,《淹留》、《蕪城》、《巾車》四集。端昌鎮(zhèn)國中尉多??《國香集》。奉國將軍多煃《用晦集》。樂安中尉多焀《支離市隱集》。鎮(zhèn)國中尉統(tǒng)鐵《適園詩集》、《面壁齋文集》、弋陽輔國將軍栱檜《負初集》二卷。奉國將軍多煌《委蛇集》。奉國將軍多炡《五游倦游集》。寧國王孫謀堯《享帚集》、謀境《擊轅集》。容重《初吟草》。沈藩安王詮鉌《凝齋集》。憲王胤栘《清秋唱和集》、《保和齋稿》。宣王恬烄《綠筠軒槁》。定王埕堯《修業(yè)堂》、《崇玉山房槁》。沁水康僖王埕階《衡漳稿》、《滄海披沙集》。鎮(zhèn)國將軍恬爍《振庵集》。鎮(zhèn)國將軍恬烷《達庵集》。輔國將軍埕??怡真亭槁。輔國將軍埕塯玉田集。奉國將軍玄??攬齋、盤秀山房集。清源莊簡王幼朱幼序飲河集二十五卷、續(xù)集八卷。王孫胤檸重瞳老人集。德平榮順王胤榳集書樓稿。安慶端懿王恬爖嘉慶集,鎮(zhèn)康恭裕王恬焯西巖漫稿。奉國將軍效錫壺峰集。唐藩成王彌鍗甕天小稿。恭王彌鉗謙光堂詩集、秋江詞。三城康穆王芝垝進修稿。承休昭毅王彌鋠存齋樂府、復(fù)齋錄。新野鎮(zhèn)國中尉碩熏巨勝園集。輔國中尉器封巢園集。漢庶人高煦擬古感興詩。趙藩康王厚煜居敬堂集十二卷。荊藩富順王厚焜東蘄集二卷。樊山王載埁大隱山人集。王孫翊??廣宴堂集二十四卷。衡藩新樂康憲王載璽樓居田層稿、夢玩神覽集。益藩莊王厚燁勿齋集、詠史詩。王孫常浙防露館稿??偧瘎t中尉觀熰輯海岳靈秀集,新樂王載璽輯諸藩著述為綺合繡揚集,中尉謀?輯藩藻麟角集、明藻詩菁英。
噶瑪蘭,一新辟之區(qū)也。榛莽荒穢,草木蒙茸,每為人跡所罕到。前之人來守斯土者,斬其荒而除其穢,落其實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顯。而山海之靈異景物之秀發(fā),未嘗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遙隔,文人騷士每裹足而不前,實貽林澗之愧。雖然,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后,雖盛弗傳。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見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顧隆嶺,云煙縹緲。南顧沙喃,水石雄奇。其東則海波萬里,龜山挺峙。其西則峰巒蒼翠,儼如畫屏。竊疑天地之鐘靈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標(biāo)其名而志其勝,列為八景,附以七絕。庶名山佳水,不至蕪沒而不彰,后之人流連景物延訪山川,亦可一覽而得其概云。
曉峰高出半天橫,環(huán)抱滄波似鏡明。
一葉孤帆山下過,遙看紅日碧濤生(廖振富編校)。
噶瑪蘭,一新辟之區(qū)也。榛莽荒穢,草木蒙茸,每為人跡所罕到。前之人來守斯土者,斬其荒而除其穢,落其實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顯。而山海之靈異景物之秀發(fā),未嘗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遙隔,文人騷士每裹足而不前,實貽林澗之愧。雖然,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后,雖盛弗傳。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見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顧隆嶺,云煙縹緲。南顧沙喃,水石雄奇。其東則海波萬里,龜山挺峙。其西則峰巒蒼翠,儼如畫屏。竊疑天地之鐘靈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標(biāo)其名而志其勝,列為八景,附以七絕。庶名山佳水,不至蕪沒而不彰,后之人流連景物延訪山川,亦可一覽而得其概云。
層層石磴繞青云,綠樹濃陰路不分。
半面斜陽還返照,晴煙一縷碧氤氳(廖振富編校)。
噶瑪蘭,一新辟之區(qū)也。榛莽荒穢,草木蒙茸,每為人跡所罕到。前之人來守斯土者,斬其荒而除其穢,落其實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顯。而山海之靈異景物之秀發(fā),未嘗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遙隔,文人騷士每裹足而不前,實貽林澗之愧。雖然,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后,雖盛弗傳。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見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顧隆嶺,云煙縹緲。南顧沙喃,水石雄奇。其東則海波萬里,龜山挺峙。其西則峰巒蒼翠,儼如畫屏。竊疑天地之鐘靈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標(biāo)其名而志其勝,列為八景,附以七絕。庶名山佳水,不至蕪沒而不彰,后之人流連景物延訪山川,亦可一覽而得其概云。
重疊青峰映碧流,西來爽氣一天秋。
山光入眼明如鏡,空翠襲人無限幽(廖振富編校)。
噶瑪蘭,一新辟之區(qū)也。榛莽荒穢,草木蒙茸,每為人跡所罕到。前之人來守斯土者,斬其荒而除其穢,落其實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顯。而山海之靈異景物之秀發(fā),未嘗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遙隔,文人騷士每裹足而不前,實貽林澗之愧。雖然,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后,雖盛弗傳。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見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顧隆嶺,云煙縹緲。南顧沙喃,水石雄奇。其東則海波萬里,龜山挺峙。其西則峰巒蒼翠,儼如畫屏。竊疑天地之鐘靈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標(biāo)其名而志其勝,列為八景,附以七絕。庶名山佳水,不至蕪沒而不彰,后之人流連景物延訪山川,亦可一覽而得其概云。
蘭城鎖鑰扼山腰,雪浪飛騰響怒潮。
日夕忽疑風(fēng)雨至,方知萬里水來朝(廖振富編校)。
噶瑪蘭,一新辟之區(qū)也。榛莽荒穢,草木蒙茸,每為人跡所罕到。前之人來守斯土者,斬其荒而除其穢,落其實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顯。而山海之靈異景物之秀發(fā),未嘗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遙隔,文人騷士每裹足而不前,實貽林澗之愧。雖然,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后,雖盛弗傳。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見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顧隆嶺,云煙縹緲。南顧沙喃,水石雄奇。其東則海波萬里,龜山挺峙。其西則峰巒蒼翠,儼如畫屏。竊疑天地之鐘靈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標(biāo)其名而志其勝,列為八景,附以七絕。庶名山佳水,不至蕪沒而不彰,后之人流連景物延訪山川,亦可一覽而得其概云。
磧石重重到處勻,青山四壁少居鄰。
秋來積潦無邊闊,水色天光一鑒新(廖振富編校)。
噶瑪蘭,一新辟之區(qū)也。榛莽荒穢,草木蒙茸,每為人跡所罕到。前之人來守斯土者,斬其荒而除其穢,落其實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顯。而山海之靈異景物之秀發(fā),未嘗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遙隔,文人騷士每裹足而不前,實貽林澗之愧。雖然,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后,雖盛弗傳。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見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顧隆嶺,云煙縹緲。南顧沙喃,水石雄奇。其東則海波萬里,龜山挺峙。其西則峰巒蒼翠,儼如畫屏。竊疑天地之鐘靈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標(biāo)其名而志其勝,列為八景,附以七絕。庶名山佳水,不至蕪沒而不彰,后之人流連景物延訪山川,亦可一覽而得其概云。
石港深深口乍開,漁歌鼓棹任徘徊。
那知一夕南風(fēng)急,無數(shù)春帆帶雨來(廖振富編校)。
噶瑪蘭,一新辟之區(qū)也。榛莽荒穢,草木蒙茸,每為人跡所罕到。前之人來守斯土者,斬其荒而除其穢,落其實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顯。而山海之靈異景物之秀發(fā),未嘗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遙隔,文人騷士每裹足而不前,實貽林澗之愧。雖然,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后,雖盛弗傳。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見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顧隆嶺,云煙縹緲。南顧沙喃,水石雄奇。其東則海波萬里,龜山挺峙。其西則峰巒蒼翠,儼如畫屏。竊疑天地之鐘靈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標(biāo)其名而志其勝,列為八景,附以七絕。庶名山佳水,不至蕪沒而不彰,后之人流連景物延訪山川,亦可一覽而得其概云。
澳水回旋地角東,山光日色照曈昽。
蜃樓海市何人見,遙在澹煙疏雨中(廖振富編校)
噶瑪蘭,一新辟之區(qū)也。榛莽荒穢,草木蒙茸,每為人跡所罕到。前之人來守斯土者,斬其荒而除其穢,落其實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顯。而山海之靈異景物之秀發(fā),未嘗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遙隔,文人騷士每裹足而不前,實貽林澗之愧。雖然,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后,雖盛弗傳。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見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顧隆嶺,云煙縹緲。南顧沙喃,水石雄奇。其東則海波萬里,龜山挺峙。其西則峰巒蒼翠,儼如畫屏。竊疑天地之鐘靈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標(biāo)其名而志其勝,列為八景,附以七絕。庶名山佳水,不至蕪沒而不彰,后之人流連景物延訪山川,亦可一覽而得其概云。
泉流瀉出半清湍,獨有湯圍水異香。
是否天工爐火后,浴盆把住不驚寒(廖振富編校)
游大窟湖仙洞即景并記 其一 (發(fā)表于1917年) 清末民國初 · 洪以南
七言絕句
① 編者按:《臺灣詩薈》、《臺灣詩鈔》均題作〈游大窟湖有引〉。
毓秀鐘靈,無獨有偶,此乃造物無私,以廣大眾之游騁。是以基隆有仙洞,淡水亦有之,而毫無墨客騷人之跡,誠可慨也。究其原由,蓋為隔江潮落,渡涉不易耳。余聞之久矣,小陽月杪,偕張七郎、林金鐘二君,買棹往游,時有鄉(xiāng)老向?qū)?,果于觀音峰下大窟湖莊山半,西龍寺側(cè),竹林深處,見一穴。門僅三尺馀,屈膝而進,可挺立。斜左寬約二間,奇石高低,如床幾狀,祇供坐臥而已。右有竅,蛇行延階以上,望之曲折若羊腸,深無底止,牧豎有入者,輒半途而返,畏其險也。然夏涼冬溫,地質(zhì)之異,固為他洞絕無而僅有者。穴前數(shù)里之外,汪洋大海,氣象萬千,實足令人賞玩不置。夕陽欲墜,游興難銷,因賦數(shù)絕,以補選勝尋幽家之一缺。世多嗜奇之士,聞風(fēng)興起,后我而游者,想必不少也。山靈有知,當(dāng)不以拙而見誚。〖《臺灣詩薈》、《臺灣詩鈔》處之詩序內(nèi)容與《臺灣日日新報》有多處差異,茲錄于后:「湖在觀音山麓西龍寺側(cè),叢竹萬竿,境絕幽邃。湖畔有洞,口大可四尺。傴僂而入,內(nèi)漸高,寬丈馀。石形如幾榻,可坐臥,旁一穴,蛇行而上,曲折若羊腸,莫知所止。入者輒半途返,畏其險也。然洞夏涼而冬溫,又臨大海,自滬尾刺舟可至。從未有游之者。率賦四絕,以酬山靈?!?/div>
欲下山來未忍歸,風(fēng)光世外想非非。
蕩胸?zé)o際婆娑海,萬里銀濤咽夕暉。
⑴ 編者按:「欲下山來」,《臺灣詩薈》、《臺灣詩鈔》均作「據(jù)石哦吟」。
⑵ 編者按:「銀」,《臺灣詩薈》、《臺灣詩鈔》均作「波」。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